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学试题(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43844/0-173718617625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学试题(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43844/0-173718617632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学试题(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43844/0-173718617635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学试题(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资料分析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1.自然界中的生物具有繁殖的特征,下列生命现象表现出该特征的是( )
A.蘑菇由小长大B.蝗虫啃食玉米叶
C.母牛生出小牛D.小狗排出粪便
2.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的横切面时,发现目镜的视野太暗,此时可调整显微镜中的______,使视野变亮。( )
A.粗准焦螺旋B.细准焦螺旋
C.目镜D.反光镜
3.观察写有字母“E”字的装片时,视野中的物像是()
A.B.C.ED.
4.有人说“手机屏幕上的细菌比马桶盖上的还要多”,真的是这样吗?小张根据已有的经验,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并决定进行探究。从科学探究的角度来看,小张的看法相当于( )
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制定计划D.实验结论
5.云南花卉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花色艳丽,是云南最具代表性的农业特色产业。下列影响花卉生长的生态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蚜虫B.阳光C.温度D.水
6.全球变暖导致珊瑚虫死亡,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改变环境B.生物与环境无关
C.生物影响环境D.环境影响生物
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生态系统是( )
A.沙漠生态系统B.湖泊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
8.生物圈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活动不是在生物圈中进行的是( )
A.极少数鸟可飞越珠穆朗玛峰
B.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出舱完成天和核心舱太阳翼修复试验
C.太空椒的大面积推广、种植
D.万米深的海沟仍有少数微生物活动
9.马铃薯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与运输光合作用产物的结构分别是( )
A.根、导管B.叶、导管C.根、筛管D.叶、筛管
10.沙蒿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的固沙植物。某研究小组对沙蒿根系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到不同生长阶段沙蒿根系总长度与平均冠径(树冠的直径)的关系图(如图)。下列关于沙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根系长度值与平均冠径无直接关系
B.处于幼苗期的沙蒿光合作用强度最大
C.发达的根系可为树冠提供水分和无机盐
D.植物根尖的分生区和根冠都生有大量的根毛
11.下图是探究“溶液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实验: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其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一样的洞:在图1的洞内装上浓盐水,在图2的洞内装等量清水。静置一段时间。下列有关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萝卜吸水变硬,洞中液体变少
B.图1萝卜失水变软,洞中液体变多
C.图2萝卜失水变硬,洞中液体变多
D.图2萝卜吸水变软,洞中液体变少
12.我们每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消耗很多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 )
A.无机盐B.水C.糖类D.维生素
13.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速度很快,营养学专家建议青少年要适当多吃奶、蛋、鱼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因为蛋白质在人体内( )
A.可以运输养分B.可以溶解物质
C.需求量最少D.可以促进细胞生长和组织更新
14.为避免儿童患佝偻病,应注意食物中含有足够的( )
A.含锌的无机盐B.含铁的无机盐
C.含镁的无机盐D.含钙的无机盐
15.下列食物可以正常食用的是( )
A.发芽的土豆B.新鲜的苹果
C.半熟的四季豆D.发霉的花生
16.下列各项饮食习惯中,科学合理的是( )
A.为了节省时间不吃早餐
B.用含糖量多的饮料代替日常饮用水
C.只吃水果蔬菜保持苗条的身材
D.食物多样化并注意合理搭配
17.能被小肠直接吸收的一组营养物质是( )
A.蛋白质,葡萄糖B.脂肪,维生素
C.葡萄糖、无机盐D.淀粉,蛋白质
18.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四种处理。
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②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2号试管中,不搅拌
③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3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④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4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若以“唾液”为变量时,下列可作为对照的是( )
A.1号和2号B.1号和3号
C.2号和4号D.3号和4号
19.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物。下列有关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胃能吸收水、无机盐、蛋白质
B.大肠能吸收水、氨基酸和全部的维生素
C.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D.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20.某公园生态长廊建设因地制宜,将河道与周边绿地串联,设置了山地森林、水岸森林、湿地森林等特色景点,有喜鹊、白鹭、蓝翡翠等多种鸟类在此栖息,河内生活着藻类、睡莲、罗非鱼等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公园中的所有动、植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B.公园中生物生存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藻类
C.喜鹊、白鹭、蓝翡翠和罗非鱼都属于消费者
D.“藻类→罗非鱼→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21.为了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澄清石灰水用于检测氧气含量的变化
