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2024~2025学年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第1页
    2024~2025学年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第2页
    2024~2025学年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据《礼记》记载,西周时期已有相当丰富的酿酒经验和完整的酿酒技术规程。下列酿酒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糖化”: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B.“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C.“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
    D.“窖藏”: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糖化”: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窖藏”: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2分)很多成语、俗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黄金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人要实,火要虚”——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燃物燃烧得更旺
    【分析】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冰是固态的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真金不怕火炼”意思是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说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因为梅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梅花花香,故选项说法正确。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冰是固态的水,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增大的氧气的浓度。“火要虚”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燃物燃烧得更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燃烧的条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检验氢气纯度
    D.过滤
    【分析】A、根据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试剂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过滤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试剂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C、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
    D、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化学仪器的用途、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多选)4.(2分)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试管①中充满氮气,试管②、③中充满氧气,升温至40℃,仅观察到②中的白磷燃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比①、③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B.试管②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对比②、③可得出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
    D.图中小气球有密闭装置、缓冲气压的作用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①中充满氮气,试管③中充满氧气,升温至40℃,①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中红磷不燃烧,不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试管②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对比②、③,②中的白磷燃烧,③中红磷不燃烧,②中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③中红磷能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对比②、③可得出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图中小气球有密闭装置、缓冲气压的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2分)含义丰富的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2 ②Fe3+ ③2O ④Cl﹣ ⑤Ca2+ ⑥KMnO4
    A.能表示宏观物质的是①⑥
    B.③表示两个氧分子
    C.由②和④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FeCl3
    D.⑥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5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①2H2表示2个氢分子;②Fe3+表示1个铁离子;③2O表示2个氧原子;④Cl﹣表示1个氯离子;⑤Ca2+表示1个钙离子;⑥KMnO4表示物质高锰酸钾,所以能表示宏观物质的是⑥,故A错误;
    B、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③2O表示2个氧原子,故B错误;
    C、②和④分别为Fe3+、Cl﹣,其中铁离子为+3价,氯离子为﹣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所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FeCl3,故C正确;
    D、⑥高锰酸钾中钾元素显示+1价,氧元素显示﹣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1)+x+(﹣2)×4=0,解得x=+7,即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6.(2分)2024年7月26日,巴黎奥运会主火炬采用了轻质、高效、安全的生物丙烷燃料。生物丙烷来自可再生原料,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体现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如图是丙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参与反应的乙、丙分子的个数比为5:3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都没变
    D.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
    【分析】由丙烷(C3H8)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C3H8+5O23CO2+4H2O。
    【解答】解:A、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因此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A说法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与反应的乙与生成的丙分子的个数比为5:3,故B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都发生改变,故C说法错误;
    D、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明确每个模型表示的含义,这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7.(2分)学习化学要构建基本理念,对以下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分类观:Fe2O3和Fe3O4都属于金属氧化物
    B.元素观:H2O和H2O2组成元素相同,性质相同
    C.变化观:CO2和O2可以相互转化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分子决定的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Fe2O3和Fe3O4都属于金属氧化物,故正确;
    B.H2O和H2O2组成元素相同,但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水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中反应得到有机物和氧气,碳与氧气反应得到二氧化碳,因此CO2和O2可以相互转化,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分子决定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转化关系等相关知识即可解答。
    8.(2分)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实践活动。如图甲为供氧器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氧剂可能是高锰酸钾
    B.反应仓相当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C.图乙用作加湿过滤仓时,b管与病人相连
    D.加湿过滤仓中水的作用之一是加快生成氧气的速率
    【分析】A、高锰酸钾制氧气需要加热;
    B、根据供氧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D、根据加湿过滤仓中水的作用来分析。
    【解答】解:A、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产生氧气,而该供氧器中反应的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反应仓相当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图乙用作加湿过滤仓时,a管与病人相连,故选项说法错误;
    D、加湿过滤仓可以观察氧气输出速率(根据产生气泡速率),还可以润湿氧气,但不能加快生成氧气的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制取氧气方面的知识,比较简单。
    9.(2分)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肥皂泡上升,进行分析判断。
    D、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
    【解答】解:A、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B、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中实验,肥皂泡上升,可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D、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的难点,明确实验原理、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计24分)
