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考试时间60分钟。共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题卡相应位置。
3.答第I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 (选择题 共25分)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5分)
1. 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不息。下列关于生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鸽子的生殖方式为卵生
B. 藏羚羊的生殖方式为胎生
C. 利用种子繁殖是无性生殖
D. 马铃薯用块茎进行营养繁殖
【答案】C
【分析】(1)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
(2)动物的生殖方式有胎生、卵生及卵胎生等。
【详解】A.鸽子属于鸟类,其生殖方式为卵生,故A正确。
B.藏羚羊属于哺乳动物,其生殖方式是胎生,故B正确。
C.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是新植物体的幼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所以利用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故C错误。
D.营养繁殖是利用营养器官根、叶、茎等繁殖后代。马铃薯用块茎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属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繁殖,故D正确。
故选C。
2.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了( )
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生物能影响环境
C. 环境能影响生物
D.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答案】B
【分析】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详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话出自《韩非子·喻老》,用于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酿成大祸。这句话具体描述的是蚂蚁在堤坝上挖洞,从而导致堤坝崩溃的情况。这里蚂蚁作为一种生物,对其周围的环境(堤坝)产生了破坏性影响,因此选项B“生物能影响环境”是最符合这句话的。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一棵苹果树要结出好吃的苹果一般要经过的阶段为( )
A. 开花→受精→传粉→结果B. 受精→开花→传粉→结果
C. 传粉→受精→开花→结果D. 开花→传粉→受精→结果
【答案】D
【分析】一朵花经过传粉受精后才能结出果实,苹果属于果实,它形成必须进行的两个过程是:传粉与受精。
【详解】一朵花发育成熟后,花朵绽放,主要目的是把花蕊显露出来,以便于传粉;传粉是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花粉落到柱头上后会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延伸到胚珠内部,释放出精子和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是受精过程;受精以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所以,一棵苹果树要结出好吃的苹果,必须依次经过开花→传粉→受精→结果。
故选D。
4. 如图表示果实形成的过程,图中的①②③分别表示( )
A. 胚珠、胚、果皮B. 子房、胚珠、果皮
C. 胚珠、受精卵、种皮D. 子房、受精卵、种皮
【答案】B
【分析】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详解】一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情况为:
可见,①是子房,②是胚珠,③是果皮。
故选B。
5.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芯片”。小麦的秋播季节已近尾声,播种前应当测定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同学们在讨论如何测定发芽率时,提出不同的意见,其中合理的是( )
A. 挑选10粒饱满的种子进行测定
B. 挑选100粒饱满的种子进行测定
C. 随机取100粒种子进行测定,再重复2次,取最大值
D. 随机取100粒种子进行测定,再重复2次,取平均值
【答案】D
【分析】在生产实际中人们也常常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可以降低农业生产上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不耽误作物生长季节等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通过简单实验让学生掌握这种测定方法。
【详解】种子的发芽率是指发芽的种子数占供检测的种子数的百分比。随机取100粒种子进行测定,10粒种子太少,具有偶然性。由于抽测带一定的偶然性,为了避免测试的误差,提高可信度。一般取测试次数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因重复测2次,故应该取2次的实验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 甲图和乙图显示植物的两种生殖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植物成活后,所结果实性状与②相同
B. 甲图①和②的木质部紧密结合是能否存活的关键
C. 乙图所示是植物的雌蕊
D. 乙图所示受精的场所是③花粉管内
【答案】C
【分析】(1)无性生殖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3)图中:①接穗,②砧木,③精子,④卵细胞。
【详解】A.甲图的生殖方式是嫁接,嫁接成活后,所结果实性状与①接穗的相同,A错误。
B.甲图中,嫁接成功的关键是①接穗和②砧木的形成层(不是木质部)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B错误。
C.一朵完全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和花蕊等结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有一个或多个胚珠,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可见,乙图所示是植物的雌蕊,C正确。
D.传粉完成以后,花粉在柱头上黏液的作用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故花粉萌发,长出花粉管的部位是雌蕊的柱头。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的珠孔,将精子输送到胚珠与卵细胞在胚珠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的场所是胚珠,D错误。
故选C。
7.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践基地种植了大豆,观察、记录其生长过程,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提供营养物质
