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中多配有专门的“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龄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2.据史料载,秦代都城咸阳的布局是将渭水对应银河,将咸阳宫对应紫微垣,将其他宫室、国家机构对应相应的星座位置;西汉长安城的建设也模仿了紫微垣的形状;清乾隆帝在《皇都篇》中曾写到北京“上应帝车日开阳”,意思是北京城对应北斗七星中的开阳星。由此可见,中国古代都城的布局()
A.体现了君权神授的唯物思想 B.反映了和而不同的文明特色
C.蕴含了敬天法祖的价值取向 D.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绵延相承
3.东汉时期,出现了“乃开广田土三百顷余,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畜牧,有求必给”的场景;魏晋时期更出现了“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的格局。这些现象的出现()
A.缓和了社会主要矛盾 B.加强了国家的统治基础
C.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D.阻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4.唐文宗时期,政府官员上奏:“(市)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致使街司巡检,人力难周,亦令奸盗之徒,易为逃匿向街门户,悉令闭塞。”这说明唐代()
A.商业经营导致坊市制度瓦解 B.商品经济导致社会治安恶化
C.城市主要职能发生根本变化 D.市的管理难以适应商业发展
5.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6.清朝票号初期的业务只有汇兑,利润来源于长途搬运手续费“汇水”。后来,票号允许商家将资金提前存入,汇款时再通知票号。甚至当有些商家急于异地汇款,但是资金周转困难,票号也可以提前开汇票,商家可以之后补齐欠款,并且给票号一定利息。据此可推知清朝()
A.金融近代化转型已成趋势 B.票号发展亟需政府的监管
C.商业发展进取与冒险并存 D.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加快
7.下表为张之洞督鄂时期在武昌兴办的近代工业概况。这折射出()
A.近代工业居于主导地位 B.工业管理近代化水平提高
C.晚清困局得到一定缓解 D.实业救国的思想成为共识
8.1941年后,边区政府加强对贸易的控制,制定商业政策,促进边区商业贸易的发展1943年,延安市公营商店、客栈等资本总额2470.5万元,上年纯利329万余。同时,合作社商业和私营商业都得到一定的发展。这反映了()
A.边区的经济形势良好 B.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抗战力量的日益壮大
9.1960年,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贺龙调查研究发现国防工业系统存在严重问题。对此,贺龙有针对性地推动思想整风和“质量第一”方针的落实,引导正确处理国防工业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关系,培育自力更生发展国防工业的信心和决心等。这些举措()
A.纠正了“大跃进”中的偏差 B.适应了经济调整的要求
C.助推了国防工业健康发展 D.加快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10.古埃及第六王朝时期,房屋买卖价格是按照一般等价物来计价的。交易中,买方宣誓,对卖方说,“我以来购买”。房屋买卖文件在当地法庭上加盖印章封缄,在场的有不止一个证人。由此可见,古埃及()
A.商业交易遵循一定流程 B.国家重视限制商业行为
C.借贷合约受到法律保护 D.商业法律体系较为完备
11.在古罗马城市建设中,水道占有重要地位,相关立法较多。就公共下水道的管理而言,裁判官告示规定:“你让人在公共下水道中所做的施工或堆放的物,由此使其使用状况恶化或将变得恶化的,你要恢复原状。就不得进行这样的施工和这样地堆放物,我也要发布令状。”这说明()
A.水道管理服从裁判官个人意愿 B.国家治理实践丰富了罗马法
C.私法规则得到进一步补充完善 D.官员从政行为依法得到规范
12.古希腊作者狄奥佛拉斯塔所著的《植物探究》只收进500种植物;瑞士植物学家卡斯珀鲍欣于1596年出版的长篇巨著《植物的剧场》总览了6000种植物;到17世纪80年代,约翰·雷的《一般植物史》列出18000多种植物。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食品储备技术的进步 B.工业革命助推物种交流
C.人们的饮食习惯改变 D.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3.“到1694年时,英国王室的财力已经陷入枯竭的窘境。苏格兰人威廉·皮特森向政府提出以下融资方案:以7%的年利率向政府提供200万英镑资金,作为回报,向政府提供融资的认购者可以获准组建银行,并发行银行券。1694年7月27日,英国议会上院以
43票对31票批准成立英格兰银行”。对材料所述银行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巩固了英国的金本位制②佐证了近代英国商业经营形式的变革
③适应了王权强化的趋势④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19世纪中后期,美国大兴铁路建设,各地铁路运营商恶性竞争,热门线路超需求建设,冷门支线则被垄断经营。为此,1887年美国国会成立了州际商务委员会,作为永久性的监督机构,负责铁路行政管理工作,裁决跨州商业投诉。该委员会的建立()
A.体现了政府主导铁路修建 B.扩大了美国政府的行政权
C.推动了经济发展秩序稳定 D.确立了联邦对各州的管制
15.20世纪20年代初,日本制茶业中机械的推广和应用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但由于资本的差异,手工揉制、半机械化、全机械化曾长期并存,中小生产者多将半机械和机械化制茶机组合使用,以实现收益最大化。这表明()
A.私人资本决定技术发展 B.新技术推广具有渐进性
C.日本制茶业领先于世界 D.日本政府重视民族工业
16.当今,实现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自主学习和逻辑推理能力,需要极高的资本和技术投入。而且人工智能并不能解决落后地区需要解决的工业化和就业问题,因为它对高重复、低创造的劳动密集型工作岗位有很强的替代作用。由此可推知,人工智能的发展()
A.导致了社会治理的复杂化 B.违背世界工业化发展潮流
C.加剧了世界发展的不平衡 D.削减了各国整体就业机会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5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生活的载体,反映出城市发展的差异性。西方古代城市的公共空间以广场为核心,而中国古代城市的公共空间则以街市为载体。
