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两校联考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两校联考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对光,即图中的③,观察,整理,,创新情景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一题2分,共48分)
1. 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如图所示属于生物的是( )
A. ①②B. ①②④
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①草履虫、③病毒、④衣藻都具有生命的共同特征,如生殖现象等,因此属于生物;但②机器人没有生命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C符合题意。
故选C。
2. 大同市文瀛湖公园占地674万平方米,已种植各种乔木、花灌木、草本花卉和地被植物、藤本攀缘植物以及水生植物等。湖中有鲫鱼、鲢鱼、草鱼、鳙鱼、鲤鱼,在不同的水层占据不同的生态位。下列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园区内的植物B. 园区内的动物
C. 园区内游人D. 文瀛湖公园
【答案】D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
【详解】ABC.园区内的植物、园区内的动物、园区内的游人都只是涉及部分生物,不符合题意生态系统的概念,故ABC错误。
D.文瀛湖公园里的所有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属于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D。
3.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在淮北则为枳,影响橘子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 阳光B. 温度C. 水D. 空气
【答案】B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据此解答。
【详解】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橘喜欢生长在温度较高的南方如淮南,若在温度较低的北方种植橘的品质不好,主要是因为北方温度较低,因此温度是影响橘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
故选B。
4. 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A. 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B. 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C. 地衣能使岩石形成土壤D. 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是因为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错误;绿森林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错误;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再加上自然风化作用,坚硬的岩石表面出现了许多小颗粒,最终形成了土壤,表明地衣生物能影响环境,C错误;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正确。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5. 在一个池塘里,鲫鱼能吃水草,又能吃螺蛳等小生物,草鱼吃水草,乌鱼会吃鲫鱼、草鱼苗。下面所写的,能反应池塘中的食物链的是 ( )
A. 水草→鲫鱼→乌鱼B. 水草←草鱼←乌鱼
C. 螺蛳←鲫鱼←乌鱼D. 螺蛳→鲫鱼→乌鱼
【答案】A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A、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A正确。
B、箭头反了,食物链的箭头应该指向消费者,B不正确。
C、螺蛳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箭头反了,食物链的箭头应该指向消费者,C不正确。
D、螺蛳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D不正确。
6. 将如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从“甲”变为“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向右上方移动装片,玻片上写的是“”
B. 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向右上方移动装片,玻片上写的是“丁”
C. 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向左下方移动装片,玻片上写的是“丁”
D. 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向左下方移动装片,玻片上写的是“”
【答案】A
【分析】由低倍镜转变为高倍镜有如下步骤:移动标本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大光圈使视野变得明亮;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详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倒立的像,且物像和实际物体上下、左右完全颠倒,因此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图甲中物像“上”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因此要想将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物像才能往右上方移动到达视野中央。同时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因此,视野中的“上”字,在玻片标本上应该是“”,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杨树的蒸腾作用有利于根对水分的吸收,同时,蒸腾作用又把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了空气的湿度.这个实例说明( )
A. 生物能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B. 生物对环境具有依赖性
C. 生物首先要适应环境
D. 生物能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
【答案】D
【分析】生物技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根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进行解答。
【详解】生物的所有生命活动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这个根据进化论可以证明,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因温度过高晒焦导致死亡,能产生向上抽力,促进水、无机盐运输等,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影响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是对环境的影响,D正确。
8. 胚胎干细胞能成功培育出心肌细胞,这体现了细胞的哪特点( )
A. 细胞分裂B. 细胞分化
C. 细胞生长D. 细胞衰老
【答案】B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详解】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新细胞,因此利用胚胎干细胞成功培育出了心肌细胞。依据的原理主要是胚胎干细胞的细胞分化。B正确。
9. 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有呼吸、排泄等专门器官
B. 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细胞
C. 能对刺激做出反应,趋利避害
D. 能独立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答案】A
【分析】单细胞生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因此没有专门的呼吸、排泄等器官,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如能独立生活,能够趋利避害,适应环境等。
【详解】A.单细胞生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因此没有专门的呼吸、排泄等器官,A错误。
B.单细胞生物,整个身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B正确。
C.单细胞生物具有应激性,例如草履虫能够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C正确。
D.单细胞生物仅由一个细胞组成,能够独立地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D正确。
故选A。
10. 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D. ③→①→④→②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图③没有放玻片标本,眼视目镜,因此是对光.该步操作的目的是使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 在同一直线上.图①是放置玻片标本;
进行图②所示操作时,眼注视图示部位的目的是: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图④的操作是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分为: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五步.