B. 大豆种子萌发时,胚轴发育成茎,胚芽发育成叶
C. 大豆幼根的生长要靠根尖的分生区和伸长区
D. 大豆豆荚中的多粒种子由多个胚珠发育而来
【答案】B
【分析】(1)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与胚,胚包括胚轴,胚芽,胚根和子叶。
(2)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或胚乳)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伸长突出种皮,发育成根,不久,从这条根的周围又生出一些细根;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
(3)植物开花后经过传粉、受精过程,由于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子房逐渐膨大,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
【详解】A.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时,子叶提供营养物质,A正确。
B.在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首先种皮发育成根,然后胚轴伸长发育成根和茎的连接部分,最后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B错误。
C.分生区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不断分裂和伸长区不断长长的缘故,C正确。
D.胚珠发育成种子,大豆豆荚中多粒种子由多个胚珠发育而来,D正确。
故选B。
8. 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鸟类都具有的行为是( )
A. 求偶、交配、产卵B. 筑巢、产卵、孵卵
C. 产卵、筑巢、育雏D. 筑巢、交配、产卵
【答案】A
【分析】鸟类的繁殖行为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几个过程。
【详解】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几个过程。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有这些繁殖行为,例如,杜鹃就不筑巢、不育雏、不孵化。但鸟类必须具备的繁殖过程有求偶、交配、产卵。
故选A。
9. 家鸽的生殖发育方式比青蛙的高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①卵生②胎生③体内受精④体外受精⑤卵外有卵壳保护⑥有孵卵、育雏行为
A. ①③⑥B. ①②④C. ①③⑤D. ③⑤⑥
【答案】D
【分析】考点: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回答此题的关键要明确鸟类、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征,据此答题。
【详解】青蛙的生殖特点是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卵生,其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阶段,幼体蝌蚪和成体青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明显,属于变态发育;鸟类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且卵外有坚硬的外壳,发育特点是有早成雏和晚成雏两种.胎生是哺乳动物的生殖特点,故③⑤⑥符合题意,故选D。
10. 下图为女性生殖系统和胎儿发育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的是[②]卵巢
B. 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①]输卵管
C. 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是[③]子宫
D. 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⑤]脐带
【答案】D
【分析】图中:①输卵管、②卵巢、③子宫、④胎盘、⑤脐带。
【详解】A.②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卵细胞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A正确。
B.①输卵管的主要功能是输送卵细胞和形成受精卵的场所,B正确。
C.③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C正确。
D.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④胎盘,D错误。
故选D。
11. 2022年3月21日,东方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客机(MU5735)在执行昆明—广州航班任务时,于梧州上空失联,后证实该飞机坠毁。机上人员共132人,其中旅客123人、机组9人。在2022年3月28日早上9时许,132名遇难者的DNA比对工作完成,身份全部确认。下列关于DNA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一般一个DNA分子上有一个基因
C. 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
D. DNA比对鉴定技术的DNA来自细胞核
【答案】B
【分析】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详解】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A正确。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B错误。
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DNA的载体,C正确。
D.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可见DNA比对鉴定技术的DNA来自细胞核,D正确。
故选B。
12. 现代遗传学认为,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如图为唐氏综合征(又叫21三体综合征,即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患者体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 正常人体体细胞内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C. 该患者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为44+XX
D. 据图判断该患者的性别为女性
【答案】C
【分析】(1)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2)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上有遗传信息,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详解】A.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它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A正确.
