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题分第Ⅰ卷、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第Ⅰ卷和第Ⅱ卷共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请同学们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其他地方不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P-31 Cl-35.5
第Ⅰ卷(选择题共16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其中,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
1. 化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下列事实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将石油进行分馏B. 用海水晒盐
C. 用浓硫酸做气体干燥剂D. 用乙醇汽油作燃料驱动汽车
【答案】D
【解析】
【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详解】A、将石油进行分馏是利用石油中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出来,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错误;
B、海水晒盐是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使食盐从水中析出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错误;
C、用浓硫酸做气体干燥剂是利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将其它物质中含有水分除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错误;
D、用乙醇汽油作燃料驱动汽车发生的是燃烧,乙醇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D。
2.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干冰升华吸热,用于灭火
B.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充入灯泡延长其使用寿命
C. 氢氧化钠固体易与水反应,用于干燥二氧化碳
D. 石墨烯导电性强,用作新型电阻触摸屏的电极
【答案】C
【解析】
【详解】A、干冰升华吸热,可使温度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同时升华后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隔绝氧气,故能用于灭火,选项说法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充入灯泡延长其使用寿命,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选项说法错误;
D、石墨烯导电性强,可作电极,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 海浩现象是在持续-15°C的超低温度下,蒸发的海水与低温冷空气中的颗粒物相结合,形成冰晶后,呈现出烟雨茫茫的自然景象。这种由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发生变化的是( )
A. 分子的种类变多B. 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C. 分子的间隔变小D. 每个水分子质量变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水蒸气形成冰晶,分子本身不变,每个水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错误;
C、水蒸气形成冰晶,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分子本身不变,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正确;
D、水蒸气形成冰晶,分子本身不变,每个水分子的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 下列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
A. 苏打、NaHCO3、盐B. 消石灰、Ca(OH)2、碱
C. 干冰、H2O、氧化物D. 水银、Ag、金属单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Na2CO3,属于盐。A不符合题意;
B、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Ca(OH)2,属于碱。B符合题意;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化学式CO2,属于氧化物。C不符合题意;
D、水银是汞的俗称,化学式Hg,是金属单质。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B。
5.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 用稀硫酸除铁锈:
B. 工业上用熟石灰制烧碱;
C.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
D. 用金属铜和稀硫酸制硫酸铜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工业上用熟石灰制烧碱,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即碳酸氢钠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t℃时,60g丙完全溶解可配制出160g丙的饱和溶液
B. 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C. 20℃甲、乙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无晶体)升温到40℃,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40℃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不相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A、t℃时,丙的溶解度为4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为40g,则当60g丙完全溶解配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水的质量大于100g,则形成的溶液的质量大于160g,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B、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则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该选项叙述正确;
C、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当升高到40℃时,溶质质量和溶液剂质量都不变,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该选项叙述正确;
D、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40℃的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时,甲有晶体析出,而丙不会有晶体析出,则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不相等,该选项叙述正确。故选A。
7. 根据初中化学所学知识判断,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能一步实现,不符合题意;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能一步实现,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不能一步实现,符合题意;
D、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一步实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分离、检验、鉴别、除杂等是最基本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D
【解析】
【详解】A、无色酚酞溶液遇澄清石灰水变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稀硫酸、氯化钠都不变色,取样,分别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可以鉴别澄清石灰水,不能鉴别稀硫酸和氯化钠,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除去KNO3溶液中的Mg(NO3)2,滴加过量的KOH溶液,会使溶液中混入氢氧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取样,滴加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再滴加酚酞试液,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会干扰酚酞溶液,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残余固体中,分离得到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取样,溶解,过滤,将滤渣洗涤,烘干,二氧化锰,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9.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B. 向p=1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
C.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分解
