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专练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三 常考热点6 生态脆弱区与生态安全--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题库(讲练)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三 常考热点6 生态脆弱区与生态安全--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题库(讲练),共5页。
一、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和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关系 二、地理与文科综合的关系
三、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关系 四、地理学科和热点问题的关系
五、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注重查漏补缺 六、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七、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八、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
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中还要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
常考热点6 生态脆弱区与生态安全
1.(2023·山东泰安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台特玛湖干涸湖盆沉积物疏松干燥,气候极端干旱、强风多沙,常年以偏东北风为主,集中在4~10月。省道S214沿西北—东南向经过该地区,路政部门曾建设了阻—固结合型防沙体系以减轻公路积沙危害,但因风沙强烈而快速失效。2018年由中科院牵头在公路风沙灾害最严重区段设计了阻—固—输结合型防沙体系(甲图):阻沙带内设立间距15 m的3条芦苇栅栏,其中种植抗逆性强的沙生灌木;固沙带内铺设间距1 m的行列式半隐蔽芦苇沙障,其间种植具有经济效益的沙生植物;输沙带地表先经机械平整,再铺压砾石或设置隐蔽式芦苇沙障。乙图为2020年6月沿主风向垂直于防沙体系的4个观测点记录统计的近地表风沙流数据,表明该防沙体系适合强风多沙环境,能通过输沙带的天然风力将防沙体系不能拦截的流沙输移至公路下风向,有效减轻公路积沙。
(1)在图甲上方用箭头标出该地盛行风向,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2)经过阻沙带后平均风速微降,但输沙率却有所增加,对此做出合理解释。(9分)
(3)简析阻—固—输体系下三个沙带在减轻公路积沙过程中的具体作用。(9分)
答案 (1)绘图如下:
理由:天然流沙带为沙源地,位于上风向,下风向距沙源地距离越远,风速和输沙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阻—固—输沙结合型防护体系走向、公路走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2)阻沙带芦苇栅栏和其间沙生灌木增加了地表阻力,小幅削弱近地表风,所以风速微降;受芦苇栅栏和沙生灌木的拦截、扰动,在阻沙栅栏前后,尤其是栅栏背风侧的风影区形成大量流沙堆积;虽然近地表风速微降,但栅栏前后堆积的大量流沙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在突发强风作用下,使风沙流接近饱和搬运,因而输沙率反而有所增加。
(3)阻沙带:可增加地表阻力、削减风速,拦截大量流沙在阻沙栅栏前后形成积沙,减少公路积沙沙源;固沙带:短间距行列式半隐蔽芦苇沙障和其间沙生植物的拦沙、固沙能力较强,且其整体宽度大,固定积沙多,大幅降低可搬运的流沙量,减少到达输沙带和公路的流沙量;输沙带:地表平整,对风的阻力小,且沙源供给少,可使风速微增、增强风沙搬运能力,将剩余未被拦截的流沙输移至公路下风向堆积,减轻公路积沙。
解析 第(1)题,天然流沙带为该防沙带沙源地,应位于上风向,下风向距沙源地距离越远,风速减慢,风的搬运能力减弱,风速和输沙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图中阻—固—输沙结合型防护体系走向、公路走向与盛行风向垂直,该地区常年以偏东北风为主,所以天然流沙带应位于公路的东北侧。第(2)题,阻沙带芦苇栅栏和其间沙生灌木增加了地表阻力,使地表摩擦力增大,小幅度削弱近地表风,使风速减慢,所以风速微降;受芦苇栅栏和沙生灌木的拦截、扰动,风力减小,在阻沙栅栏前后,尤其是栅栏背风侧,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风力沉积作用增强,大量流沙在此堆积,形成大量的沙源;虽然近地表风速降低,但栅栏前后堆积的大量流沙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在突发的强风作用下,使风沙流接近饱和搬运,因而输沙率反而有所增加。第(3)题,阻沙带由芦苇栅栏和其间沙生灌木组成,可增加地表阻力、削减风速,拦截大量流沙在阻沙栅栏前后形成积沙,减少公路积沙沙源;固沙带内铺设间距1 m的行列式半隐蔽芦苇沙障,其间种植具有经济效益的沙生植物,短间距行列式半隐蔽芦苇沙障和其间沙生植物的拦沙、固沙能力较强,且其整体宽度为100 m,宽度大,固沙带面积大,固定积沙多,可大幅降低可搬运的流沙量,减少到达输沙带和公路的流沙量,起到固沙的作用;输沙带地表先经机械平整,再铺压砾石或设置隐蔽式芦苇沙障,地表平整,摩擦力小,对风的阻力小,经过固沙带的减沙,使得沙源供给少,可使风速微增、增强风沙的搬运能力,将剩余未被拦截的流沙输移至公路下风向堆积,减轻公路积沙。
2.(2023·江苏徐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土地盐碱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水盐运动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松辽平原西部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多河流、湖沼,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 000~1 800毫米,土地盐碱化较为严重,其形成主要与气候、地形、地下水及人类不合理活动等要素有关。下图示意该区域2000年盐碱地及年平均风速分布,下表为2000~2017年该区域盐碱地与其他类型土地之间的转换情况。
(1)简述松辽平原西部易发生土地盐碱化的自然条件。(6分)
(2)指出松辽平原西部盐碱地在南北方向上的分布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原因。(4分)
(3)根据表中数据自拟一个结论,并用表中数据予以论证。(要求:就2000~2017年盐碱化治理的主要成果和主要问题得出结论;论证充分、表述清晰。)(8分)
答案 (1)气候较为干旱(或蒸发能力强);地下水位较高(或地下水埋藏浅);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2)差异:南部(或东南部)多,北部少。
原因:南部气温较高,风速较大,蒸发量大。(回答北部情况,或两者对比回答均可)
(3)成果:总体上盐碱化土地面积大幅减小。问题:草地盐碱化严重。说明:盐碱地转化为其他类型土地的面积为3 076平方千米,其他类型土地转变为盐碱地的面积为1 555平方千米(或盐碱地转变为其他类型土地的面积远大于其他类型土地转变为盐碱地的面积);通过改造,大量盐碱地转变为旱地、水田、水域和草地。在转变为盐碱地的土地中,草地(1 055平方千米)最多。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中土地盐碱化的定义,从松辽平原西部气候、地下水位、地势等方面回答。第(2)题,松辽平原西部盐碱地在南北方向上的分布差异直接从图中可以看出:南部(尤其是东南部)多,北部少。形成差异的气候原因主要从南部气温较高、风速较大方面来回答。第(3)题,归纳表中数据分析即可。2000年
2017年
变化面积
(平方千米)
2000年
2017年
变化面积
(平方千米)
盐碱地
水田
579
水田
盐碱地
26
盐碱地
旱地
984
旱地
盐碱地
290
盐碱地
林地
23
林地
盐碱地
8
盐碱地
草地
686
草地
盐碱地
1 055
盐碱地
水域
760
水域
盐碱地
149
盐碱地
建设用地
—
建设用地
盐碱地
—
盐碱地
未利用土地
44
未利用土地
盐碱地
2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三 常考热点9 国家整体安全观--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题库(讲练),共3页。
这是一份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三 常考热点8 优秀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题库(讲练),共3页。
这是一份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三 常考热点5 工业与服务业--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题库(讲练),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