-摘编自周艺、张哲《文化的力量-中西方古代城市公共空间对比与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古代城市公共空间”这一主题,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随着黄道婆的手工棉纺织技艺在松江地区的传播,逐渐开始辐射到整个江南,随后向中原、湖广等地扩展,掀起了一场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在明清政府的推动下,棉花作为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加之河南、山东等地的棉花伴随着地区商品市场的发展作为大宗商品贩运至江南,为江南地区棉纺织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由于棉纺织业的发展,对纺织劳动力需求进一步增大,出现了雇染匠、研匠“往来成群”的现象,在织造、染色和平整等流程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棉纺织产品不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范畴,而是大量投入市场销售,迎合了明清时期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棉布成为“寸布皆有”的主要布料,并远销海外。 --摘编自毕东海《棉花的革命》
材料二 近代开埠通商以来,洋商凭借雄厚的资金及本国国家权力为后盾,使我国棉花贸易基本落入外人之手,而华商大多资本短缺,金融周转不灵难以与洋商抗衡。近代国际市场棉花贸易日益标准化,且一般采用国际通行的机器打包,棉包密度有严格规定,而中国市场棉花贸易缺乏量化标准,打包的形色也颇有参差,部分棉商甚至为了谋求利益,人工掺水掺杂。洋商在航运交通上的优势大大缩短了交易周期和经营成本,而这也使得华商望其项背,加之战争对船只、火车运输的阻断“贸易几至完全停顿”的现象偶有发生。然而在国际贸易大背景下,在华洋行为华人棉商提供了模仿和学习的机会,棉业公会相继确立,业务涵盖了从国内贸易到国际贸易,从零收贩运到加工业务,从设行收花到居间介绍。-摘编自于新娟《近代国际化背景下的江南棉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棉花革命的特点,并分析产生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国棉花贸易面临的挑战。(5分)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半期期末考试
历史答案
1A
2【答案】C
【解析】据题干“咸阳的布局是将渭水对应银河,将咸阳宫对应紫微垣”“西汉长安城的建设也模仿了紫微垣的形状“清朝北京城对应北斗七星中的开阳星”可知,秦都咸阳、汉都长安、清都北京,在都城布局上与天文星象对应,体现了对自然、天道的敬畏,蕴含了敬天法祖的价值取向,故选C项;据所学可知,“君权神授”意为君主的权力是神所赋予的,神化了君权,是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理论,不能理解为唯物主义思想,与材料亦内容不符合,排除A项;“和而不同”是指保留差异与不同看法,彼此保持和谐相处,但材料描述的是古代都城布局与天象对应,二者并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自古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材料突出强调的是古代都城布局特点,并未直接彰显了中华文化绵延相承的特点,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据材料“田土三百顷余'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可知,体现了东汉和魏晋时期土地兼并严重的现象,这造成了大量自耕农的破产,社会动荡,阻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东汉和魏晋时期的土地兼并严重,造成了大量流民的出现,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排除A项;东汉和魏晋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威胁国家统治,加强了国家统治基础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据材料“所起庐舍连栋数百”可知,东汉和魏晋时期,豪强地主买田置地发展庄园经济,这种为满足自己奢侈生活而构建的庄园侵占了土地的使用空间,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的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
4【答案】D
【解析】题干中提到市场有时过早开放或过晚关闭,导致街司巡检人力难周,这说明现行的市场管理制度难以适应商业活动的实际需求。市场的开放时间不规范,使得管理变得困难,同时也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故选D项;坊市制度瓦解是在宋朝,与唐朝不符,排除A项;题干中提到了奸盗之徒易为逃匿,这确实与社会治安有关,但题干的核心在于市场开放时间的不规范,而不是商品经济直接导致社会治安恶化,排除B项;城市主要职能的变化通常涉及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角色转变,题干中的描述并没有涉及到城市主要职能的变化,而是市场管理的问题,排除C项。
5【答案】B
【解析】由材料“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可知宋代主要出口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手工业制成品,由材料“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可知手工业发达,产品享誉海外,故选B项;由材料“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可知输入的主要是奢侈品或装饰品,不是基本的生产资料,排除A项;汉代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排除D项;材料没有海外贸易税收与其他税收的对比,不能得出“主要来源”的结论,排除 C项。
6【答案】C
【解析】从票号业务的发展来看,商家可以提前存入资金,对于资金周转困难的商家,票号还可以提前开汇票,之后补齐欠款并支付利息。这体现了商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进取性。同时,这种提前开汇票、之后补欠款的方式也存在一定风险,所以商业发展进取与冒险并存,故选C项;材料中的票号的这些业务仍然是在传统金融框架内的拓展,并没有体现出金融近代化转型的趋势,排除A项;材料没有展现出票号业务存在混乱、违法或者其他危害金融秩序等情况需要政府进行监管,不能得出票号发展亟需政府的监管,排除B项;材料主要是关于票号业务的发展,没有涉及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排除D 项。
