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宜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测试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测试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宜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宜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35.5 Fe 56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铝盐净水B. 醋酸除水垢C. 铅酸蓄电池放电D. 酒精清洗油渍
【答案】C
【解析】
【详解】A.明矾净水,是利用铝离子水解得到的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能力,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醋酸与水垢(碳酸钙)反应,实际是利用醋酸的酸性,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铅酸蓄电池是原电池装置,存在电子的转移,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符合题意;
D.酒精清洗油渍是利用油渍在酒精中的溶解度较大,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 S2-的结构示意图:
B. PH3的VSEPR模型:
C. 基态Na原子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
D. 基态氧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A.已知S是16号元素,故S2-的结构示意图为:,A错误;
B.PH3中中心原子P周围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VSEPR模型为:,B正确;
C.Na是11号元素,故基态Na原子最高能级为3s,其电子云轮廓图为球形,C错误;
D.根据泡利原理可知,基态氧原子的轨道表示式:,D错误;
故答案为:B。
3. 是三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区B. 电负性:
C. 离子半径:D. 第一电离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n=2,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X为N,Y为O,Z为S。
【详解】A.X为N,位于元素周期表的p区,A错误;
B.同主族从上往下电负性减弱,故电负性:O>S,B错误;
C.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N3->O2-,C错误;
D.N的核外电子排布半满,第一电离能大于O,D正确;
故选D。
4. 化学反应应用于石油开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只存在离子键
B. 中阴离子的空间结构是平面三角形
C. 分子中键和键的数目比为
D. 分子间存在氢键使其常温下呈液态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中存在与Cl-间的离子键以及内N与H间的共价键,A错误;
B.中阴离子的中心原子杂化类型是sp2杂化,有一对孤电子对,其空间结构是角形,B错误;
C.的结构是NN,分子中键和键的数目比为,C错误;
D.H2O常温下是液态,因为有分子间氢键,氢键能使沸点升高,D正确;
故选D。
5. 下列图示实验装置正确、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若铁钉在食盐水中发生吸氧腐蚀,左侧试管中气体压强减小,右侧试管中溶液会进入导气管中形成一段液柱,则题给装置能达到验证铁的吸氧腐蚀的实验目的,A正确;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为强氧化性溶液,应放在酸式滴定管中,B错误;
C.测定溶液pH不能将试纸直接放入溶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并与比色卡对比颜色读数,C错误;
D.题给装置缺少玻璃搅拌器,不能达到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实验目的,D错误;
故选A。
6.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于水,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B. ,的溶液含的数目为
C. 标准状况下,含键的数目为
D. 电解精炼铜时,阳极质量减少,外电路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气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溶于水,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A错误;
B.的溶液中的浓度为0.1ml/L,故的数目为,B正确;
C.标准状况下乙醇为液体,无法计算乙醇的物质的量,键的数目无法计算,C错误;
D.电解精炼铜时,阳极锌、铁也会参与反应,质量减少不完全是铜的质量,外电路中转移电子的数目无法计算,D错误;
故选B。
7.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向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变大
D.
【答案】B
【解析】
【分析】醋酸钠为强碱弱酸盐,醋酸根水解,溶液显碱性,溶液中:。
【详解】A.根据分析,醋酸钠溶液中醋酸根水解,故,A错误;
B.根据分析,,B正确;
C.向溶液中加水稀释,氢氧根浓度减小,溶液的变小,C错误;
D.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D错误;
故选B。
8. 一定条件下,分解形成碳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 该反应历程分4步进行
C. 第4步的正反应活化能最大D. 合适的催化剂可改变反应的焓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终态的总能量高于始态,为吸热反应,A正确;
B.由图可知,该反应4个H原子逐步失去,故共分4步进行,B正确;
C.由图可知,第4步的正反应活化能最大,C正确;
D.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D错误;
故选D。
9. 丙烷脱氢制备丙烯的反应为:。下列能提高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是
A. 升高反应的温度B. 减小容器的体积
C. 恒容条件下通入D. 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反应的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减小,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气体分子数增大,减小容器的体积,增大了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减小,B不符合题意;
C.恒容条件下通入,增大氧气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平衡转化率,C符合题意;
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反应的平衡不移动,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C. D.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为恒容,则混合气体密度始终不变,不能作为反应达平衡的标志,A符合题意;
B.该反应反应前后的气体分子数减少,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会减小,达到平衡是压强不再变化,所以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可以作为平衡的标志,B不符合题意;
