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板块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板块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pptx
    • 练习
      板块一 训练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强化练习).docx
    • 教师
      板块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版).docx
    • 学生
      板块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学生版).docx
    板块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第1页
    板块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第2页
    板块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第3页
    板块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第4页
    板块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第5页
    板块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第6页
    板块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第7页
    板块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第8页
    板块一 训练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强化练习)第1页
    板块一 训练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强化练习)第2页
    板块一 训练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强化练习)第3页
    板块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版)第1页
    板块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版)第2页
    板块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版)第3页
    板块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学生版)第1页
    板块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学生版)第2页
    板块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学生版)第3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板块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

    展开

    这是一份板块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文件包含板块一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pptx、板块一训练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强化练习docx、板块一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版docx、板块一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系统整合 强化必备知识
    1.原始社会(1)文明起源:原始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多元起源,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2)部落时代:炎黄联盟,华夏始祖。尧推举舜,称为禅让。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3)社会转型: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中国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先秦国家治理体系的变化
    2.早期国家:夏、商、西周(1)地位: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2)内容
    3.社会转型:春秋战国时期(1)列国纷争: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诸侯纷争,先后形成“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2)制度萌芽:战国时期,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官僚政治: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和地方行政权力体系。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
    2.演变趋势:君主权力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宰相被废除。
    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演变的特点: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中朝官向外朝官转化,中朝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宰相权力不断被分化。
    中国古代地方制度与行政区划的变革
    2.变革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沿革:(1)地方治理体系演变的总趋势是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地方行政区划有两大基本原则: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3)州、道和路开始是监察区,后发展为地方行政机构。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2.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3.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演变
    1.(2024·新课标卷,24)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 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早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C.新石器时代早期 D.新石器时代晚期
    据材料可知该遗址中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分化,结合所学可知,新石器时代晚期,处于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故选D项;旧石器时代,人们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并未出现贫富分化,排除A、B项;新石器时代早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此时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并未出现贫富分化,排除C项。
