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强基联盟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强基联盟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其分子式为C6H8O6。下列物质与维生素C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是( )
A. 纤维素B. 叶绿素C. 抗体D. 核苷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C、H、O;脂质的元素组成:主要含C、H、O,有的含有N、P;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部分含有S;核酸的元素组成:C、H、O、N、P。
【详解】A、纤维素是多糖,其元素组成是C、H、O,A正确;
B、叶绿素的元素组成为C、H、O、N、 Mg,B错误;
C、抗体是蛋白质,其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等,C错误;
D、核苷酸的元素组成为C、H、O、N、P,D错误。
故选A。
2. 海豹、海象、企鹅和其他南北极恒温动物,它们有厚厚的皮下脂肪层,其功能不包括( )
A. 储备能量B. 构成膜结构
C. 抗低温D. 防震
【答案】B
【解析】
【分析】脂质包括油脂、植物蜡、磷脂和胆固醇等。油脂是重要的储能物质,还具有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详解】海豹、海象、企鹅和其他南北极恒温动物,它们有厚厚的皮下脂肪层除作为能量储备外,还是抗低温的保温层。此外,人和动物的皮下和腹腔脂肪组织还起到防震作用,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 测量置于暗处的玉米子粒萌发初期(20天内)淀粉和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曲线表示淀粉含量的变化
B.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机物的种类
C. 萌发初期玉米籽粒有机物总量呈下降趋势
D. 图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玉米籽粒细胞呼吸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玉米籽粒在黑暗处萌发,萌发初期淀粉分解转化为葡萄糖用于细胞代谢,由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幼苗有机物含量越来越低,最后幼苗死亡。
【详解】A、玉米籽粒在黑暗处萌发,因为萌发初期淀粉分解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参与细胞代谢,所以甲曲线代表葡萄糖含量,A错误;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时间,因变量为淀粉和葡萄糖的含量变化,B错误;
C、种子在黑暗处萌发,幼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有机物的含量逐渐降低,C正确;
D、淀粉转化为葡萄糖是水解过程,不是细胞呼吸,D错误。
故选C。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DNA指纹技术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从案发现场获取的生物组织材料中提取DNA 样品,可为案件侦破提供证据。
4. 下列人体生物组织材料中,能够提取到 DNA样品的有( )
①血痕 ②精液 ③指甲 ④唾液
A. ①③④B. ①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
5. DNA分子可以为案件侦破提供证据的原理是:不同人体细胞内所含( )
A. DNA分子的碱基种类和数量不同
B. DNA分子的数量和空间结构不同
C. DNA分子的五碳糖和磷酸种类不同
D. 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答案】4. B 5. D
【解析】
【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4题详解】
人体各个细胞中一般都有DNA分子的存在,据此可推测血痕、精液 、唾液 、指甲都存在DNA,只不过是含量多少不同而已,因此能提取DNA的样品包括①②③④,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题详解】
A、 组成不同人体内的DNA的碱基种类是相同的,都是A、T、G、C,不符合题意,A错误;
B、不同人体内的DNA的空间结构相同,都是双螺旋结构,B错误;
C、组成不同人体内的 DNA 的五碳糖(脱氧核糖)和磷酸是相同的,C错误;
D、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即不同的DNA分子具有特异性,据此可以为案件侦破提供证据,D正确。
故选D。
6. 细胞内不具备运输功能的物质或结构是( )
A. 载体蛋白B. 囊泡C. 细胞骨架D. 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载体蛋白可以将分子或离子转运至膜的另一侧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具备运输功能,A不符合题意;
B、囊泡可运输分泌蛋白等,B不符合题意;
C、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C不符合题意;
D、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不具备运输功能,D符合题意。
故选D。
7. 将正常线粒体各部分分离,结果见图。下列叙述正确是( )
A. ①产生大量ATPB. ②含有 DNA 分子
C. ③中可形成CO2D. ④能转运葡萄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①指线粒体内膜和外膜的间隙,②指线粒体内膜,③指线粒体基质,④指线粒体外膜。
【详解】A、有氧呼吸产生大量 ATP的是第三阶段,场所是②线粒体内膜,A错误;
B、③线粒体基质中含有少量DNA和 RNA,B错误;
C、丙酮酸分解成CO₂和[H]的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是③线粒体基质,C正确;
D、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和[H],不会进入线粒体,④线粒体外膜没有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无法转运葡萄糖,D错误。
故选C。
8. 某种生物符合以下几个特点: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可将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膜结构较丰富。该生物最可能是( )
A. 蓝细菌B. 黑藻C. 大肠杆菌D. 草履虫