    10.(4分)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采用 加热煮沸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同时杀菌消毒。
    (2)当今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某种食品包装袋上印有“氮气保鲜”的字样,充入氮气保鲜主要利用了其 化学性质 (填“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
    (4)下列灭火原理与“釜底抽薪”原理相同的是 b (填字母)。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森林着火,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c.楼房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分析】(1)根据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且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进行分析;
    (2)根据混合物的概念分析;
    (3)根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
    (4)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且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同时杀菌消毒;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 混合物;
    (3)充入氮气保鲜,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4)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采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
    b.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是采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
    c.用高压水枪灭火是采用了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答案为:(1)加热煮沸;
    (2)混合物;
    (3)化学性质;
    (4)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5分)中华传统文化、前沿科技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根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
    (1)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图1)。印刷胶泥含有CaO,加水时,CaO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黑火药爆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2KNO3+3C=K2S+3X↑+N2↑,其中X的化学式是 CO2 。
    (2)兵马俑彩绘中发现了绝美的“中国紫”,“中国紫”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BaCuSi2O6,其中的金属元素有 钡元素和铜元素 (填元素名称),请写出硅元素的化合价 +4 。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2)根据元素的种类、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来分析。
    【解答】解: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黑火药爆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S、K、N、O、C原子个数分别为1、2、2、6、3,反应后的生成物中S、K、N、O、C原子个数分别为1、2、2、0、0,则3X中含有3个碳原子和6个氧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CO2;
    (2)BaCuSi2O6是由钡、铜、硅、氧四种元素组成的,其中的金属为钡元素和铜元素;BaCuSi2O6中钡、铜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Si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2+(x×2)+(﹣2×6)=0,x=+4。
    故答案为:(1)CaO+H2O=Ca(OH)2;CO2;
    (2)钡元素和铜元素;+4。
    【点评】根据题文信息及已学知识即可解答本题,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3分)研究分子运动,做如下实验。
    (1)实验1: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快,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温度升高,品红分子运动加快 。
    (2)实验2:能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的实验现象是 纸花变红 。
    (3)实验3:放置一段时间后,电子秤示数减小,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 。
    A.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
    B.水分子体积减小
    C.水分子变为了氢和氧分子
    【分析】(1)根据温度越高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进行分析。
    (2)根据浓氨水中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进行分析。
    (3)根据水分子在不断运动,不断向空气中扩散进行分析。
    【解答】解:(1)实验 1 中水的温度不同,加入相同质量的品红时,比较品红溶解快慢,该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温度越高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
    (2)浓氨水中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实验现象是:酚酞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3)水分子在不断运动,不断向空气中扩散,所以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所以电子秤示数变小。
    故答案为:(1)温度升高,品红分子运动加快;
    (2)纸花变红;
    (3)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特性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3.(4分)在化学发展史上,科学家把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它属于 金属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37 。
    (2)图乙表示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C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B>A ;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判断,在化学反应中C元素的原子容易 得到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分析】(1)根据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A、B、C代表三种元素,它们的位置均位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左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7;
    (2)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A、B、C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根据周期表中信息分析可知C为氯元素,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C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故答案为:(1)金属;37;(2)C>B>A;得到。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排列规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3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反应前、后共有 3 种氧化物。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NON2+2CO2 。
    (3)参加反应的物质与的质量比为 15:14 (填最简比)。
    【分析】(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2)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3)根据化学方程式来分析计算。
    【解答】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
    (1)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为氧化物;故答案为:3;
    (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故答案为:2CO+2NON2+2CO2;
    (3)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NO)与(CO)的质量比为(30×2):(28×2)=15:14;故答案为:15:14。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15.(5分)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如图1所示,m、n两支相同的大试管中都充满红棕色气体,分别加入足量等质量的金刚石和活性炭,塞紧胶塞,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 BD (填字母)。
    A.m试管中红棕色消失
    B.n试管中红棕色消失
    C.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m试管
    D.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n试管
    (2)如图2所示,通入CO2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实验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依据的现象为 干燥的石蕊纸条不变色,湿润的石蕊纸条变红 。