一、取镜与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即图中的③: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即图中的①.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即图中的②.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即图中的④.
四、整理,
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所以图示中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④.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11. 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
A. 缺二氧化碳B. 缺阳光
C. 缺氧气D. 水温太低
【答案】B
【分析】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深处几乎没有光线。
【详解】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绿色植物生存。
故选B。
12. 下列关于我国植被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B. 草原沙漠化严重
C. 我国植被中,草原占据了主体D. 人均森林面积少
【答案】C
【分析】(1)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我国人均森林覆盖率低;森林生态系统出现衰退趋势;对草原的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严重。
【详解】A.由于过度砍伐等人为因素,我国许多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正在衰退,A正确。
B.草原地区的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等行为,导致草场退化,进而引发沙漠化,B正确。
C.虽然我国有广阔的草原地区,但从整体植被分布来看,森林占据了更大的比例,C错误。
D.尽管我国森林总面积较大,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森林面积相对较少,D正确。
故选C。
13. “肥”的主要作用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 )
A. 氧气B. 有机物C. 能量D. 无机盐
【答案】D
【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详解】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可以调节植物体内的pH,维持正常的渗透压,构成植物细胞,还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施肥到土壤中主要是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下列哪个结构发育而来的( )
A. 根B. 茎C. 芽D. 叶
【答案】C
【分析】芽的结构:
【详解】枝芽的结构中,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芽发育成的,C符合题意。
故选C。
15. 取甲、乙、丙、丁四组大小,发育程度相似,质量相同的同种植物鲜叶片,做如下处理,甲组不处理,乙组上表皮涂凡士林,丙组下表皮涂凡士林,丁组上下表皮均涂凡士林,再将四组叶片同时置于通风处,则蒸腾作用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A. 甲乙丙丁B. 丁丙乙甲
C. 甲丁丙乙D. 丁甲乙丙
【答案】B
【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
【详解】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体散失水分的窗口,叶片的下表皮的气孔数比上表皮多;则对甲、乙、丙、丁四组大小、发育程度相似,质量相同的新鲜叶作表格中的处理后,在同样的时间内,甲叶片散失水分最多,由于下表皮气孔比上表皮多,乙涂的是上表皮,乙叶片次之,丙叶片又次之,丁叶片因为上、下表皮的气孔都被凡士林密封了,基本不散失水。因此,蒸腾作用由弱到强的顺序是丁-丙-乙-甲。故选B。
16. 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需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这些水只有大约2.2千克是作为玉米植株的组成成分以及参与各种生理过程的,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其它大多数的水都以蒸腾作用的形式散失浪费了
B. 高温影响蒸腾作用,炎热的中午蒸腾作用会加强
C. 蒸腾作用使植物实现了“水往高处流”
D. 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的根对水和有机物的吸收
【答案】C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森林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
【详解】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实现了“水往高处流”,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温度对蒸腾速率的影响很大,当气温过高时,叶片过度失水,气孔关闭,蒸腾减弱,C符合题意。
故选C
17. 导管、筛管贯穿植物体,都起运输作用。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 )
A. 在筛管中,沿“叶→茎→根”运输B. 在筛管中,沿“根→茎→叶”运输
C. 在导管中,沿“叶→茎→根”运输D. 在导管中,沿“根→茎→叶”运输
【答案】D
【详解】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土壤中的水分→④根毛细胞→表皮内的层层细胞→①根内的导管→⑤茎内的导管→叶脉的导管→叶片的导管→②叶肉细胞→③气孔→大气(水蒸气)。因此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在导管中,沿“根一茎一叶”运输。故选D。
18. 某中学七年级同学生物课外实践活动中化身农业技术员帮助农民伯伯进行种植指导,下列建议得到一致肯定的是( )
A. 大棚种植菠菜时,为了提高产量,可增加棚中氧气浓度
B. 西红柿生长过程中为了多分枝多结果实,可以把枝条的侧芽去掉
C. 大棚种植草莓时,为了提高结果率可以在开花前放入蜜蜂以备帮助传粉
D. 种植玉米时充分利用土地面积密植,宜多种忌少种,减少土地资源浪费
【答案】C
【分析】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由其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我们知道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对侧芽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经济的做法。
【详解】A.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同一光照强度下,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A错误。
B.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对侧芽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故西红柿生长过程中为了多分枝多结果实,可以把枝条的顶芽去掉,B错误。
C.大棚种植草莓时,为了提高结果率可以在开花前放入蜜蜂以备帮助传粉,C正确。
D.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故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D错误。
