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粤人版2024)地理试卷(解析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粤人版2024)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粤人版2024)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粤人版2024)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粤人版2024)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粤人版2024)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1~4章(粤教版2024,第1~3章占比50%,第4章占比50%)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6.难度系数:0.7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太阳系模式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包含的天体系统有( )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2.图中的天体M可能是( )
    A.水星或金星 B.月球或水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土星
    3.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②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③没有坚硬的地表
    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答案】1.B 2.A 3.A
    【解析】1.根据图可以看出该图有太阳系和地月系,有两级天体系统。排除ACD,故选B。
    2.读图可知,M天体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可能属于水星或金星。排除BCD,故选A。
    3.读图,天体M相对于地球,②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以上是导致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①②正确;天体M有坚硬的地表、体积和质量与地球相差不是很大,③④错误,排除BCD,故选A。
    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从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到观测月食、完成环球航行,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依次经历了( )
    A.观察推测—直觉推断—实地考察
    B.直觉推断—观察推测—实地考察
    C.实地考察—观察推测—直觉推断
    D.实地考察—直觉推断—观察推测
    5.下列能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是( )
    ①地球卫星照片 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③远处驶来的帆船 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假如做一件“无缝天衣”,可以将整个地球表面覆盖住,那么所需布料大约是( )
    A.4万平方千米 B.5.1亿平方千米 C.6371平方千米 D.960万平方千米
    【答案】4.B 5.C 6.B
    【解析】4.古代人类凭直觉和臆想认为地球是平坦的,天空是一个圆顶,这种观念被称为“天圆地方”;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球上的地球的影子呈弧形,推测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带领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依次经历了直觉推断—观察推测—实地考察,故选B。
    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显示了地球是一个球体,①正确;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只能证明地球的运动,不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②错误;当船从远方驶来时,我们总是先看到桅杆,然后才看到船身,这也可以作为地球是球形的证据,③正确;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也可以作为地球是球形的证据,④正确。故①③④正确,选C。
    6.根据题意,考查的就是地球的表面积,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故选B。
    2020年12月8日,中国与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新高程8848.86米,下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珠峰的前世今生”漫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漫画中,“关系不和”的两个板块分别是(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8.漫画中,因两个板块的碰撞挤压,被伤及的“无辜”是指( )
    A.阿拉伯海扩大 B.古地中海消失
    C.红海出现 D.阿尔卑斯山脉隆起
    9.有人认为此漫画符合“大陆漂移学说”。下列能够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的是( )
    ①大陆发现古海洋生物的化石 ②相邻的大陆轮廓形状基本吻合
    ③两块大陆发现相似动、植物化石 ④两块大陆古老地层顺序大致相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
    A.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B.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C.火山和地震 D.全球气候的变化
    【答案】7.C 8.B 9.D 10.B
    【解析】7.读图,根据图中板块的位置和轮廓可知,这两个关系不和的板块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两板块“关系不和”,互相挤压碰撞,导致喜马拉雅山脉海拔越来越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读图可知,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靠近,使古地中海不断缩小,然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古地中海消失,故因两个板块的碰撞挤压,被伤及的“无辜”是指古地中海消失,B正确;由于板块的碰撞挤压会导致阿拉伯海缩小,A错误;红海位于板块张裂处,C错误;阿尔卑斯山脉隆起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D错误。故选B。