B.吸气时关闭B处,打开A处,呼气时反之
C.甲中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无明显变化
D.该实验能探究人呼吸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22.长期水淹会导致植物死亡的根本原因是( )
A.温度过低,不利于植物生长
B.植物生长缺乏所需的无机盐
C.水分过多,使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D.水分过多,导致根无法正常呼吸
23.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有上呼吸道标本和下呼吸道标本两种采样方式,上呼吸道标本主要为鼻咽拭子、鼻咽抽取物,下呼吸道标本主要是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深咳痰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咽属于呼吸道,但不属于消化道
B.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作用是无限的
C.痰形成的场所在咽部和喉部
D.患者咳嗽的过程中,容易传播新冠病毒
24.吃饭时,妈妈告诉小明不要大声说笑,其中所蕴含的主要生物学道理是( )
A.防止咬到自己的舌头B.防止食物误入气管
C.飞沫四溅,不卫生D.防止进食过量
25.肺泡外壁包裹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弹性纤维受损是诱发哮喘的原因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B.肺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
C.哮喘病人的肺活量与游泳运动员相当
D.弹性纤维受损会影响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二、资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
26.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海豚是在水面换气的海洋动物,每一次换气可在水下维持二三十分钟。当人们在海上看到海豚从水面上跃出时,这是海豚在换气。
材料二:北极狐分布于北极地区,是一种季节性换毛的哺乳动物,冬季全身体毛为白色,夏季体毛为灰黑色,主要以旅鼠为食。
(1)材料一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能进行 。
(2)动物学家用不同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发现其对声波的反应敏感,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 法。
(3)由材料二可知,影响北极狐换毛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填“温度”或“水分”)。换毛体现了北极狐对寒冷环境的 。
(4)上述材料中,构成海豚和北极狐的基本结构是 。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
27.黄河三角洲是湿地生态系统,东方白鹳是生活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中的珍稀濒危鸟类。下图表示与东方白鹳相关的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藻和水草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 者。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特点是逐级 (填“增加”或“减少”),请写出图中东方白鹳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
(3)图中蛙和蝗虫的关系是 。
(4)若蛇被大量捕杀,短时间内,蛙的数量会大量 (填“增加”或“减少”)。
(5)湿地有净化水质等多种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 者,降解水体中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利于净化水质。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
28.我国在迪拜热带沙漠种植杂交水稻,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的案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通过 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人类提供食物和能量,提升沙漠地区粮食自给能力和粮食安全。
(2)水稻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 、 、钾三种无机盐的化肥。
(3)为探究水稻的光合作用,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中的水稻暗处理一昼夜后,将水稻甲叶片的主叶脉切断,乙叶片的C处两面对应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再置于光下照射4小时,取下甲、乙两片叶,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发现A、C部分不变蓝,B部分变蓝。
①实验进行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 。
②该实验能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 。
(4)在迪拜的沙漠里长出的“中国稻”,最高亩产达到了520公斤。若要进一步提高产量,从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可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点即可)。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
29.食物多种多样,我们吃进身体的食物会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 和 两部分组成的。
(2)消化系统中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 ,胆汁能使 变成更小的颗粒。
(3)下图是小明常吃的早餐食谱,搭配较合理的是 (填序号),如果小明最近牙龈经常出血(坏血病的症状之一),这是因为缺乏 。
30.在冬季长跑时,某同学常感到不适,于是他运用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并寻找解决方法。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在呼吸时,鼻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使吸入的气体变得 (填“温暖”或“干燥”)。
(2)长跑时,由于进气量不足,该同学常采用口和鼻同时呼吸的方法,一部分冷空气会从口腔经过咽、 、气管和支气管进入肺部,此时张口不宜过大,以减少冷空气对呼吸道和肺的刺激。
(3)该同学以前在长跑时,呼吸频率很快,但还是会感到缺氧。他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在平静状态时的呼吸方式和肺泡通气量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①深慢呼吸时,每次吸入的气体量更 (填“多”或“少”),气体有充足的时间进入肺泡,因此肺泡通气量更大。
②氧气通过 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使流经肺泡的血液中含氧量增加。
(4)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该同学的肺活量有了显著提高,这是因为长跑锻炼了呼吸肌,使其收缩能力更强,吸气时胸廓能够更大幅度地 (填“缩小”或“扩张”),使更多的气体进入肺部。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
