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小阅读,文言小题,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的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你看现在许多叉麻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于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么?你慢些鄙视他们,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罢!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
    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摘编自朱光潜《谈读书》)
    材料二:
    一个好的读者也是自我要求很高的读者。他在阅读时很主动,努力不懈。现在我们要谈的是另外一些观念。你想要用来练习阅读技巧,尤其是分析阅读技巧的书,一定要对你也有所要求。这些书一定要看起来是超越你的能力才行。你大可不必担心真的如此,只要你能运用我们所说的阅读技巧,没有一本书能逃开你的掌握。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技巧可以一下子像变魔术一样让你达到目标。无论你多么努力,总会有些书是跑在你前面的。事实上,这些书就是你要找的书,因为它们能让你变成一个更有技巧的读者。
    有些读者会有错误的观念,以为那些书——对读者的阅读技巧不断提出挑战的书籍——都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中的书。结果一般人都相信,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只有科学作品,或是哲学作品才是这种书。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已经说过,伟大的科学作品比一些非科学的书籍还要容易阅读,因为这些科学作者很仔细地想要跟你达成共识,帮你找出关键主旨,同时还把论述说明清楚。在文学作品中,找不到这样的帮助,所以长期来说,那些书才是要求最多、最难读的书。譬如从许多方面来说,荷马的书就比牛顿的书难读——尽管你在第一次读的时候,可能对荷马的体会较多。荷马之所以难读,是因为他所处理的主题是很难写好的东西。
    (摘编自艾德勒·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
    材料三:
    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了书本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来管束我们的思想。读书的时候要随处存疑。换句话说,要随处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我们只要敢于批评,就可分出它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一句话是错的,哪一句话是可以留待商量的。这些意思就可以写在书端上,或者写在笔记簿上。逢到什么疑惑的地方,就替它查一查。心中起什么问题,就自己研究一下。不怕动手,肯写肯翻,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作力。几年之后,对于这一门学问自然有驾驭运用的才干了。我们读书就是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只要有了判断力,书本就是给我们使用的一种东西了。宋朝的陆象山说“‘六经’皆我注脚”,就是这个意思。
    再有两件事情,也是应当注意的。其一,不可以有成见。以前的人因为成见太深了,只把经史看作最大的学问;经史以外的东西都看作旁门小道。结果,不但各种学问都被抑遏而不得发达,并且由于各种学问都不发达,就是经史的本身也是不能研究得好。近来大家感到国弱民贫,又以为唯有政治经济之学和机械制造之学足以直接救国的,才是有用之学,其余都是无关紧要的装饰品。这个见解也是错误的。学问的范围何等样大,凡是世界上的事物都值得研究,就是我们人类,再研究一万年也还是研究不尽。至于应用的范围却何等样小,是根据我们所需要而走的。昨天需要的东西,今天不要了,就丢了。今天需要的东西,明天不要了,也就丢了。若是为了应用的缘故,一意在应用上着力,把大范围忘了,等到时势一变,需要不同,我们岂不是剩了两只手呢!我们不能一味拿有用无用的标准来判定学问的好坏;就是某种像是没有用的学问,只要我们有研究的兴趣,也是可以研究下去为我们所用的。
    其二,是应该多赏识。无论哪种学问,都不是独立的,与它关联的地方非常之多。我们要研究一种学问,一定要对别种学问有些赏识,使得逢到关联的地方可以提出问题,请求这方面的专家解决,或者把这些材料送给这方面的专家。以前有人说过,我们研究学问,应当备两个镜子:一个是显微镜,一个是望远镜。显微镜是对自己专门研究的一科用的,望远镜是对其他各科用的。我们要对自己研究的一科极尽精微,又要对别人研究的各科略知一二。这并不是贪多务博,只因为一种学问是不能独立的缘故。
    (摘编自顾颉刚《怎样读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就要被恶习惯引诱。
    B.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所有的书都会在你的掌握之中,都能被你读懂。
    C.材料二提到读者对所读之书的错误的观念,和材料三提到的读者的成见,内容是一样的。
    D.材料三提出了读书的一些方法,和材料一有异曲同工之妙。
    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光潜先生希望青少年要抽时间挤时间去读书,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学会读书。
    B.文学作品比科学作品和哲学作品难读,是因为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是很难写好的。
    C.世界上的事物都有研究的价值,不可心存成见;学问也不是孤立的,自己研究的要极尽精微,其他的也应略知一二。
    D.读书要善于思考、质疑,对于某种学问,有疑惑就查检,有问题就研究,天长日久,便足以驾驭运用这一门学问了。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当时节,便会萎谢。