B.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存在,B正确。
C.该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故该患者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为45+XX,C错误。
D.据图判断,该患者最后一对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为XX,故其性别为女性,D正确。
故选C。
13.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的模式生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的相同。下图为某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果蝇染色体成对存在
B. 果蝇体细胞中有3对染色体
C. 该果蝇为雌性个体
D. 该果蝇只产生一种生殖细胞
【答案】A
【分析】由于果蝇性别决定方式与人基本相同,果蝇的体细胞内染色体也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因此果蝇的体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其中3对称为常染色体,第4对称为性染色体,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雄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Y,雌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X。
【详解】AB.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果蝇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成对存在,染色体数量是4对,故A正确、B错误。
C.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图解,图中两条性染色体大小不同,因此该果蝇表示雄果蝇,其染色体组成可以表示为3对常染色体+XY,故C错误。
D.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该果蝇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染色体组成为3条+X或3条+Y,故D错误。
故选A。
14.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来自共同祖先,多种多样的生物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可以形成简单有机物
B. 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同源器官
C. 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体型由小到大
D.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内容是“用进废退”
【答案】A
【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内容。
【详解】A.米勒的模拟实验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简单的有机物质氨基酸等小分子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A正确。
B.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B错误。
C.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C错误。
D.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内容是“自然选择”,D错误。
故选A。
15. “海洋牧场”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它是指在特定海域内,人工投放藻类、贝类和鱼虾等海洋经济生物种苗,利用海洋中的天然饵料等进行集中养殖和科学管理,类似于在陆地上放牧牛羊。下列关于“海洋牧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属于海洋生态系统B. 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C. 其中的藻类可以制造有机物D. 有无限的自我(动)调节能力
【答案】D
【分析】①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
②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③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
【详解】A.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由题干可知,“海洋牧场”属于海洋生态系统,A正确。
BC.藻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BC正确。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个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制的,超过了这个限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D错误。
故选D。
16.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观点或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了适应污染的环境,榫尺蛾的体色由浅色变成深色
B. 长期使用农药使害虫数量增加,是因为农药使害虫发生了抗药性变异
C. 长颈鹿的“长颈”变异不会永远都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
D. 竹节虫的身体酷似竹枝,这是发生了有利变异的结果
【答案】C
【分析】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有些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相似,称为保护色,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详解】A.是污染的环境对桦尺蛾的体色进行了选择,而不是为了适应污染的环境,桦尺蛾的体色变成了灰色,A错误。
B.实验证明,害虫原来就存在着抗药性比较强的个体,并不是农药使害虫个体产生了抗药性,B错误。
C.长颈鹿的颈特别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长颈”变异不会永远都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C正确。
D.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竹节虫对环境的一种适应,D错误。
故选C。
17. 我国科学家新发现一种长着恐龙头骨的白垩纪鸟类化石-“朱氏克拉通鸷(zhì)”,如图为其化石复原图。据此可推测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动物类群是( )
A. 哺乳类B. 爬行类C. 两栖类D. 鱼类
【答案】B
【分析】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详解】“朱氏克拉通鸷(zhì)”是一种长着恐龙头骨的白垩纪鸟类,恐龙属于爬行类,故“朱氏克拉通鸷(zhì)”既有爬行动物的特征,又具有鸟类的特征,这说明该化石是古代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证据之一。据此可推测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动物类群是爬行类。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8. 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相对性状存在着显性和隐性之分
B. 父母晒黑的肤色一定能遗传给子女
C.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之一
D.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答案】B
【分析】(1)遗传是指遗传学上遗传物质从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
(2)亲代与子代之间及子代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
【详解】A.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A正确。
B.长期晒黑的皮肤,是不会遗传的,因为孩子的皮肤颜色,一般是由父母的基因决定的,晒黑的皮肤是环境导致的变异,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B错误。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C正确。