    2.(2023·福建卷,1)商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着他的“子姓”分族巡行一方。所到之处,当地部族向其纳贡,获得赏赐,并派人加入商王的队伍。这种巡行A.扩大了商朝的疆域范围B.形成了部族之间的血缘认同C.宣示了商王的统治权力D.加强了内服外服的商业联系
    商王巡行地方时,当地部族向其纳贡,获得商王赏赐并派人加入商王的队伍,表示自己服从商王的统治,这宣示了商王的统治权力,故选C项;向商王纳贡的部族能够获得商王的赏赐,说明他们是商朝统治范围之内的部族,所以上述巡行并未扩大商朝的疆域范围,排除A项;商王巡行的部族与自己不属于同一部族,没有血缘关系,不会形成部族之间的血缘认同,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商王和地方部族之间的一种政治联系,而不是商业联系,排除D项。
    3.(2024·湖南卷,1)西周时期,国人可以对军国大事发表意见,甚至能够影响国君废立,但不能改变宗主世袭制,更换国君不过是更换宗主。这说明西周A.军国大事取决于国人B.血缘政治色彩浓厚C.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国君可能因国人的意见而被更换,但新立的国君依然是基于血缘关系的继承,说明血缘政治色彩浓厚,B项正确;国人可以对军国大事发表意见,说明国人可以影响军国大事的决策,但“取决于”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王权与神权的关系,排除C项;国人不能改变宗主世袭制,说明宗法制度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未遭到破坏,排除D项。
    4.(2024·广东卷,1)据研究,古代礼书上记载的春秋时期行礼所用饮酒器、有爵、觚、觯、角、散五种,称为“五爵”,其名来自商、西周时期五种形制不同的青铜酒器名。实际上,春秋时期的五爵均为筒形漆木器,容量依次为一至五升。“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据此可知,春秋时期A.五爵形制趋同说明礼崩乐坏B.宗庙祭祀遵从天人合一理念C.采用漆木酒器彰显以人为本D.五爵以小为贵维系等级秩序
    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的“五爵”作为礼器,其外形材质虽相同,使用时却以容量大小区分贵贱等级,容量越小越贵重,说明五爵以小为贵维系等级秩序,故选D项。春秋时期的“五爵”使用时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是维护等级秩序的体现,不能说明礼崩乐坏,排除A项;天人合一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以人为本更多的是强调重视人的价值和需求,而题干中的重点在于等级制度,排除C项。
    5.(2024·常德统考)新石器时代,江淮地区用玉器随葬的现象比较常见,玉器中除珠、管、饰外,镯、环、璜、玦较多,此外还有鱼、龙、鹰等特殊器形。在凌家滩、薛家岗遗址中出土大量玉器,其墓葬中存在随葬用玉不等的现象。据此可知A.崇玉佩玉葬玉深受先民喜爱B.江淮玉器制作技艺领先其他地区C.新的社会行为规范正在形成D.遗址应处于早期奴隶制国家时代
    据题干可知,玉器作为一种礼器在墓葬中出现,用来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与权力,“用玉不等”说明当时出现阶级分化,新的社会行为规范正在形成,C项正确;材料强调玉器随葬品代表的阶级分化,无法说明其是否深受先民喜爱,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对比信息,无法得出“江淮玉器制作技艺领先其他地区”的结论,排除B项;夏朝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而凌家滩、薛家岗遗址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排除D项。
    6.(2024·南充一模)王令传递主要指周王派臣属将行政军事命令传递给执行者的过程,西周前期主要由史官负责。西周晚期,负责王家日常饮食事务的善夫进入政治权力中枢,与史官等近臣共同传递政令,并且近臣经常重申王令。这折射出西周晚期A.周天子王权的弱化 B.史官制度不断完善C.中枢权力结构异化 D.分封等级制的瓦解
    王令代表周天子的权威,王令传递的群体转变为周天子近臣,说明以周天子为中心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权力群体,这是中枢权力结构异化的表现,C项正确;周天子以近臣传递王令,反映了王权的强化,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王令传递制度的变化,而非史官制度的转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分封制,排除D项。
    历史解释——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特征
    1.(2024·新课标卷,26)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禅让”反复出现A.保障了政治和平稳B.放弃了血缘世袭传统C.维护了特权阶层利益D.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
    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的“禅让”,实质是权臣夺权,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和弱化了王朝嬗代所带来的震动,没有动摇士族社会的根基,这更符合特权阶层的利益,故选C;“保障了”的说法太过绝对,排除A项;“放弃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封建社会政权的延续仍是家天下,排除B项;三国两晋时期的“禅让”实质为权臣夺取皇帝的权力,这与儒家“忠君”思想不符,排除D项。
    2.(2022·重庆卷,3)唐代宗始设枢密使,“初不置司局,但有屋三楹,贮文书而已。其职掌惟承受表奏于内中进呈;若人主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据此可知,当时的枢密使A.主要负责军事事务 B.类似皇帝秘书机构C.地位在中书省之上 D.下属机构较为完备
    由材料可知,枢密使起初只是转呈奏章,并传达给中书门下实施,因此类似秘书机构,故选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枢密使主要负责军事事务,排除A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枢密使与中书省的地位大小,排除C项;枢密使没有下设司局,下属机构不完备,排除D项。
    3.(2022·湖南卷,5)嘉庆七年(1802),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A.君主的高度集权 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C.南书房地位提高 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
    南书房行走实质上是皇帝的机要秘书,周兴岱借助皇帝的权威来行事,反映了清朝前期君主的高度集权,故选A项;材料没有提到官员俸禄是否入不敷出,排除B项;南书房在军机处设置之后地位下降了,排除C项;题干仅提及官员借助皇帝的权威为自己谋利,并没有提到中央吏治是否混乱,排除D项。