D.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答案】BD
【解析】
【详解】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硫酸解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硫酸根离子和氯化钡中的钡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开始就有沉淀产生,错误;
B、p=13的溶液呈碱性,不断加水则溶液碱性减弱,但始终是碱性溶液,pH不会小于或等于7,正确;
C、有无催化剂二氧化锰只会改变过氧化氢分解速度,不会改变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所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分解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错误;
D、开始为硝酸钾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不为0,之后加入硝酸钾不能溶解,溶液的质量不变,正确;
故选BD。
10. 现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溶质只可能解离出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现取等量上述溶液分别于三支试管中,标注为a、b、c,然后进行如下实验:
(1)向试管a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
(2)向试管b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足量盐酸有一部分沉淀溶解﹔
(3)向试管c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中一定存在B. 该溶液中一定存在和
C. 该溶液中不一定存在D. 该溶液中一定存在和
【答案】D
【解析】
【详解】(1)向试管a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碳酸根离子和银离子结合产生碳酸银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中的一种或两种;
(2)向试管b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因为碳酸钡和硫酸钡都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中的一种或两种,继续加入足量盐酸有一部分沉淀溶解,由于碳酸钡能和盐酸反应,而硫酸钡不和盐酸反应,所以说明该白色沉淀既有碳酸钡,又有硫酸钡,即原溶液中既有碳酸根离子,又有硫酸根离子;钙离子和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都不能共存,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不能共存,则原溶液中不存在钡离子和钙离子;由于溶液中一定有碳酸根离子,加入硝酸银溶液后,会产生碳酸银白色沉淀,符合(1)中现象,所以不能再确定溶液中是否一定有氯离子;
(3)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遇铵根离子会产生氨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向试管c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存在铵根离子;根据前面分析,原溶液中一定不含钙离子、钡离子和铵根离子。从物质构成角度看,物质的溶液中是阴、阳离子共存,即原溶液中一定要有阳离子存在,而题中给出的四种阳离子有三种不存在了,所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钠离子。
由此可以得出,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硫酸根离子、钠离子,一定不含钙离子、钡离子和铵根离子,可能有氯离子。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4分)
二、填空与简答(共17分)
11. 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
(1)2个氮原子__________。
(2)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____。
(3)硫酸铵溶液中的阴离子__________。
(4)标出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
【答案】(1)2N (2) (3) (4)
【解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氮原子表示为2N;
(2)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化学式为H2O;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硫酸铵溶液中的阴离子为硫酸根离子,表示为;
(4)HClO 中氧元素显-2价,氢元素显+1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有(+1)+x+(-2)=0,解得x=+1。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则HClO中氯元素显+1价表示为。
12. 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A~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表示阳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是______(填化学符号)。
(2)若E为某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的离子,则x的数值为____,E对应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周期。
【答案】(1)①. BD##DB ②.
(2)①. 20 ②. 四##4
【解析】(1)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B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A中质子数=电子数,属于原子;B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属于阳离子;C中质子数=电子数,属于原子;D中质子数=电子数,属于原子;B的质子数是11,失去一个电子,故B表示Na+;
(2)若E为某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的离子,则该原子中,核外有2+8+8+2=20个电子,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则x的数值为20;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E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E对应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13.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经过以下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中操作①②③对应图二中的装置分别是______(填序号),其中单一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操作是__________(写名称)。
(2)小明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_____,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则液体D是硬水。
【答案】(1)①. Ⅲ、Ⅱ、Ⅰ ②. 蒸馏 (2)肥皂水
【解析】(1)操作①是过滤,操作②是吸附,操作③蒸馏,对应图二中的装置分别是Ⅲ、Ⅱ、Ⅰ;单一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操作是蒸馏。故填:Ⅲ、Ⅱ、Ⅰ;蒸馏。
(2)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则液体D是硬水。故填:肥皂水。
14. 制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某盐湖水样品含有NaCl、Na2SO4及少量MgSO4和CaSO4,某小组从中获取NaCl和Na2SO4的主要过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除杂限选试剂:HCl、HNO3、Na2CO3、Ca(OH)2)
(1)“除杂1”应依次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除杂2”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
(2)写出“除杂2”过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1)①. Na2CO3、Ca(OH)2 ②. HCl
(2)HCl+NaOH=NaCl+H2O
【解析】(1)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硫酸镁和硫酸钙,可将硫酸镁或硫酸钙转化为氯化钠和硫酸钠。从杂质含有硫酸根离子可知,转化为硫酸钠较为容易,只需除去镁离子和钙离子,引入钠离子即可。
根据给出药品,可以先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之后加入碳酸钠,碳酸钠和硫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过滤滤液中有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杂质碳酸钠、氢氧化钠可以加入盐酸转化为氯化钠,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2) “除杂2”过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15. 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KOH、K2CO3、K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分析实验现象,推断原固体粉末的成分是____(填化学式)。
