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百师联考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百师联考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示雅丹地貌, 最为合适的线路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十字连星”是指太阳、月球及八大行星排在几乎垂直的直线上。下图为“十字连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②、③代表的天体是( )
A. 火星、金星 B. 金星、火星 C. 火星、水星 D. 金星、水星
2. 图中包含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可观测宇宙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图示是太阳系八大行星和地月系,根据八大行星距日远近,可以判定出①②⑤是地外行星,其中②是与地球相邻的地外行星,是火星;③④是地内行星,③是与地球相邻的地内行星,是金星,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图中有太阳、月球及八大行星,包含了地月系、太阳系,其中,地月系级别最低,太阳系级别最高,B正确,A错误;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可见宇宙,但图中均为显示,CD错误。故选B。
白令海是太平洋最北的边缘海,表层存在逆时针的大洋环流。白令海的海冰通常在3月达到最大。近年来白令海海冰经历着巨大变化。下图为2011年、2012年、2018年和2020年3月20日卫星观测获取的白令海海冰外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推测白令海西侧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A. 降温增湿 B. 降温减湿 C. 增温增湿 D. 增温减湿
4. 若仅考虑海冰面积变化的影响,2012年—2018年白令海表层海水性质的变化是( )
A. 温度升高盐度降低 B. 温度降低盐度升高
C. 温度升高盐度升高 D. 温度降低盐度降低
【答案】3. B 4. A
【解析】
【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令海西侧洋流为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西岸的洋流,性质为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正确,ABC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仅考虑海冰面积变化的影响,2012年到2018年白令海海冰面积减小。海冰减少会使得海洋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导致海水温度升高;而海冰融化,会使海冰融化产生的淡水增加,从而降低表层海水的盐度,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下左图为楼兰故城遗址附近的一种雅丹地貌景观图,下右图为楼兰故城遗址周边区域雅丹地貌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 图示雅丹地貌( )
A. 排列走向与主导风向垂直
B. 南方丘陵地区多有分布
C. 主要受流水侵蚀形成
D. 具有“顶平身陡”的特点
6. 楼兰故城遗址附近雅丹地貌广布,可推测出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是( )
A. 气候干旱,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B. 大风天气较少,气候温和
C. 降水季节变化小,地表径流多
D. 气候严寒,地表冻土广布
7. 新疆罗布泊也分布着典型的雅丹地貌,且当地常年盛行东北风“垄脊和沟槽”的延伸方向最可能是( )
A. 南北 B. 东西 C. 东北-西南 D. 东南-西北
【答案】5. D 6. A 7. C
【解析】
【5题详解】
雅丹地貌主要受到风力侵蚀而形成,排列走向与主导风向相一致,AC错误。南方丘陵地区多分布丹霞地貌,且南方地区风力作用弱,B错误。图示雅丹地貌受风力侵蚀,形成沟槽,具有“顶平身陡”的特点,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气候干旱的地区,降水稀少,地表植被难以生长,覆盖率低。由于缺乏植被的保护,风力作用强烈,容易侵蚀和塑造出独特的雅丹地貌,A正确。雅丹地貌广布的地区往往大风天气较多,而非较少,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B错误。干旱地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大,地表径流通常较少,C错误。楼兰故城所在地区气候干旱,并非严寒,也没有广布的地表冻土,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雅丹地貌是在固定的风向长期侵蚀下形成,因此“垄脊和沟槽”的方向应和盛行风向一致,由题可知,新疆罗布泊常年盛行东北风,因此“脊和沟槽”的延伸方向为东北-西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某地理野外实习小组在实习地图上,预设可供选择的线路方案如下图,准备用于图示区域地形类型的考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最为合适的线路是( )
A. 线路1 B. 线路2 C. 线路3 D. 线路4
9. 有关地貌观察的顺序说法正确的是( )
A. 选择视野狭窄处便于精确观察
B. 从微观到宏观,从点到面
C. 观察和描述从大的地貌逐渐到小的地貌
D. 先描述植被、土壤,再描述地貌
【答案】8. A 9. C
【解析】
【8题详解】
线路1沿线穿过地形图中西南部的山峰,向东经过河流、村落、间歇河再到东部的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跨越地形类型最全面,A正确;线路2、3、4经过的地形区不典型或不全面,BC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观察地貌时,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A错误;地貌观察时应由面到点,先宏观后微观,B错误;地貌观察时应先观察视野内的大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最后描述更小地貌的特征,C正确;地貌观察时,应先描述地貌,再描述植被、土壤,D错误。故选C。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左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下右图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 增加地面的平整度 B. 减少庭院昼夜温差
C. 降低夜晚庭院温度 D. 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11. 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 )