7【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张之洞督鄂时期在武昌兴办的近代工业,名称从“局”变成“厂”,说明当时工业在管理上出现变化,更加注重利用近代工厂制度进行管理,故选B项;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遭到冲击,但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排除A项;晚清民族危机加剧,封建统治日渐崩溃,且材料仅涉及张之洞督鄂时期在武昌兴办的近代工业名称的改变,图表未涉及近代工业具体发展情况、效益等相关信息,无法得出晚清困局得到一定缓解的结论,排除C项;“实业救国”思想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兴起、发展,排除 D项。
8【答案】B
【解析】材料中提到边区政府加强对贸易的控制,这体现了国营经济(公营商店等)的作用;合作社商业得到发展体现了合作社经济的发展;私营商业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体现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这些都符合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点,所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主要侧重于商业贸易,不能以偏概全地得出边区经济形势良好的结论,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9月,材料时间是 1941-1943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边区商业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抗战提供物质支持,但材料没有明确体现出抗战力量日益壮大的信息,排除D项。
9【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1960年贺龙针对国防工业系统存在严重问题,采取落实思想整风和质量第一的方针,培育发展国防工业信心,正确处理国防工业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关系,这有利于解决国防工业系统存在的问题,推动国防工业的健康发展,故选C项;贺龙针对国防工业系统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的措施不能从根本上纠正“大跃进”的“左”倾错误,排除A项;1961年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排除B项;1961年实施八字方针后,国民经济逐渐恢复,排除D项。
10【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宣誓、文件封缄和证人等都表明,古埃及的房屋买卖交易遵循一定的流程,这是对商业行为规范化的一种体现,故选A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国家限制商业行为的信息,而是显示了国家对商业行为的认可和规范,排除B项;材料中提到的是房屋买卖,而非借贷合约,排除C项;虽然材料显示了商业交易的一部分法律程序,但无法据此判断整个商业法律体系是否完备,排除D项。
11【答案】B
【解析】据材料“在公共下水道中所做的施工恶化的”可知,对水道的严格立法,可以有效地保护公共环境,预防疾病传播,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体现了罗马法的务实精神,丰富了罗马法内容,故选B项;材料强调裁判官告示对公共下水道管理的规定,是国家的意愿,而非个人意愿,排除A项;私法主要是指调整普通公民、组织之间关系的法律,而材料强调的是公共卫生立法,排除C项;官员从政行为与“在公共下水道中所做的施工发布令状”不符,排除 D项。
12【答案】D
【解析】据题干大意可知,近代以来,关于植物的记载数量显著增加,结合所学,“1596年“17世纪80年代”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并扩展,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这促进了物种的交流,使得人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原本未知的植物种类,同时,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对植物资源的记录和分类也变得更加重要,推动了植物学研究的进步,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植物学的知识库,故选D项;食品储备更多地关注如何保存已有的食物资源,而不是发现和记录新的植物种类,排除A项;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而题目描述的变化发生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因此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在此时间范围内,排除B项;饮食习惯通常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导致如此显著的植物种类增长,且所记录的植物并未表明是可以使用的食物,排除C项。
13【答案】C
【解析】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①错误;从“向政府提供融资的认购者可以获准组建银行,并发行银行券”可以看出,这种通过组建银行、发行银行券来融资的方式,改变了以往的商业经营形式,佐证了近代英国商业经营形式的变革,故②正确;1689年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王权受到限制,而不是强化,故③错误;从“向政府提供融资”“发行银行券”等职能可以看出英格兰银行具有中央银行的一些典型特征,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1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州际商务委员会的成立,旨在解决铁路运营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和不合理建设问题,这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故选C项;材料中并未明确提及政府主导铁路的修建,而是强调了铁路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和后来的政府监管,排除A项;虽然州际商务委员会的成立确实增加了政府的一个监管职能,但材料中并未直接提及这是否扩大了政府的行政权,且这不是材料主要讨论的点,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联邦对各州的管制,且联邦政府拥有一定的全国性权力,而各州则保留了自己的地方性权力和自治权,政府只是成立了一个负责铁路行政管理和裁决跨州商业投诉的机构,排除D项。