【答案】A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蓝细菌含有附着光合色素的光合膜,可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A正确;
BD、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是原核生物,而黑藻、草履虫是真核生物,B、D错误;
C、可将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的是自养生物,而大肠杆菌是异养型生物,C错误。
故选A。
9. 下列过程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的是( )
A. 胰蛋白酶水解蛋白质
B.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分配
C. 光反应阶段中水在光下分解
D. 乳酸菌无氧(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答案】B
【解析】
【分析】ATP中末端的特殊化学键会断裂,水解释放出能量。ATP的水解与吸能反应相关联。
【详解】A、胰蛋白酶是一种蛋白酶,它能够催化蛋白质中特定肽键的水解,而这一过程并不需要ATP提供能量,A错误;
B、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分配由纺锤丝牵引移向两极,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B正确;
C、水在光下分解可以产生ATP,不会消耗ATP,C错误;
D、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会将丙酮酸中的能量转移至乳酸中,不消耗 ATP,D错误。
故选B。
10. 某同学先后用蔗糖溶液、清水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并绘制了实验结果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纵坐标可表示( )
A. 原生质体的体积B. 液泡中紫色的深度
C. 细胞的吸水能力D. 细胞壁的伸缩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失水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细胞液浓度变大,吸水能力增大。
【详解】A、用30%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后,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体体积变小,加入清水后,细胞吸水,原生质体体积增大,A正确;
B、用30%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后,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液泡紫色变深,B错
误;
C、用30%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后,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变大,细胞吸水能力变强;再用清水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后,细胞会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体体积变大,液泡紫色变浅,细胞液浓度变小,细胞吸水能力变弱,C错误;
D、植物细胞最外层是细胞壁,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变,D错误。
故选A。
11. 下列选项中,科学史实验与结论不相符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1、在伞藻的嫁接实验中,伞藻的帽型与假根中细胞核的类型是一致的,说明伞藻的伞帽形态可能决定于细胞核。在伞藻的核移植实验中,将菊花形的伞藻的细胞核移植到伞帽是帽形的去掉伞帽的伞藻中,长出的伞帽是菊花形,由此可以说明细胞核控制伞帽的形态,即细胞核具有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功能。
2、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详解】A、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伞藻进行嫁接和核移植实验,长出的帽形与提供细胞核的一致,证明伞藻的帽形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因此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A不符合题意;
B、绿叶暗处理后,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碘蒸气处理后观察叶片颜色变化,曝光部分变蓝,而遮光部位未变蓝,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B不符合题意;
选项
科学史实验
结论
A
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伞藻进行嫁接和核移植实验
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B
绿叶暗处理后,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碘蒸气处理后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C
不同颜色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的细胞膜蛋白,再进行细胞融合实验
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
将胡萝卜根中的细胞取出,适宜条件下根细胞培育形成完整植株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不同颜色荧光染料标记人和小鼠的细胞膜蛋白,进行细胞融合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布均匀,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符合题意;
D、将胡萝卜根中的细胞取出,适宜条件下根细胞培育形成完整植株,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衰老细胞各种结构及其功能总体上呈衰退变化。下列选项中,不能为此提供佐证依据的是( )
A. 衰老细胞蛋白质合成下降,酶活性降低
B. 衰老细胞线粒体体积变大,呼吸速率加快
C. 衰老细胞细胞核核膜内折,染色质凝聚
D. 衰老细胞细胞膜流动性降低,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衰老细胞过程中,蛋白质合成下降,有些酶活性降低,A正确;
B、衰老细胞线粒体体积变大,呼吸速率减慢,B错误;
C、衰老细胞细胞核核膜内折,染色质凝聚、碎裂、溶解,C正确;