    4.(2024·赣州一模)秦汉时期,皇帝的决策一般经过以下程序:皇帝将问题交给有关机构和臣下讨论,提出方案,经皇帝批准,交由御史府拟定诏、制、敕、令,再经丞相副署后传送有关部门执行。这A.提升了国家治理水平 B.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C.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 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秦汉时期的行政程序和权力运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失误、提升国家治理水平,A项正确;“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在君主专制制度下,无法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排除C项;“官员文化素质”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
    5.(2024·贵阳一模)明代阁臣的入阁方式,长期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明神宗万历十九年后,由各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荐人选,奏请皇帝点用的廷推变成“祖宗定制”,成为入阁的唯一方式;明熹宗天启年间,朝臣进而要求皇帝点用在廷推名单中居于首位者。上述变化表明A.制度建设服从皇帝需要B.决策方式发生根本变化C.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D.内阁辅政逐渐趋向合法
    内阁大臣由皇帝直接任命变为由各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成为入阁的唯一方式,体现了文官集团对皇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C项正确;材料强调皇帝服从制度建设需要,排除A项;明代的决策权仍然掌握在皇帝手中,决策方式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阁臣的入阁方式,无法体现其辅政是否逐渐趋向合法,并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史料实证——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四大手段
    2.历史解释——中国古代制约皇权的四种力量
    1.(2023·海南卷,2)据东汉《乙瑛碑》载,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一名百石卒史来守庙并掌管礼器(流程如图)。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A.国家行政中枢权力的逐渐扩大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巩固C.传统社会道德秩序的渐趋规范D.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
    (注:①-⑦表示处理此事的先后步骤)
    东汉时期国家的行政中枢是尚书台,但是材料中尚书台只是负责信息的上传下达,无法体现权力扩大,排除A项;东汉时期,在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背景下,地方豪强地主势力不断扩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受到冲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传统道德秩序的执行情况,排除C项。
    2.(2024·湖北卷,3)唐朝后期,一位河朔藩镇幕僚述及本镇节度使更替时称,朝廷要么立刻任命亲王遥领节度使一职,要么搁置数月,之后才正式任命本镇推举的节度使。而具体的任命,通常由宦官传达。这说明此时A.藩镇的独立性受限 B.官员任免程序规范C.外重内轻局面出现 D.宦官权力有所扩大
    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后期朝廷对节度使的任命有干预,无论是立刻任命亲王还是搁置数月后再任命藩镇推举的人选,都体现了朝廷对藩镇的控制,限制了藩镇的独立性,A项正确;材料所述现象体现了唐朝在官员任免程序中并不规范,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述及唐朝中原和边疆实力的比较,排除C项;材料重点是朝廷对藩镇的控制,而不是宦官权力的变化,排除D项。
    3.(2023·山东卷,4)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这表明张载主张A.扩大地方权力 B.恢复郡国并行制度C.健全中央机构 D.简化官员选任程序
    张载以分封制举例,认为统治者要减少对地方的控制,不必事事亲自过问,这说明张载看到了过分集权的弊病,进而主张扩大地方权力,故选A项;题干中主张恢复“分封制”,而不是郡国并行制,排除B项;题干中强调的是扩大地方权力,不是健全中央机构,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简化官员选任程序方面的内容,排除D项。
    4.(2023·北京卷,5)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
    据材料可知,乾隆时期,规范了对奏折使用的要求,只有那些特别重要、紧急的事务,才可通过奏折进行上奏,说明清朝的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C项正确;奏折最早出现在康熙时期,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对奏折制度的规范和要求,没有体现制衡皇权的信息,排除B项;常规文书经内阁中转呈送,而奏折单独呈送皇帝,不经中转,排除D项。
    5.(2024·东莞高三期中)元朝行省长官作为介于路府州县和“腹里”之间的地方最高长官,具有日常事务的统筹全权,但部分特定的权力(军队、钱粮)会由个别专责的官员提调,其他人不可随意干预,调兵更需得到中央授权。元朝这一制度设计A.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B.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C.激化了君相之间的矛盾 D.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元朝时期的行省长官既有较大的权力,又受到一定的制约,这既保证了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性,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而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D项正确;这一制度设计进行了分权,但并不是相互制衡,排除A项;这一制度设计有助于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排除B项;这一制度设计涉及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并非君相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
    6.(2024·广州高三开学考试)明朝初期,以十五布政司分治天下。永乐时期始派京官巡行天下,安抚军民,事务完成后便回朝复命。后来朝廷在江浙、江西等重要省份先后设置了巡抚官,负责处理地方重大事务。这说明明代A.行省制度在全国普遍推广B.巡抚取代了布政司的职责C.巡抚有代天子巡狩的性质D.地方势力威胁了中央集权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明代在各省设置三司,分管行政、监察、军政。遇到特殊情况,中央派京官“巡行天下,安抚军民”,说明巡抚有代天子巡狩的性质,C项正确;明代废除了行省制,在全国普遍推广三司制,排除A项;“取代”表述错误,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与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
