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专练
第二部分 专题13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专练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部分 专题13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文件包含第二部分专题13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x、第二部分专题13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强化练习docx、第二部分专题13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学生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1.(2024·广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当气温下降、湿度上升时,硫硝钠会吸水形成芒硝(Na2SO4·10H2O),其体积会强烈膨胀;在气温上升、湿度减小时,芒硝又可脱水形成无水硫酸钠(Na2SO4)。上述可逆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Na2SO4+10H2O Na2SO4·10H2O
四川省仁寿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调查发现,在该县牛角寨山区紫红色砂岩表面及现存唐代石刻雕像表层的裂隙中,存在含有硫酸钠成分的硫酸盐物质。图1示意牛角寨山区及附近区域地质剖面和石刻雕像位置,图2反映2021年8月牛角寨山区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
(1)分析图1中甲、乙两区域地质构造和地层年代特征,并据此判断哪个区域遭受的地表剥蚀作用更强烈。
答案 甲区域为构造沉降区,易接受沉积;主要为白垩纪和第四纪地层,年代较新。乙区域为构造抬升区,背斜顶部,易受剥蚀;仅有侏罗纪地层,缺失侏罗纪之后的地层,年代较老。乙区域遭受的地表剥蚀作用更强烈。
(2)根据硫酸钠的可逆反应过程,简述牛角寨山区砂岩表面的硫酸钠在图2所示三个时段中,分别可能发生的变化过程。
答案 时段Ⅰ:气温持续下降,相对湿度持续增大,利于芒硝生成。时段Ⅱ:前期(约6:00~11:00),气温持续上升(至最高),相对湿度持续减小(至最低),利于芒硝脱水生成无水硫酸钠;后期(约11:00~17:00),气温持续下降,相对湿度持续增大,利于芒硝生成。时段Ⅲ:气温持续下降,相对湿度持续增大,利于芒硝生成。
(3)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分析裂隙中硫酸钠的存在对该地石刻雕像表层岩体完整性的影响。
答案 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和湿度变化较为明显;硫酸钠易发生水合或脱水反应,体积胀、缩反复交替发生;长期作用下,导致裂隙不断扩大,对石刻雕像表层岩体产生风化作用,破坏完整性。
2.(海南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大兴是北京新的产业集聚区,承担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公共服务等功能。国际氢能示范区(图1)是大兴区和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共建项目,旨在建设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探索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环卫等服务领域的应用。
材料二 新能源的广泛使用是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主要途径,海南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示范新标杆,对生态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关于现代产业体系,《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生态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壮大先进制造业”。
材料三 轨道交通是都市居民日常出行的高效方式。为了亦庄新城居民出行更加便捷,交通部门设计了沿宏达路和荣华路的两条轨道线路,每条线路均有地下方案和高架方案(图2)。
(1)分析北京氢能示范区落户大兴产业集聚区的区位条件。
答案 ①大兴作为北京的新城区,土地较充足,地价较低,有利于降低示范区建设成本;②新城区公交、环卫等服务领域为氢能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市场;③位于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基础好,协作条件好。
(2)简述大兴氢能示范区的创建对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发展的启示。
答案 ①围绕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发展绿色低碳产业;②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特的政策优势,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合作,引进高科技人才和技术;③建立产业示范园区;④发展先进制造业,注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答案 ①荣华路为城市主干道,临近居民区和商业区,人口众多,客流量大;②地下方案避免了地面建设空间不足(绿化带过窄)、噪声过大等问题。