    9. “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证据有:①大陆轮廓的相似性‌:魏格纳在研究世界地图时发现,非洲和南美洲的大陆轮廓非常相似,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基本吻合,能够拼合在一起。②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大西洋两岸的地层序列和化石种类非常相似,这表明它们曾经是连在一起的。③古生物的相似性‌:非洲和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相似,例如都有海牛和鸵鸟等物种。综上所述,D②③④正确;大陆发现古海洋生物的化石属于海陆变迁,并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①错误,排除ABC。故选D。
    10.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中,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板块运动造成的,B正确;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火山和地震、全球气候的变化与大陆漂移无关,排除ACD。故选B。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11.①地的经纬度是( )
    A.(60°N,110°W) B.(60°N,110°E)
    C.(60°S,110°W) D.(60°S,110°E)
    12.关于图中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地在②地东北方 B.①②两地都在西半球
    C.③地位于西半球 D.①②两地都在南半球
    13.图中阴影部分实地面积的大小是( )
    A.甲等于乙 B.甲大于乙 C.乙大于甲 D.无法确定
    【答案】11.B 12.C 13.C
    【解析】11.读图可知,①所在纬线度数为60°,且向北增大,故为60°N;①所在经线度数为110°,且向东增大,故为110°E。所以①地经纬度为(60°N,110°E),故选B。
    12.图中①地经纬度为(60°N,110°E),②地经纬度为(70°N,100°E)所以①地在②地的东南方向,A错误。①②两地都位于东半球,B错误。③地经度是80°W,位于西半球,C正确。①②两地位于赤道以北,都在北半球,D错误。故选C。
    13.由于纬线长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缩短,因此纬度越大,纬线的长度越短,甲阴影面积小于乙阴影面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气候数据有多种呈现方式,下图是某地把代表月份的数字标注在以气温和降水量为坐标的图上,一个月份的点在图中的坐标就是某地该月的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完成下面小题。
    14.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图示地区的气温年较差约为( )
    A.20℃ B.11℃ C.10℃ D.50℃
    15.该地的气候特点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B.全年高温多雨
    C.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 D.全年高温干旱
    【答案】14.A 15.C
    【解析】14.从图中看,图示地区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为25℃,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为5℃,因此该地区的气温年较差为25℃-5℃=20℃,排除BCD,故选A。
    15.从图中看,在夏季(6、7、8月)气温高,但降水量少(月降水量低于40mm);在冬季(12、1、2月)气温较低,但降水量较多(月降水量不低于60mm),因此该地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所以,排除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海底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对海底地形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处是大洋中脊 B.②处是海沟
    C.③处是洋盆 D.④处是大陆架
    17.我国在深海探测中取得了重大成果,若要探测海底最深处,应前往(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16.D 17.A
    【解析】16.读图可知,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部分,坡度较缓,④是大陆架,D正确;海沟是指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①是海沟,A错误;海岭又称海脊,有时也称“海底山脉”,②是海岭,B错误;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为大陆坡,③是大陆坡,C错误。故选D。
    17.海沟是指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1万米以上,图中①为海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下图为某地区地形剖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A点与B点间的相对高度是( )
    A.200米 B.800米 C.1 000米 D.1 200米
    19.小丽的家乡:“四周峰峦叠嶂,群山连绵,内部一马平川,水田成片。”她家乡的地形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表示甲地形的颜色一般是( )
    A.绿色 B.蓝色 C.白色 D.黄色
    【答案】18.B 19.C 20.A
    【解析】18.A点的海拔为1000米,B点的海拔为200米,A点与B点间的相对高度是1000-200=800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由地形剖面图可知,甲地为平原,乙地为高原,丙地为盆地,丁地为山地。由“四周峰峦叠嶂,群山连绵,内部一马平川,水田成片”可知丽丽的家乡是盆地,故选C。
    20.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一般表示平原,甲地形海拔在200米以下为平原,A正确;蓝色一般表示海洋,B错误;白色表示雪山,C错误;低山丘陵用黄色表示,D错误。故选A。
    读某市天气预报资料表,完成下面小题。
    21.读某市2024年1月18日—22日空气质量指数与天气状况统计表,该市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一天是( )
    A.1月19日 B.1月20日 C.1月21日 D.1月22日
    22.对该市空气质量起到明显改善作用的天气是( )
    A. B. C. D.
    23.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沙尘暴的是( )