    B.孙中山先生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
    C.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
    D.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鸡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是一个住在西南联大里的校外人,她又的确是西南联大的一个组成部分。
    昆明大西门外有片荒地,联大盖新校舍,出几个钱,零星的几户人家便搬迁了。文嫂也是这里的住户,她不搬。可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成样子。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
    宿舍旁住着这样一户人家,学生们没觉得奇怪,都叫她文嫂。她管这些学生叫“先生”。
    时间长了,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她的屋门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她靠给学生洗衣物、缝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两棵半大的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大太阳的天气,常见她坐在草地上缝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为避嫌疑,她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舍里去,让女儿隔着窗户喊:“张先生,取衣服!”“李先生,取被窝!”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青草里有虫儿等种种活食,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去集市卖,蛋大,红润好看,卖得也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小块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
    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他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些木板,把双层床的一边都钉了木板,就成了一间屋中之屋,成了他的一统天下。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一九八一年六月六日
    (选自《汪曾祺经典小说》,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简单的四字“文嫂胖了”展现了文嫂生活发生的改变。
    B.金昌焕偷吃文嫂的鸡,不声不响地走了。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开掘出金昌焕斯文外表掩藏下的虚伪与鄙俗。
    C.《鸡毛》通过再现两个人生轨迹并不相同的人物偶有的生活交集,写出了市井百姓生活的原味,并以此探触了真实的人性。
    D.《鸡毛》篇幅虽短小,却对挣扎于社会底层的文嫂、金昌焕的生活进行了鲜活的描摹,字里行间表达了对他们经历的苦难以及消解苦难的方式的理解与同情。
    5.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鸡毛》根据汪曾祺在西南联大时的见闻加工而成,表达了对青年及其成长的历史性反思,具有深刻的现实性。
    B.文章结尾文嫂大哭一场,这哭声是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悲叹,也是对自己一辈子委屈的发泄,更是对偷了鸡的金先生的控诉。
    C.本文以“鸡毛”为线索,也以之为题,既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又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
    D.《鸡毛》文字叙事简要,朴素干净,点到即止。华丽之词极少,多为平实之语,遵循了汪曾祺一向的语言风格。
    6.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7.汪曾祺说“我的感情无非三种:忧伤、欢乐和嘲讽”,本文中我们能看到文嫂的“忧伤”,能看到对金先生的“嘲讽”,也能感受到淡淡的“欢乐”,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欢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少有气力,好游侠。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于是归吴。周瑜、吕蒙皆共荐达,孙权加异,同于旧臣。宁陈计曰:“今汉祚日微,曹操弥骄,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权深纳之。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遂授宁兵屯当口。
    (选自《三国志·甘宁传》,有删改)
    材料二:
    先主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选自《三国志·隆中对》,有删改)
    8.对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遂授宁兵/屯当口
    B.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遂授宁/兵屯当口
    C.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遂授宁兵/屯当口
    D.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遂授宁/兵屯当口
    9.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汉祚日微”与“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中两个“微”的意思不一样。
    B.“此诚不可与争锋”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两个“诚”字意思不同。
