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化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选择填充题,实验题,填空与简答,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
A.B.C.D.
2.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切化学反应都遵从质量守恒定律
B.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D.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g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质量为16g
3.“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教科书循环使用
B.多用电子邮箱、QQ等即时通讯工具
C.夏天为了更凉快,把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到很低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
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5.化学方程式为,配平后化学计量数之和为( )
A.13B.12C.11D.10
6.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某创新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化合物 A 的元素组成。将 1.6g 化合物 A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4.4g 的 CO2 与 3.6g 的 H2O ,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D.无法判断
8.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 )
A.B.C.D.
9.乙炔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常用于焊接金属,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关于该化学方程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乙炔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加水
B.2个乙炔和5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4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
C.每2个乙炔分子和5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4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
D.乙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0.下列反应不符合图象中所反映的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碳酸钙加入足量稀盐酸
B.向一定量的灼热的氧化铜不断通入CO
C.一定量的木炭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D.高温下向一定量的木炭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3小题)
11.根据化学方程式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化学反应的快慢
B.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
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D.
12.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B.古代字画能长久保留,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13.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
14.下列装置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1)甲装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 (填“高”或“低”)。
(2)乙装置是某同学设计的燃烧条件的实验,与甲装置相比,它的优点是: 。
(3)加油站、仓库等地方要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是因为这些地方存在着大量的 ,当遇火或温度较高时,会发生燃烧甚至爆炸。
四、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2小题)
15.下面是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
(1)甲的名称是 ,请写出物质甲的一条用途: 。
(2)物质乙是由 (填具体粒子名称)构成的,在一定条件下,物质乙转化为物质甲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物质丙的化学式为 ,从其化学式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写一条)。
16.含碳物质在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
(1)在金刚石和石墨中,能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的 性脱色制白糖;
(2)CO2与H2O反应,生成一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这种物质是 ;炼铁时高炉内发生如下反应:,其中 发生氧化反应。
(3)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可促进植物的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17.质量守恒定律对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小红、小刚和小涛以“化学反应一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完成以下探究过程。
(1)三位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填序号),理由是 。
(2)小红选择A图实验,实验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 出现,证明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如果小刚去掉小气球并将玻璃管换成玻璃棒,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小涛选择C图所示实验,图中他在天平右边添加砝码的正确顺序是 。(选填“随便”、“由大到小”、“由小到大”)
(3)结论分析:请从微观的角度,简要分析你认为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
18.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后,为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下面三个实验(如图1)。
(1)将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装置A),并轻轻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
(2)若要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选用 装置效果更好。该实验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二氧化碳的上述性质,决定了其用途是 。
(3)图2中装置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并测量二氧化碳体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图2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若不考虑气压和温度的影响,用此套装置测量的结果会偏大,其原因是 。
六、科学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
19.某同学在学习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的知识后,产生了疑问: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有哪些?同学们带着疑问进行了下列探究:
【提出猜想】
(1)猜想一:只有CO2;猜想二:只有CO;猜想三: 。
【查阅资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二氧化碳无变化,但遇到微量一氧化碳会立即变成蓝色。
【实验探究】
(2)连接好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步骤一:实验前先通一段时间N2;
步骤二:点燃酒精喷灯加热。
【实验结论】实验现象证明猜想③成立,同学们的疑问是合理的。
【讨论交流】
(3)同学们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发生反应产生CO,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原因二:CO可能是碳与CO2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反思】
(4)该实验开始前通一会儿N2的目的是: 。
(5)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装置的不完善之处: 。
七、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
20.某品牌补钙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化学兴趣小组准备测定该补钙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取 10片该品牌钙片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图如下:
(1)实验室应将稀盐酸存放在 (填“广口瓶”或“细口瓶”)中。
(2)图中A点表示的意义是 。