D、衰老细胞的膜脂氧化导致细胞膜流动性降低,物质运输功能下降,D正确。
故选B。
13. 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 Bt 毒蛋白在被棉铃虫吞食后发生活化,与棉铃虫肠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形成复合体,并插入其细胞的细胞膜中,直接导致细胞膜穿孔,细胞内含物流出,直至细胞死亡。这种现象属于( )
A. 细胞分化B. 细胞坏死C. 细胞凋亡D. 细胞衰老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坏死: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物理性或化学性的损害因子及缺氧与营养不良等导致的细胞坏死。
2、细胞的凋亡: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详解】细胞坏死: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物
理性或化学性的损害因子及缺氧与营养不良等导致的细胞坏死。Bt 毒蛋白作为损害因子,导致生物死亡,属于细胞坏死,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4. 如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三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3种细胞中的染色质数量不同
B. 3种细胞中的细胞核数量不同
C. 3种细胞中的葡萄糖吸收方式相同
D. 3种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A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图示神经细胞、白细胞、小肠上皮细胞中的染色质数量相同,细胞核数量也均为一个,它们形态结构、功能不同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B错误;
C、三种细胞均以主动转运的形式吸收葡萄糖,C正确;
D、图中三种细胞中也有相同的蛋白质,例如呼吸酶等,D错误。
故选C。
15. 茶树根细胞质膜上的硫酸盐转运蛋白可逆浓度转运硒酸盐。随植物的生长,被根细胞吸收的硒酸盐中大部分硒与胞内蛋白结合形成硒蛋白,硒蛋白通过囊泡运输,最终在细胞壁中储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硒酸盐以离子的形式才能被根细胞吸收
B. 硒酸盐以主动转运的方式被根细胞吸收
C. 转运蛋白将硒蛋白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壁
D. 呼吸抑制剂处理根细胞,可抑制硒蛋白的转运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细胞从土壤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主要是主动运输,该运输方式的特点是: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 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详解】A、硒酸盐是无机盐,必需以离子的形式才能被根细胞吸收,A正确;
BD、茶树根细胞质膜上的硫酸盐转运蛋白可逆浓度转运硒酸盐,故硒酸盐以主动转运的方式被根细胞吸收,因此利用呼吸抑制剂处理根细胞可抑制硒蛋白的转运,B、D正确;
C、硒蛋白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壁是通过胞吐的方式实现的,故不需转运蛋白,C错误。
故选C
16. 心肌细胞上广泛存在Na+-K+泵和Na+-Ca2+交换体(转入Na+的同时排出Ca2+),两者的工作模式如图所示。已知某种药物X可以特异性阻断细胞膜上的Na+-K+泵。细胞质中钙离子浓度升高可引起心肌收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心肌细胞排出 K+的方式是主动转运
B. Na+-K+泵和Na+-Ca2+交换体的形变机制相同
C. 图中两种运输 Na+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
D 施用药物 X,会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详解】AC、Na+通过Na+-K+泵出细胞消耗能量,K+通过Na+-K+泵进细胞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转运,Na+
通过Na+-Ca2+交换体是顺浓度运输,属于易化扩散,AC错误;
B、Na+-K+泵形变是靠 ATP水解产生的能量,Na+-Ca2+交换体的形变是依靠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在 Na+顺浓度运输进入细胞的同时将Ca2+逆浓度转运出细胞,故两者形变机制不相同,B错误;
D、药物X可以特异性阻断细胞膜上的Na+-K+泵,导致细胞内 K+减小,Na+增加,细胞外 Na+减少,则Ca2+通过Na+-Ca2+交换体运出细胞的数量会减少,细胞质中Ca2+浓度会升高,故该药物会使心肌收缩力增强,D正确。
故选D。
17. 图①~③是某植物细胞(2n)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 DNA 数的柱形统计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表示的是染色单体数
B. ①代表的时期不能观察到核仁
C. ②代表的是观察染色体形态的最好时期
D. 一个细胞周期依次经历③→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表示染色体数,b表示染色单体数,c表示核DNA数。
【详解】A、分析图甲:图①②③中,b的数量可以变为零,所以b应该表示染色单体数,在①图中c的数量为a 的数量的两倍,在②图中c的数量等于a的数量,此时没有染色单体。分析可知a表示染色体数,b表示染色单体数,c表示核DNA数,A错误;
B、a表示染色体数,b表示染色单体数,c表示核DNA数,图①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故图①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两个时期,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核仁开始解体,故前期较早的时候还可以观察到核仁,B错误;
C、图②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0:1,且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图②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但观察染色体形态的最好时期是中期,C错误;