(3)如果选择荣华路的地下方案,说明选择该方案的合理性。
试题中论证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回答问题或完成题目要求时论述和证明的能力。论证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二是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而探讨,则是对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探讨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立论的过程,即对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考试过程中,探讨实质上表现为一种态度,是对未知问题研究的欲望,或对某些结论性的问题勇于提出批判或新的假设。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就是用已知原理和规律来说明尚不明确的、未知的、高层次的地理问题。这类问题在高考命题中多以开放性题目呈现。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观点明确: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必须表明自己的观点,不能含糊其词。在探讨地理问题时,尤其是对开放性题目进行解答时,要选择熟悉的论点,这样论证会更充分,要点会更全面,得分率会更高。(2)表述清晰,逻辑严密:在论证观点时要表达清晰,逻辑性要强,切不可出现与观点相悖的论据或前后矛盾的论证。
(3)论证观点、表述和内容有机结合:论证时做到论点、论据相统一,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不能以原理代替答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作答。(4)掌握一定的论证技巧:具备了以上基础和能力之后,具体的论证过程还需要一定的技巧,也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论证方式,如下:
1.(2024·广东南粤名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洋中的碳具有外源和内源之分,外源主要来自陆地上的硫酸盐矿物风化及大气沉降,内源主要来自硫酸盐还原菌对有机物的分解以及海底火山活动。距今约7.2亿~6.35亿年全球经历多次冰川覆盖低纬度的事件,被誉为“雪球地球”时期。彼时的南华盆地邻近海洋,多被冰雪覆
盖,在“雪球地球”时期结束后,南华盆地冰下径流逐渐相通,硫酸盐矿物快速积累。如图示意全球硫循环模式。
(1)分析“雪球地球”时期海水硫酸盐浓度较低的原因。
答案 冰雪覆盖范围广,风化作用弱;径流流量小,搬运硫酸盐矿物的能力差;海水温度低,有机物分解慢。
(2)有人认为气候转暖后,南华盆地硫酸盐的积累主要来自海洋,但也有人并不认同。基于所给材料,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认同:南华盆地距海较近,地势低平;海平面上升,海水挟带硫酸盐矿物入侵南华盆地。不认同:“雪球地球”时期海水硫酸盐浓度较低,海洋难以成为硫酸盐的源地;冰下径流来自消融的冰盖,更多挟带陆表风化产生的硫酸盐矿物。
2.(2024·福建漳州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岸风沙研究,可以从风沙搬运、地貌动态、地层发育与海陆变迁等方面进行研究。位于福建省的湄洲岛有较好的代表性,研究者因而对其进行了地质地貌调查(图1),发现P剖面上层是风成砂层,中层是泥层(形成于海湾浅滩环境,含有较多贝壳),下层为基岩风化壳(图2)。
(1)推断该岛地势特征并说明理由。
答案 地势特征:该岛地势南北高、中部低。理由:沉积物多分布在该岛中部,说明中部地势低洼;南北部形成较早的基岩(白垩纪岩浆岩)裸露为侵蚀高地。
(2)根据P剖面地层特征,推测该地海平面经历的相对升降运动。
答案 最下层为基岩风化壳,说明早期当地基岩裸露、遭受风化侵蚀,处于陆地环境;中间层为浅滩沉积并含有贝壳,说明中期当地形成浅海环境,海平面相对上升(陆地海拔相对下降),海水入侵;上层为风成砂层,说明该时段当地处于陆地环境,海平面相对下降。
(3)研究表明,P剖面处地表风成砂层是海岸砂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若你为科考队员,可以在野外寻找哪些证据论证该观点(列举两方面)。
答案 沉积物特征与风向(证据):发现当地风向和剖面地表颗粒物参数变化具有一致性。海岸地貌变化(证据):剖面两侧海岸的堆积砂体,上风向海岸堆积砂体减少,下风向海岸堆积砂体增多。
3.(2024·山东潍坊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斜滩镇 (下图)地处福建省寿宁县南部,多条河流在此交汇,可通过水路经福安市出海,曾是寿宁县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斜滩镇种茶历史悠久,茶叶远销海内外,是历史上有名的“茶马古镇”。1957年,福(安)寿(宁)公路修通,斜滩镇逐渐衰落,2016年该地被福建省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1)分析历史上斜滩镇成为“茶马古镇”的原因。
答案 该地气候温暖湿润,山地众多,种茶面积大,产量大,制茶产业发达;该地位于河流交汇处,水运便利,是当地重要的出海通道;该地是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商贸繁荣,促进人口集聚。
(2)说明20世纪50年代后斜滩镇逐渐衰落的原因。
答案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适应性强;随着福寿公路的修建,打通当地新的出海通道,水运逐步衰落,斜滩镇失去了交通优势,因此衰落。