D.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D正确。
故选B。
19. 济宁市2022年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日前在梁山县黄河新苑社区举行,全市上下要以推进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主线,全面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列关于黄河的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黄河中的水B. 黄河中的水草
C. 黄河中的全部鱼D. 黄河
【答案】D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有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等。
【详解】A.黄河中的水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黄河中的水草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的生产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黄河中的全部鱼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的消费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黄河包括了其中的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可以构成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故选D。
20. 下列关于我国古诗词和民俗谚语的解释,不恰当的是( )
A.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生物的生长发育
B.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C. 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有机物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物质循环
【答案】C
【分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生物体在能够由小长大,“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发育,A正确。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说明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B正确。
C.肥料能提供一种或几种植物必需的无机盐,能够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可见,“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体现了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C错误。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能将花瓣中的有机物转变成简单的物质并供植物体重新利用,说明了分解者参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D正确。
故选C。
21. 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 谚语中的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B. 谚语中描述的食物链是“虾米→小鱼→大鱼”
C. 若水体遭到污染,有毒物质在虾米体内积累最多
D. 谚语中的大鱼和小鱼是竞争关系
【答案】A
【分析】食物链指的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详解】A.谚语中的生物大鱼、小鱼、虾米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正确。
B.本题中的一条食物链为:水生植物→虾米→小鱼→大鱼,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若水体遭到污染,有毒物质在大鱼体内积累最多,C错误。
D. 谚语中的大鱼和小鱼是捕食关系,D错误。
故选A。
22. 梁山景区,景色秀美,其中生活着多种动植物,下图为景区内一些生物组成的食物网。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B. 该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A
C. 生物C和D之间只是捕食关系
D. 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A→C→D→E→F
【答案】C
【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详解】A.图中有4条食物链:A→B→E→F,A→C→F,A→C→D→E→F,A→D→E→F,故A正确。
B.该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A,B、C、D、E、F是消费者,故B正确。
C.生物C和D之间的关系是捕食与竞争关系,因为D以C为食,体现捕食关系,C、D又都以A为食,体现竞争关系,故C错误。
D.图中有4条食物链:A→B→E→F,A→C→F,A→C→D→E→F,A→D→E→F。所以,最长的食物链是A→C→D→E→F,故D正确。
故选C。
23. 2023年的植树节主题是“共建绿色生态,共享美丽家园”。下列选项不符合共建绿色生态理念的是( )
A. 垃圾分类B. 节能减排
C. 退牧还草D. 伐林垦荒
【答案】D
【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泥沙砾石淤塞,森林、草原植被的退化和消亡,生物多样性的减退,以及大气的温室效应。
【详解】A.清理垃圾,并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共建绿色生态理念,A不符合题意。
B.节能减排可以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减少温室效应产生的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共建绿色生态理念,B不符合题意。
C.退牧还草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符合共建绿色生态理念,C不符合题意。
D.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涵养水源的功能消失,会使气候变得更加恶劣,会导致洪涝、干旱或沙尘暴的发生。由于植被被破坏,动物得以生活的环境遭到破坏,动物将迁居或死亡,不符合理念,D符合题意。
故选D。
24.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建立珍稀植物繁育基地
C. 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D. 建立野生动物繁殖基地
【答案】A
【分析】每种生物都很珍贵,它们不可再生,保护它们免于灭绝并得以繁殖。
【详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A符合题意。
故选A。
25. 下列实例与所使用的生物技术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青海老酸奶的制作——发酵技术
B. 青稞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组织培养技术
C. 小羊“多莉”的诞生——克隆技术
D. 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转基因技术
【答案】B
【分析】(1)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2)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
(3)植物的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是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
(4)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
【详解】A.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具有甜酸风味,利用了发酵技术,A正确。
B.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快速繁殖植物的高新技术手段,而青稞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有性生殖,B错误。
C.克隆又称“体细胞的无性繁殖”。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由甲羊提供细胞核,乙羊提供去核卵细胞,丙羊是代孕母羊,多莉的相貌与甲羊相似,说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故小羊“多莉”的诞生利用了克隆技术,C正确。