A. 利用卫生间做进风口 B. 缩短东西向墙面的长度
C. 房屋的朝向为东西向 D. 在居室间南北墙上设窗
【答案】10. D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白天“穿堂风”由林木茂密一侧,穿过建筑物吹向石质地面的庭院,所以该民居设计考虑的“穿堂风”是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石质地面白天升温快,而植被升温较慢,能够增加房屋前后温差,使房屋前后气压差异增大,有助于增强穿堂风风力,D正确,B错误;地面的平整度对穿堂风的影响相对较小,A错误;石质地面夜晚降温快,便于纳凉,但这不是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就必须为屋前屋后预留风的通道,由于在空气流通的两侧大气温度不同,气压差异导致空气快速流动,又由于建筑物等阻挡,间隙、门窗、走廊等提供流通通道使大气快速通过便于穿堂风形成,D正确;利用卫生间做进风口会带来污染,不利于人体健康;“穿堂风”与房屋朝向、墙面长度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沙漠中的绿洲受高植被覆盖率的影响,白天气温明显较周边沙漠地区低,在沙漠中形成“冷岛效应”。下图为沙漠绿洲高空等压面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冷岛效应”形成时( )
A. 绿洲大气上升,带走绿洲废热 B. 绿洲大气下热上冷,对流旺盛
C. 沙漠形成高压,绿洲废热外流 D. 绿洲大气下沉,逆温现象明显
13. “冷岛效应”控制下的地区( )
A. 污染物扩散迅速 B. 空气湿度降低
C. 沙尘暴发生频率减少 D. 昼夜温差增大
【答案】12. D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白天绿洲的气温明显较周边沙漠地区低,因此绿洲上空大气下沉,使绿洲近地面形成高压,绿洲上空形成低压,并且此时绿洲附近气温低,而沙漠上空被加热的暖空气,通过局地环流作用输送到绿洲上空,因此绿洲处形成了下冷上热的逆温层,大气结构较为稳定,不利于对流;在同样的天气条件下,沙漠升温快,气温高,沙漠近地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方向较为凉爽的气流由绿洲流向沙漠,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受冷岛效应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其大气下冷上暖,对流作用受到抑制,风力较弱,因此污染物不易扩散,也不容易发生沙尘暴,A错误,C正确;由于受冷岛效应控制的地区气温相对较低,蒸发较弱,空气湿度相对高于不受冷岛效应控制的区域,湿度不会降低,B错误;受冷岛效应影响的地区,白天增温幅度较小,且湿度相对较大,夜间保温作用较强,其昼夜温差小于不受冷岛效应控制的区域,昼夜温差相对减小,D错误。故选C。
“海绵城市”在下雨时可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水时可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
①调节地表径流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④增加下渗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5. 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绿化带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②下凹式绿化带易造成城市内涝
③裸露地面铺设砂石可减轻扬尘④绿化带面积增大,不易发生城市内涝
A. ③④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14. D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蓄水,有利于增加下渗,④正确。在降水时增加了下渗,有助于减少地表径流,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起到了调节地表径流的作用,①正确。“海绵城市”建设对气候影响不大,不能调节水汽输送、不能增加大气降水,②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绿化带面积不大,且仅在道路附近,对保持水土意义不大,①错误;下凹式绿化带能够储存部分地表径流,能够减少城市内涝,②错误;裸露地面铺设砂石,使得裸露地表上的沙土不易被风吹起,减轻扬尘,③正确;绿化带面积增大,拦截地表径流量增加,有助于减轻城市内涝,④正确。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A为____界面,B为____界面。
(2)海洋地壳厚度比大陆地壳厚度要____,地势越高,地壳越____。世界上地壳最厚的地区是____。
(3)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为____,D为____,E为____F为____G为____,软流层以上称为____。
【答案】(1)莫霍 古登堡
(2)薄 厚 青藏高原
(3)地壳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岩石圈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软流层之上的区域被称为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上部,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面,平均深度为17千米,则A应为莫霍界面;B界面深度为2900千米,应为古登堡界面。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地势越高,地壳越厚,世界上地壳最厚的地区是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小问3详解】
从地表到地心,地球内部被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同心圈层;地幔又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C位于地球最外层,应为地壳;D位于地壳之下,深度至900km处,为上地幔;从地下深度900km左右至古登堡界面为下地幔,即E;G位于地心周围,应为内核,内核上部与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外核。软流层以上称为岩石圈。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江是珠江的最大支流,自古以来就是岭南地区的水运交通要道,其中羚羊峡河段水流湍急,且流经松软的砂岩分布区。西江中心有广东省最大的江心岛——砚洲岛(如下图所示),该岛形成以来,一直向北移动,岛上作物种植季节性强,且缺水严重。羚羊峡两岸江面附近岩石上,有众多船篙插入岩石形成的扎孔,孔口朝向上游方向。
(1)结合砚洲岛岸线形状,分析该岛向北移动的原因。
(2)解释羚羊峡两岸江面附近岩石上多船篙扎孔的原因。
(3)说明砚洲岛适合作物种植的季节,以及作物种植缺水严重的原因。
【答案】(1)①岛屿北侧为河流凸岸,泥沙沉积,使岛屿北侧向北扩展;②岛屿南侧为河流凹岸,流水侵蚀,使岛屿南侧向北退缩。
