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七年级上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七年级上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
共两大题,18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框内)
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写了乡村田野的优美景色。水稻、青蛙等都是生物,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下列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 生物都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B. 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C. 生物都能运动
D.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答案】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单细胞生物体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没有系统,故A错误。
B.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现象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故B正确。
C.植物不能自由运动,但植物是生物,故C错误。
D.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属于生物,故D错误。
故选B。
2. 用显微镜观察番茄果肉细胞时,第一次使用的目镜是5×、物镜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是10×、物镜40×。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看到的情况是( )
A. 视野亮、细胞数目多B. 视野亮、细胞数目少
C. 视野暗,细胞数目多D. 视野暗,细胞数目少
【答案】A
【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第一次使用的目镜是5×,物镜10×,因此放大倍数是50倍;第二次使用的目镜10×,物镜40×.因此放大倍数是400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透光直径越小,造成通光量变小,照在细胞单位面积上的光能就越少,感觉就是视野变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视野越暗;放大倍数越低,视野越亮。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大(不是体积变大是物像长和宽的增大),视野变窄,故看到的物像数目越少。因此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看到是视野亮、细胞数目多,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是( )
A. 细胞壁和叶绿体B. 液泡和叶绿体
C. 细胞壁,液泡D. 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答案】C
【分析】植物细胞一般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线粒体等结构;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
【详解】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没有叶绿体。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故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 “眼看,耳听,脑思考”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与耳结构层次相同的是( )
A. 血液B. 皮肤
C. 变形虫D. 神经细胞
【答案】B
【分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①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③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④系统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人体的眼、耳都属于器官。
【详解】A.血液属于结缔组织,A不符合题意。
B. 皮肤属于器官,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按一定次序构成,B符合题意。
C.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结构层次上属于个体,C不符合题意。
D.神经细胞在结构层次上属于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小敏利用一个玻璃瓶、一些小摆件,苔藓、蕨类等植物和培养基质,并选用一些其他植物进行搭配,如网纹草、罗汉松等,制作出一个漂亮的微景观瓶。请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列哪一项是苔藓植物的作用( )
A. 形成煤B. 释放大量二氧化碳
C. 都能危害人类健康D. 监测空气污染程度
6. 小敏观察微景观瓶中的植物,记录如下:①生活在阴湿环境,②株高约50厘米,③叶片有输导组织,④叶背面有孢子囊群。那么该植物与下列哪种生物同属一类( )
A. 海带B. 葫芦藓
C. 肾蕨D. 网纹草
7. 罗汉松是一种裸子植物,下列属于其特征的是( )
A. 无根、茎、叶的分化B.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C. 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D. 通过种子繁殖
8. 下列关于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是多细胞B. 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 都没有输导组织D. 都生活在水中
【答案】5. D 6. C 7. D 8. B
【分析】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只起到固着作用,一般具有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所以植株比较矮小,苔藓植物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阴湿的地面和背阴的墙壁上,常密集的生长着苔藓植物,它们就像毛茸茸的绿毯,常见的苔藓植物有墙藓、葫芦藓等;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就是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但是它并不会开花和结果,所以也不会有种子的,因此是依靠孢子进行繁殖的,适合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中生长,是离不开水分。