故选C。
19. 在生产生活中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下列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农田被淹后及时排涝B. 把蔬菜、水果放到冰箱里冷藏
C. 用粗糙的瓦盆养花D. 农田土壤板结后及时松土
【答案】B
【分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
【详解】A.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而农田水淹后,土壤中的氧气过少,根无法呼吸;及时排涝,是为了促进根的呼吸。
B.将新鲜蔬果放冰箱储藏,降低温度,抑制蔬果的呼吸,以减少呼吸消耗、可延长保鲜时间,与抑制植物呼吸作用有关。
C.用粗糙的瓦盆养花可以通风透气,让根获得更多的氧气,是为了促进根的呼吸。
D.农田土壤板结后及时松土,让根获得更多氧气,是为了促进根的呼吸。
故选B。
20. 2019年我国将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000公里,我国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当地环境的保护,在路基两旁和裸露地带地都实行了种草或植树处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利用植物来维持空气中碳—氧平衡
B. 利用植物来改善当地的气候
C. 利用植物来为当地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
D. 利用植物根的吸收和固定功能,涵养水分,保持水土
【答案】D
【分析】大多数陆生植物庞大的根系不但可以从土壤深处吸收大量的水分,还可以固定土壤。
【详解】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可见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在高速公路路基两旁和裸露地带地都实行了种草或植树处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植物根的吸收和固定功能,涵养水分,保持水土,故选D。
21. 农民利用塑料大棚栽种蔬菜时,会采取适当降低夜间温度的措施,这样做是为了( )
A. 抑制呼吸作用
B. 促进吸收作用
C. 促进蒸腾作用
D. 促进光合作用
【答案】A
【分析】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详解】A.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夜间,蔬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还要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菜农常会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提高蔬菜的产量,因此,“温室大棚栽培蔬菜时,夜间常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其最主要的目的是“抑制呼吸作用”,A符合题意。
B.吸收作用是指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根系以其庞大的表面积,主要是根尖上着生的根毛,与土壤水分相接触,降低夜间温度,不会促进吸收作用,B不符合题意。
C.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降低夜间温度,不会促进蒸腾作用,C不符合题意。
D.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夜间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 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①②④③
B. ③①②④
C. ④①②③
D. ④③②①
【答案】A
【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
【详解】根据分析,“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①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②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④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③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3. 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
A. 森林生态系统B. 海洋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D. 湿地生态系统
【答案】A
【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详解】A.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A符合题意。
B.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的70%,B不符合题意。
C.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比较干旱的地方,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之肾”之称,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4. 把细胞、DNA、细胞核、染色体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应该是( )
A. 染色体、DNA、细胞核、细胞B. 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
C. 细胞、DNA、染色体、细胞核D. DNA、细胞核、细胞、染色体
【答案】B
【分析】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的关系是:基因位于DNA上,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细胞核位于细胞中。
【详解】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染色质);染色体主要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组成;每一个染色体含有一个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有很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是DNA分子上控制性状的最小单位。将四个名称“细胞、DNA、细胞核、染色体”按所含信息量从大到小排序: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
故选B。
非选择题部分(共52分)
二、识图题(每空1分,共26分)
25. 如图为动物和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表示动物细胞的是____________。
(2)对比甲、乙两图可以看出,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榨汁机可以从水果中榨取果汁,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_____。
(4)把一个水果放在桌面上,能够为保持水果的形状,但一块肉放在桌面上之后就会塌下来,原因是水果细胞中有【②】____________,起支持作用。
(5)图中⑤是____________,只存在于植物体____________色部分。
【答案】(1)乙 (2)①. ①细胞核 ②. ③细胞膜 ③. ④是细胞质 ④. ⑥线粒体 (3)液泡
(4)细胞壁 (5)①. 叶绿体 ②. 绿