C.当2v正(N2O4)=v逆(NO2)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
D.混合气体的颜色与c(NO2)相关,颜色不再改变说明c(NO2)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11. 已知: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为B. 键能为
C. 比稳定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中2mlLi(g)转变成2mlLi+(g)所需要能量为1040kJ可知Li的第一电离能为=520(kJ/ml),A错误;
B.由图中mlO2(g)转化为1mlO(g)所需要的能量为249kJ可知,O=O键键能为氧气分子变为氧原子所需能量,为2×249kJ/ml=498kJ/ml,即键能为498kJ/ml,B错误;
C.由图中可知,转化为要吸收能量,能量较低的较稳定,则比稳定,C错误;
D.由图示可知,2Li(s)=2Li+(g),O2(g)=O2-(g),2Li+(g)+O2-(g)=Li2O(s),则根据盖斯定律有:,D正确;
故选D。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时,约为6的纯水呈酸性
B. 将盐酸稀释至,所得溶液的为8
C. 常温下,若水电离出的为,该溶液的可能为2
D. 将的溶液和氨水各稀释至,所得氨水的略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100℃时,纯水电离产生的c(H+)=1×10-6ml/L,所以pH约为6,但由于纯水中c(H+)=c(OH-),因此纯水仍为中性,而不是显酸性,故A错误;
B.盐酸显酸性,无论稀释多少倍,pH总是小于7,因此所得溶液的pH不可能为8,故B错误;
C.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H+)为1×10-12ml/Lc(OH-)=10-2ml/L,当将该溶液1mL稀释至100mL,假设一水合氨电离平衡不移动,此时溶液中c(OH-)=10-4ml/L;稀释时使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溶液中c(OH-)>10-4ml/L,使溶液的pH>10,可见所得氨水的pH略大,故D错误;
故选C。
13. 某装置利用制取甲酸盐,同时释放电能,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电极被还原
B.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 充电时,向电极移动
D. 充电时,碱性电解液的减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放电池为原电池原理,左侧Zn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右侧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充电时为电解池原理,Zn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为:,右侧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总反应为:。
【详解】A.根据分析,放电时Zn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
B.根据分析,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B正确;
C.充电时,阴离子移向阳极,故向右侧电极移动,C错误;
D.充电时的总反应为:,氢氧根浓度增大,故碱性电解液的增大,D错误;
故选B。
14. 某温度下,和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图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曲线表示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B. 该温度下,
C. 对于两种物质而言,点均为饱和溶液
D. 向均为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液,先产生沉淀
【答案】C
【解析】
【分析】相同温度下,硫化银溶解度小于硫化镍,横坐标为0时,纵坐标中II的银离子浓度小,故曲线I表示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根据b点,Ksp(NiS)=,曲线II为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根据a点,Ksp(Ag2S)=。
【详解】A.根据分析,曲线表示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A正确;
B.根据分析,该温度下,,B正确;
C.对于两种物质而言,点Q均小于Ksp,均为不饱和溶液,C错误;
D.向均为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沉淀需要的S2-浓度为:,产生沉淀需要的S2-浓度为:,产生沉淀需要的S2-浓度小,故先生成沉淀,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8分。
15. C、N、O及过渡金属元素在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基态的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___。
(2)根据表中两种元素的电离能数据,其中最高正化合价为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侯氏制碱法原理是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再通入,最终制得。
①键角:___________(填“”“”或“”)。
②中碳原子是___________杂化,的空间结构名称为___________。
③极易溶于水,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6或六
(2)
(3) ①. ②. ③. 平面三角形 ④. 能与形成分子间氢键;均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
【解析】
【小问1详解】
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基态的核外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为外未成对电子数为:6或六;
【小问2详解】
由表格可知,La的I3到I4出现了突跃,故La的最高正价为+3价;
【小问3详解】
①和中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N原子含2个孤电子对,O含2个孤电子对,孤电子对数越多,对成键电子对斥力越大,键角越小,故键角:>;
②中碳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碳原子是sp2杂化,的空间结构名称为平面三角形;
③极易溶于水,原因:能与形成分子间氢键;均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
16. 向体积均为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和,均发生反应。甲为恒温过程,乙为绝热过程,两个反应体系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由甲、乙曲线变化趋势判断,该反应___________0(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肇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金属—空气电池是以金属,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工业上用电解法精炼粗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7 kJ/ml×3+413,5 ml/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