    A. B. C. D.
    【答案】21.A 22.B 23.A
    【解析】21.读图表可知,空气质量指数越大说明空气污染越严重,因此该市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一天是1月19日,达到209,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2.读图表可知,1月20日之后空气质量指数有明显的下降,主要得益于西风,B正确;雾、多云和阴天对改善空气质量无明显效果,排除ACD。故选B。
    23.A符号是沙尘暴,正确;B符号是雾,错误;C符号是雷电,错误;D符号是西风,错误。故选A。
    世界粮食生产地区不平衡和国家间分配不均,是产生粮食问题的根源,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粮食危机,被视为“饥饿热点”。下图示意面临粮食危机的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饥饿热点”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南美洲
    25.图中粮食运输路线没有经过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答案】24.C 25.D
    【解析】24.根据资料可知,“饥饿热点”是指粮食供应总量严重缺口的地区。读图可知,“饥饿热点”分布最广的大洲是非洲,其次是亚洲。故选:C。
    25.读图可知,图中粮食运输路线经过的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没有经过的大洋是北冰洋。故选:D。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我国北京某房屋二至日时正午时刻太阳光照示意图和太阳能热水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3分)
    (1)地球公转从D位置到A位置过程中,我国北京的昼夜变化情况为 。(2分)
    (2)据图2判断,该房屋的两扇窗子,朝北的是 窗(选填“①”或“②”)。(1分)
    (3)如图2所示的甲太阳光照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较 (选填“大”或“小”),房屋内的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较 (选填“多”或“少”),这一天地球公转在图1中的位置 (填字母)。(6分)
    (4)若在该屋顶上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图3),其太阳能的集热排管应朝向 (方向),安装时使集热排管尽量与正午太阳光线垂直,其目的是 。(4分)
    26.【答案】(1)昼渐长、夜渐短(合理即可)(2分)
    (2)②(1分)
    (3)小 多 D(6分)
    (4)南或偏南 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太阳光热(合理即可)(4分)
    【解析】(1)地球公转从 D 位置到 A 位置过程中,即从冬至日到春分日。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随着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北京位于北半球,所以其昼夜变化情况为昼渐长,夜渐短。
    (2)我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大部分时间在南边天空。从图 2 中可以看出,①窗受阳光照射时间长,可判断为朝南窗,那么②窗朝北。
    (3)图 2 所示的甲太阳光照时,房屋内的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较多,说明此时太阳高度角小。太阳高度角小意味着太阳直射点距离北京较远,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为冬至日。冬至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小。而在图 1 中,D 位置代表冬至日。
    (4)我国位于北半球,为了最大限度地接收太阳辐射,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太阳能的集热排管应朝向南方。因为太阳大部分时间在南边天空,当集热排管尽量与正午太阳光线垂直时,接收的太阳辐射面积最大,能更有效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27.国庆节假期,某学校七年级地理兴趣小组计划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某地(图所示区域)进行实践考察,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3分)
    (1)读图可知,泉山山顶的海拔范围是 。(2分)
    (2)为了制定研学计划,研学小组需要识别山体部位:A ;D ;C 。(填地形部位名称)(6分)
    (3)研学小组到达山脚下时,为体验不同的风景,分成了两个登山小组。第一小组的同学们选择沿着b路线上山,第二小组的同学们选择沿着a路线上山。
    ①第一小组的同学们从D处爬行至E处的相对高度为 米;(1分)
    ②当两个小组都到达山顶时,第二小组的同学们大多比较疲惫,原因是: 。(2分)
    (4)两个村庄的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 千米。(2分)
    27.【答案】(1)700~900米(2分)
    (2)陡崖 山脊 鞍部(6分)
    (3)400(1分) 途径线路a,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登山具有挑战性(2分)
    (4)1.6(2分)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200米,泉山山顶的海拔范围是700—900米。
    (2)由图可知,A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是陡崖地形;D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数值更小处凸出,是山脊,C处位于两山顶之间,是相对比较平缓的鞍部。
    (3)①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图中D处海拔为300米,E处海拔为700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700-300=400米。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第一小组选择沿b路线上山,第二小组选择沿a路线上山,a线路和b线路相比,a线路等高线较为密集,所以a线路坡度较陡,上山时比b线路更为费力,使得两个小组都到达山顶时,第二小组的同学们大多比较疲惫。
    (4)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图中比例尺为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800米,两个村庄的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2*0.8千米=1.6千米。
    28.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小题。(共10分)
    材料一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予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巨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
    材料二 2020年11月10日,我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成功在马里亚纳海沟坐底,最终抵达的深度是10909米(图中A处)
    材料三 板块分布示意图(下图)。