    C.“君谓计将安出”,宾语前置句,与“何陋之有”(《陋室铭》)两句文言句式相同。
    D.胄,文中指帝王或贵族的后代;也可指古代作战时戴的头盔。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甘宁到吴国受到周瑜、吕蒙的共同举荐,得到孙权赏识,与之前在刘表、黄祖那里的遭遇完全不一样。
    B.甘宁劝孙权对南荆之地早点规划,而且要先从黄祖那里寻找突破口;认为孙权一定能打败黄祖。
    C.刘备在“凡三往”之后,才得以和诸葛亮见面;刘备先叫旁边的人退下,然后才进入正题。
    D.诸葛亮在对策中,先谋“可”之策略,再析“不可”之势,为刘备描绘出立足蜀汉,与魏、吴鼎足三分天下的蓝图。
    1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小题。
    观 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①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①金鞍玉勒:指富贵公子。
    12.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和书本的亲密关系。“多情”“相亲”用拟人手法,体现诗人对书本的喜爱。
    B.颔联用夸张手法写书的吸引力之大和读书速度之快,也表现了诗人读书难免疲惫的心情。
    C.诗中把“寻芳”的贵公子与痴爱读书的“我”作对比,表明闭门读书之乐胜于四处游玩。
    D.这首诗结合诗人的亲身体会,极写读书的好处和乐趣,体现了诗人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
    13.请赏析诗歌颈联的妙处。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并序》中,诗人采用视听结合的艺术手法来表现琵琶女演奏的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其中“,”两句的描摹生动形象,将全曲推向高潮,随后她收拨一划,戛然而止。
    (2)曹操的《短歌行》中“,”两句化用《诗经·郑风》诗句,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
    (3)《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梦境为中心,“”揭开了奇幻梦境的序幕,“”则标志着惊心动魄的梦游交响乐戛然而止,紧接着诗人发出深深的叹息。
    (4)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古代文人与酒有不解之缘。《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清酒祭月,来表达对人生和历史的感慨;酒在诗词中,也有其柔情细腻的一面,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到用酒来打发诉不尽的愁情。
    五、小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
    A.《梦游天姥吟留别》突破了一般留别诗惜别伤离的老套,独树一帜地展现了现实主义风格,堪称千古佳作。
    B.《短歌行》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C.《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故事具有传奇色彩。既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也述说了诗人自己的人生遭际。
    D.《登高》写诗人登高远眺,身世之悲与忧国之情齐集心头,营造出了沉郁悲凉的意境,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六、文言小题(本大题共2小题)
    16.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的是( )
    A.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衡山,南岳恒山。
    B.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的排练、演出等事务。
    C.社鼓,社日祭祀太阳神的鼓声,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D.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家豪族多聚居于此。
    17.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的是( )
    A.方宅十余亩 方:方正 羁鸟恋旧林 羁:约束
    B.对酒当歌 对:面对 枉用相存 存:聚散
    C.寻声暗问弹者谁 暗问:低声询问 憔悴损 损:极
    D.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因此 满地黄花堆积 黄花:菊花
    七、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3小题)
    18.下列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的是( )
    A.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诗风平淡舒缓,善用工笔,勾勒出一幅恬淡美好、静谧祥和的乡村日常生活图景。
    B.《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千古风流人物”等陪衬周郎,以“雄姿英发”的周郎反衬“早生华发”的词人自己。
    C.曹操的《短歌行》巧用欲抑先扬手法,慨时光易逝,忧功业未建,反复咏叹,大大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D.《琵琶行》中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直接摹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和震撼人心的音乐力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阐述自己的观点,_____①_____,“想”是“写”的前提。写之前,把要表达的观点梳理一下,看主要针对什么,解决哪些问题,观点是否正确,有没有说服力。有时还要设身处地想想读者对自己提出的观点是否能接受,如何才能以理服人。只有预先“想明白”,_____②_____。很多时候,文章观点含糊不清,牵强附会,很可能是因为自己事先没有“想明白”造成的。其次要把自己的意图表示清楚。要使人明白你为什么提出这个观点,是要纠正或补充他人的看法,还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意图清楚,观点明确,文章就容易有一具体而鲜明的主旨。有些作文虽有观点却很空泛,这与写作意图不明有很大关系。