【分析】观图可知:①是细胞核,②是细胞壁,③是细胞膜,④是细胞质,⑤是叶绿体,⑥是线粒体,解答即可。
【详解】(1)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图甲具有细胞壁、液泡等结构,图甲是植物细胞,图乙是动物细胞。
(2)由图可知,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是:①细胞核、③细胞膜、④细胞质 、⑥线粒体。
(3)液泡中含有大量细胞液,能够溶解多种物质,果汁的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的液泡中。
(4)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所以把一个水果放在桌面上能够保持它水果的形状,但一块肉放在桌面上之后就会塌下来,原因是水果细胞中有细胞壁的支持作用。
(5)⑤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只存在于植物体的绿色部分。
26. 请观察如图中几类植物,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___]终生生活在水中,这类植物结构简单,无____的分化。
(2)图中体内有输导组织的植物类群有[____]。
(3)图中A、B、C类群依靠______ 繁殖后代,D、E类群依靠______ 繁殖后代。
(4)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是[____]类群。
【答案】(1)①. A ②. 根、茎、叶
(2)BDE (3)①. 孢子 ②. 种子
(4)C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A海带,藻类植物;B蕨,蕨类植物;C葫芦藓,苔藓植物;D向日葵,被子植物;E黄山松,裸子植物。
【详解】(1)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是最低等的一个植物类群,如A海带终生生活在水中。
(2)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了茎叶,没有真正的根,因此都没有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生活在干旱的陆地,根茎叶发达,且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发达。因此,图中体内有输导组织的植物类群有BDE。
(3)结合分析,A海带、B蕨、C葫芦藓都不能产生种子,靠孢子来繁殖后代。
结合分析,D向日葵、E黄山松都能产生种子,用种子来繁殖后代。
(4)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题图中的C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
27. 如图为植物部分器官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中⑤是由图一[_____]发育来的。
(2)由图一发育为图二所需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和充足的空气。
(3)小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很小、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由此他判断所观察到的细胞属于图三[_____]_______区中的细胞。根尖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______] 区。
(4)图四中________ 将来发育为果实,________发育为种子。
【答案】(1)③胚根 (2)①.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 ②. 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3)①. c ②. 分生 ③. a
(4)①. 子房 ②. 胚珠
【分析】题图一中,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
题图二中,⑤根。
题图三中,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
题图四中,①柱头,②花药,③花丝,④花柱,⑤子房,⑥胚珠。
【详解】(1)图一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图一的③胚根伸长突出种皮,发育成图二的⑤根,不久,从这条根的周围又生出一些细根;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种子萌发成幼苗。
(2)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3)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d根冠、c分生区、b伸长区和a成熟区。其中,d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的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a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c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b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
(4)一朵花在完成传粉、受精作用后,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都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内的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发育成胚乳。
三、资料分析题(每一空1分共8分)
28. 阳高大接杏个大、汁多、绵软、味甜,堪称杏之极品。为了帮助农民提高大接杏的品质和产量,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图甲中的a、b、c分别表示绿色植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大接杏植株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丙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通过图甲中的[____]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图乙中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它与图甲中的生理活动[____]相对应。
(2)该植物在一昼夜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可以用乙图是[____]表示。
(3)移栽植物时,往往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其主要目的是抑制图甲中的生理活动[____]。
(4)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根据图丙回答: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主要是[ ]__________;进行蒸腾作用时水分从[____]散失,要观察该结构,需要撕下叶片的表皮,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看到保卫细胞是__________形的。
【答案】(1)①. C ②. ② ③. a
(2)H (3)b
(4)①. 2叶肉 ②. 5 ③. 半月
【分析】图甲可知,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图乙可知,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图丙可知,1上表皮,2叶肉,3叶脉,4下表皮,5气孔,6保卫细胞。
