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页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页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3页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4页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5页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6页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7页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8页
    还剩3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宏观视野,知识体系,专题线索,考向聚焦,隋代分郡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向一 中华文明起源与夏商周三代政治文明
    价值引领1 唯物史观——私有财产的出现(2023·山东卷,1)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
    价值引领2 文化自信——依托考古史料认识中国古代文明格局(2022·北京卷,1)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价值引领3 唯物史观——从社会转型角度看先秦社会变动(2021·全国乙卷,24)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1.时空观念——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2.家国情怀——分封制在古代中国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3.历史理解——认识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型
    4.历史解释——认识春秋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
    1.视角:万邦时代与文明演进(2023·湛江一模)下表是古代文献对“万邦”时代的相关记载。这可以用来说明,“万邦”时代
    A.奠定了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B.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初始形态C.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D.出现了家国同构的治理模式
    据材料“置万国”“执玉帛者万国”“诸侯万国”“黄帝时万诸侯”并结合所学可知,“万邦”时代阶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初始形态,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多元一体”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奠定了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排除A项;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形成于西周时期,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家国同构”,排除D项。
    2.视角:世卿世禄与崇德尚贤(2023·石家庄一模)西周时期,绝大多数世官只能传承三代,且世袭权利仅作为贵族子弟可以进入政府的资格;嫡长子仅具有继承祖、父辈职务的优先权,要想获得天子的册命则更看中个人的能力。这种做法A.有利于血缘政治的优化B.有助于官僚政治的形成C.推动了统治基础的扩大D.导致了宗法观念的弱化
    据材料“嫡长子仅具有继承祖、父辈职务的优先权,要想获得天子的册命则更看中个人的能力”可知,西周时期世官按照血缘传承的同时也注重能力,故选A项;官僚政治与血缘无关,是在秦朝形成的,排除B项;进入政府要有世袭权利,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排除C项;据材料“嫡长子仅具有继承祖、父辈职务的优先权”可知,宗法观念并没有弱化,排除D项。
    3.视角:统治秩序与社会转型(2023·日照一模)据右图可知,春秋时期A.诸侯国封建化程度存在差异B.世卿贵族强力推进社会变革C.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D.社会流动冲击传统政治秩序
    春秋时期主要国家的国君非正常死亡率与该国贵族势力强度的关系
    据图表信息可知,世卿贵族势力越强,国君非正常死亡率越高,表明世卿贵族势力的发展威胁国君地位,当时传统的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反映了社会流动对传统政治秩序的冲击,故选D项。
    4.基于史料实证与历史理解考查战国变法与用人制度(2023·泰安高三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才是立国之基、强国之本材料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战国]墨子“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战国]韩非指出材料用人观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并说明秦国变法相关举措与这一变化的联系。
    答案 变化:社会下层人士的政治地位向上流动(或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联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秦国商鞅变法的开展。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秦国的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采取“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举措,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或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社会转型。
    考向二 中枢机构与地方行政管理的演变及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价值引领1 巩固统一——汉代地方行政管理(2023·新课标卷)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价值引领2 权力制约——从政事堂的运作看三省职权的沿革(2022·1月浙江选考,5)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式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
    价值引领3 因时而变——从九品中正制的存废认识隋唐选官制度的沿革(2022·湖南卷,3)据下表可知
    A.世家大族没落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
    1.历史理解——中国古代地方治理与基层组织
    (1)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特点
    (2)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
    2.历史解释——全面认识古代科举制
    1.视角:汉代中枢机构的演变(2023·秦皇岛模考)东汉尚书台由西汉武帝内朝少府尚书演变而来,其下属六曹机构设置如右表,表明
    A.君主专制权力遭到削弱B.中枢权力运行机制异化C.君相间的矛盾日益激化D.六曹逐渐掌握决策权力
    据材料可知,尚书台是由汉武帝时的内朝演化而来,其性质是皇帝的内侍机构,随着时间的推进,尚书台逐渐侵夺了本属于外朝宰相的权力,出现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六曹机构,这实际上是内朝的外朝化,中枢权力运行机制出现了异化,B项正确。
    4.基于史料实证和历史理解考查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2020·天津卷,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
    答案 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了中央集权。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元朝: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答案 规律: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发展趋势: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5.基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说明影响行政区划改革的因素(2022·山东卷,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多维视角下的隋代政区改革高祖(文帝)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洎(到)于九载,廓定江表,寻以户口滋多,析置州县。炀帝嗣位,又平林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乃置司隶刺史,分部巡察。五年,平定吐谷浑,更置四郡。大凡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隋书》卷29《地理志》
    ——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材料二 研究行政区划至少与三个学科有基本关系,一是历史学,二是地理学,三是政治学。行政区划不但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政区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行政区划既是划定于地球表面之上的,当然要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关;而行政区划之中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实际上包含了人文地理环境。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也就是说,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区划变迁的主要原因。——摘自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答案 观点一:历史学:行政区划不但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政区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说明:隋初沿袭前代的州、郡、县三级制。为缩减行政支出,隋文帝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地方佐官,由中央任命。观点二:地理学: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相关课件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这是一份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续上表,答案B,答案C,答案D,夏商周文明传承,答案A,2消极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课件,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续上表,答案B,答案C,答案D,夏商周文明传承,答案A,2消极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这是一份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共1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