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专练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三 常考热点2 河湖水文特征与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题库(讲练)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三 常考热点2 河湖水文特征与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题库(讲练),共4页。
一、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和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关系 二、地理与文科综合的关系
三、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关系 四、地理学科和热点问题的关系
五、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注重查漏补缺 六、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七、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八、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
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中还要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
常考热点2 河湖水文特征与环境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扎日南木错是西藏第三大咸水湖,海拔4 613米,是一个位于冈底斯山北坡断裂陷落盆地中的构造湖。其最大水深71.55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随着青藏高原的持续隆升,地质、气候环境的变迁,湖泊日趋萎缩,相较12万年前,现代湖面缩小约3倍,湖面高度下降123米。下图为扎日南木错12万年前及现代湖泊范围分布示意图。
(1)说出青藏高原持续隆升对扎日南木错流域内气候、冰川的影响。(6分)
(2)推测自12万年前至今,扎日南木错日趋萎缩的原因。(8分)
(3)简述扎日南木错萎缩对其水生生物的影响。(8分)
答案 (1)青藏高原强烈隆升,气候变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气候变干;形成许多高大山脉,山岳冰川发育。
(2)气候日益干旱,蒸发加剧,补给量减少;蒸发量大于补给量,湖面缩小;地壳抬升,地形变化,导致湖泊分裂,加剧萎缩;断裂构造继续发育,湖水渗漏严重,加快湖泊消亡。
(3)湖泊萎缩,生物生存空间变小;湖水变咸,生物种类改变;湖泊被分割变得破碎,阻碍生物种群交流;湖泊生态环境变得脆弱,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第(1)题,青藏高原隆升对气候的变化主要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青藏高原强烈隆升,海拔变高,气候变冷;青藏高原强烈隆升,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降水减少,气候变干;青藏高原强烈隆升,形成许多高大山脉,如冈底斯山等,山岳冰川发育。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扎日南木错为内流湖,日趋萎缩最主要原因是蒸发量大于补给量。青藏高原的持续隆升,进入该区域的水汽减少,气候日益干旱,蒸发加剧,补给量减少;蒸发量大于补给量,湖面缩小;地壳抬升,地形变化,导致湖泊分裂,加剧萎缩;根据材料“湖面高度下降123米”,说明断裂构造持续发育,湖水渗漏严重,加快湖泊萎缩。第(3)题,扎日南木错为内流湖,湖泊萎缩,一方面湖泊水域面积减小,湖泊被分割变得破碎;另一方面湖水盐度升高。湖泊水域面积减小,生物生存空间变小;湖水盐度升高,生物种类改变;湖泊被分割变得破碎,阻碍生物种群交流;湖泊生态环境变得脆弱,生物多样性减少。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印度河是南亚大河,年输沙量4.8亿吨,河口潮差达4.2米,其流域灌溉农业发达,灌溉用水约占径流量的4/5,灌区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平原地区。下图为印度河流域示意图。图中甲城和乙地分别是巴基斯坦棉纺织工业中心和棉花生产基地。
材料二 下表为印度河流域干支流径流量比重及不同时段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
材料三 巴基斯坦人口众多,80%的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区,该国实施“西水东调”工程,在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兴建大型水库、拦河大坝等水利工程,将河水通过调水渠调入支流③④,使印度河流域灌溉用水得到保证,灌溉面积扩大。
(1)简述甲城发展棉纺织工业的区位优势。(6分)
(2)指出印度河径流补给来源地,并说明不同时段的主要补给类型。(6分)
(3)从发展灌溉农业的角度,分析巴基斯坦实施“西水东调”工程的必要性。(6分)
(4)从自然灾害角度,评价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对印度河三角洲产生的影响。(6分)
答案 (1)位于棉花生产基地附近,接近原料产地;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产品需求量大。
(2)来源地:河流上游(河源区)山地(高原)。时段补给类型:4~6月积雪融水;7~9月降水、冰川融水;10月~次年3月地下水。
(3)径流量西多东少;径流量年内变化大;东部地形平坦,扩大灌溉面积的潜力大;东部更干旱,更需要灌溉用水;保障冬季灌溉用水,增加东部地区的耕作熟制。
(4)有利:洪水灾害威胁减轻。
不利:海水入侵或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海岸侵蚀加剧;风暴潮威胁加剧等。
解析 第(1)题,该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一般可从原料、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甲城地处印度河流域,位于南亚主要的棉花产地附近,有丰富的原料;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市场需求大。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西南部。该河上游地势高,有丰富的冰川和积雪。4~6月气温回升,积雪融化,补给河流;7~9月受西南季风影响,该地降水多,且此时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因此降水和冰雪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10月~次年3月降水少,且温度较低,冰雪融水少,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第(3)题,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是资源的分布和需求不匹配,因此该国“西水东调”的原因可从西部水资源丰富和东部水资源短缺且需求量大两个角度分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该国径流量西多东少且径流量的年内变化大,而东部地区地形平坦,扩大灌溉面积的潜力大,灌溉用水需求大,“西水东调”有助于保障冬季灌溉用水,使作物在冬季也可正常生长,增加东部地区的耕作熟制。第(4)题,评价类问题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西水东调”减少了印度河的水量,有助于减轻下游和三角洲地区洪水灾害威胁;但水量减少可能导致海水入侵或海水倒灌,使土壤盐碱化加剧、海岸侵蚀加剧、风暴潮威胁加剧等。河流
径流量占流域的比重(%)
不同时段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
4~6月
7~9月
10~12月
1~3月
印度河干流
53
31
54
8
7
支流①
13
44
36
8
12
支流②
14
28
56
7
9
支流③
4
30
51
8
11
支流④
16
19
64
10
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三10个长效热点综合专项训练热点2河湖水文特征与环境含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考前抢分专练专项增分三10个长效热点综合专项训练热点10生活情境中的地理,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考前抢分专练专项增分三10个长效热点综合专项训练热点9优秀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