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开封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开封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开封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开封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开封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南省开封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7页。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相对原子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秦砖汉瓦”是华夏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下列砖瓦生产的工艺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精选黏土B. 捣土制坯
    C. 晾坯干燥D. 烧坯成型
    【答案】D
    【解析】
    【详解】A、精选黏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捣土制坯,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晾坯干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烧坯成型,包含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 2024年我国环境日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B.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C.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D.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有效提高对垃圾的处理和再利用,减少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做法与主题相符;
    B、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因使用化石能源而产生的污染物,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做法与主题相符;
    C、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做法与主题不相符;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既能保护金属资源,还能防止环境污染,故选项做法与主题相符。
    故选C。
    3. 小宋同学用浓氨水和酚酞溶液探究分子运动现象。下列图标与本实验无关的是( )
    A. 护目镜B. 排风
    C. 明火D. 洗手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中是护目镜标志,护目镜可以保护眼睛,图标与本实验有关,故选项错误;
    B、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图中是通风标志,图标与本实验有关,故选项错误;
    C、图中是注意明火标志,图标与本实验无关,故选项正确;
    D、实验结束后需洗手,图中是洗手标志,通图标与本实验有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 科学家为推动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主持测定了铟、铱等相对原子质量新值的科学家是( )
    A. 徐寿B. 张青莲C. 闵恩泽D. 徐光宪
    【答案】B
    【解析】
    【详解】A、我国近代化学先驱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不符合题意;
    B、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铕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符合题意;
    C、闵恩泽在催化剂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奠定了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的基础,不符合题意;
    D、徐光宪在稀土领域贡献突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B. 量取液体
    C. 滴加液体D. 过滤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向试管中倒入液体,试管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未倒放,瓶口未紧挨试管口,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C、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图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故选C。
    6.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 硫粉B. 红磷C. 木炭D. 铁丝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不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汞B. 干冰C. 金刚石D. 氯化钠
    【答案】B
    【解析】
    【详解】A、汞为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选项符合题意;
    C、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冬季的冰糖心苹果,因山梨醇(又称山梨糖醇,)堆积在苹果核的果肉细胞间隙中,使果核周围呈透明状。下列有关山梨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氧化物B. 由三种元素组成
    C. 由26个原子构成D. 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山梨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山梨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山梨醇是由山梨醇分子构成,1个山梨醇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则1个山梨醇分子由6+14+6=26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山梨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4):(16×6)=36:7:48,则山梨醇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9. 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吕氏春秋》中记载“金(指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说明合金比其组分纯金属( )
    A. 硬度大B. 熔点低
    C. 色泽光亮D. 耐腐蚀性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金(指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说明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不能说明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色泽光亮、耐腐蚀性强,故选:A。
    10.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国研发的固态电池全球领先,是某固态电池中的一种成分,其中为价,则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锂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则有(+1)+ x+(-2)×4=0,得x=+7价,故选D。
    11. 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中分子不可分
    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C. 图示中共有三种不同的分子
    D.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氯元素的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生成CH3Cl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l2CH3Cl+HCl。
    【详解】A、由微粒变化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CH4)和乙(Cl2)的质量比为(12+1×4):(35.5×2)=16:71,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反应物中Cl2属于单质,生成物CH3Cl、HCl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2. 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鉴别黄金和黄铜:观察颜色
    B. 鉴别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C. 鉴别和:分别点燃
    D. 鉴别和:用带火星的木条
    【答案】A
    【解析】
    【详解】A、黄金和黄铜均为金黄色固体,通过观察颜色方法不能鉴别黄金和黄铜,方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白酒具有特殊香味,白醋具有酸味,通过闻气味的方法能鉴别白酒和白醋,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分别点燃,能燃烧的是一氧化碳,不能燃烧的是二氧化碳,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氮气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木条不复燃的是氮气,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下列图像所表示对应关系可能正确的是( )
    A 高温煅烧石灰石
    B. 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 红磷在装有一定量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D. 将足量锌粉投入到一定质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随反应的发生而减小,因生成物氧化钙以及杂质仍是固体,固体质量不会减少至0,故选项图像不正确;
    B、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并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所以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最终生成氧气质量是相等的,故选项图像不正确;
    C、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逐渐减小,小于标准大气压,直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变化,故选项图像不正确;
    D、向一定质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反应的质量关系为,固体质量增加,则溶液质量减少,接着锌再与硝酸铜反应,反应的质量关系为,固体质量略减少,则溶液质量增加,故选项图像正确。
    故选D。
    14. 镁与某金属的混合物共,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生成氢气共。则该金属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设生成质量的氢气,需要纯镁的质量为x,
    而镁与某金属的混合物共,将它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共产生0.2g氢气,说明混有的金属产生氢气的能力比镁强,、、分别与稀盐酸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对应关系分别为、、,由以上对应关系可知,产生0.2g氢气,需要、、的质量分别为1.8g、6.5g、5. 6g,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所以另一种金属是铝,故选A。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空气中含量多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______。
    【答案】①. 氮气##N2 ②. 氧元素##O##O元素
    【解析】
    【详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且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所以空气中含量多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氮气;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填:氮气或N2;氧元素或O或O元素。
    16. 铁锅是我国的传统炊具,用铁锅炒菜利用了铁的_______性;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答案】①. 导热(或良好的导热) ②. 氧气和水蒸气
    【解析】
    【详解】用铁锅炒菜,是利用了铁的良好的导热性;
    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17. 2024年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1)生活中的直饮水是将自来水通过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杀菌等处理后而得到的,直饮水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性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改进装置,反应前注射器活塞均在0刻度处,通电一段时间后,注射器A、B活塞分别移动至和_______刻度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①. 混合物 ②. 吸附
    (2)①. 10 ②.