(3)斜滩镇内保存有较为丰富的古建筑,但陈旧的房屋和狭窄的道路限制了斜滩镇的进一步发展。有人主张应对古城进行保护,还有人主张应对古城进行开发。请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观点一:保护性开发。古建筑是重要的文化遗产,需要保护;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业,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当地居民收入,重振斜滩经济。观点二:保护。古建筑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有丰富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所以我们要保护。观点三:开发。古建筑限制了斜滩镇的发展,通过开发可以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改善民生,重振斜滩经济。
(1)冬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高;夏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下降(低)。(2)夏季气温高,湖泊水温高,浮游生物量大;降水量大,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多。(3)秋季湖水更新慢,已积累的外源类有机物多。
(4)不泄洪:洪水挟带的腐殖质,直接增加了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累积量;加之腐殖质可分解出营养盐,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高。泄洪:入湖河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低、下泄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高,稀释作用强,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低。(5)淮河注入洪泽湖,夏季入湖水量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防洪压力大,调峰(泄洪)更为频繁,且持续时间长。
(1)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河/溪流多);地处农业区,谷物加工量大(市场需求大)。(2)技术进步,水力逐渐被风力、蒸汽、电力等其他动力取代;水磨坊生产(加工)效率低,市场需求减少;该地降水量少,农业用水量增加,河(溪)流水量变小,一些小河道消失,部分水磨坊无法正常运行。(3)利用磨池发展渔业;利用磨池发展水上娱乐项目;在水磨村落建造水磨文化展览馆;水磨村落改造成民宿;因地制宜改造成小型水电站;利用森林发展生态旅游。
(1)气候异常干旱(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土壤湿度偏低,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域面积减少,地表裸露面积扩大,地表更易起沙尘。(2)丙地。受低压槽控制,位于冷锋锋后;风速大,挟沙尘能力强。(3)由偏北风转为偏西(南)风;气温降低。
(4)观点一:不干预。理由:沙尘暴在地球演化史中对于地貌演变、物质迁移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存在已久的自然现象;人类应尊重自然规律,调解人类活动,适应自然。观点二:应适度干预。理由:沙尘暴对人体健康、交通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威胁;人类可采取多种措施,改善沙源区生态环境,降低沙尘暴的危害程度。(本大题答案仅供参考)
(1)该地河谷受季风干扰小;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冬春季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加之植被稀少,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2)黄土状物质空间分布与古堰塞湖沉积物临近;粒径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细;物质组成与古堰塞湖沉积物相似;堆积年代晚于古堰塞湖沉积物的沉积年代。(3)可能减小:水电站蓄水后,淹没区域增加,古堰塞湖沉积物出露减少;大气湿度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抑制起沙。可能增大:水电站蓄水后,谷风势力增强;水位抬升,流速减慢,水库大坝上游附近河段泥沙沉积加强。
1.(2023·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可分为内源类有机物(主要来自湖中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和外源类有机物(主要为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等)。下图所示湖泊均为可人工调控水量的天然湖泊,其中洪泽湖有淮河注入,泥沙沉积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有研究表明,各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
季达到峰值,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差异大;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常滞后于其他湖泊。
(1)指出冬、夏季高邮湖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的高低。