31.糖心苹果(其果实横切图如下图甲所示)因其品性好,口感佳而备受消费者欢迎。科研人员随机选取生长结果良好,树势较为均一的多棵植株作为试验株,研究外界因素对苹果糖心指数的影响,结果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控制单一变量所采取的一条措施是 。
(2)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每组应测量多棵植株所结苹果的糖心指数,最后取 值。
(3)分析数据可知: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白天温度高,光照强度较强,进而光合作用 (填“强”或“弱”),夜晚温度低,抑制了苹果植株的 作用,使有机物得到积累,从而 (填“提高”或“降低”)了苹果果实的糖心指数。
(4)良好的储藏条件是维持糖心苹果品质的关键,请根据所学知识对糖心苹果的储藏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
参考答案
1.【答案】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蘑菇由小长大是生长现象,A不符合题意。
B.蝗虫啃食玉米叶是摄取营养的现象,B不符合题意。
C.繁殖是指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母牛生出小牛体现了繁殖的特征,C符合题意。
D.小狗排出粪便是排出食物残渣,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D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所以,当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当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大光圈。
【详解】AB.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AB不符合题意。
C.目镜是显微镜的放大结构,没有螺纹,它直接插在镜筒的顶端,靠近人的眼睛;放大倍数低的目镜,长度长;放大倍数高的目镜,长度短,C不符合题意。
D.反光镜能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D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A
【分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 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
【详解】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E”后,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所以观察写有字母“E”字的装片时,视野中的物像是“”,故选A。
4.【答案】B
【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为: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订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详解】有人说“手机屏幕上的细菌比马桶盖上的还要多”,真的是这样吗?科学探究的角度来看这是提出问题。小张根据已有的经验,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这是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作出假设,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A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A.蚜虫属于生物因素,A正确。
BCD.阳光、温度、水属于非生物因素,BCD错误。
故选A。
6.【答案】D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详解】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全球变暖导致珊瑚虫死亡,体现了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珊瑚虫)生存的影响,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C
【分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详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诗描绘了广阔天际下的草原景象,草地在风中低伏,牛羊在其间悠闲地穿行,典型地描述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特征。沙漠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不会出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B
【分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详解】生物圈是指地球表面能够支持生物生存的区域,包括大气圈的底层、水圈和岩石圈的表层。选项A、C和D中的活动都在生物圈内进行,而选项B中,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出舱完成天和核心舱太阳翼修复试验是在太空中进行,不在生物圈范围内。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D
【分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从下向上。
【详解】叶含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导管位于木质部,能运输水和无机盐,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输送到叶;筛管位于韧皮部,能运输有机物,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到根的,D正确。
故选D。
10.【答案】C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详解】A.图中在幼苗期和中龄期,随着平均冠径的逐渐增大,沙蒿根系的总长度也逐渐增加,所以根系长度值与平均冠径有关系,A错误。
B.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和水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种的改变都将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从题干信息无法判断处于幼苗期的沙蒿光合作用强度最大,B错误。
C.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成熟区,发达的根系着生大量的根毛,通过输导组织的运输可为树冠提供水分和无机盐,C正确。
D.根尖的分生区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具有保护作用。植物根尖的分生区和根冠都没有根毛,D错误。
故选C。
11.【答案】B
【分析】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详解】图1中,浓盐水的浓度大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萝卜失水变软,洞中的液体变多;图2中,清水的浓度小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萝卜吸水变硬,洞中的液体变少,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答案】C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A.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原料;无机盐还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无机盐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不符合题意。