D、图①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两个时期,图②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图③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结束形成的子细胞,故一个细胞周期依次经历③→①→②→③,D正确。
故选D。
18. 在家庭酿酒过程中,酵母菌进行了有氧(需氧)呼吸和无氧(厌氧)呼吸。下列关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氧呼吸有水产生,无氧呼吸没有水产生
B.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需要乳酸脱氢酶
C. 有氧呼吸有热能释放,无氧呼吸无热能释放
D.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只能以葡萄糖为底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中的酒精发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和O2在线粒体内膜上反应形成水,无氧呼吸没有水产生,A正确;
B、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酒精发酵)过程均不产生乳酸,都不需要乳酸脱氢酶,B错误;
C、有氧呼吸三阶段都有热能释放,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有热能释放,C错误;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不都只能以葡萄糖为底物,还可以以脂肪等为底物,D错误。
故选A。
19. 某化合物可使淋巴细胞分化为吞噬细胞(可吞噬细菌)。实验小组研究了该化合物对淋巴细胞的影响,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部分呈扁平状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
B. 对照组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比例小于59.20%
C. 据表推测吞噬细胞吞噬细菌效率可能与溶酶体数量有关
分组
细胞特征
核 DNA 含量增加的细胞比例
吞噬细菌效率
对照组
均呈球形
59.20%
4.61%
实验组
部分呈扁平状,溶酶体增多
9.57%
18.64%
D. 实验结束后,去除该化合物的扁平状细胞不会恢复成球形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细胞基因表达情况不同,如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表达。
【详解】A、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细胞基因表达情况不同,如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表达。细胞的形态变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
B、对照组核DNA含量增加的细胞比例为59.20%,包括G₂期,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故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比例小于59.20%,B正确;
C、表中实验组细胞特征为部分呈扁平状,溶酶体增多,而吞噬细菌的效率比对照组高,故可推测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效率可能与溶酶体数量有关,C正确;
D、细胞分化具有不可逆性,去除该化合物后,扁平状细胞不会恢复成球形,D正确。
故选A。
20. 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①~④表示膜上含有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在质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
B. ②可自发形成双层结构,与质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
C. ③分布于质膜中,能催化质膜中发生的某些生化反应
D. ④有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可控制某些离子出入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对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分析可知,①是糖蛋白,②是磷脂分子,③胆固醇,④是蛋白质。
【详解】A、对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分析可知,①是糖蛋白,②是磷脂分子,③胆固醇,④是蛋白质。①糖蛋白分布在质膜的外侧,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A错误;
B、磷脂分子一端亲水,另一端亲脂。由于细胞存在于水溶性的介质中,因此磷脂分子会自发形成双层结构,且由于磷脂双层的疏水核心,大多数水溶性分子(如离子和大分子)不能轻易穿过膜,而小的非极性分子和一些脂溶性分子则可以较容易地穿过膜,故与质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B错误;
C、③是胆固醇,分布于质膜中,但不具有催化功能,C错误;
D、④蛋白质有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作为载体时,可控制某些离子出入细胞,D正确。
故选D。
21. 某同学将三块边长分别为3cm、2cm、1cm的含酚酞的立方体琼脂块,浸没于0.1%的NaOH溶液中 3min,把每一琼脂块切成两半,测量每一块琼脂块上NaOH 扩散的深度(记为 Q)并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记为R)。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一琼脂块的 Q值是不同的
B. R的大小可反映酚酞遇碱的变色速率
C. 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效率越高,R值越大
D. 细胞核对细胞质的控制效率可用 Q 值表示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模拟实验可说明,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
【详解】A、本实验自变量是不同大小的琼脂块,因变量是NaOH扩散进琼脂块的体积与琼脂块总体积之比。NaOH在不同边长的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相同,故NaOH 进入琼脂块扩散的深度(Q)相同,A错误;