【5题详解】
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6题详解】
蕨类植物的特征: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也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A.海带属于藻类,故A错误。
B.葫芦藓属于苔藓,故B错误。
C.肾蕨属于蕨类,故C正确。
D.网纹草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故D错误。
故选C。
7题详解】
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具有发达的根、茎、叶,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没有花、果实这两个器官,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8题详解】
A.藻类既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故A错误。
B.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故B正确。
C.蕨类植物具有输导组织,故C错误。
D.有的苔藓和蕨类生活在阴湿的地面上,故D错误。
故选B。
9. 取一个成熟的番茄果实,用开水烫一烫,撕下表皮,可以看到里面的果肉肥厚多汁。仔细观察,里面还有丝丝“经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一个番茄果实是一个器官
B. 番茄皮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
C. “经络”是输导组织
D. 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
【答案】B
【分析】植物的器官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根、茎、叶主要与植物的营养有关叫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主要与植物繁殖后代有关叫生殖器官。
植物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详解】A.由不同的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器官,所以一个番茄果实是一个器官,A正确。
B.番茄皮主要由保护组织构成,B错误。
C.输导组织包括在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如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所以番茄内的“筋络”是输导组织,C正确。
D.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D正确。
故选B。
10. 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包括甲壳类(如虾、蟹)、多足类(如蜈蚣)、蛛形纲(如蜘蛛)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详解】A.蚯蚓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不分部,属于环节动物,A符合题意。
BCD.蜈蚣属于节肢动物中的多足纲,虾属于节肢动物物的甲壳纲,蜘蛛属于节肢动物中的蛛形纲,它们身体都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都属于节肢动物,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结构与功能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蚯蚓的刚毛——辅助运动
B. 涡虫的眼点——感受光线
C. 水螅的刺细胞——攻击、防御
D. 线虫的角质层——气体交换
【答案】D
【分析】腔肠(刺胞)动物: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海蜇、海葵、水螅.
扁形动物因身体背腹扁平而得名,大多寄生在别的生物体内,自由生活的种类较少,常见的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有涡虫;猪肉绦虫和血吸虫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扁形动物。
线形(线虫)动物: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线形(线虫)动物体表有角质层,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自由生活或寄生。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靠近前端有一个较大且滑的体节称为环带。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体表有黏液,腹部有刚毛,与运动有关。
【详解】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它的刚毛可以帮助它们在泥土中移动,A正确。
B.涡虫具有眼点,这是一类简单的光感受器官,能够感受光线的强弱和方向,帮助涡虫进行光定位,B正确。
C.水螅具有刺细胞,这些细胞可以释放刺丝,用于捕食和防御,C正确。
D.线虫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防止寄主消化液的侵蚀,角质层不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D错误。
故选D。
12. 家鸽和鲫鱼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下列关于它们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鳃呼吸B. 体内有脊柱
C. 体表覆羽D. 卵有坚硬的卵壳
【答案】B
【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详解】A.家鸽的呼吸器官是肺,有气囊辅助呼吸,鱼用鳃呼吸,故A错误。
B.鱼和家鸽均属于脊椎动物,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故B正确。
C.家鸽属于鸟类,体表覆羽,而鱼体表有鳞片,故C错误
D.鱼卵没有坚硬的卵壳,鸟卵有坚硬的卵壳起到保护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13. 有些动物名称里虽有“鱼”字,但不是鱼。下列真正属于鱼类的是( )
A. 章鱼B. 娃娃鱼C. 青鱼D. 鲸鱼
【答案】C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据此答题。
【详解】A.章鱼属于软体动物;又称八爪鱼,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故A错误。
B.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属于两栖动物,故B错误。
C.青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故C正确。
D.鲸鱼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故D错误。
故选C。