    (3)图3中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分析】(1)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金刚石没有吸附性以及装置内的压强变化来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解答】(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NO2气体被活性炭吸附,所以n试管中气体变为无色,且导致n试管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打开弹簧夹,水进入n中,n中的液面上升,而金刚石没有吸附性,所以m试管中无变化;
    (2)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干燥的二氧化碳遇干燥的石蕊纸条,干燥的石蕊纸条不变色,当遇到湿润的石蕊纸条后,湿润的石蕊纸条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3)图3中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其中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BD;
    (2)CO2+Ca(OH)2=CaCO3↓+H2O;干燥的石蕊纸条不变色,湿润的石蕊纸条变红;
    (3)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了学生整合基本化学知识的能力。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3分)
    16.(6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装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若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制取装置是: AF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B或C ;若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a口处,若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
    (4)与装置B比较,指出C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来分析解答;
    (2)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反应,氧气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来分析解答;
    (3)根据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为固液常温型反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应从导管b口处通入,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来分析解答;
    (4)根据装置C的特点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图可知,仪器的名称①是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反应,发生装置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若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制取装置是AF;
    (3)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为固液常温型反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或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应从导管b口处通入,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则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a口处,若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4)装置C带有有孔塑料板和弹簧夹,关闭弹簧夹,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导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则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2KMnO4K2MnO4+MnO2+O2↑;AF;
    (3)B或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a口处,若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4)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和二氧化碳的验满,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
    17.(7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进行了再探究(如图1),得到的数据曲线如图2所示。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实验前集气瓶中的水为10mL,若集气瓶的容积为100mL(燃烧匙所占体积忽略不计),实验结束后理论上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 28 mL。
    (2)图2中X曲线表示的是 温度 (填“温度”或“氧气浓度”)。
    (3)图2压强曲线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红磷燃烧放热,导致瓶内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压强变大 ;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内部气体减少,气压降低,反应结束后,不再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部气压也随着降低 。
    (4)小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①装置漏气;
    ② 红磷的量不足 ,装置内氧气有剩余。
    【分析】(1)根据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来分析;
    (2)根据图像信息来分析;
    (3)根据装置内压强变化的原因来分析;
    (4)根据测定结果偏小的原因来分析。
    【解答】解:(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4P+5O22P2O5,实验前集气瓶中的水为10mL,若集气瓶的容积为100mL(燃烧匙所占体积忽略不计),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实验结束后理论上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10mL+(100mL﹣10mL)×=28mL;
    (2)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至原温度,因此图2中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
    (3)图2压强曲线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气体膨胀,气压增大;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内部气体减少,气压降低;反应结束后,不再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部气压也随着降低;
    (4)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偏小,其原因可能是可能是装置漏气,在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也可能是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将氧气完全耗尽。
    故答案为:(1)4P+5O22P2O5;28;
    (2)温度;
    (3)红磷燃烧放热,导致瓶内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压强变大;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内部气体减少,气压降低,反应结束后,不再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部气压也随着降低;
    (4)红磷的量不足。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四、计算题(共1小题,5分)
    18.(5分)小英同学为了测定某地区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该样品15g,现将75mL的稀盐酸分三次加入石灰石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试求:
    (1)m的值是 2.2 g.
    (2)求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分析】(1)根据记录数据可发现,第三次实验中加入盐酸还有二氧化碳放出,并且第三次实验中只放出1.1g二氧化碳,说明盐酸有剩余,所以在第三次实验中碳酸钙已经反应完,说明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中盐酸全部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均为2.2g;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进而求出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解:(1)根据记录数据可发现,第三次实验中加入盐酸还有二氧化碳放出,并且第三次实验中只放出1.1g二氧化碳,说明盐酸有剩余,所以在第三次实验中碳酸钙已经反应完,说明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中盐酸全部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均为2.2g,所以m的值为2.2;共产生CO2的质量=2.2g+2.2g+1.1g=5.5g;
    故答案为:2.2;
    (2)设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5.5g
    x=12.5g
    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83.3%
    答: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83.3%.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检查装置气密性
    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实验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盐酸的量/mL
    25
    25
    25
    生成气体的质量/g
    2.2
    m
    1.1

    相关试卷

    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6页。

    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县色河铺镇九年制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县色河铺镇九年制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