    历史解释——地方管理体制演变的特点
    1.(2024·辽宁卷,3)唐代宗大历初年,国子司业归崇敬上疏提出,明经科考试“不求其文义,及第先取于帖经”,士子为了应试,多死记硬背儒家经典,不从师不问道,遂使“专门业废”“传受义绝”。其所强调的是A.明经科考试改革的必要性B.复兴儒学的紧迫性C.进士科考试内容的合理性D.官学教育的重要性
    根据材料可知,唐代宗时期,士子为了应试明经科,往往死记硬背儒家经典,而不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这一现象影响了儒家文化的发展、传承与创新,体现了明经科考试改革的必要性,A项正确;唐中期韩愈复兴儒学,而唐代宗统治时期是在唐朝由盛转衰以后,且材料中所述现象与复兴儒学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进士科考试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比较信息,无法推知官学教育的重要性,排除D项。
    2.(2023·湖南卷,4)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等以“后无过不可废”,跪求奏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事后,孔道辅等遭贬黜,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这反映了宋代A.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员置疑B.士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权威C.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D.宰相已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
    在废郭皇后问题上两个部门官员都参与了,这反映了宋朝台谏合一的特点,即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故选C项;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废后既是皇帝的家事,同时也是国家大事,“不容外朝官员置疑”说法错误,排除A项;士大夫政治服务于专制皇权,而且宋仁宗最终将孔道辅等贬黜,说明皇帝权威并未降低,排除B项;相权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宰相并未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排除D项。
    3.(2023·湖北卷,5)科举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社会流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程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明代湖北进士及湖北籍人物著作分布情况。由此可见
    A.人文环境与人才选拔相互影响B.交通条件制约人才分布的格局C.政区等级与文教水平保持一致D.文化成就与人口升降密切相关
    据材料可知,明代进士人数最多的两个地区是武昌府与黄州府,湖北籍人物著作府域最多的地区依旧为黄州府和武昌府,进士人数多能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而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利于提升人才选拔率,A项正确;
    交通条件不是制约人才分布格局的核心因素,排除B项;荆州府的政区等级高于黄州府,但文教水平低于黄州府,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人口分布情况,排除D项。
    4.(2022·山东卷,4)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
    根据材料可知,朝廷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同时要求地方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的相关情况,说明朝廷加强对监察御史的管理,目的是保证监察规范有效,A项正确;材料是加强对御史的管理而不是限制其权力,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是加强对御史的管理,没有涉及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排除D项。
    5.(2024·武汉模拟)汉朝把郡县治理的难易分为剧、平两类,难治者称剧。《汉书》中记载何并“举能治剧,为长陵令”,陈遵“治三辅剧县,补郁夷令”;《后汉书》中记载袁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这些案例说明汉朝A.选官注重解决实际问题B.郡县等级逐渐接近C.建立了官吏奖惩机制D.察举与征辟相结合
    由材料可知,对于治理难度高的郡县,中央会选拔更有能力的官员去治理,体现了选官注重实际才能,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地方任用官员的原则,而非郡县等级,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官员的选拔任用,没有体现对官员的奖惩机制,排除C项;材料所述为任用官员的原则,察举与征辟是选官制度,排除D项。
    6.(2024·长沙一模)唐代十道或十五道巡按使在各自的监察区内行使巡察职权,于各道设立治所,实行定期的巡察制度。同时还制定了包括吏治、民生、户口、治安等多个方面的巡视规范《巡察六条》,并且还规定了巡按使的停留时间。这表明唐代监察制度A.具有极强制度创新意义 B.改变了地方的权力结构C.旨在加强君权削弱相权 D.利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据材料可知,唐朝的监察制度规定,定期对地方进行巡察,包括吏治、民生、户口、治安等多个方面,这有利于推动地方吏治、民生、治安的发展,进而提高社会治理水平,D项正确;监察制度在唐朝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不具备极强的创新意义,排除A项;监察制度不属于地方行政机构,没有改变地方权力结构,排除B项;唐朝各道对地方进行监察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并非削弱相权,排除C项。
    1.历史解释——全面认识古代科举制
    2.史料实证——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023·全国新课标卷,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明在五千多年不间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融汇各地域文化的涓涓细流,内涵不断丰富,影响逐渐扩大,形成“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气象。选择一个地域,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该地域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要求:选择的地域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答案 示例一地域:黄河流域。观点: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论述:黄河流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中国先民很早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旧石器时代有丁村人、蓝田人等,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代代先民繁衍生息、辛勤劳动,刻画出中华文明的成长轨迹。