14. 蛙和龟既能在水中游泳,也能在陆地上生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属于两栖动物B. 呼吸器官完全相同
C. 均在水中产卵D. 均属于变温动物
【答案】D
【分析】(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水陆两栖。
(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详解】A.蛙属于两栖类动物,龟属于爬行动物,A错误。
B.蛙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龟用肺呼吸,B错误。
C.雄雌蛙将精子和卵细胞产生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而龟将卵产在陆地上,借助太阳光的照射进行孵化,C错误。
D.蛙和龟的体温都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都属于变温动物,D正确。
故选D。
15. 春天去烟台长岛游玩,有时会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斑海豹,它们从渤海辽东湾游至长岛海域休养生息,然后继续向西北太平洋迁徙。下列关于斑海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肺呼吸B. 体温恒定
C. 胎生、哺乳D. 属于爬行动物
【答案】D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详解】斑海豹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
16. 生物和细胞
生物圈中的生物体,大小相差悬殊,外部形态千姿百态,内部结构繁简不一,生活环境也纷繁复杂,但这些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细胞。细胞是什么?它又是怎么构成生物体的呢?请分析以下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资料1中,细胞通过______产生新细胞,在这一过程中______的变化最为显著,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______的。
(2)资料2中,小西发现图中标注出现了四处错误,请指出其中的两处错误:______(填序号)。
(3)小西拿来一份生物样品制成的临时装片,不知道是动物还是植物,大家想通过显微镜鉴定该生物样品是否来自植物。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
(4)该小组同学梳理出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名词:A. 生物体,B. 器官,C. 系统,D. 细胞,E. 组织。______
(5)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______。
【答案】(1)①. 细胞分裂 ②. 染色体 ③. 相同
(2)③⑧④⑪(任选其二)
(3)判断依据是观察该细胞是否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4)BC
(5)系统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动物比植物多了系统。动物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植物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详解】(1)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由染色质螺旋变粗形成染色体,变化显著。细胞分裂过程为: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染色体先复制再均分到两个细胞中,新产生的细胞和原来的细胞完全一致。
(2)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③应为线粒体,④应为液泡,动物细胞没有⑧叶绿体,⑪细胞壁,应为细胞膜,所以③④⑧⑪四处标注错误,任选二个即可。
(3)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所以通过显微镜鉴定该生物样品是否来自植物,判断依据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4)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黄瓜属于果实,果实属于器官。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人体的结构层次依次D→E→B→C→A。
(5)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动物比植物多了系统这一层次。
17. 生物类群与特征
桃李生物课外实践的同学们在研学过程中拍到了下图所示八种生物的图片,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某同学将上述动物分为两类,其中①②④为一类,③为一类,推测其分类依据是______;若根据体温是否恒定进行分类,则上述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______(填序号)。
(2)动物的呼吸器官和方式各不相同,其中成体①的呼吸方式是______。
(3)③的身体分部,躯体、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______;②的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_,提高了后代的______。
(4)上述生物所属类群中,可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是______(填序号)的所属类群;⑤和⑧的最大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______。
(5)哺乳动物的牙齿有了分化,图甲所示动物的牙齿有______的分化,图乙所示动物的牙齿比图甲所示动物的多了______。大熊猫的牙齿与图______相似。
【答案】(1)①. 有无脊柱 ②. ②④
(2)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3)①. 外骨骼 ②. 胎生、哺乳 ③. 成活率
(4)①. ⑥⑦ ②. 果皮包被
(5)①. 门齿、臼齿 ②. 犬齿 ③. 乙
【分析】图中①青蛙是两栖动物,②大熊猫是哺乳动物,③蝗虫是节肢动物中的昆虫,④麻雀是鸟类,⑤银杏是裸子植物,⑥肾蕨是蕨类植物,⑦衣藻是单细胞藻类植物,⑧向日葵是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
【详解】(1)根据动物有无脊柱,可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其中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①青蛙②大熊猫④麻雀为一类(脊椎动物),③蝗虫为一类(无脊椎动物),其分类依据是有无脊柱。根据动物的体温是否恒定,可以把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它动物都为变温动物。可见,若根据体温是否恒定,上述动物属于恒温动物的是②大熊猫、④麻雀。
(2)①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还需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
