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荆州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荆州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2024年12月26日
一、单选题
1.细胞膜上的脂类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耐极端低温细菌的膜脂富含饱和脂肪酸B.胆固醇可以影响动物细胞膜的流动性
C.糖脂可以参与细胞表面识别D.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2.用缺硼营养液培养枳树幼苗,结果显示根系中线粒体膜的流动性降低且嵴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硼是组成线粒体膜的大量元素
B.丙酮酸和葡萄糖进入线粒体的过程受阻
C.还原型辅酶Ⅰ与氧结合形成水的过程受阻
D.有氧呼吸在线粒体基质和内膜处都能产生大量能量
3.某小组为了探究适宜温度下CO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将四组等量菠菜叶圆片排气后,分别置于盛有等体积不同浓度NaHCO3溶液的烧杯中,从烧杯底部给予适宜光照,记录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长,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中,温度、NaHCO3浓度和光照都属于自变量
B.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长主要取决于叶圆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速率
C.四组实验中,0.5%NaHCO3溶液中叶圆片光合速率最高
D.若在4℃条件下进行本实验,则各组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长均会缩短
4.木质素是植物细胞壁中一类复杂的有机聚合物,它赋予细胞壁一定刚性。木质素很难分解,但有些真菌和细菌能够分泌木质素降解酶(一种蛋白质),以分解木质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木质素降解酶能分解木质素是因为其降低了木质素的活化能
B.真菌和细菌分泌木质素降解酶需要借助高尔基体形成的小囊泡
C.高温会破坏木质素降解酶的肽键,导致木质素降解酶失去活性
D.木质素降解酶能高效、专一地分解木质素与其特定的空间结构有关
5.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动中,先制作4个蓝色(2个5cm、2个8cm)和4个红色(2个5cm,2个8cm)的橡皮泥条,再结合细铁丝等材料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将2个5cm蓝色橡皮泥条扎在一起,模拟1个已经复制的染色体
B.将4个8cm橡皮泥条按同颜色扎在一起再并排,模拟1对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C.模拟减数分裂后期I时,细胞同极的橡皮泥条颜色要不同
D.模拟减数分裂后期II时,细胞一极的橡皮泥条数要与另一极的相同
6.某同学足球比赛时汗流浃背,赛后适量饮水并充分休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足球比赛中支气管扩张,消化液分泌增加
B.运动所致体温升高的恢复与皮肤血流量、汗液分泌量增多相关
C.大量出汗后适量饮用淡盐水,有助于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D.适量运动有助于减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
7.胰高血糖素通过作用于其受体(GCGR)发挥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GCGR在2型糖尿病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者利用转基因技术设计出了胰高血糖素受体基因敲除纯合小鼠(GCGR-/-)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相抗衡
B.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产生,其分泌不受神经调节影响
C.针对GCGR的单克隆抗体等药物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
D.与正常小鼠相比,GCGR-/-小鼠血浆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肝脏中脂质减少
8.为了防治莲藕食根金花虫,研究者在藕田套养以莲藕食根金花虫为食的泥鳅、黄鳝,并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混合套养更有利于防治莲藕食根金花虫、提高藕增产率
B.3种套养方式都显著提高了食物链相邻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C.混合套养中泥鳅和黄鳝因生态位重叠而存在竞争关系
D.生物防治优化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9.二甲双胍(Met)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用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分别在高糖(HG)或正常糖(NG)培养条件下处理人胰腺癌细胞。培养48h后,检测处于细胞周期(代表细胞分裂间期,M代表分裂期)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套养方式
莲藕食根金花虫防治率(%)
藕增产率(%)
单独套养泥鳅
81.3
8.2
单独套养黄鳝
75.7
3.6
混合套养泥鳅和黄鳝
94.2
13.9
A.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G₁期
B.二甲双胍在NG条件下对细胞周期阻滞作用较HG条件下更为显著
C.NG条件下二甲双胍将细胞阻滞在S期,HG条件下二甲双胍将细胞阻滞在G₁期
D.与HG相比,NG培养条件下可能提高了肿瘤细胞对二甲双胍抗肿瘤作用的敏感性
10.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常由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性药物共价连接而成。ADC具备高特异性靶向能力和强效杀伤作用,实现了对癌细胞的精确高效清除,已成为抗癌药物研发的热点之一,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需要将免疫后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B.杂交瘤细胞产生单克隆抗体的过程既可以在生物体内又可以在生物体外
C.ADC利用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杀伤力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D.利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在特定组织中成像的技术,可定位诊断肿瘤
11.乙烯前体物质ACC能在氧化酶ACO作用下生成乙烯,而乙酰转移酶B(NatB)会促进ACO的乙酰化,进而影响ACO的降解速度。已知乙烯含量与拟南芥幼苗顶端的弯曲角度有关,为探究NatB调控植物乙烯合成的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乙烯会促进拟南芥幼苗顶端弯曲角度的增大
B.NatB基因突变会导致拟南芥内源性乙烯水平下降
C.外源施加ACC可增大NatB突变株顶端弯曲角度
D.乙烯不敏感株中NatB会抑制ACC转化为乙烯
12.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如下,其中Ⅱ-3不携带该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Ⅲ-1与正常女性婚配,子女患病概率相同
B.若该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Ⅲ-1患病的原因
是性染色体间发生了交换
