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语文 必修二考点对接:分析语言的特点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语文 必修二考点对接:分析语言的特点 课件,共21页。
考点对接:分析语言的特点12考点对接 —考题印证 —以课文为例分析语言的特点3技法汇总 —分析写作顺序类题目应从哪几个角度考虑一道高考真题验证时间顺序的考点分析语言特点 语言是一篇文章的血肉,分析语言特点是综合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妙用讳饰,文笔曲折:恩格斯不直说马克思逝世(死了),而说“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对于马克思的死,恩格斯就是用了讳饰手法。这样既把自己的心情委婉而含蓄地表达出来,又表明马克思虽死犹生,他将永远活在革命者的心里。 语言准确生动。如第3段阐述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用语:“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中“繁芜丛杂”和“掩盖”。“繁芜丛杂”的本义是丛生的杂草多而乱,这里比喻以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解释,谬误百出,模糊杂乱。“繁芜丛杂”极为贴切、准确,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 (湖北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书房的窗子杨振声 ①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地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人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 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③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其实,雪光在阴阴天宇下,也蛮有风趣。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那白中透出银色的清晖,温润而匀净,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先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暖。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洁,庭前的树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的屋子会比平常更幽静。 ④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我们想象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见,月冷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情。 ⑤这里不只是光度的问题,而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而一切文艺的创造,决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推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溶冶,范铸出来的作物。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⑥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⑦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选自《品味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有删改) 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语言的整体风格在题干中已经作了概括,答题区间也已明确在第②段,又要求从三个方面加以赏析,这又规定了具体的解题角度。词语运用的赏析,要通过具体的语言来分析,但要筛选出反映语言典雅的词语。句式选择的分析可从长短句的方向分析,因为长短句具有整散结合的特点,能体现典雅的性质。修辞特点可从排比或用典方面分析,这样的特点也能突出典雅的特征。 参考答案: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 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骈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而喜欢……”,显得整齐、工稳、典雅。(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解答文章语言特点应注意的问题 1.从整体上阅读全文,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具有多向性:如语言典雅、清丽、委婉等,要用恰当的语言加以概括。 2.从具有个性的词语方面分析 具有个性的词语是指能体现语言风格的词语,这些词语在字里行间具有明显的表意特征。在答题时可筛选出来,用事实说话,不要架空分析。 3.从句式特点上分析 句式特点是指词语或语句的搭配方式:如长短结合、骈散结合、善用短句、文白夹杂、句子倒装等。分析时要紧扣特点分析句式,不要因为句式特殊而忽视了语言的总的特点。 4.从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分析 修辞手法主要指比喻、拟人、夸张等常见的修辞格,表现手法则指描写、议论、抒情等常用的表现形式。分析时要以题设问,可以分析某种表现形式的某个侧面,只要贴近语言风格即可。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