(3)③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具有外骨骼,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的水分蒸发,使其能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②大熊猫是哺乳动物,其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极大地提高了后代的存活率。
(4)植物根据生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可见,上述植物中可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是⑥肾蕨、⑦衣藻;⑤银杏是裸子植物,⑧向日葵是被子植物,二者的最大区别是种子外有没有果皮包被。
(5)哺乳动物有牙齿的分化,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犬齿用来撕裂食物的,一般肉食性动物有;图甲中动物无犬齿,只有门齿和臼齿,图乙中动物有犬齿,大熊猫是杂食性动物,有犬齿,与乙的牙齿类似。
18. 鱼鳃的制作与探究
爱学习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脊椎动物的知识之后,制作了鸟类的呼吸模型和鱼鳃的模型。
【制作与分析】
(1)红红组用吸管、皮筋、大气球、小气球、红蓝细线等材料制作了一个鸟类的呼吸模型(图甲),大气球模拟的是鸟类呼吸系统中的______,小气球模拟的是______。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______。
(2)青青组将一些红色的丝线绕过一根较粗的铁丝并进行固定,制作了鱼鳃的模型(图乙)。模型中的红色丝线表示______,鱼的此结构中密布______。
【实验与探究】
【探究一】探究鱼为什么离不开水
青青组利用制作的鱼鳃模型做了如下实验:
(3)图甲表示将鱼鳃模型放入水中,鳃丝呈展开状态,所有的鳃丝都能与水进行______。图乙表示将鱼鳃模型从水中取出,由于鳃丝粘连在一起,大量的鳃丝不能进行______,鱼会因不能获得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
(4)此实验对比了鱼鳃模型在水中与离开水这两种状态下对气体交换的影响,__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对照实验。此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探究二】进入鱼口和流出鱼鳃盖后缘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聪聪组为探究这一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鱼缸中的一条活鱼、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是一种化学试剂,当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时,该试剂由蓝色变成黄色)。
(5)预测:在A点滴加BTB之后,B点水呈现______。
(6)结论:若结果与预测一致,则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1)①. 肺 ②. 气囊 ③. 肺
(2)①. 鳃丝 ②. 毛细血管
(3)①. 气体交换 ②. 气体交换
(4)①. 能 ②. 水
(5)黄色 (6)水流经鱼体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分析】(1)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模拟实验。
(2)鳃里面有鳃丝内含毛细血管,水和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使水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并用实验验证。
(3)鱼吸收的是溶解氧,而在水中鳃丝展开,鱼离开水时,鳃丝则相互粘连在一起,鱼会缺氧窒息而死。
【详解】(1)在红红的鸟类呼吸模型中,大气球模拟的是鸟类呼吸系统中的肺,这是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小气球则模拟的是气囊,它在鸟类呼吸中起到储存空气和辅助呼吸的作用。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肺,而不是气囊。
(2)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鳃主要由鳃丝构成,鳃丝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鱼鳃是红色的。因此模型中的红色丝线表示鳃丝,鱼的此结构中密布毛细血管。
(3)青青组利用鱼鳃模型进行的实验,旨在探究鱼为什么离不开水。实验过程中,他们观察了鱼鳃模型在水中和离开水两种不同状态下的气体交换情况。当鱼鳃模型放入水中时,由于水的浮力和鳃丝自身的弹性,鳃丝呈展开状态。这种展开状态使得鳃丝能够与水进行充分的气体交换,鱼从而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来维持生命活动。然而,当模型从水中取出后,由于失去了水的浮力和支撑,鳃丝会粘连在一起。这种粘连状态导致大量的鳃丝无法进行气体交换,鱼因此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鱼会因窒息而死亡。
(4)通过对比鱼鳃模型在水中与离开水这两种状态下的气体交换情况,青青组能够形成一个对照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变量是水。水的存在与否直接影响了鳃丝的状态和气体交换的效率,从而决定了鱼的生存状况。
(5)聪聪组为了探究进入鱼口和流出鱼鳃盖后缘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设计了实验。他们预测在A点滴加BTB之后,由于鱼呼吸作用会释放二氧化碳,所以B点的水会呈现黄色。
(6)实验结果表明,水流经鱼体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这与预测一致。因此,得出的结论是:水流经鱼体后,由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资料1:19世纪3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主要观点是动物、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能够产生新细胞。
资料2:小西学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个主题后,与小组同学继续进行合作学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七年级(上)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6页。
这是一份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生物]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多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阶段评估(A)学月考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