    对同一问题,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观点。在阐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应当适当转换看问题的角度,客观分析他人的观点,______③____,就应坦率承认,并考虑加以吸收。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年来,中国博物馆界的文创产业建设 ① 。在信息技术能够提供强大支撑的情形之下,文博人及其协作者强强联合,奇思妙想随之层出不穷,形式多样且吸睛的文创产品随之接踵而至。产品种类几乎涉及人们吃、穿、用、行、娱等各个领域,在文化消费领域异军突起,引领风骚。“文创”作为新时代的重要媒介与桥梁,极大、快速地推动着文博人不断开拓进取,文博人终于勇敢地“出圈”了!不过,当口红用完了、棒棒糖吃掉了、口罩戴过丢弃了、丝巾过时了、折扇用坏了、盲盒挖完作废了……那些被当作文创元素的文化遗产真的能被消费者记住理解,进而扎根心田了吗?这或许应成为当前文创热中的冷思考之一。当前花样繁多、品类齐全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因区域、行业、博物馆自身等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理念偏失致使问题频现。博物馆文创产品最根本的功能应是“寓教于乐”,而不能只是“饱眼福”“供娱乐”,应能使受众从中更深刻认识中国文物的丰富内涵,从而激发公众自觉保护历史、传承文化,而不应仅仅成为博眼球、赚流量、吸粉丝的 ② 的网红产品。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和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农作物到一定发育阶段,主茎的各节长得很快,这叫做“拔节”。拔节期是农作物吸收营养快速生长的关键时期。这期间,获取什么样的营养,就会决定作物将来的长势。有人说青少年阶段正是人生的“拔节期”。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以“人生的‘拔节期’”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1.D 2.B 3.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如果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就要被恶习惯引诱”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可知“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不能等同于“没有养成读书习惯”,“说不定要”也不等同于“就要”,选项把或然变成了必然。
    B.“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所有的书都会在你的掌握之中,都能被你读懂”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只要你能运用我们所说的阅读技巧,没有一本书能逃开你的掌握”,“掌握”不能等同于“读懂”。
    C.“内容是一样的”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有些读者会有错误的观念,以为那些书——对读者的阅读技巧不断提出挑战的书籍——都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中的书”,可知“错误的观念”是“对读者的阅读技巧不断提出挑战的书籍——都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中的书”。根据材料三第二段“其一,不可以有成见。以前的人因为成见太深了,只把经史看作最大的学问;经史以外的东西都看作旁门小道”,可知“成见”是“经史以外的东西都看作旁门小道”;两者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推断和辨析的能力。
    B.“是因为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是很难写好的”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伟大的科学作品比一些非科学的书籍还要容易阅读,……可能对荷马的体会较多。荷马之所以难读,是因为他所处理的主题是很难写好的东西”可知,主题难写好是针对荷马的书而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观点是青少年要抽时间、挤时间去读书,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学会读书。
    A.强调了要在青年时期培养读书的兴味。能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B.孙中山先生工作繁忙也能抽时间读书。能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C.富兰克林在做小工忙碌的情况下还能抽暇读书。能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D.强调读书要有选择,要读值得读的书。不能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故选D。
    【答案】4.D 5.C 6.
    ①讽刺手法的运用。作者漫画式凸显金昌焕搜罗的怪癖行为习惯,并冠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讽刺性极强,揭露可能存在的真实人性。
    ②对比衬托。作者将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并置,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愈发突出金昌焕的自私、虚伪。
