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部分达标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部分达标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质剖面可以揭示区域的地理环境演变过程,对研究当地的地质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侵入岩( )
①自中期沉积岩的断层中侵入②生成时间较晚期沉积岩更早
③切穿向斜底部④切穿背斜底部
A. ①③B. ①④
C. ②③D. ②④
2. 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 固结成岩—褶皱隆升—岩浆活动B. 固结成岩—岩浆活动—褶皱隆升
C. 褶皱隆升—固结成岩—岩浆活动D. 褶皱隆升—岩浆活动—固结成岩
3. 在该地早期沉积岩中发现了煤炭,说明该地历史上是( )
A. 寒冷干燥的海洋B. 温暖湿润的海洋
C. 寒冷干燥的陆地D. 温暖湿润的陆地
【答案】1. A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地质剖面图可知,E岩层自C岩层的断层中侵入,①正确;E岩层侵入B岩层,生成时间不可能较B岩层更早,②错误;该地沉积岩层中间为B,地质年龄两翼较老,中间较新,由此可判断该地区地质构造为向斜,侵入岩切穿向斜底部,③正确,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A。
【2题详解】
根据地质剖面图可知,B、C、D岩层为沉积岩层,首先需要经过固结成岩;由图可知,C岩层有部分出露地表,且岩层均有不同程度的褶皱现象,推断第二步为褶皱隆升;后在表层覆盖有一层火山岩层,推测其经历了岩浆活动(即火山喷发和岩浆入侵)。综合分析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煤炭是由古代森林经过地质作用转化而来的。该地存在煤炭,说明其古环境适合森林生长,因此地层形成时期当地的古地理环境为温暖湿润的陆生环境,D正确;寒冷干燥的环境不利于森林着生,AC错误;森林生长在陆地,海洋中无法生长森林,B错误。故选D。
2023年9月23日20时,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闭幕式举行日期为10月8日。完成下面小题。
4. 杭州亚运会期间( )
A. 太原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B. 上海日落时间不断提前
C. 杭州日出方位逐渐向偏北方移动D. 北京的白昼时间始终比南京长
5. 2023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开始时,圣彼得堡(60°N,30°20′E)的区时为( )
A. 2时B. 6时
C. 10时D. 14时
【答案】4. B 5. D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杭州亚运会举办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且向南移动。太原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A错误;上海位于北半球,昼短于夜,昼长逐渐变短,日落时间不断提前,B正确;杭州日出方位逐渐向偏南方移动,C错误;北京纬度较高,白昼时间比南京短 ,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圣彼得堡(60°N,30°20′E)位于东二区,比北京时间(东八区)晚6个小时,而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为9月23日20时开始,故此时圣彼得堡的区时为23日14时,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月2日及7日太阳辐射随时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与本月2日相比,本月7日该地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效果较好的主要原因是7日( )
A. 地面辐射更强B. 太阳辐射更弱
C. 太阳辐射更强D. 大气逆辐射更弱
7. 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 四川省B. 北京市
C. 辽宁省D. 西藏自治区
【答案】6. C 7. A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本月7日该地的昼长明显比2日要长,说明此时段太阳直射点正在往北移动,该地昼长越来越长(日出提前,日落推迟);太阳辐射更强,该地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效果更好,C正确,B错误;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太阳光将水温加热的装置,与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无关,A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读图可知,此月份2日该地的白昼时间为8时到18时,昼长为10小时,说明当地于地方时7时日出,此时北京时间为8时,北京时间为120°E经线的地方时,经计算可知,此地的经度为105°E。结合选项分析,该地最有可能位于四川省,A正确;其他地区都不经过105°E经线,BCD错误。故选A。
山谷风是由于山坡和同高度自由大气升温、降温的差异,在山坡和山谷之间形成的以一日为周期的热力环流。某团队在喀尔巴阡山脉(如图)研究山谷风环流,发现不同坡向山谷风的强度差异较大,接近山顶处的山谷风环流较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与北坡相比,南坡( )
A. 山风差异较小,谷风更强B. 山风差异较小,谷风更弱
C. 谷风差异较小,山风更强D. 谷风差异较小,山风更弱
9. 接近山顶处的山谷风环流较弱,主要是因为山顶( )
A. 地表植被稀疏B. 阴雨天气较多
C. 山体表面积小D. 大气密度较大
【答案】8. A 9. C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因该地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白天南坡是阳坡,所得的太阳辐射的光和热比较多,因此山坡和同高度自由大气升温的差异更大,谷风是指白天山谷两侧坡的暖空气向山顶流动的现象,因此南坡谷风更强;夜晚南坡和北坡差别较小,夜晚形成山风,因此山风差异较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山顶山体表面积小和同高度自由大气差异较小,引起的温差小,因此山谷风环流较弱,C正确;地表植被稀疏会加剧山谷风,A错误;山顶地区并不一定阴雨天气多,B错误;山顶地区大气密度较小,D错误。故选C。
中国天气网讯: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在福建沿海登陆,越过长江后在华北地区减缓并停滞不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列关于台风“杜苏芮”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旋,顺时针辐散B. 反气旋,顺时针辐合