    新石器时代,先民使用磨制石器工具,开创了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创造了各式各样的生产工具,生活逐渐稳定,由此进入农耕文明。农耕的发展促进了制陶等手工业的发展,产生精美的陶器代表:彩陶和黑陶。生产的发展还催生了文字的出现,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表达了先民的需求和意愿。
    由于农耕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化随之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山西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礼器,阶级阶层分化明显,中国即将进入阶级社会的门槛。传说中的黄帝就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尊称为华夏始祖,成为中华民族的纽带和精神核心。因此,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的起源过程中占据中心地位。
    示例二地域:长江流域。观点:长江流域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论述:长江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就生活着长阳人、和县人等。进入新石器时代后,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这里的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并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出现了良渚文化,这里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城墙和宫殿等遗址。这些遗迹的出现,证明良渚文明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所以,长江流域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能作为开头的句子: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2)能作为结尾的句子:中华文明多元起源、相互促进、碰撞融合、汇聚一体,×××的文化或文明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代官印一曰“宝”,专称君主玺印,用玉或金;二曰“印”,是各官署、官员用印,三省、枢密院用银,六部以下用铜;三曰“记”或“朱记己”,用铜,尺寸略小于“印”,地方职司、诸军将校等使用。“寺观及士庶之家所用私记,今后并方一寸,雕木为文,不得私铸”。“文书有印,以示信防奸,给毁悉经省部,具有条制”。发送给其他机构的“行移文字”“若官文书脱误者,咨长官改正,其事理要切处皆用印”;中央重要部门的日常文书会专门委派官吏负责“对读印押”“点对印押”。——摘编自邓小南《宋史研究诸层面》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洪武十五年(1382),始置文书半印勘合”。其制:“以簿册空纸之半,而编字号,用内府关防印识之,右之半在册,左半纸册付天下布政使、都指挥使司及提刑按察司。所司以册合其号,印文相同,则行之,谓之半印勘合,以防欺弊。”“凡诸司印信,铸印局专管铸造,如有刑削,则换给之。凡在外文移到京,悉送该局,辨其真伪。”明代文书行移勘合在军队和边远地区有行移勘合、军事勘合、调军勘合、出关勘合、宗藩勘合、通贡勘合、外国勘合等等。——摘编自黄才庚《明代文书行移勘合制度》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官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 特点:等级严格;官印与私印并存;权威性强;防伪制度严密;禁止私铸。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需要;雕刻技术的发展;社会文化的进步;历代治国理政经验的积累。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代文书行移勘合制度的作用。
    答案 作用: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吏治腐败;有利于防止武将专权。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政务运行的认识。
    答案 认识:政务运行关乎国家命运;注重保密性和效率性;方式多样,适时调整。

    相关课件

    板块一 专题四 中国古代的文化演变与传承--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

    这是一份板块一 专题四 中国古代的文化演变与传承--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文件包含板块一专题四中国古代的文化演变与传承--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pptx、板块一训练4中国古代的文化演变与传承--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强化练习docx、板块一专题四中国古代的文化演变与传承--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版docx、板块一专题四中国古代的文化演变与传承--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板块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

    这是一份板块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文件包含板块一专题三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pptx、板块一训练3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强化练习docx、板块一专题三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版docx、板块一专题三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板块一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国家与社会治理--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

    这是一份板块一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国家与社会治理--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文件包含板块一专题二中国古代的国家与社会治理--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pptx、板块一训练2中国古代的国家与社会治理--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强化练习docx、板块一专题二中国古代的国家与社会治理--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版docx、板块一专题二中国古代的国家与社会治理--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