【详解】(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绿色植物通过图甲中的c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呼吸作用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均进行,只要是活细胞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图乙中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②呼吸作用,它与图甲中的生理活动a相对应。
(2)图乙中,从D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从D到H点的曲线,光合作用强度始终大于呼吸作用,有机物一直处于积累状态,过了H点呼吸作用增强有机物开始减少。所以H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3)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因此,移栽植物时,往往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其主要目的是抑制图甲中的生理活动b蒸腾作用。
(4)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由叶肉细胞构成,叶肉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主要是2叶肉;叶片的表皮上有气孔,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气孔的大小是由保卫细胞控制的,气孔是气体进出和水分散失的门户,所以进行蒸腾作用时水分从5气孔散失,要观察该结构,需要撕下叶片的表皮,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看到保卫细胞是半月形的。
四、实验探究题(每一空1分,共10分)
29.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用银边天竺葵 (叶片的边 缘无叶绿体, 因而呈白色)作为实验材料,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步骤,请 你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步骤①中,给天竺葵遮光一昼夜的目的是 ______ 。
(2)步骤②中,用黑纸片给叶片的一部分遮光的目的是______ 。
(3)步骤④中,小烧杯中的液体是 ______ ,用于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小烧杯 不能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而是要隔水加热的主要原因是 _____。
(4)该实验中,叶片的b、c两区形成了一组对照,其变量是 _____,结论是光合作 用的条件是 ___;a、c 两区形成了一组对照,其变量是 _____ ,结论是光合 作用的场所是_____ 。步骤⑦中,叶片变成蓝色的部分是 ______ 区,说明 光合作用产生了 ______。
【答案】(1)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对照
(3)①. 酒精 ②. 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4)①. 光 ②. 光 ③. 叶绿体 ④. 叶绿体 ⑤. c ⑥. 淀粉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光合作用必须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内进行。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1)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步骤①实验前需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该实验步骤②中,用黑纸片给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形成了相互对照,其变量是光照。
(3)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因此在步骤④中,小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4)叶片的b、c两处形成了相互对照,其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没有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结论是光合作 用的条件是光。a银边部分、c绿色部分相互对照,变量是叶绿体,结论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步骤⑦中,叶片变成蓝色的部分是c区,有光照有叶绿体,淀粉遇碘变蓝色,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五、创新情景实验(每一空2分,共8分)
30. 蔬菜种植基地的科研人员为提高大棚小白菜的产量,选择不同光源进行测试,下表示相关实验处理及结果分析并回答问题:
(1)为确保实验变量是光的颜色,表中的空白处应该填____。
(2)实验结果表明,在光的颜色是____光使小白菜光合作用强度最大。
(3)气孔的开闭程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弱。下图是科研人员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下气孔结构图,经测定后发现B孔的气孔张开面积最小,推测B是______光照射条件下的气孔。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为提高大棚小白菜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
【答案】(1)25 (2)蓝
(3)黄 (4)大棚内用蓝光进行光照
【分析】(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2)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对照实验——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重复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要可重复实验)。
【详解】(1)根据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除变量——光源外,其余条件要相同且适宜。所以,表中的空白处应该填25。
(2)分析题中表格,当光源是蓝光时,光合速率达到14.08,为最大值,即光合作用强度最大。
(3)分析题中表格,当光源是黄光时,光合速率达到2.78,为最小值,即光合作用强度最小,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最少,此时,气孔张开面积最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4)根据第(2)小题的结论,为提高大棚小白菜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大棚内使用蓝光作为光源。
组别
光的颜色
温度/摄氏度
光合速率
1
黄
25
2.78
2
绿
25
4.91
3
红
7.29
4
蓝
25
14.0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城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两校联考七年级(上)10月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3页。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两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