B.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约占体重的60%~70%;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水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B不符合题意。
C.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我们每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消耗很多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糖类,C符合题意。
D.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 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D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主要成分,能够促进细胞生长和组织更新处于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来促进细胞生长和修复组织,因此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很重要。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D
【分析】维生素D影响钙、磷的吸收和利用,缺维生素D会导致缺钙,从而引起儿童患佝偻病等。维生素D影响钙、磷的吸收和利用,补钙的同时,也要补维生素D。
【详解】缺乏含锌的无机盐,会造成生长发育不良,味觉障碍;缺少含铁的无机盐易患贫血;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维生素D的作用是促进钙、磷的吸收和骨骼发育。缺钙和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答案】B
【分析】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二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人为的改变其性质而生产的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公民的生命和身体健康的大事,我们应当特别关注。
【详解】发芽的土豆含有毒素龙葵碱,不能食用。半熟的四季豆含有有毒物质皂素,也不能食用。发霉的花生可能含有致癌的黄曲霉毒素,不能食用。新鲜的苹果无霉变,营养丰富,是可以正常食用的。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答案】D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
【详解】A.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它能为身体提供上午所需的能量和营养,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提高注意力和工作效率。不吃早餐可能会导致血糖过低,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习、工作效率,A不符合题意。
B.饮料中的糖分含量通常较高,长期大量饮用含糖饮料可能导致糖分摄入过多,增加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日常饮用水是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它有助于排除体内废物,保持体内环境稳定,B不符合题意。
C.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然而,只吃水果和蔬菜并不能满足身体对所有营养元素的需求,长期只吃水果和蔬菜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身体健康问题,C不符合题意。
D.食物多样化可以确保身体获得各种营养素,满足身体对不同营养素的需求。合理搭配则有助于平衡营养素的摄入,避免某些营养素的过量或不足。这样的饮食习惯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预防慢性疾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答案】C
【分析】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能被小肠直接吸收的必须是小分子,能溶于水的。
【详解】维生素、水、无机盐是小分子能溶于水的,能被小肠直接吸收。淀粉、蛋白质、脂肪必须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后才能被小肠吸收。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8.【答案】B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 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A.1号和2号是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A不符合题意。
B.1号和3号是以唾液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B符合题意。
C.2号和4号有两个变量: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变量不唯一,不能形成对照实验,C不符合题意。
D.3号和4号有两个变量:牙齿的咀嚼和唾液,变量不唯一,不能形成对照实验,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答案】D
【分析】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口腔虽能初步消化淀粉,但没有吸收功能;咽、食道和肛门既无消化功能又无吸收功能;胃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也能吸收部分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可在小肠内被消化,它们的消化最终产物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也都被小肠吸收;大肠没有消化功能,但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详解】A.胃主要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但不能直接吸收蛋白质。蛋白质需要在胃和小肠中被蛋白酶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A错误。
B.大肠能吸收一些维生素(如维生素K),但它并不能吸收氨基酸。氨基酸主要是在小肠中被吸收的,B错误。
C.食物被消化的过程中,蛋白质并不是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而是被分解成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是脂肪消化后的产物,C错误。
D.胰腺是一个重要的消化腺,它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包括能够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酶。它们能够将食物分解成更小的分子,以便身体能够吸收和利用,D正确。
故选D。
20.【答案】C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A.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所以公园中的所有动、植物不能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A错误。