答案 冬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高;夏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下降(低)。
(2)说明图示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的气候原因。
答案 夏季气温高,湖泊水温高,浮游生物量大;降水量大,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多。
(3)解释图示湖泊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的原因。
答案 秋季湖水更新慢,已积累的外源类有机物多。
(4)分析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不同的原因。
答案 不泄洪:洪水挟带的腐殖质,直接增加了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累积量;加之腐殖质可分解出营养盐,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高。
泄洪:入湖河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低、下泄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高,稀释作用强,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低。
(5)根据洪泽湖的特征,解释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时间常滞后的现象。
答案 淮河注入洪泽湖,夏季入湖水量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防洪压力大,调峰(泄洪)更为频繁,且持续时间长。
2.(2023·湖南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水磨坊是利用水能进行谷物加工的小型生产车间。波兰维斯瓦河下游位于波德平原,年降水量不足500 mm。从12世纪开始,维斯瓦河下游农业区沿河(溪)流建设了大量水磨坊,自18世纪末以来水磨坊逐渐被废弃。随着土地资源大规模开发,耕地面积增加,农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该地河流水文水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图1示意维斯瓦河下游农业区水磨坊分布。图2示意水磨坊景观。
(1)指出早期在维斯瓦河下游农业区建设水磨坊的有利条件。
答案 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河/溪流多);地处农业区,谷物加工量大(市场需求大)。
(2)说明自18世纪末以来维斯瓦河下游农业区水磨坊逐渐被废弃的原因。
答案 技术进步,水力逐渐被风力、蒸汽、电力等其他动力取代;水磨坊生产(加工)效率低,市场需求减少;该地降水量少,农业用水量增加,河(溪)流水量变小,一些小河道消失,部分水磨坊无法正常运行。
(3)针对水磨坊被废弃的现状,请提出水磨坊景观开发利用的合理建议。
答案 利用磨池发展渔业;利用磨池发展水上娱乐项目;在水磨村落建造水磨文化展览馆;水磨村落改造成民宿;因地制宜改造成小型水电站;利用森林发展生态旅游。
3.(2022·全国文综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1)推测当年4~10月澳大利亚气候异常的表现,并分析其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
答案 气候异常干旱(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土壤湿度偏低,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域面积减少,地表裸露面积扩大,地表更易起沙尘。
(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
答案 丙地。受低压槽控制,位于冷锋锋后;风速大,挟沙尘能力强。
(3)指出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气温的变化。
答案 由偏北风转为偏西(南)风;气温降低。
(4)对于“人类是否应干预沙尘暴”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观点一:不干预。理由:沙尘暴在地球演化史中对于地貌演变、物质迁移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存在已久的自然现象;人类应尊重自然规律,调解人类活动,适应自然。观点二:应适度干预。理由:沙尘暴对人体健康、交通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威胁;人类可采取多种措施,改善沙源区生态环境,降低沙尘暴的危害程度。(本大题答案仅供参考)
4.(2022·湖南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如右图)。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挟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坡。即将建成的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
(1)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段冬春季谷风势力强的原因。
答案 该地河谷受季风干扰小;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冬春季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加之植被稀少,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