15【答案】B
【解析】据材料“由于资本的差异以实现收益最大化”可知,日本制茶业中机械的推广和应用经历了手工揉制、半机械化、全机械化长期并存的过程,这表明新技术推广具有渐进性,故选B项;材料主要是日本制茶业中机械的推广和应用情况,体现不出企业性质及企业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日本制茶业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比较,无法得出日本制茶业领先于世界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制茶叶中的机械化,没有日本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态度,排除D项。
16【答案】C
【解析】据材料“需要极高的资本和技术投入”“人工智能并不能解决落后地区需要解决的工业化和就业问题”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加剧收入不平等,导致中等技能岗位消失并造成失业,从而加剧了不同技能水平人群之间的差距,使得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性增加,故选C项;人工智能的发展确实增加了社会治理的复杂性,这些都是传统治理模式未曾遇到的,但材料仅涉及到智能化对于人工替代所产生的的影响,没有明确导致社会混乱的其他表现及影响,排除A项;人工智能是世界工业化发展潮流的一部分,它通过提高效率和创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而非违背,排除B项;人工智能可能会减少某些领域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重复性和低技能的工作岗位上,但“各国”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D项。
17【答案】
(1)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每点2分共10分)
(2)主要变化: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的影响加深。(每点2分共12分)
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3分)
【解析】
本题截取了中国古代和近代海洋利用的相关史料,综合考查最大限度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归纳、概括以及辨证评述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注意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中明清之前的相关史实可以提炼出其“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的特点,利用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等史实提炼出“海洋意识不足”的特点。第(2)问要充分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的相关信息,准确分析晚晴海洋利用的变化,并结合当今时代主题,以史为鉴,立足未来得出启示。
18.
观点:清晰、正确。(0-2分)
阐述:运用史实准确、充分。(0-8分)
表述:通畅、简洁、逻辑清楚。(0-2分)
示例一:中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的地位明显不同。
阐述:西方古代城市的公共空间处于城市中心地位,源于古希腊时期的民主政治文化,公民是城邦的主人,城市中的广场、竞技场等公共空间作为民主政治活动的场所和载体,具有中心地位;中国古代城市长期以政治统治或军事功能为主,突出以官衙建筑或礼制建筑作为城市中心,而以民居和商业活动为主的公共空间则处于城市中的从属地位。中国保存至今的众多古代城邑遗存(如平遥古城等)均呈现出这一显著特点。
示例二:中国古代城市公共空间通过世俗力量自下而上推动形成。
阐述:古代中国深受儒家礼制思想与等级制度的影响,中国早期城市布局以政治目的为先,城市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由唐末至宋,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形式-街市。其产生是满足一般市民的需要,因此更贴近市民的生活,以商业与娱乐为主的世俗生活为主,市民在街道两边做起了买卖,中国传统的戏曲在街市中的瓦子勾栏内得到了发展,街市的繁荣表明,世俗的力量,突破了早期城市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
19.
(1)特点:棉花产量扩大;棉纺织技术革新;产生新的生产经营方式;生产专业化;棉花商品化程度提高;棉布产量增加,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4分,任答两点即可)原因: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经济发展;棉花经济价值较高;官府政策的推动;地域性长途贸易的发展;国内外市场需求增加。(6分,任答三点即可)
(2)挑战: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棉业贸易为外商操控;缺乏贸易规范,商业贸易存在随意性;华商近代经营意识薄弱;交通运输落后,缺乏竞争力;连年的战争严重制约国内贸易的发展。(5分,任答三点即可)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湖北织布官局
1891年
铜币局
1902年
湖北缫丝官局
1894年
武昌制革厂
1903年
湖北纺纱官局
1894年
模范大工厂
1907年
湖北官钱局
1897年
湖北毡呢厂
1908年
湖北制麻官局
1897年
湖北针钉厂
1908年
西方古代城市公共空间
中国古代城市公共空间
空间形态
围合式面状开放空间
线性延展式空间
空间属性
静态交往空间
动态交往空间
公共生活的内容
宗教活动,集会活动
世俗生活,商业与娱乐
形成过程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城市公共空间的地位
城市空间的中心地位
城市空间的从属地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主观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度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件包含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