(3)图中A点处实验中实验物质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剩余物质量为 g。
(4)求该品牌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要求有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答案】C
【详解】A、图中所示标识是当心爆炸标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故正确;
B、图中所示标识是禁止燃放鞭炮标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故正确;
C、图中所示标识是节约用水标识,与燃烧和爆炸无关,故错误;
D、图中所示标识是禁止吸烟标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故正确。
故选C。
2.【答案】A
【详解】A、一切化学反应都遵从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正确;
B、煤燃烧化为灰烬,为化学反应,而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
C、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说法不正确,因为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是24g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40g氧化镁,因此实际消耗氧气的质量为16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3.【答案】C
【详解】A、教科书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符合“低碳生活”理念,不符合题意;
B、多用电邮、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理念,不符合题意;
C、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太低,会消耗大量的电能,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符合题意;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理念,不符合题意。故选C。
4.【答案】A
【详解】A、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常用于人工降雨,故A正确;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B错误;
C、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继续进行,反应会渐渐停止,故C错误;
D、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可以是氮气等,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理解和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A
【详解】根据“定一法”进行配平,假设C3H8的化学计量数为1,则O2、CO2、H2O的化学计量数为:5、3、4,则配平后化学计量数之和为:1+5+3+4=13。
故选A。
6.【答案】A
【详解】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故选A。
7.【答案】C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将 1.6g 化合物 A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4.4g 的 CO2 与 3.6g 的 H2O ,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再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相等,来确定氧元素是否含有,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 4.4g × 1244 × 100% = 1.2g,3.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3.6g× 218 ×100%=0.4g,1.2g+0.4g=1.6g与物质的质量相等,故一定不含氧元素,即该化合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故选:C。
8.【答案】B
【详解】A、图示装置试管底部有缺口,只要放入烧杯中,稀盐酸可以随时进入试管产生气体,不用时可以随时移出试管,故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不符合题意;
B、图示装置中虽然有带孔的塑料片,但是稀盐酸总是浸没大理石,所以无法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题意;
C、图示装置中石灰石在有孔塑料片上,用气体时,打开止水夹,U形管的右边压强减小,稀盐酸就会重新浸没石灰石产生气体,不用时关闭止水夹,U形管的右边压强增大,稀盐酸又被压到塑料片以下,反应停止,故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不符合题意;
D、图示装置可以上下移动铜丝实现石灰石与稀盐酸的接触与分离,固液接触反应发生,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故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C
【详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乙炔在点燃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B、2个乙炔分子与5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产生4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故选项错误;
C、每2个乙炔分子和5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4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故选项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可知,52g乙炔和160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产生176g二氧化碳和36g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答案】B
【详解】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向一定量的碳酸钙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质量逐渐减小,碳酸钙反应完全后,固体的质量变为零,故A正确;
B.向一定量的灼热的氧化铜不断通入CO,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每80份质量的氧化铜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固体质量逐渐减小,氧化铜反应完全后,固体质量不为零,故B错误;
C.一定量的木炭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木炭转化为气体,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反应完全后,固体的质量变为零,故C正确;
D.高温下向一定量的木炭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反应完全后,固体的质量变为零,故D正确。
故选:B。
11.【答案】 C 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分析】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三个方面的含义:宏观上面:可以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的条件;微观上面:可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分子或原子)个数比;质量方面:可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详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无法知道化学反应的快慢,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比,不能确定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反应条件(等号上下标明),C选项符合题意;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计量数);
故选:C;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12.【答案】 A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详解】①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故A正确;
B.古代字画能长久保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属于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二氧化碳自身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C错误;
故选A;
②D.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3.【答案】 B 分别伸入点燃的木条,观察现象
【详解】A.由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故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错误。
B.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少量木炭,在氧气流中高温灼烧,木炭会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逸出,得到纯净的氧化铜;即使在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的铜也会被氧气再次氧化为氧化铜,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正确。