(2)研究小组通过调查和实验,认为该地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推测其判断的主要依据。
答案 黄土状物质空间分布与古堰塞湖沉积物临近;粒径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细;物质组成与古堰塞湖沉积物相似;堆积年代晚于古堰塞湖沉积物的沉积年代。
(3)白鹤滩水电站蓄水后,甲地谷底有部分被淹没,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减小还是增大?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可能减小:水电站蓄水后,淹没区域增加,古堰塞湖沉积物出露减少;大气湿度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抑制起沙。
可能增大:水电站蓄水后,谷风势力增强;水位抬升,流速减慢,水库大坝上游附近河段泥沙沉积加强。
(1)地势特征:地势起伏大,南北高、中间低,(东)北部地势略高于(西)南部。图示波堆藏布江流向:自西北向东南流。(2)超过2 940 m。依据:古湖形成后该地地壳稳定;湖相沉积分布的最高海拔约2 940 m(说明古湖床和湖面高程不低于此高度)。(3)16.4 kaB.P.~6.0 kaB.P.。依据:古湖出现于冰碛垄形成后;古湖溃决后沉积物由湖相转变为河相。M3冰碛垄形成于16.4 ka B.P.;古湖范围内最古老的河相沉积物形成于6.0 ka B.P.。
(4)湖水长期外溢会在M3冰碛垄西侧留下湖相沉积物。若湖相沉积物分布的最高海拔接近或超过M3冰碛垄高度,则说明古湖水位高于M3冰碛垄。
(1)穿极流从极地为格陵兰海带来了大量海冰和冷海水,使得格陵兰海水表层盐度降低,温度降低。(2)①测算北冰洋海冰面积:发现海冰面积缩小,对穿极流的阻挡减弱,利于海水流动;②测算弗拉姆海峡附近风力的年际变化:发现2003~2014年风力有增强的趋势,增强海水流速;③测算汇入东西伯利亚海的河流径流量:发现入海径流量增大,加大穿极流起讫点的水位差;④测算东西伯利亚海与格陵兰海的海平面气压差:发现两者之间的气压差增大,说明两地风力增大。
(1)(夏季多降水)云层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近地面气温相对偏低;大气边界层内上层大气因水汽凝结放热,导致气温偏高;大气层结相对比较稳定,因此大气边界层高度较低。(2)缅甸、老挝春耕烧荒产生的大气污染源多;偏西气流为大气污染物进入云南省西南部地区提供了动力;春季白天大气边界层高度高,可进入的外来污染物多。(3)制定共同防控大气污染的政策和制度;共同建立大气污染监测预警机制;共同探索大气环保技术交流与研发。
(1)冬半年以风电为主,夏半年以水电为主。理由:该地靠近冬季风源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冬半年大风日数多,正值河流枯水期,风力发电量高于水力发电量。(2)该地岩层不稳定,(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可避免破坏岩体稳定性,提高大坝修建和运行的安全性;减少钢筋混凝土浇筑量,降低建材成本和工程造价。
(3)该地属生态脆弱区,(使用充电重型卡车)可减少碳排放量,减轻大气污染;(配套升鱼机)可为鱼类提供洄游通道,保护生物多样性。(4)春季黄河尚未入汛,下游气温回升快,且农业用水需求量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补水可维持下游生态环境质量,防治植被退化和土地沙化等问题。
1.(2024·福建名校联盟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波堆藏布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是雅鲁藏布江的二级支流。该河曾因M3冰碛垄的阻塞,形成白玉—林琼古湖;此后,该地地壳相对稳定,随着气候暖湿化,古湖最终溃决。某科考队沿A—B线考察,测得冰碛垄与沉积物形成的地质年代,并绘制了地形地质剖面图。
(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判断波堆藏布江图示河段的流向。
答案 地势特征:地势起伏大,南北高、中间低,(东)北部地势略高于(西)南部。图示波堆藏布江流向:自西北向东南流。
(2)根据A—B地形地质剖面,推测白玉—林琼古湖水位的可能范围,并说明判断依据。
答案 超过2 940 m。依据:古湖形成后该地地壳稳定;湖相沉积分布的最高海拔约2 940 m(说明古湖床和湖面高程不低于此高度)。
(3)推测白玉—林琼古湖存续的地质历史时期,并说明判断依据。
答案 16.4 kaB.P.~6.0 kaB.P.。依据:古湖出现于冰碛垄形成后;古湖溃决后沉积物由湖相转变为河相。M3冰碛垄形成于16.4 ka B.P.;古湖范围内最古老的河相沉积物形成于6.0 ka B.P.。
(4)科考队员提出,在古湖溃决前可能已有湖水长期从冰碛垄顶部外溢。为验证上述猜想,他需要获取M3冰碛垄西侧湖相沉积物分布的最高海拔。说明获取这一信息是如何验证猜想的。
答案 湖水长期外溢会在M3冰碛垄西侧留下湖相沉积物。若湖相沉积物分布的最高海拔接近或超过M3冰碛垄高度,则说明古湖水位高于M3冰碛垄。
2.(2024·广东佛山调研)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北冰洋表层穿极流源于东西伯利亚海,将西伯利亚陆上河流水输送至北冰洋中部,穿越弗拉姆海峡后到达格陵兰海。某研究团队通过测算
北冰洋海冰面积、海表面风速、起讫位置气压差、入海河流径流量等因素的变化,发现2003~2014年穿极流流速有变快的趋势。如图示意北极地区年均海平面气压及穿极流分布。
(1)分析7月穿极流对格陵兰海表层海水物理性质带来的显著变化。
答案 穿极流从极地为格陵兰海带来了大量海冰和冷海水,使得格陵兰海水表层盐度降低,温度降低。
(2)假如你是研究团队成员,请选择2个方面进行测算并分别论证2003~2014年穿极流流速变快的原因。