(2)①西江为水运要道,过往船只多;②羚羊峡流速快,向上游航行需要依靠人力撑船;③两岸岩性较为松软,船篙插入岩石易形成孔洞。
(3)枯水季节的冬季适合作物种植,夏季丰水期岛屿易被洪水淹没。原因:①作物生长季处于旱季,降水不足;②岛屿高出河面,灌溉困难;③岛上土壤质地疏松,保水功能差。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片可知,砚洲岛北岸属于北支河流的凸岸,属于堆积岸,泥沙大量堆积,导致岛屿向北侧扩展。而砚洲岛的南岸属于南支河流的凹岸,属于侵蚀岸,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影响,砚洲岛南岸向北退缩。
【小问2详解】
结合图片分析及“西江是珠江的最大支流,自古以来就是岭南地区的水运交通要道,其中羚羊峡河段水流湍急,且流经松软的砂岩分布区。”可知该处自古为重要的水道,过往船只较多,羚羊峡处河道较窄,河流较为湍急,流速较快,向上游划船较为困难,而岸边为松软的砂岩,在船工长期的撑杆划船过程中,形成了岸边多扎孔的情况。
【小问3详解】
砚洲岛作为江心洲,在丰水期容易被洪水淹没,而枯水期又大面积的裸露出来,所以枯水期适合种植作物,该地处于岭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以枯水期是冬季。此季节降水较少,河流处于枯水期,水位较低,灌溉不便,导致缺水,同时沙洲的砂质土壤透水性较强,加剧植物生长的缺水状况,所以作物种植缺水严重。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一30千米的高空。据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每减少1%,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就增加2%。
(1)指出人类生产生活主要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哪一层并说明该层的气温变化特点。
(2)指出臭氧层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哪一层并说明臭氧层的作用。
(3)简述高层大气中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并分析该层气温变化特点。
【答案】(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作用:能吸收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3)极光;进入高层大气后,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先下降,后因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又持续上升。
【解析】
【小问1详解】
人类生产生活主要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对流层。从图中可以看到,在对流层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对流层中,近地面气温较高,高空气温较低,大气对流运动显著。
【小问2详解】
从材料可知,臭氧层位于距地面约20千米∼30千米的高空,此处位置在图中可以看到应为平流层。臭氧其作用主要是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由于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小问3详解】
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轰击高层大气,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电离),与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发生碰撞并激发出光子,形成绚烂多彩的极光。读图可知,该层气温变化特点随高度增加下降再持续上升。降低是因为高层大气的底部热量来源于臭氧层,高度越高离臭氧层越远,因而气温越低;上部热量来自氧原子吸收的大量紫外线,因而高度越高气温越高。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7月初,安徽歙县遭遇一轮历史罕见的强降雨,境内多条河流水位上涨,河水倒灌入城造成多地积水严重。歙县地处皖南山区,植被覆盖率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477mm。歙县水系发达,新安江穿城而过,曲折东南流,流入千岛湖,最终注入东海。下图为歙县水系示意图。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此次歙县积水难以下渗的原因。
(2)从新安江水库水量的收支状况角度,列举属于“收入”的水循环环节。
(3)说明植被覆盖率高对城市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
【答案】(1)①持续多日降雨致使地下径流已经饱和,积水难以下渗;②此次暴雨强度大,地表径流水量大、流速快;③下垫面性质改变,地面硬化过度,导致地表水难以下渗。
(2)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3)①减缓地表径流的速度增加地下径流,调节地表径流季节变化;②增加下渗,提升地下水含量;③植被蒸腾作用增强,使空气中的水汽增多,空气湿度增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影响下渗的因素包括坡度大小、土壤状况、降水强度、降水时间、植被覆盖等因素。从水循环角度主要分析降水与地表径流,从材料可知,此次强降水的暴雨强度大,导致地表径流量大,且流速快,不利于下渗;此次持续性的降水导致土壤过湿,使土壤水分和地下径流已达饱和状态,积水难以继续下渗;受城市化影响,城市多硬化地面,地表水下渗困难,积水严重等。
【小问2详解】
材料显示歙县位于新安江水库的上游地区,该地的众多河流最终注入新安江水库,所以新安江水库的水量主要来源于地表径流输入;新安江水库与库区周边比较,地势较低,雨季时库区周边的降水下渗以地下径流形式汇入水库,再加上水库上方的降水直接进入水库。
【小问3详解】
植被覆盖率提高以后,降水时减弱了地表径流流速,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河流水位较低时,植被涵养的地下水可以以地下径流的方式补给河水,从而调节地表径流季节变化;由于下渗增多,地下水含量增多;植被增多,蒸发、蒸腾量增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大,湿度增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南省名校大联考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31,50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南省大联考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航空业排放的二氧化碳, 图示河段最可能位于, 地质条件稳定性较差的村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广西部分名校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