D.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由于细菌繁殖速度很快,科学家把人的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中,使大肠杆菌表达出了人的胰岛素,故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使用到了基因工程技术,D正确。
故选B。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25分)
非选择题:(每空0.5分,共25分)
26. “发展生态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农业帮扶工作队的引领下,红星村兴起了大量种植经济作物——水果玉米的热潮。图甲为水果玉米种子结构、萌发和生长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根尖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种子经过筛,幼苗长得乖”。如图甲,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常选用籽粒饱满的玉米种子播种,因为种子的[ ]_____内贮存的营养物质,能保证种子正常萌发所需。
(2)播种玉米时,要先松土和浇水,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_____。
(3)玉米种子萌发时,[B]_____不出土,[ ]_____发育成茎和叶。
(4)玉米的花分雌花和雄花,属于_____,雄花花粉多而轻,雌花柱头有粘液,适合_____传粉。为了保证产量,避免因天气造成的传粉不足,农民常采用_____的方法来弥补。
(5)玉米幼苗生长过程中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主要通过根尖结构中的[ ]_____从土壤中吸收,通过茎中的_____运输到叶和其他部位。
【答案】(1)A胚乳 (2)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3)①. 子叶 ②. C胚芽
(4)①. 单性花 ②. 风力 ③. 人工授粉##人工辅助授粉
(5)①. ①成熟区##①根毛区 ②. 导管
【分析】图甲中,A是胚乳、B是子叶、C是胚芽、D是胚轴、E是胚根。
图乙中,①是成熟区、②是伸长区、③是分生区、④是根冠。
(1)玉米为单子叶植物,玉米种子的结构由种皮、胚和胚乳构成,A胚乳内贮存了大量营养,能保证种子正常萌发所需。因此,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常选用籽粒饱满的玉米种子播种。
(2)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因此,播种玉米时,要先松土和浇水,是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3)种子萌发时,会吸收水分,种子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到胚的胚轴、胚根和胚芽。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芽突破种子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
由图甲可知:玉米种子萌发时,B子叶不出土,C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4)在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的花叫单性花,单性花分为雌花和雄花。因此玉米的雄花和雌花为单性花,且在同一植株上。雄花花粉多且轻,容易随风扩散,因此适合风力传粉。为了应对不利天气影响,农民通常通过人工授粉来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
(5)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一段,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成熟区,也称根毛区,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此,玉米幼苗生长过程中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主要通过根尖结构中的①成熟区吸收。
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和其他部位。
27. 生物圈中任何一个物种都具有产生后代的能力,各种生物在生生不息的繁衍过程中实现了物种的延续。请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二所示昆虫个体发育方式属于______发育,图一家蚕发育经过四个阶段,比图二多了个______发育阶段。
(2)昆虫在生长过程中会有蜕皮现象,蜕去的这层“皮”是______。
(3)观察图一二三的发育过程,可以看出,它们发育起点都是______。
(4)与昆虫和鸟类相比,青蛙特有的生殖特点是______。
(5)图四中,鸟卵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是[ ] ______,能够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结构是______。(填序号)
(6)图五中胎儿通过[ ] ______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1)①. 不完全变态 ②. 蛹
(2)外骨骼 (3)受精卵
(4)体外受精 (5)①. 2胚盘 ②. 1、6##6、1
(6)⑥胎盘
【分析】图一中:1是受精卵、2是幼虫、3是蛹、4是成虫;图二中:①是受精卵、②是若虫、③是成虫;图三中:A是受精卵、B是蝌蚪、C是幼蛙、D是成蛙;图四中:1是卵白、2是胚盘、3是卵壳膜、4是气室、5是系带、6是卵黄、7是卵黄膜、8是卵壳;图五中:⑤是羊水、⑥是胎盘、⑦是脐带。
(1)变态发育是指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图二所示昆虫个体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图一家蚕发育经过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比图二多了个蛹发育阶段。
(2)节肢动物特征是: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在生长过程中会有蜕皮现象,蜕去的这层“皮”是外骨骼,因为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昆虫有蜕皮现象。
(3)家蚕发育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幼虫→蛹→成虫;蝗虫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若虫→成虫;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观察图一二三的发育过程,可以看出,它们都属于有性生殖,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
(4)昆虫和鸟类是生殖是体内受精,而青蛙的生殖是体外受精。因此与昆虫和鸟类相比,青蛙特有的生殖特点是体外受精。
(5)鸟的卵细胞包括卵黄膜、卵黄和胚盘。图四中,鸟卵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是2胚盘。鸟类的卵中,卵黄含有主要营养物质,卵白也含有营养和水分。因此鸟卵发育过程中能够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结构是1卵白和6卵黄。
(6)胎儿生活在子宫内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血液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脐带、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因此图五中胎儿和母体是通过⑥胎盘进行物质交换。
28.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先生于2021年5月22日不幸去世。他的离去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大损失。近年来他的团队研究的海水稻(耐盐碱水稻),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海水稻稻壳顶端有的具有芒,有的没有芒。无芒有利于收割,脱粒及稻谷的加工。为研究海水稻有芒和无芒的遗传规律,进行以下两组杂交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子代与亲代水稻稻壳顶端都有芒,这种现象称为_____,海水稻的有芒和无芒是一对_____。
(2)由图中实验_____可判断_____为隐性性状,实验一中子一代的基因组成是_____。(用字母D、d表示)
(3)实验二亲代有芒的基因组成是_____。(用字母D、d表示)子代有芒和无芒的比例是_____。
(4)若将实验二中子一代有芒之间进行杂交获得子二代。则子二代中无芒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
【答案】(1)①. 遗传 ②. 相对性状