C. 高压中心,逆时针辐散D. 低压中心,逆时针辐合
11. 影响台风“杜苏芮”在华北地区减慢并停滞不前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太阳辐射②海陆位置
③大气环流④地形因素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②④
【答案】10. D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台风为低压中心,按照气流运动性质属于气旋,在北半球气旋为逆时针辐合,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1题详解】
华北地区北侧为山系,受到地形阻碍,台风“杜苏芮”在华北地区减速,④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副热带高压是驱动台风移动的主要动力,华北地区距离副热带高压较远,受到的驱动力较小,移动速度较慢,③正确;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对于台风移动影响较小,①②错误。所以选C。
布拉马普特拉河发源于我国西藏境内,上游名叫雅鲁藏布江,注入孟加拉湾。布拉马普特拉河全长约为2900km,年径流量约为6180亿立方米,其中雨季(6-10月)的径流量约占全年径流量的73%。下图为布拉马普特拉河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布拉马普特拉河参与的海陆间循环中,循环水量最大的环节是( )
A. 地表径流B. 降水
C. 下渗D. 海水蒸发
13. 甲地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
A. 洪涝灾害B. 干旱灾害
C. 滑坡灾害D. 泥石流灾害
【答案】12. D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陆间循环中,循环起点是海水蒸发,由大气环流将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再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故循环水量最大的环节是海水蒸发,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3题详解】
甲地区位于恒河三角洲,地势平坦,降水量集中,多洪涝灾害,A正确;该地降水较多,河网密布,水资源充足,干旱灾害较少,B错误;由于地势平坦,该地泥石流和滑坡灾害较少,CD错误。所以选A。
北极地区作为地球主要冷源之一,在气候变化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海冰作为北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季节和年际变化都反映着极地海洋状况,是最重要的大气环境特征。海冰作为海洋与大气的“隔绝层”,阻碍了大气与海洋之间的能量和物质交换。海冰具有高反射率的物理特性,可反射大部分太阳辐射。下图示意2000—2019年北极多年生海冰范围年际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示期间北极多年生海冰范围( )
A. 2001年达到最大值B. 逐年大幅度递减
C. 2008年后呈波动性变化D. 呈直线式上升趋势
15. 研究发现,2003—2013年北极海冰净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多年生海冰大量流失B. 受气候变冷的影响
C. 北极航线广泛应用D. 暖流挟带海冰到南极
16. 图示北极多年生海冰范围的变化趋势会导致北极地区( )
A. 开阔水域日趋减小B. 太阳辐射反照率增大
C. 附冰藻类迅速大增D. 海面温度上升
【答案】14. C 15. A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由2000—2019年北极多年生海冰范围年际变化趋势图可知,2002年北极多年生海冰范围达到最大值,因此A项错误。2000—2019年北极多年生海冰范围呈现出波动减小趋势,而非逐年大幅度递减,因此B项错误。根据年均范围变化趋势曲线可以看出,北极多年生海冰出现减小趋势,并未呈直线式上升趋势,因此D项错误。北极多年生海冰平均范围曲线在2008-2019年之间呈现出波动变化,且为减小趋势,因此C项正确。故选C。
【1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受气候变冷的影响,北极地区温度将降低,结冰面积应当扩大,北极海冰净储量应当上升,因此B项错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融化,促进了北极航线的开辟,而非北极航线的广泛应用,因此C项错误。暖流挟带海冰到南极与本题题干要求不符,因此D项错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融化,导致多年生海冰大量流失,进而使得2003—2013年北极海冰净储量下降,因此A项正确。故选A。
【16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北极多年生海冰范围呈现减小趋势。海冰范围的减小,使得开阔水域的面积增加,因此A项错误。海冰范围的减小,减少了海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加大了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会促使海面温度的上升,因此B项错误,D项正确。由于海冰的范围的减小,附冰藻类的生存空间减少,附冰藻类的数量将会减少,因此C项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北半球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干旱使突尼斯所在的北非地区成为全球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国打算建立海水淡化工厂,生产能力为20万立方米/天,以满足全国的饮用水需求。下图为突尼斯略图。
试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突尼斯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答案】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南部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极不平衡,淡水资源少;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下渗强,淡水资源损耗大;国土面积狭小;地表河湖稀少,仅有少量的时令河(季节性河流);水资源含盐度较高,能被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少。