B.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 所以公园中生物生存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B错误。
C.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喜鹊、白鹭、蓝翡翠和罗非鱼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它们都属于消费者,C正确。
D.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D错误。
故选C。
21.【答案】B
【分析】(1)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2)图示的装置是验证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利用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
【详解】A.澄清石灰水用于检测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而不是氧气含量的变化,A错误。
B.吸气时应关闭B处,从甲锥形瓶吸入气体,一方面保证空气可以通过澄清石灰水,另一方面也以避免将乙锥形瓶中的石灰水吸入口中;呼气时关闭A处,从乙锥形瓶呼出气体,一方面避免将甲锥形瓶中的石灰水排出锥形瓶,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呼出的气体可以通过澄清石灰水,B正确。
C.吸气时,打开开关A,关闭开关B,空气会沿着玻璃管进入甲中的石灰水,甲不变浑浊;呼气时,打开开关B,关闭开关A,呼出气体就会进入乙中,结果发现乙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有大量二氧化碳;因此甲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乙中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C错误。
D.该装置只能检测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无法探究氧气含量的变化,D错误。
故选B。
22.【答案】D
【分析】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这一生理活动是所有活细胞都要进行的,具体部位是在所有的活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
【详解】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过度浇水使土壤中水过多,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使土壤中的空气减少,植物的根无法呼吸导致植物出现了萎蔫现象甚至死亡,因此,过度浇水导致植物死亡的原因是水分过多,不利于植物根系进行呼吸作用,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3.【答案】D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解】A.咽既属于呼吸道又属于消化道,A错误。
B.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作用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B错误。
C.痰主要是在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处产生的,而不是在咽部和喉部,C错误。
D.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患者咳嗽时容易将病毒通过飞沫传播给他人,D正确。
故选D。
24.【答案】B
【分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既是消化器官,又是呼吸器官。
【详解】消化道和呼吸道共有的结构是咽,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咽。人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阻止食物经过咽的时候通过喉口进入气管,使食物顺利进入食道;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恢复直立状态,使得气体可以通过咽、喉进入气管,以便进行呼吸。吃饭时讲话会导致会厌软骨无法完整盖住喉门,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因此不要大声说笑是为了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确保安全进食。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答案】C
【分析】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数目多,增加了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
【详解】A.肺泡结构中,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A正确。
B.肺泡壁由一层非常薄的细胞构成,以利于气体的迅速交换,B正确。
C.哮喘病人因呼吸道阻塞等原因,肺活量一般低于健康人,更不能与经常进行极限肺活量训练的游泳运动员相提并论,C错误。
D.弹性纤维受损会影响肺的弹性,从而影响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D正确。
故选C。
26.【答案】(1)呼吸
(2)实验
(3) 温度 适应
(4)细胞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1)当人们在海上看到海豚从水面上跃出时,这是海豚在换气,每一次换气可在水下维持二三十分钟。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生物能进行呼吸,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氧气以维持生命活动。
(2)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动物学家用不同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发现其对声波的反应敏感,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实验法。
(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北极狐冬季全身体毛为白色,有利于在雪地中隐蔽;夏夏季体毛为灰黑色,有利于在岩石等环境中隐蔽,说明影响北极狐换毛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这种换毛行为体现了北极狐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4)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单位。海豚和北极狐都是多细胞动物,具有复杂的身体结构和功能,这些结构和功能的基础是细胞。因此,构成海豚和北极狐的基本结构是细胞。
27.【答案】(1)生产
(2) 减少 水草→东方白鹳
(3)竞争、捕食
(4)增加
(5)分解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详解】(1)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水藻和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上的营养级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食物链越长,能量流失越多。图中食物链有:藻类→东方白鹳,藻类→鱼→东方白鹳,水草→鱼→东方白鹳,水草→东方白鹳,水草→蝗虫→东方白鹳,水草→蝗虫→蛙→蛇→东方白鹳,水草→蛙→蛇→东方白鹳。所以,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特点是逐级减少,东方白鹳获得能量最多即营养级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水草→东方白鹳。