(2)①. 一 ②. 无芒 ③. Dd
(3)①. Dd ②. 1∶1
(4)25%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叫遗传,实验一中子代与亲代水稻稻壳顶端都有芒,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因此,有芒和无芒是同一性状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其中一个亲代的的性状在子代没有表现出来,消失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由图中实验一可知:亲代为有芒和无芒,子代全为有芒;由此判断无芒是隐性性状。
无芒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有芒为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或Dd;实验一中子一代一定含有来自无芒的基因d,因为性状为有芒,又一定含有基因D,因此,实验一中子一代的基因组成是Dd。
(3)由实验二可知,亲代是有芒和无芒,子代出现无芒的基因组成是dd,其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所以亲代有芒的基因组成为Dd,不可能是DD。因此实验二亲代有芒的基因组成是Dd,遗传图解为:
因此,子代有芒和无芒的比例是1∶1。
(4)由⑶小问的遗传图解可知,实验二中子一代有芒的基因组成为Dd,若将实验二中子一代有芒之间进行杂交获得子二代,遗传图解为:
由遗传图解可知,子二代中无芒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25%。
29.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相互抵消,最终实现“碳”的“零排放”。为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生物柴油作为化石柴油的绿色替代品备受人们的关注。下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虚线框中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有_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短的食物链是_____,构成该食物网的生物成分包括_____和_____。
(2)该食物链中的能量是由生产者固定的_____。若该草原被重金属污染,则体内含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
(3)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作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_____、水和无机盐,参与碳循环等过程。
(4)藻类植物能大量累积油脂,是生产生物柴油的良好原料,其大多生活在水中,_____(填“有”或“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养殖藻类植物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可实现“碳”的“零排放”,原因是藻类植物通过_____(填生理过程)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几乎抵消生物柴油燃烧时释放的二氧化碳。
(5)生活中,你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减少碳排放,促进碳中和?请你说出一条可行性措施:_____。
【答案】(1)①. 两##2 ②. 草→鼠→鹰 ③. 生产者 ④. 消费者
(2)①. 太阳能##光能 ②. 鹰 ③. 生物富集
(3)①. 分解者 ②. 二氧化碳
(4)①. 没有 ②. 光合作用
(5)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代替私家车出行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和水等,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生态系统。
(1)由图可知,食物链有2条,分别是草→鼠→蛇→鹰、草→鼠→鹰。其中最短的食物链是草→鼠→鹰。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网由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所以构成该食物网的生物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因此,该食物链中的能量是由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因此,若该草原被重金属污染,则体内含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鹰。
(3)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作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能够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供给植物再利用,参与碳循环等。
(4)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大多生活在水中,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养殖藻类植物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可实现“碳”的“零排放”,原因是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几乎抵消生物柴油燃烧时释放的二氧化碳。
(5)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减少碳排放,因为公共交通相对于私家车来说,单位人次的碳排放量较低,从而有效减少碳排放,促进碳中和。
30. 酸奶是大家喜欢的美食。将牛奶等备乳煮沸,冷却后加入“酸奶酵子”,在适宜环境中发酵而得。下面是李方同学探究制作酸奶的过程,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制作酸奶利用了“酸奶酵子”中的_____(填“乳酸菌”或“酵母菌”)。
(2)制作酸奶时,洁净的烧杯倒入新鲜的牛奶后,需要加热煮沸,目的是_____,冷却后才能加入“酸奶酵子”,原因是_____。
(3)把加入“酸奶酵子”的牛奶分成三等份,分别注入三个广口瓶。1号瓶放在0℃环境中,2号和3号瓶放在35℃环境中(如图)。4-6小时后,发现2号瓶酸奶制作成功。1和2对照,说明发酵需要_____。2和3对照,说明该发酵过程必须在_____(有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该发酵过程原理是“酸奶酵子”利用牛奶中的葡萄糖生成_____。
(4)酸奶存放时间长了,也会腐败,腐败的主要原因是_____。
(5)结合生活实际,请写出延长酸奶保存时间的措施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乳酸菌 (2)①. 去除杂菌 ②. 防止高温杀死乳酸菌
(3)①. 低温 ②. 无氧 ③. 乳酸
(4)微生物的大量生长和繁殖 (5)低温保存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明确乳酸菌发酵的条件和过程。
(1)制作酸奶利用了“酸奶酵子”中的乳酸菌。
(2)适宜的温度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生存、生长和繁殖的必要条件。低温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会受到抑制;高温条件下,微生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会受到威胁,甚至死亡。因此,牛奶加热煮沸目的是去除杂菌(杀死其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冷却后才能加入“酸奶酵子”,原因是因为温度过高容易杀死乳酸菌。
(3)1号瓶和2号瓶对照,变量是温度。若最终发现2号瓶酸奶制作成功,说明发酵需要低温环境。
2和3对照,变量是氧气,说明该发酵过程必须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该发酵过程原理是“酸奶酵子”利用牛奶中的葡萄糖生成乳糖。
(4)酸奶存放时间长了,也会腐败,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生长和繁殖。
(5)为了延长酸奶的保存时间,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抑制乳酸菌的过度发酵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例如,将酸奶放入冰箱冷藏,因为低温可以减缓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从而延长酸奶的保质期。另外,也可以将酸奶进行巴氏杀菌处理,以杀死其中的大部分微生物,从而延长保存时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5分,共25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