BC、NaOH在不同边长的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相同,通过本模拟实验可说明,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本实验中,NaOH扩散进琼脂块的体积(即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琼脂块总体积之比(R)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不可反映酚酞遇碱的变色速率,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效率越高,R值越大,B错误,C正确;
D、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控制作用,细胞核对细胞质的控制效率与Q值无关,D错误。
故选C。
22. 如图表示利用同位素标记物质X探究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a、b、c表示三种细胞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物质X为只有羧基被3H标记的亮氨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 若a表示粗面内质网,该过程中c的膜面积基本不变
C. 若a、b、c表示三种细胞器,三者之间通过囊泡运输蛋白
D. 人体内的胰岛素、唾液淀粉酶、性激素等属于分泌蛋白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如图表示利用同位素标记物质X探究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a、b、c表示三种细胞结构,物质X为氨基酸,若物质X为只有羧基被3H标记的亮氨酸,亮氨酸羧基中的H会在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的过程中掉落生成水,所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正确;
B、若a表示粗面内质网,则b表示高尔基体,c表示细胞膜,a的膜面积减小,b的膜面积基本不变,c的膜面积增大,B错误;
C、若a、b、c表示三种细胞器,则a表示核糖体,b表示内质网,c表示高尔基体,a核糖体无膜结构,不能通过囊泡运输蛋白,C错误;
D、性激素本质为固醇,不属于分泌蛋白,D错误。
故选A。
23. 科研工作者对某种淀粉酶的最佳使用温度范围进行了测定,下图中的曲线①表示该酶的相对酶活性(酶在某温度下短时间的酶活性/最适温度下酶活性)。曲线②表示残余酶活性(酶在某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后,置于最适温度下测量其酶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温度影响酶的空间结构
B. 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0℃
C. 100℃条件下,该酶短时间内仍具有活性
D. 生产中该酶最佳使用温度范围是60~70℃
【答案】B
【解析】
【分析】酶的催化能力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每种酶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到达最适温度前) , 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超过最适温度,若温度继续升高,酶的活性反而下降,甚至会引起酶蛋白的变性而失活。
【详解】A、酶的催化能力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每种酶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到达最适温度前) ,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超过最适温度,若温度继续升高,酶的活性反而下降,甚至会引起酶蛋白的变性而失活。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温度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影响酶活性,A正确;
B、据图可知,30℃条件下残余酶活性为100%,但相对酶活性为0,说明该酶的最适温度不是30℃,B错误;
C、100℃条件下仍有相对酶活性(10%~20%左右),保温足够长时间后的残余酶活性为0%,说明该酶在100℃下短时间内仍具有活性,C正确;
D、生产中该淀粉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应该考虑相对酶活性和残余酶活性两项指标,60~70℃时相对酶活性和残余酶活性均较高,D正确。
故选B。
24. 实验中的变量主要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下列不属于控制无关变量的是( )
A.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过程中,两组装置需控制温度相同
B. 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各组应设置相同CO2浓度
C. 验证ATP 是直接能源物质的实验中,向肌肉上滴加葡萄糖溶液
D. 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每一组都加入等量的淀粉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变量是指实验者操纵的假定的原因变量,也称刺激量或输入变量。因变量是指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也称反应变量或输出变量,它是实验自变量作用于实验对象之后所出现的效果变量。无关变量是指那些不是某实验所需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的统称,也称为非实验因子或无关因子。无关变量又称为控制变量,即实验中除了自变量以外,其他的可能引起实验结果改变的因素。
【详解】A、无关变量又称为控制变量,即实验中除了自变量以外,其他的可能引起实验结果改变的因素,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是否通入氧气为自变量,其余为无关变量,因此控制两组装置温度相同属于控制无关变量,A不符合题意;
B、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不同光照强度为自变量,其余为无关变量,因此各组设置相同CO2浓度属于控制无关变量,B不符合题意;
C、验证 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的实验中,向肌肉上滴加葡萄糖溶液或者ATP溶液属于自变量设置,C符合题意;
D、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温度为自变量,其余为无关变量,因此每一组都加入等量的淀粉属于控制无关变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 在玻璃温室中,研究小组分别用三种单色光对某种绿叶蔬菜进行补充光源(补光)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补光的光强度为150μmlm-2•s-1,补光时间为上午7:00~10:00,温度适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给植株补充580nm光源,对该植株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