答案 ①测算北冰洋海冰面积:发现海冰面积缩小,对穿极流的阻挡减弱,利于海水流动;②测算弗拉姆海峡附近风力的年际变化:发现2003~2014年风力有增强的趋势,增强海水流速;③测算汇入东西伯利亚海的河流径流量:发现入海径流量增大,加大穿极流起讫点的水位差;④测算东西伯利亚海与格陵兰海的海平面气压差:发现两者之间的气压差增大,说明两地风力增大。
3.(2024·湖北武汉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气边界层(图1)是大气污染物易于累积、混合的区域,其高度与气温、下垫面和水汽凝结等因素密切相关。大气层结(大气温度等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越稳定,越不利于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抬升。每年1~5月,与云南省西南部接壤的缅甸、老挝春耕烧荒现象严重,产生了大量大气污染物。在对流层的中、低层偏西气流引导下,云南省西南部地区大气边界层的大气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图2示意1980~2020年云南省春、夏季逐时次(每小时一次)平均大气边界层高度变化。
(1)云南省夏季白天平均大气边界层高度普遍较低,请从降水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 夏季多降水)云层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近地面气温相对偏低;大气边界层内上层大气因水汽凝结放热,导致气温偏高;大气层结相对比较稳定,因此大气边界层高度较低。
(2)分析云南省西南部地区春季白天大气边界层高度内,外来大气污染物多的原因。
答案 缅甸、老挝春耕烧荒产生的大气污染源多;偏西气流为大气污染物进入云南省西南部地区提供了动力;春季白天大气边界层高度高,可进入的外来污染物多。
(3)针对云南省西南部的跨境大气污染,有专家建议制定跨境大气污染治理的合作框架,请设计合作框架的内容。
答案 制定共同防控大气污染的政策和制度;共同建立大气污染监测预警机制;共同探索大气环保技术交流与研发。
4.(2024·福建九市联考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羊曲水电站(图1)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预计2024年底建成投产后年均发电量可达47.32亿千瓦时,将有效地与风电实现互补,保障青豫直流工程(专为清洁能源外送建设的特高压通道)满负荷输电。
该水电站因坝址岩层不稳定,修建大坝采用的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即先在河床上堆石后,再浇筑混凝土面板(图2)。建设过程中,人们注重生态保护,使用充电重型卡车代替传统油车,配套升鱼机(输送鱼类过坝的机械设备)等设施。此外羊曲水电站还设有放水洞,每年春季对下游农牧区进行生态补水。
(1)分别指出冬、夏半年青豫直流工程外送电能的主要来源(风电或水电),并就冬半年的情况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 冬半年以风电为主,夏半年以水电为主。理由:该地靠近冬季风源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冬半年大风日数多,正值河流枯水期,风力发电量高于水力发电量。
(2)修建大坝通常要开挖岩体,并整体浇筑钢筋混凝土。解释该地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原因。
答案 该地岩层不稳定,(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可避免破坏岩体稳定性,提高大坝修建和运行的安全性;减少钢筋混凝土浇筑量,降低建材成本和工程造价。
(3)说明使用充电卡车和配套升鱼机对该地环境保护的作用。
答案 该地属生态脆弱区,(使用充电重型卡车)可减少碳排放量,减轻大气污染;(配套升鱼机)可为鱼类提供洄游通道,保护生物多样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一部分 素养2 专题5 主题5 土壤发育--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文件包含第一部分素养2专题5主题5土壤发育--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x、第一部分素养2专题5主题5土壤发育--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强化练习docx、第一部分素养2专题5主题5土壤发育--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版docx、第一部分素养2专题5主题5土壤发育--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一部分 素养1 专题2 区域尺度--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文件包含第一部分素养1专题2区域尺度--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x、第一部分素养1专题2区域尺度--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强化练习docx、第一部分素养1专题2区域尺度--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版docx、第一部分素养1专题2区域尺度--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三部分 大单元6 人口与城镇--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文件包含第三部分大单元6人口与城镇--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x、第三部分大单元6人口与城镇--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