    【解析】(1)直饮水中含有水和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混合物;吸附;
    (2)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注射器A与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注射器B与负极相连,产生的是氢气,反应前,注射器活塞均在0刻度处,反应一段时间后,若注射器A活塞移动至5mL刻度处,则理论上注射器B活塞应移动至10mL刻度处;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10;。
    18. 神舟飞船返回舱的“避火衣”是由钛合金等材料制成。如图是钛在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及钛原子结构示意图。则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周期,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钛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形成离子。
    【答案】①. 四##4 ②. ③. 失去
    【解析】
    【详解】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由钛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钛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4,则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由元素周期表中一格可知,汉字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故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由钛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钛离子。
    19. 在实验室,我们经常利用酒精灯加热,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丁烷(化学式为)常用作打火机中的燃料,若丁烷和一定质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则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g。
    【答案】①. ②. 88
    【解析】
    【详解】酒精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丁烷和一定质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不变,则丁烷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之和,则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则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丁烷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则生成的水的质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20. 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已知乙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丙、丁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
    (1)丁转化为乙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丙转化为丁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反应。
    (3)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丙、丁性质有差异的原因_______。
    【答案】(1)(合理即可)
    (2)化合
    (3)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
    【分析】乙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乙为铁;丙、丁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能相互转化,丁能转化为乙(铁),则丙为二氧化碳,丁为一氧化碳;甲能转化为乙(铁)、丙(二氧化碳)、丁(一氧化碳),则甲为碳,代入检验,推断合理。
    (1)由分析可知,丁为一氧化碳,乙为铁,丁转化为乙,可以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合理即可);
    (2)丙为二氧化碳,丁为一氧化碳,丙转化为丁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
    (3)丙为二氧化碳,丁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填:分子构成不同。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 化学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请解释下列问题。
    (1)铝较为活泼,为什么铝制品却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
    (2)从分子的角度解释:热水能使压瘪的乒乓球复原。
    【答案】(1)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2)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间隔变大(合理即可)
    【解析】(1)铝较为活泼,铝制品却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故填: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2)热水能使压瘪的乒乓球复原,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间隔变大,故填: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间隔变大(合理即可)。
    22. 如图是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并加热红磷,观察到红磷燃烧。
    ②滴加稀盐酸,观察到火焰很快熄灭。
    (1)写出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对比①和②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什么?
    【答案】(1)
    (2)与氧气接触
    【解析】(1)a处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并加热红磷,,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观察到红磷燃烧;
    ②滴加稀盐酸,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是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覆盖在红磷表面,使红磷与氧气隔绝,可观察到火焰很快熄灭;
    对比①和②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23. 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活动性顺序为。
    (1)写出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乙中的实验现象。
    (3)实验丙中无现象,请写出丙中试剂A和B的一种组合。
    【答案】(1)
    (2)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无色溶液变蓝
    (3)铜、稀盐酸##铜、硫酸亚铁溶液等(合理即可)
    【解析】(1)甲中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乙中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可观察到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无色溶液变蓝,故填: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无色溶液变蓝;
    (3)根据甲中的实验现象,可得出铁的活动性比氢强,根据乙中的实验现象,可得出铜的活动性比银强,要达到实验目的,实验丙还需比较铁、铜的活动性强弱,实验丙无明显现象,则丙中试剂A和B分别为铜、稀盐酸(或铜、硫酸亚铁溶液等),故填:铜、稀盐酸或铜、硫酸亚铁溶液等(合理即可)。
    24.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如图所示。
    (1)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组装发生装置应选用图1中的仪器有D和_______(填字母);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若用图2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如何证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
    【答案】(1)①. ACF ②.
    (2)将燃着的木条放在a端导管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解析】(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是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应选择由图1中仪器A、C、D、F组合而成的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故填:ACF;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用图2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所以二氧化碳应从b端通入,空气从a端排出,则证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a端导管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 我国政府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项目式跨学科学习探究。
    任务一:认识二氧化碳
    (1)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下列有关C装置实验分析错误的是_______(填字母)。
    a.两支蜡烛自下而上熄灭 b.不能燃烧 c.密度比空气大 d.支持燃烧
    ②简述A中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_______。
    ③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任务二:二氧化碳与环境
    (2)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燃烧时会产生,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
    任务三: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利用
    (3)利用光合作用“捕集”二氯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
    (4)利用合成甲醇是捕集的一种方法。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能将转化成甲醇,其转化过程如图所示。
    ①已知M是一种单质,其化学式为_______。
    ②写出转化为甲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某工厂用氢氧化钙进行“碳捕集”,现有含氢氧化钙的石灰乳,理论上能够吸收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①. d ②.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③.
    (2)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
    (3)
    (4)①. ②.
    (5)解:设理论上能够吸收的质量为x。
    答:理论上能够吸收。
    【解析】(1)①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因此C装置中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故选:d;
    ②A中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③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则B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燃烧的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根据,化学方程式左边有6个碳原子、12个氧原子和6个X分子,化学方程式右边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18个氧原子,则6个X分子中含有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1个X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
    (4)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由图可知,一氧化碳与M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物一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生成物甲醇和水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已知M是一种单质,则M是含有氢元素的氢气,其化学式为;
    ②由图可知,转化为甲醇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5)计算过程见答案。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开封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南省开封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及答案,共5页。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开封市金明中学九年级(上)限时练(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南省开封市金明中学九年级(上)限时练(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0页。

    河南省开封市求实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开封市求实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共9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