B. 若680nm补光后植株的光合色素增加,则其光饱和点将上升
C. 若450nm补光组在9:00时突然停止补光,则植株O2的释放速率减少
D. 在补光时段内,450nm补光组从温室中吸收的CO2量比对照组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给植株补充580nm光源时植株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降低,说明此光源对该植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给植株补充450nm和680nm光源时植株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升高,说明此光源对该植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该实验为补光实验,上午7:00-10:00自然光照逐渐增强,植物利用的光为自然光和所补的光。
【详解】A、与对照组相比,给植株补充580nm光源时植株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降低,说明此光源对该植株的生长有没有促进作用,A正确;
B、若680mm补光后植株的光合色素增加,则植物吸收光能的能力增强,会使光饱和点上升,B正确;
C、若450nm补光组在9:00时突然停止补光,会使光反应速率降低,植株O2的释放速率减少,C正确;
D、与对照组相比,在补光实验时间内,450nm补光组的CO2吸收速率始终大于对照组的,因此吸收的CO2总量比对照组多,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图1是生物体细胞内部分有机物的概念图;图2为该蛋白质的某个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c为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其为多糖中的______,e的基本单位是______。a中能与斐林试剂(本尼迪特试剂)在热水浴下生成砖红色沉淀的物质有______(填2种)。
(2)图2中,表示氨基酸残基中 R基团的是______(填序号),可表示肽键的是______(填序号)。
(3)现有图2中所示的不同氨基酸若干个,从中随机选取4个组成图1中的b,则不同b结构的多样性取决于______。
【答案】(1) ①. 纤维素 ②. 核糖核苷酸 ③. 葡萄糖、麦芽糖、果糖
(2) ①. ①②④⑥ ②. ③
(3)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解析】
【分析】苏丹Ⅲ染液可使脂肪呈橙(橘)黄色;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或多肽中的肽键发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后显蓝色;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或斐林试剂)来检测还原性糖,水浴共热后呈红黄色(或砖红色)沉淀。
【小问1详解】
图1中的c是多糖,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若c为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其为多糖中的纤维素。e是RNA,其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是糖类,a中能与斐林试剂(本尼迪特试剂)在热水浴下生成砖红色沉淀的物质是还原糖,还原糖有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
【小问2详解】
图2中表示氨基酸残基中R基团的是①②④⑥。可表示肽键的是③。
【小问3详解】
图2中R基团有4种,故有四种不同的氨基酸若干,从中选取4个组成组成图1中的b,则b不同的结构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27. 下图代表自然界中处于不同分类地位的五种体现生命现象的单位,图中Ⅰ、Ⅱ、Ⅲ、Ⅳ、Ⅴ绘出了各自区分其他种生物的标志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Ⅰ、Ⅱ中构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______(填序号)。Ⅲ可代表______细胞,依据是______。
(2)组成Ⅳ中⑨的化学成分是_____。下列生物或细胞与Ⅳ属于同类型的是______(填字母)。
A.乳酸菌 B.酵母菌 C.青霉菌 D.变形虫 E.大肠杆菌
(3)V______(填“有”或“没有”)细胞结构,其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______。
【答案】(1) ①. ②③④⑤⑥ ②. 低等植物 ③. 含有中心体和细胞壁(叶绿体)
(2) ①. DNA ②. A、E
(3) ①. 没有 ②. 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Ⅰ细胞不含细胞壁,但含有①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Ⅱ细胞含有细胞壁和⑥叶绿体等结构,属于高等植物细胞;Ⅲ含有中心体、叶绿体和细胞壁等结构,属于低等植物细胞;Ⅳ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是蓝藻细胞的一部分,属于原核生物;Ⅴ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小问1详解】
由图分析可知,①是中心体,②是线粒体,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细胞核,⑥是叶绿体,⑦是细胞膜,⑧是细胞壁,⑨是DNA,⑩是光合片层。细胞膜和包括核膜在内的多种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故Ⅰ、Ⅱ中构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②③④⑤⑥。由图可知,Ⅲ细胞含有中心体、叶绿体和细胞壁,属于低等植物细胞。
【小问2详解】
组成Ⅳ中⑨是DNA.Ⅳ是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乳酸菌、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青霉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变形虫是单细胞真核生物,故与Ⅳ属于同类型的是A、E。
【小问3详解】