C.一氧化碳、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分别点燃时都燃烧,该选项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C错误。
D.把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能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能使木条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所以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分别伸入点燃的木条,观察现象。故填分别伸入点燃的木条,观察现象。
14.【答案】(1) 与氧气接触 低
(2)更加环保
(3)可燃性气体或粉尘
【详解】(1)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分别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甲装置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的)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而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2)乙装置是某同学设计的燃烧条件的实验,与甲装置相比,该装置密闭,白磷燃烧的生成物不会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更加环保;
(3)加油站、仓库等地方要张贴“禁止烟火”的标志,是因为这些地方存在着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当遇火或温度较高时,会发生燃烧甚至爆炸。
15.【答案】(1) 金刚石 制作玻璃刀
(2) 碳原子 化学
(3) C60 1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
【详解】(1)由物质甲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甲具有正八面体结构,是金刚石;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大理石、制作玻璃刀等;
(2)石墨的碳原子的排列是层状结构,石墨由碳原子构成;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3)C60的碳原子的排列是由60个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所以物质丙是C60;
从其化学式可知:它的一个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
16.【答案】(1) 石墨 吸附
(2) 碳酸/H2CO3 C
(3)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详解】(1)石墨具有导电性,能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故填写:石墨;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色素和异味,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脱色制白糖,故填写:吸附。
(2)CO2与H2O反应碳酸,碳酸(H2CO3)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故填写:碳酸或H2CO3;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碳在反应中得到了氧元素,发生了氧化反应,是此反应的还原剂,故填写:C。
(3)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故填写: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故填写: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7.【答案】(1) C C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未被称量到,天平不能平衡
(2) 红色固体 瓶塞被冲出 由大到小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详解】(1)A中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没有气体产生;B中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实验在密闭容器中尽显,能达到实验目的;C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未被称量到,天平不能平衡,故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无法达到实验目的;
(2)A中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可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气体受热膨胀,如果去掉小气球并将玻璃管换成玻璃棒,导致装置中压力增大,瓶塞被冲出;C图所示实验在天平右边添加砝码应由大到小,可以减少来回移动砝码的次数,节省测量时间;
(3)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18.【答案】(1)石蕊试液由紫变红,试管中形成一段液柱
(2) C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灭火
(3) 2HCl+CaCO3=CaCl2+H2O+CO2↑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加入的稀盐酸的体积也计算在气体的体积中
【详解】(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溶液呈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试管中,在试管中形成一段液柱。
(2)要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选用C装置较好,能够避免二氧化碳扩散造成上层蜡烛先灭而干扰实验,故填:C;
实验中蜡烛依次熄灭,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的上述性质是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决定了其用途是灭火。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在水面上覆盖一层植物油能够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对实验产生干扰;
滴加稀盐酸时也能排出装置的气体,即加入的稀盐酸的体积也计算在气体的体积中,造成结果偏大。
19.【答案】(1)CO2和CO
(2)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氯化钯试纸变蓝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 ;
(4)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氧气与碳反应,对碳和氧化铜反应产物检验的干扰
(5)没有尾气处理
【详解】(1)结合其它猜想可知,气体也可能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
(2)猜想二成立,则生成的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故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若猜想三成立,则生成的气体含有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则可观察到装置B中氯化钯试纸变蓝,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铜与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空气中含有氧气,碳能和氧气反应,则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可除去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对碳和氧化铜反应产物检验的干扰;
(5) 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该装置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20.【答案】(1)细口瓶
(2)此时10片该品牌钙片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3) 混合物 67.8g
(4)将二氧化碳的质量带入方程式,可以计算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
解:设该品牌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x
该品牌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g÷10g×100%=50%
答:该品牌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
【详解】(1)实验室用细口瓶保存液体药品,故填:细口瓶;
(2)A点时气体达到最大值,A点后加入盐酸气体质量不再增加,说明10片该品牌钙片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3)A点时实验物质中含有氯化钙和水以及一些不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剩余物质量为10g+50g-2.2g=67.8g;
(4)见答案。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点燃混合气体
B
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少量木炭
在氧气流中高温灼烧
C
鉴别一氧化碳、氢气
分别点燃后,观察是否燃烧
D
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
现象
结论
如果装置B中氯化钯试纸不变色,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则猜想一成立
如果装置B中氯化钯试纸变蓝,装置C中
则猜想二成立
如果装置B中 ,装置C中 。
则猜想三成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5页。
这是一份江西省九江市晨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