    ③细节描写。作者写金昌焕“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他“打开坛盖”“瞅准了”“扎出”“闭目而食之”,这些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展现了金昌焕的鄙吝、贪婪。7.
    ①校方有温情。对于不肯搬走的文嫂,联大主事给她盖房,盖鸡窝,允许她住在校舍旁。
    ②文嫂有教养。老实,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勤劳,懂得避嫌,丢鸡后仍能克制自己。
    ③生活能自给。文嫂养鸡喂鸡,洗衣缝被,养活女儿。
    ④家庭有温暖。女婿孝顺,经常带回外地特产,还答应养文嫂一辈子。
    ⑤生活有态度。文嫂痛失女婿后,仍坚强过日子,继续劳作。
    ⑥学生有善意。许多青年学生毕业前请文嫂挑拣带不走的旧衣物。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却对挣扎于社会底层的文嫂、金昌焕的生活进行了鲜活的描摹,字里行间表达了对他们经历的苦难以及消解苦难的方式的理解与同情”错误。小说中金昌焕是经济系的学生,他不属于“挣扎于社会底层”的人物;对文嫂是同情的,但对于金昌焕是持批判态度的,文中通过一系列细节展现他的自私、虚伪、鄙俗,并没有对他消解苦难的方式表示理解与同情,而是讽刺与批判。
    故选D。
    5.C.“本文以'鸡毛’为线索”错误。“鸡毛”不是文章线索,线索需要串联所有情节,而本文只是在最后提到三堆不同颜色的鸡毛的事情。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①讽刺手法的运用。作者漫画式凸显金昌焕搜罗的怪癖行为习惯,如他把双层床的一边钉上木板,形成自己的“一统天下”,所有东西都挂在铁丝上,包括领带、袜子等各种物品,展现他的自私,只考虑自己的空间和方便,不顾及他人感受;用同屋的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外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讽刺性极强,揭露可能存在的真实人性。
    ②对比衬托。作者将文嫂与金昌焕并置,文嫂勤劳、朴实,命运悲苦,失业几十年,女婿也意外身亡,她靠洗衣拆被窝养鸡糊口,文嫂虽没有文化但老实、平凡、规矩、透亮,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金昌焕却在斯文外表掩藏着虚伪、丑陋、与鄙俗、冷漠、吝啬、自私,如借文嫂的鼎罐炖肉,用完后不洗就还,偷文嫂的鸡等。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愈发突出金昌焕的自私、虚伪。
    ③细节描写。作者写金昌焕“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这些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展现了金昌焕的吝啬、爱占便宜;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他“打开坛盖”“瞅准了”“扎出”“闭目而食之”,这些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
    7.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①校方有温情。对于不肯搬走的文嫂,联大主事的不仅不逼人家走,还跟文嫂商量,在校舍旁给她盖房,盖鸡窝,让她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联大师生与文嫂也和谐相处,这种和谐的关系带有淡淡的欢乐。
    ②文嫂有教养。文嫂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她的屋门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为避嫌疑,她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舍里去。这些都体现了文嫂的朴实性格和良好教养,与之相处,让人心生欢乐。
    ③生活能自给。文嫂靠洗衣缝被和养鸡卖蛋养活女儿、改善生活。她养的鸡肥大肯下蛋,鸡蛋红润好看卖得快,她去集市卖蛋后能带回盐巴、辣子,有时还有小块肉;她靠自己的劳动把自己和女儿的生活照顾的井井有条。
    ④家庭有温暖。她女儿嫁了个不错的女婿,女婿会给她带各地的特产,让她的生活有所改善。女婿还答应养文嫂一辈子,她还因此胖了,这些生活中的小满足体现出欢乐。
    ⑤生活有态度。文嫂痛失女婿后,虽然失魂落魄,但她明白还得活下去,仍坚强过日子,继续劳作;在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文嫂毫无所得的情况下,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宿舍,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处事态度。
    ⑥学生有善意。学生们叫她“文嫂”,很尊重她,找她缝缝洗洗给予报酬,许多青年学生毕业前请文嫂挑拣带不走的旧衣物,都有一种温暖、和谐的氛围,在人与人的善意中显出生命中细微的欢乐。
    【答案】8.A 9.B 10.D 11.(1)(甘宁)不被(刘表)重用,后来又转而投奔黄祖,黄祖又只把他当作一般的人来对待。
    (2)这大概是上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于是西征黄祖,果然擒获了黄祖,并俘虏了他所有的士兵。于是孙权交给甘宁一支部队,驻扎在当口。
    “禽”是谓语,“祖”是宾语,故在“祖”后断开,排除CD。
    “获”是谓语,“其士众”是宾语,故在“士众”后断开,排除B。
    故选A。
    9.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化常识、一词多义以及文言句式的能力。
    A.正确,意思不一样,衰微/没有。句意:如今汉朝的国运日益衰微。/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B.错误,意思相同,都是“确实”的意思。句意: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C.正确,句式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正常的顺序是:君谓计将出安/有何陋。句意:您说计策将会从哪里出呢?/这有什么简陋呢?