V是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28. 在光下叶绿体中的C5能与CO2反应形成C3;当CO2/O2比值低时,C5也能与O2反应形成C2等化合物。C2在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完成光呼吸过程。上述过程在叶绿体与线粒体中主要物质变化如图1.在细胞呼吸过程中,NADH 和H+作为[H]的载体。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是碳反应中的_______过程。除①外,碳反应中还会发生的物质变化过程有_______(写出2点)。图中酶R_______(填“有”或“没有”)专一性。
(2)在叶肉细胞细胞呼吸过程中,能产生NADH 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
(3)结合图1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因角度分析,光呼吸会抑制光合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
(4)我国科学家以某种农作物野生型植株(WT)为原种,培育得到低光呼吸速率的株系1和2.测定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图3。图2中野生型植株光合作用CO2的来源除了来自外界环境外,还可来自_______和_______(填生理过程)。7~10时株系1和2与 WT净光合速率逐渐产生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据图3中的数据_______(填“能”或“不能”)计算出株系 1的总光合速率,理由是_______。
(5)结合上述结果分析,选择_______(填“WT”或“1”或“2”)株系进行种植,产量更具优势。
【答案】(1) ①. CO2的固定 ②. 三碳酸的还原、五碳化合物的再生 ③. 有
(2) ①. 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 ②. 线粒体基质(线粒体)
(3)光呼吸会与CO2的固定争夺C5
(4) ①. 光呼吸 ②. 呼吸作用 ③. 7~10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野生型植株的光呼吸限制了光合速率的提高,株系1和2光呼吸速率降低,对光合作用影响较弱 ④. 不能 ⑤. 图3的横坐标为CO2的浓度,无法得出呼吸速率
(5)1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 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NAD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小问1详解】
在光合作用的暗(碳)反应过程中,CO2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与C5结合形成两个C3,这个过程称作CO2的固定,故反应①是CO2的固定过程。除①外,碳反应中还会发生的物质变化过程有三碳酸的还原、五碳化合物的再生。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者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酶R具有专一性。
【小问2详解】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合成少量 ATP,所以在叶肉细胞细胞呼吸过程中,能产生NADH的场所有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
【小问3详解】
结合图1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因角度分析,光呼吸会抑制光合作用的原因是光呼吸会与CO2的固定争夺C5等。
【小问4详解】
由图1可知,在线粒体中进行光呼吸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植物光合作用CO2的来源除了有外界环境外,还可来自光呼吸、呼吸作用。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呼吸速率,7~10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与WT相比,株系1、株系2因转基因,增强了总光合速率,降低了光呼吸强度。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细胞呼吸速率+光呼吸速率,随着CO2浓度增加,光合速率增加,光呼吸速率减弱,图3中有净光合速率,该参数已知。当CO2浓度为0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此时净光合速率是个负值,取正后相当于呼吸速率,图3曲线虽然没有与纵轴相交,但稍微延长即可见其与纵轴将交于-10的点,因此呼吸速率也可以大致确定。但公式中的最后一项参数光呼吸速率随CO2的变化完全未知,导致总光合速率无法计算。
【小问5详解】
由图2、图3可知,与株系2与WT相比,转基因株系1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因此选择转基因株系1进行种植,产量可能更具优势。
29. 在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某个时期,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两条染色单体,随后一种叫动粒的蛋白质结构在着丝粒处以背对背的方式装配形成,并各自与细胞相应一极发出的纺锤丝结合。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细胞产生纺锤丝的细胞器是_______,该细胞器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期发生复制。
(2)分裂间期的特点是_______(答出1点即可),在此时期染色体的数目_______(填“有”或“没有”)加倍,染色单体消失的时期是分裂期的_______。
(3)染色体的动力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合成及运输路径是:_______→内质网→核孔→_______。动粒与纺锤丝的结合,最可能发生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期。
(4)下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有丝分裂中动粒指向细胞的哪一极,染色体就被这一极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拉向这一极。根据上述描述,在方框中画出该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粒定向模式图_______。
【答案】(1) ①. 中心体 ②. S(间期)
(2) ①. 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 没有 ③. 后期
(3) ①. 核糖体 ②. 染色体 ③. 前期
(4)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包括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的特点是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包括前、中、后末期。