【解析】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突尼斯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中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极不平衡,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突尼斯纬度较低,尤其是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热带沙漠气候区,地表水下渗强,淡水资源损耗大;国土面积狭小,地表河湖稀少,仅有少量的时令河(季节性河流),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水资源含盐度较高,能被直接利用的少。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法拉冰川地处北欧北极圈内,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冰川末端地表多疏松碎屑物质,侧缘发育多个堆积体。塔法拉冰川融水汇流形成塔法拉河,塔法拉河主槽频繁摆动,水系呈辫状,多分支,下游含沙量较少。塔法拉河流域上游地区多冻土,中下游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下图为塔法拉冰川末端简图。
(1)指出塔法拉冰川末端地表碎屑物质的主要来源。
(2)塔法拉冰川侧缘多个堆积体发育,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3)推测塔法拉河辫状水系的形成条件。
【答案】(1)冰川侵蚀带的碎屑,在冰川流速减慢、冰体消融时沉积;冰面、冰内河流搬运而来的物质;纬度高,温差大且在0℃附近波动时间长,岩石就地物理风化形成碎屑。
(2)冰川运动中间快、两侧慢,冰川侵蚀挟带的物质在侧缘堆积;气候变暖,冰川萎缩,侧缘向内收缩,形成多个堆积体。
(3)冰川末端为河流提供了充足的碎屑物质;地势较为平坦,河流搬运的物质沉积,形成众多沙洲;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季节变化大,洪峰切开原有沙洲,形成新的主槽,河道摆动频繁。
【解析】
【小问1详解】
塔法拉冰川末端地表碎屑物质的主要来源主要有冰川侵蚀带的碎屑、河流搬运来的碎屑、岩石就地物理风化形成碎屑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可知,该地冰川受重力作用由高向低处运动,当流动到山下时,对沿途山体进行侵蚀,冰川侵蚀带的碎屑,在冰川流速减慢、冰体消融时便沉积下来。由材料“塔法拉冰川融水汇流形成塔法拉河”可知,随着温度上升,前端冰川融化,冰面、冰内河流所携带的碎屑物质在冰川末端地表堆积下来。由材料“塔法拉冰川地处北欧北极圈内,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可知,该地纬度高,昼夜温差大,在0℃附近波动时间长,岩石就地物理风化形成碎屑。
【小问2详解】
冰川堆积地貌是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地貌,结合图文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冰川运动中间快、两侧慢,冰川侵蚀挟带的物质在侧缘堆积。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冰川萎缩导致侧缘向内收缩,形成多个堆积体。
【小问3详解】
辫状水系指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辫 状水系的形成条件应从地形、径流量变化、含沙量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由材料“冰川末端地表多疏松碎屑物质,侧缘发育多个堆积体”可知,冰川末端为塔法拉河提供了充足的碎屑物质,河流所在地地势较为平坦,河流搬运的物质沉积,形成众多沙洲。由材料“塔法拉冰川融水汇流形成塔法拉河”可知,塔法拉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季节变化大,洪峰切开原有沙洲,形成新的主槽,河道摆动频繁。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青沟拥有科尔沁沙地中唯一保存下来的残遗原始森林,生态价值较高。历史上,大青沟流经该地,在气候变化和河流作用影响下,河岸形成沙地。河岸沙地形成后,河道逐渐萎缩,靠风媒扩散的沙地植被群落快速定居。河流彻底改道移走后,该地植被继续演替,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增大,动物传播逐渐取代风力传播成为种子传播的主要方式。森林群落成熟后,原来大青沟较低的河床进一步发育成溪流。下列左图示意科尔沁沙地的位置,右图示意大青沟植物群落形成及环境演变模式。
(1)与大青沟河岸沙地形成时期相比,推测大青沟原始森林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
(2)简述大青沟河岸沙地能发育植被的自然条件。
(3)分析大青沟植被演替过程中种子传播方式发生改变的原因。
(4)说明植被促进溪流发育的机制。
【答案】(1)气候较温暖,气温较高;空气较湿润,降水量较多。
(2)受河水渗流影响,地下水埋藏较浅;距海较近,大气降水较多;河流沉积带来土壤。
(3)植被覆盖度提高,风速减弱,风力对种子的搬运减少;生态系统更完善,动物多样性增加,动物对种子的传播增强。
(4)植被调节局地小气候,蒸发减弱;植被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减少沙地水分下渗损失;在地势较低的故道汇水,发育成河流。
【解析】
【小问1详解】
大青沟形成时期,适宜的气候条件使这里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野生植物,说明水热条件较好。所以此时气候较温暖,气温较高;空气较湿润,降水量较多。
【小问2详解】
沙地能发育植被,关键是需要克服最不利的因素——水源条件,该地区能够发育植被,说明大青沟河岸沙地具备一定的水源,根据材料可知,该地距离河流较近,有河水侧向渗透,地下水埋藏深度相对较浅,可供植物生长;由经纬度可知,当地距海较近,有一定的大气降水。此外,植被生长离不开土壤,河流沉积带来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植被生长。
【小问3详解】
由于相对适宜的水热条件使该地区能够生长一定的植被,植被覆盖率升高后,风速减慢,风力对种子传播的搬运减少,使种子能够就地生长继续形成植被;由于植被覆盖率的提高,生态系统更加完善,使动物的多样性增加,而动物传播种子的能力相对较强,能够促进种子传播。
【小问4详解】
植被对地表具有一定的遮挡作用,能够减少地表水分蒸发,具有调节局地小气候的作用;植被的生长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和保水能力,涵养水源,减少沙地水分下渗造成的水分损失,有利于促进水分向地势较低的河流故道汇集,促进河流的发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部分达标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3题,共52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福建省部分达标学校高三(上)11月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福建省部分达标学校高一(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7亿年前,古生代是在2, 山坡上涌的云雾较多的时段是, 该图表示的是, 能影响风速大小的作用力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