    D.正确。句意: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先谋‘可’之策略,再析‘不可’之势”错误,先指出曹操“不可与争锋”,后提出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这是先析“不可”之势,再提出“可”之策略。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不见进用”,被动句兼省略句,“见”为被动标志,省略成分补充完整为“(甘宁)不见(刘表)进用”;“托”,投奔;“凡人”,一般人;“蓄”,对待。
    (2)“殆”,大概;“所以”,用来……的;“资”,资助。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甘宁字兴霸,是巴郡临江人。年少时就有气力,喜好游侠之事。(他)前去依附刘表,于是就居住在南阳,(甘宁)不被刘表重用,后来又转而投奔黄祖,黄祖又只把他当作一般的人来对待。于是(甘宁)归附吴国。周瑜、吕蒙都共同举荐他,孙权特别看重他,对待他如同对待老臣一样。甘宁陈述计策说:“如今汉朝的国运日益衰微,曹操越发骄横,最终会成为篡位窃国的盗贼。荆州南部地区,山势地形便利,江河水流畅通,实在是国家西部的有利地势啊。我已经观察过刘表,他考虑问题目光短浅,儿子又没什么才能,不是能够继承基业传承根基的人。您应当尽早谋划那里,不可落在曹操后面。谋取那里的计策,应该先攻取黄祖。黄祖如今年纪已老,昏聩糊涂得厉害,钱财粮食都很匮乏,身边的人欺骗愚弄他,他一心追求财货利益,侵占勒索官吏士兵,官吏士兵心里都怨恨他。战船和武器装备,废弃搁置也不修理,对农耕之事懈怠,军队没有纪律。您现在前去攻打,打败他是必定的事。一旦打败黄祖的军队,击鼓西进,向西占据楚关,势力范围就会更加广大,就可以逐渐谋取巴、蜀之地了。”孙权非常认同并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西征黄祖,果然擒获了黄祖,并俘虏了他所有的士兵。于是孙权交给甘宁一支部队,驻扎在当口。
    材料二:
    刘备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臣窃取政权,皇上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我的智谋浅短,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计策将会从哪里出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力量,不仅依靠的是天时,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贤能的人被他任用,这可以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面靠着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面和巴、蜀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国家富裕,却不知道爱惜,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声望信义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少数民族交好,对南边的少数民族进行安抚,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宛、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大军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答案】12.B 13.①用典。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句,说理形象,表明坚持读书,可以不断得到新的知识,丰富自我;②比喻。“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像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读书的乐趣,令人心旷神怡。③结构上承上启下。“活水源头”承接上文“眼前直下三千字”;“东风花柳”引出下文“别有春”。
    【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表现了诗人读书难免疲惫的心情。”错误,“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眼前的书,一读即是无数字,读书之多之快,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直下三千字”,写为书所吸引;“全无一点尘”,写书本知识荡涤心胸,心无杂念。并没有说读书难免疲惫的意思。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活水随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手法上是用典,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说理形象,表明坚持读书,可以不断得到新的知识,丰富自我;
    ②“东风”句是说勤奋读书就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别有春天的一番美景。坚持经常读书,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勤奋攻读,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将读书得到的新鲜的想法比喻成东风里的花柳,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读书的美妙和乐趣。
    ③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活水源头”承接上文“眼前直下三千字”,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由“东风花柳”引出下文“别有春”,过渡自然而贴切。
    14.【答案】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欲因之梦吴越忽魂悸以魄动一尊还酹江月三杯两盏淡酒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乍、浆、衿、魂悸、魄、尊、酹、盏。
    15.【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课内古诗文的能力。
    A.“独树一帜地展现了现实主义风格”错误,《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等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描绘出了一个奇幻绚丽的梦境世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非现实主义风格。
    故选A。
    16.【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北岳衡山,南岳恒山”错误。应是: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B.“专管雅乐的排练、演出等事务”错误。教坊,唐代开始设置,专掌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与百戏等的教习、排练及演出等事务。
    C.“社日祭祀太阳神的鼓声”错误。社鼓是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故选D。
    17.【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方”,四周围绕。句意:宅子四周围绕着十几亩地。
    句意:笼子里的鸟儿依恋往日的山林。
    B.句意: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
    “存”,问候、探望。句意:(宾客)屈驾前来探望我。
    C.句意:寻着声源低声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憔悴得很。
    D.“因”,依据、根据。句意: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了吴越。
    句意:地上到处是零落的菊花。
    故选C。
    18.【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内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善用工笔”错误。《归园田居》善用的是白描手法,而非工笔。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等都是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恬淡美好、静谧祥和的乡村日常生活图景。
    C.“欲抑先扬手法”错误。《短歌行》先写人生短暂的忧思,后写广纳贤才的渴望,情感上先抑后扬,属于欲扬先抑手法。
    D.“直接摹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和震撼人心的音乐力量”错误。这两句是通过听众的反映和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和震撼人心的音乐力量,而不是直接摹写。
    故选B。
    【答案】19.①首先得把观点想清楚;②下笔才能“说得清”;③只要这些观点有合理之处20.很多时候,文章观点含糊不清,牵强附会,很可能是因为自己事先没有“想明白”。其次要把自己的意图表达清楚。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后文提到“想”是“写”的前提,故此处陈述“想”的重要性,由此可填写“首先得把观点想清楚”;
    第二空,前文提到只有预先“想明白”,才会产生一个好的结果,根据后文“很可能是因为自己事先没有‘想明白’造成的”可知,这一好的结果是“下笔才能‘说得清’”;
    第三空,后文提到对他人好的观点应坦率承认,并考虑加以吸收,由此可填写“只要这些观点有合理之处”。
    20.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句式杂糅,“很可能是因为……”和“……造成的”杂糅在了一起,可改成“很可能是因为自己事先没有‘想明白’”或“很可能是自己事先没有‘想明白’的原因造成的”;
    二是搭配不当,“意图”与“表示”不搭配,可将“表示”改成“表达/表述/阐述”。
    【答案】21.