(3)能区别K2CO3溶液和NaCl溶液的试剂是______(填标号)。
A NaOH溶液
B 盐酸
C 酚酞溶液
D NaNO3溶液
【答案】(1) (2) K2CO3 (3)BC
【解析】
【分析】取样溶解,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至少含有碳酸钾或氢氧化钾中的一种,另一份溶液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泡,固体完全溶解,说明含有碳酸钾,不含有硫酸钾,加入氯化钡溶液过滤,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氢氧化钾。
【详解】(1)实验中,“产生气泡”的反应是碳酸钡和盐酸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两份固体粉末的溶液,一份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至少含有碳酸钾或氢氧化钾中的一种,另一份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泡,固体完全溶解,说明含有碳酸钾,不含有硫酸钾,过滤,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氢氧化钾,故原固体粉末的成分是碳酸钾,化学式为K2CO3。
(3)A、NaOH溶液和碳酸钾、氯化钠均不反应,不能区别,故A不正确;
B、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盐酸和氯化钠不反应,可以区别,故B正确;
C、碳酸钾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氯化钠显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可以区别,故C正确;
D、NaNO3溶液和碳酸钾、氯化钠均不反应,不能区别,故D不正确。故选BC。
三、实验与探究(共11分)
16. 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正确选择实验装置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图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
②你认为选用B作发生装置,优点是__________;请指出装置C中存在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
③改进上述装置图中存在的错误,以锌粒和稀硫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氢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气体应该从G装置的__________(填“a”或“b”)导管口进入。
(2)同学们对家用果蔬洗盐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开展了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Ⅰ.碱性溶液可使残留在果蔬上的农药毒性降低。
Ⅱ.家用果蔬洗盐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碳酸氢钠,部分含有氯化钠。
【设计实验】
实验一:探究某果蔬洗盐溶液的酸碱性。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得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果蔬洗盐溶液呈_____性。
实验二:探究某果蔬洗盐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反思评价】
①实验二中要证明溶液呈酸性,可选用试剂__________(填字母)。
a.氧化铁 b.氢氧化钠 c.氯化钾 d.锌粒 e.氢氧化铜
②部分同学认为可将实验二的稀硝酸改为稀盐酸,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出理由:__________。
【答案】(1)①. 锥形瓶 ②. 控制反应速率/控制药品滴加的量,节约药品 ③. 长颈漏斗下端未伸入液面以下; ④. ⑤. CGE##BGE ⑥. a
(2)①. 碱 ②. 硝酸银溶液 ③. 有白色沉淀产生 ④. ade ⑤. 不合理,改为稀盐酸后溶液中会引入氯离子,无法验证果蔬洗盐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解析】(1)①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锥形瓶。
②B装置中,可通过分液漏斗空气液体的滴加速度,进而控制反应速率;
C装置中,为了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漏斗下端应浸入液面以下。
③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为固液常装置,发生装置选B或C,浓硫酸具有吸附性,能干燥气体,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较干燥,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收集装置选E,则连接顺序为BGE或CGE;
干燥气体时,气体应通入液体中,即气体应从a口通入。
(2)[设计实验]实验一: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溶液显红色,则说明果蔬洗盐溶液呈碱性。
实验二:由于氯化钠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则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其中含有氯化钠。
[反思评价]①a、氧化铁能和酸反应,现象为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则可证明溶液显酸性,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能和酸反应,但反应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钾不和酸反应,不能证明溶液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d、锌和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则可证明溶液显酸性,符合题意;
e、氢氧化铜和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蓝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则可证明溶液显酸性,符合题意。
故选ade。
②由于盐酸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则无法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钠离子,该设计不合理。
四、计算与应用(共6分)
17.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能有效治疗甲型、乙型流感。磷酸奥司他韦的化学式为。请计算:
(1)磷酸奥司他韦由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磷酸奥司他韦中N、P元素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答案】(1)五##5 (2)
【解析】(1)由化学式可知,磷酸奥司他韦由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
(2)磷酸奥司他韦中N、P元素质量之比为(14×2):31=28:31。
18. 取一定量NaCl和NaHCO3组成的固体样品放入烧杯中,然后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逐滴加入样品中,边加边搅拌,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并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g;
(2)a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3)计算所加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答案】(1)4.4
(2)NaC1、HC1
(3)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盐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x
解得:x=3.65%
答: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3.65%。
【解析】(1)由图可知,恰好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为4.4g。
(2)由于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a点时表示加入的盐酸已经过量,则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化学式为NaCl、HCl。
(3)见答案。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只用一种试剂,一次就可鉴别出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钠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B
除去溶液中的
滴加过量的溶液,过滤
C
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程度
取样,滴加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后静置,向上层清液再滴加酚酞试液
D
从与的混合物中回收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所得溶液加入过量稀硝酸
有气泡产生
——
2.向反应后溶液加入少量__________
__________
果蔬洗盐中含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学情监测化学试卷,共1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5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