(3)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互利共生是指同生共死的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如大小草履虫;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如猫和老鼠;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如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 图中蛙能捕食蝗虫,同时蛙和蝗虫都取食水草,所以蛙和蝗虫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食物链。蛇和蛙之间是捕食关系,当蛇被大量捕杀时,意味着蛙的天敌数量减少,蛙的存活率会相对提高,因此蛙的数量会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
(5)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湿地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分解者,降解水体中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利于净化水质,所以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
28.【答案】(1)光合
(2) 氮 磷
(3) 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光和水
(4)合理密植
【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
【详解】(1)水稻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如葡萄糖),这些有机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和能量,从而提升了沙漠地区的粮食自给能力和粮食安全。
(2)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3)①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
②该实验设置中,甲叶片的A、B两部分以水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可以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乙叶片的见光部分和遮光部分以光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能够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
(4)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在迪拜的沙漠里长出的“中国稻”,若要进一步提高产量,从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可采取的措施合理密植。
29.【答案】(1) 消化道 消化腺
(2) 肝脏 脂肪
(3) ① 维生素C
【分析】(1)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既有物理性消化又有化学性消化。
(2)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小肠既是主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主要的吸收器官。
【详解】(1)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
(2)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分泌的胆汁能储藏在胆囊中,在需要消化食物的时候,胆汁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
(3)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
图中的早餐食谱:①中的馒头、豆浆、炒菠菜搭配比较合理,其包括了主食、豆类及蔬菜,这样的组合具有较全面的营养。而②中火腿、牛排和可乐搭配则不太合理,主要是因为这一组合缺少主食和蔬菜,并且可乐糖分较高,不利于日常健康。而且小明牙龈经常出血是因为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C多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①中的炒菠菜可以补充。
30.【答案】(1)温暖
(2)喉
(3) 多 肺泡
(4) 肺 扩张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呼吸道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由许多肺泡构成,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
【详解】(1)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能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
(2)长跑时,由于进气量不足,常采用口和鼻同时呼吸的方法,一部分冷空气会从口腔经过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进入肺部,但此时张口不宜过大,以减少冷空气对呼吸道和肺的刺激。
(3)①由表中数据可知,深慢呼吸时,每次吸入的气体量更多,气体有充足的时间进入肺泡,因此,肺泡通气量更大。
②氧气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使流经肺泡的血液中含氧量增加。
(4)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该同学的肺活量有了显著提高,这是因为长跑锻炼了呼吸肌,使其收缩能力更强,胸廓能够更大幅度地扩张,使更多的气体进入肺部。
31.【答案】(1)选取树势较为均一的多棵植株作为试验株
(2)平均
(3) 强 呼吸 提高
(4)低温储藏
【分析】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由其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我们知道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
【详解】(1)对照实验除了实验变量不同以外,其他条件均需相同且适宜。因此,实验中为控制单一变量,选取生长结果良好,树势较为均一的植株作为试验株,排除了无关因素对实验的干扰,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减少实验误差,应测量多棵植株的糖心指数,最后取平均值。
(3)分析数据可知: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白天温度高、光照强度强,光合作用强;夜晚温度低,抑制了苹果植株的呼吸作用,使有机物得到积累,从而提高了苹果果实的糖心指数。
(4)要延长糖心苹果的储藏时间,需要降低其呼吸作用,低温、低氧、高二氧化碳条件都有利于降低呼吸作用。因此,保持低温储藏,避免温度波动,以减少呼吸作用和有机物消耗。
呼吸方式
呼吸频率(次/分)
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mL)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mL)
正常呼吸
16
500
5600
深慢呼吸
8
1000
6800
浅快呼吸
32
250
32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桐柏玉叶,飞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共5页。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