    ①如火如荼(高歌猛进、遍地开花)
    ②昙花一现(稍纵即逝、好景不长)22.
    ①排比:“口红用完了、棒棒糖吃掉了、口罩戴过丢弃了、丝巾过时了、折扇用坏了、盲盒挖完作废了”句式一致,都是主谓结构,语气一致,均为陈述语气,多个语意相关的表达强化了大量文创产品使用过后未能被记住、理解的现状;
    ②设问:“那些被当作文创元素的文化遗产真的能被消费者记住、理解,进而扎根心田了吗”提出问题,然后用“这或许应成为当前文创热中的冷思考之一”来回答,从而引起读者对当前“文创热”的关注和思考。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语境形容文创产业建设发展迅猛,形势大好,可用“如火如荼”“高歌猛进”“遍地开花”等。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高歌猛进:形容斗志高昂,勇往直前。遍地开花:比喻好的事物到处涌现或普遍发展。
    ②语境形容某些网红产品存在时间短暂,不能延续,可用“昙花一现”“稍纵即逝”“好景不长”等。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稍纵即逝: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好景不长:美好的光景不能永远存在。
    2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①排比:“口红用完了、棒棒糖吃掉了、口罩戴过丢弃了、丝巾过时了、折扇用坏了、盲盒挖完作废了”运用一系列“主谓短语+了”的句式,形成排比,句式整齐一致,将不同文创产品使用后被弃置的情况依次罗列,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多个语意相关的表达强调了文创产品在使用后往往被人们轻易丢弃这一现象,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文创产品当下面临的容易被遗忘的现实状况。
    ②设问:“那些被当作文创元素的文化遗产真的能被消费者记住理解,进而扎根心田了吗”先提出问题,引发读者对文创产品是否真正能让文化遗产扎根于消费者心田这一问题的思考;然后用“这或许应成为当前文创热中的冷思考之一”来回答,起到了提醒、引导读者关注文创产品深层次文化传播作用发挥情况的效果。先问后答,使表达更有层次感,也更能引发人们对当前文创产业发展的反思。
    23.【答案】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类作文题。
    材料从农作物的拔节期引出人的拔节期,从而引出青少年阶段的“营养”的问题。“拔节”时期是农作物吸收营养、快速成长的关键阶段。同样地,青少年时期也是其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经历和选择将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在这个阶段,青少年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坚定信念。无论是学业上的还是个人兴趣上的,都要有明确的追求,并为之付出努力。正如农作物在拔节期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来支持其生长,青少年也需要清晰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一艘没有航向的船,随波逐流,最终难以到达理想的彼岸。同时拔节期的农作物需要大量的养分来促进生长,同样地,青少年也需要通过广泛的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除了学校教育外,还应该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我提升,比如阅读书籍、参加兴趣小组、在线课程等。此外,实践经验也同样重要,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或志愿服务等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运作机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知识和技能之外,良好的品德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直、诚实、勤奋等品质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立足,还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家长和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正面榜样;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年轻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去,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承担责任,渐渐培养良好的品德。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积极主动应对人生“拔节期”。主体部分可以采用并列式结构:良好品德是“拔节期”的关键养分、知识学习是“拔节期”的重要营养、挫折磨难是“拔节期”特殊的营养。论证过程中注意选取典型事例以增强说服力。结尾总结全文,强调青少年在人生“拔节期”要主动汲取各种积极向上的“营养”,包括品德、知识、从挫折中获得的力量等,才能茁壮成长,让人生有更好的发展。同时,升华主题,让读者深刻认识到珍惜和利用好这一特殊时期的重要意义。
    立意:
    1.“拔节期”要明确目标,坚定信念。
    2.“拔节期”要广泛学习,积累知识。
    3.“拔节期”要培养良好品德,塑造健全人格。
    4.“拔节期”既要目标高远,又要博学笃行。

    相关试卷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5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5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文件包含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pdf、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