    材料一中,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描述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地壳运动/人类活动)。(2分)
    “奋斗者”号在地球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坐底,下面海底地形图中,表示海沟的是 (填字母),表示大洋中脊的是 (填字母)。(4分)
    (3)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救措施中合理的有( )(2分)
    ①楼层较高时,躲在狭小的空间,或躲在坚固的家具下等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②楼层较低时,迅速离开房屋到户外空旷处
    ③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④在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要冷静行动,听从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⑤发现有电梯时,迅速乘坐电梯逃离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4)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85%的冰岛人口使用地热供暖,首都雷克雅未克则全部利用地热发电,还为建筑、温室栽培、全天候室外游泳馆等供暖。请结合图8中冰岛的位置,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冰岛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2分)
    【答案】(1)地壳运动(2分)
    (2)c d (4分)
    (3)D(2分)
    (4)冰岛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2分)
    【解析】(1)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描述的现象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运动导致了地形的变化,使得原本位于海滨的区域现在距离海岸线已经很远。
    (2)海沟是海底最深的部分,通常呈现为狭长的深谷,故读图可知,图中c为海沟;大洋中脊是洋底中部隆起的巨大山脉,故读图可知,图中d为大洋中脊。
    (3)地震发生时:①楼层较高时,躲在狭小的空间,或躲在坚固的家具下或旁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②楼层较低时,迅速离开房屋到户外空旷处;③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④在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要冷静行动,听从指挥,有组织地撤离都是正确的,不能乘坐电梯离开,电梯可能会坠落或停电被困,⑤错误,故选D。
    (4)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冰岛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地热资源丰富。
    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
    我们所学习的气候类型是以“柯本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划分的。下图示意四种气候类型。
    (1)根据柯本提出的气温指标,甲乙丙丁中属于热带气候的是 和 ,属于温暖带气候的是 。(选填“甲”“乙”“丙”或“丁”)(3分)
    (2)柯本还提出,若每个月降水量均超过60mm,则具备“全年多雨”的特征,四地中符合这一气候特征的是 (选填“甲”“乙”“丙”或“丁”)(1分),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 。(2分)
    (3)丙地气候具有 、 的特征,其一般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4分)
    (4)柯本在划分气候类型的过程中,也会参照当地的自然景观。下列三幅景观图中,能够反映甲地气候特征的是 。(填字母)(2分)
    气候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
    (5)小明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服装。据此判断,他最有可能生活在( )(2分)
    A.热带地区 B.赤道附近 C.寒带地区 D.温带地区
    【答案】(1)乙 丁 丙(3分)
    (2)丁(1分) 热带雨林气候(2分)
    (3)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湿润(4分)
    (4)B(2分)
    (5)D(2分)
    【解析】(1)由题意可得,热带:最冷月均温≥18℃。图中乙和丁图的最冷月均温≥18℃,所以乙和丁属于热带气候。温暖带:最热月均温>10℃;最冷月均温0~18℃。图中丙最热月均温>10℃,最冷月均温0~18℃,所以丙属于温暖带气候。
    (2)由图可得,丁的每个月降水量均超过60mm,所以丁具备“全年多雨”的特征。丁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
    (3)由图可得,丙地夏季平均气温超过20℃,降水量平均低于20毫米,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平均气温0℃-10℃,冬季平均降水接近100毫米,冬季温和湿润。其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4)由题意可得,甲地气候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温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的大陆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自然景观多是草原、荒漠、戈壁等,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所以B符合题意。A是热带草原的景观,C是热带雨林的景观。故选B。
    (5)温带地区有四季的变化,因此,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服装,所以D符合题意。热带地区,赤道附近终年炎热,寒带地区终年严寒。所以ABC错误。故选D。
    时间
    1月18日
    1月19日
    1月20日
    1月21日
    1月22日
    空气质量指数
    127
    209
    159
    76
    59
    天气状况
    阴转多云1-10℃
    东南风1-2级
    阴转多云-4-6℃
    东北风1-2级
    多云-2-6℃
    西风1-2级
    晴0-8℃
    西风6级
    晴-2-12℃
    西风3-4级
    柯本提出的气候指标热带:最冷月均温≥18℃。
    温暖带:最热月均温>10℃;最冷月均温0~18℃。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末测(粤人版(2024))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末测(粤人版(2024))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测02(粤人版(2024))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测02(粤人版(2024))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测01(粤人版(2024))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测01(粤人版(2024))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