【小问1详解】
动物细胞产生纺锤丝的细胞器是中心体。该细胞器在细胞周期的S(间期)期发生复制。
小问2详解】
分裂间期的特点是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在此时期染色体的数目没有加倍,在有丝分裂期的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独立的染色体,此时染色单体消失。
【小问3详解】
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加工场所为内质网,然后经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进而组成染色体。根据题意,动粒的蛋白质能与细胞相应一极发出的纺锤丝结合,发生在分裂期前期,然后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赤道板位置移动。
【小问4详解】
有丝分裂中动粒指向细胞的哪一极,染色体就被这一极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拉向这一极。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动粒的蛋白质能与细胞相应一极发出的纺锤丝结合被拉向这一极,结合图示可知动力及其方向,故图为:
30. 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为探究青蒿素能否抑制疟原虫线粒体功能,且其对疟原虫寄主细胞线粒体的影响,以疟原虫的线粒体、仓鼠细胞的线粒体、适宜浓度的青蒿素等为实验对象及试剂,并以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为监测指标(测定方法不做要求),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思路
①实验分组
甲组:疟原虫的线粒体,不加入青蒿素;
乙组:__________;
丙组:__________;
丁组: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测定: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
(2)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若4 组的实验结果为100、100、60、97,且已知青蒿素能显著抑制疟原虫线粒体的功能,对仓鼠细胞线粒体无明显影响。请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____。
(3)分析与讨论
①青蒿素能显著抑制疟原虫线粒体的功能,但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②若要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还需增设的实验组为________。
③疟原虫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后,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红细胞表面存在它能够识别并结合的_______。
【答案】(1) ①. 乙组:疟原虫的线粒体,加入青蒿素 ②. 丙组:仓鼠细胞的线粒体,不加入青蒿素 ③. 丁组:仓鼠细胞的线粒体,加入青蒿素
(2)青蒿素对两种线粒体功能影响的实验结果记录表
(3) ①. 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的差异 ②. 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实验对象)替换为人体细胞的线粒体,其他不变 ③. 受体【解析】
【分析】实验操作步骤的安排一般如下:第一步:取材随机均分为几组,编号;第二步:不同组自变量的处理;第三步:把上述各组放在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等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第四步:观察并记录比较相应的因变量。
【小问1详解】
实验目的有两个:一是探究青蒿素能否抑制疟原虫线粒体功能,二是探究青蒿素对疟原虫寄主细胞线粒体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
甲
疟原虫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乙
加入青蒿素
60
丙
仓鼠细胞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丁
加入青蒿素
97
的影响。故实验应分为四组,甲组:疟原虫的线粒体,不加入青蒿素;乙组:疟原虫的线粒体,加入青蒿素;丙组:仓鼠细胞的线粒体,不加入青蒿素;丁组:仓鼠细胞的线粒体,加入青蒿素。
【小问2详解】
若4组的实验结果为100、100、60、97,且已知青蒿素能显著抑制疟原虫线粒体的功能,对仓鼠细胞线粒体无明显影响。则实验结果记录表及结果应设计如下:
青蒿素对两种线粒体功能影响的实验结果记录表
甲、乙组实验的单一变量为是否加入青蒿素,结果加入青蒿素的乙组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明显较低,说明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而由丙、丁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
【小问3详解】
①青蒿素能显著抑制疟原虫线粒体的功能,但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由此可以说明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差异。
②若要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可以将仓鼠的线粒体替换为人体细胞的线粒体,检测对人类细胞的作用。
③疟原虫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后,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依靠自身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识别并结合红细胞表面的受体,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
甲
疟原虫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乙
加入青蒿素
60
丙
仓鼠细胞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丁
加入青蒿素
9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浙江省强基联盟联考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