C.若该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Ⅲ-1与正常女性婚配,女儿的患病概率高于儿子
D.Ⅲ-3与正常男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1/2
13.如图为人体的内环境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相关液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肌肉注射的流感疫苗成分首先会进入①,再被运输到各处组织
B.若细胞代谢产物增多,则会使③的渗透压上升
C.正常情况下,③渗入转化成①的量远大于渗入转化成②的量
D.与②③相比,①中的蛋白质含量更高
14.趋同进化是指来自不同祖先的生物,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结构朝着相同方向改变。如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科植物和多数大戟科植物,它们的叶都特化成相似的刺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植物的叶特化成相似的刺是因为二者之间相互选择
B.叶特化成刺是干旱环境诱导植物发生定向变异的结果
C.两种植物趋同进化的过程中会发生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趋同进化打破了仙人掌科植物和大戟科植物的生殖隔离
15.抗虫作物对害虫的生存产生压力,会使害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迅速提高,导致作物的抗虫效果逐渐减弱。为使转基因抗虫棉保持抗虫效果,农业生产上会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下措施不能实现上述目标( )
A.在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中混入少量常规种子
B.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并施用杀虫剂
C.转基因抗虫棉与小面积的常规棉间隔种植
D.转基因抗虫棉大田周围设置常规棉隔离带
16.某自花传粉植物的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这两对等位基因与植物的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此外,A/a基因还影响花粉的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而且B基因纯合致死。若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一代中红花植株数是粉花植株数的3倍
B.若要验证A/a基因影响花粉的育性,可选择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植株做正反交
C.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数的3倍
D.子代白花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2/3
17.科学家发现了果蝇的第一个周期基因“per”,提出了TTFL模型(转录—翻译反馈环路模型),per的转录产物会呈现近似24h的节律变化,夜间积累,白天降解。per基因突变后形成了多种等位基因。果蝇2号染色体上的tim基因,也会抑制per基因的转录活性,而3号染色体上的dbt基因,可编码形成DBT蛋白(一种蛋白激酶),延缓PER蛋白的积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A.PER蛋白夜间积累,其原因只与tim基因的表达受限有关,此为负反馈调节
B.DBT蛋白使PER蛋白磷酸化,可能使其稳定性降低,从而易于和TIM蛋白结合
C.二聚体必须通过核膜进入细胞核,抑制per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PER蛋白的合成
D.突变产生的多种等位基因,根本区别是碱基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18.我国“深海勇士”号深潜器在中国南海1600米深处发现了鲸落。所谓“一鲸落,万物生”,就是鲸死亡后沉入深海形成的一种特殊生态系统,其演化分为四个阶段:鲨鱼等取食鲸鱼的柔软组织→海蜗牛等无脊椎动物以残余鲸尸为食→鲸骨腐烂产生硫化氢,硫细菌吸收CO2并利用氧化硫化氢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鲸骨的矿物遗骸作为礁岩成为生物的聚居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鲸落的形成演化会改变鲸落所在地的环境和生物种群分布
B.鲸落是一种可以实现能量循环利用的特殊生态系统
C.因为深海没有阳光,特殊生态系统鲸落中不存在生产者
D.鲸骨礁岩上演化出充满生机的珊瑚礁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二、非选择题
19.(12分)同一湖泊中通常会生长大量的微囊藻和绿藻,绿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浮游动物的重要饵料。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时,微囊藻等蓝细菌大量增殖并产生难被降解的藻毒素,严重威胁水体安全和人类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 。湖泊的湖岸边到湖心处分布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差异,这体现了群落 的结构。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的结果。
(2)微囊藻产生的藻毒素抑制水生植物的生长,造成水生动物中毒和死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从而降低其 稳定性。
(3)科研小组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X表示能量流动的去向之一,Y、Z为能量值,能量单位为J•cm-2•a-1,肉食性动物作为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研究)。据表分析,X是指 的能量,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 。
20.(16分)由肝细胞合成分泌、胆囊储存释放的胆汁属于消化液,其分泌与释放的调节方式如图所示。
(1)图中所示的调节过程中,肝细胞分泌胆汁的调节属于 调节,说明肝细胞表面有 。肝细胞受到信号刺激后,发生动作电位,此时膜外侧电位表现为 。
(2)机体血浆中大多数蛋白质由肝细胞合成。肝细胞合成功能发生障碍时,组织液的量 (填“增加”或“减少”)。临床上可用药物A竞争性结合醛固酮受体增加尿量,以达到治疗效果,从水盐调节角度分析,该治疗方法使组织液的量恢复正常的机制为 。
生物类型
呼吸作用
散失的能量
X
未利用
流向下一营养
级的能量
外来有机物
输入的能量
生产者
44.0
5.0
95.0
Y
0
植食性动物
9.5
1.5
11.0
Z
5.0
肉食性动物
6.8
0.5
7.2
0
11.0
(3)为研究下丘脑所在通路胆汁释放量是否受小肠Ⅰ细胞所在通路的影响,据图设计以下实验,已知注射各试剂所用溶剂对实验检测指标无影响。
实验处理:一组小鼠不做注射处理,另一组小鼠注射 (填序号)。
①CCK抗体 ②ACh抑制剂 ③ACh抑制剂+CCK抗体
检测指标:检测两组小鼠的 。
实验结果及结论:若检测指标无差异,则下丘脑所在通路不受影响。
21.(14分)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育成的“小麦二体异附加系”,能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小麦中。普通小麦6n=42,记为42W;长穗偃麦草2n=14,记为14E。下图为普通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小麦二体异附加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产生的F1为 倍体,F1 (填“可育”或“不可育”),其原因是 。
(2)图1中②为乙和普通小麦杂交获得丙的过程,由于乙减数分裂过程中 ,因此得到的丙的染色体组成为42W+0~7E。图中所示过程一定会发生的变异类型为 。
(3)图1中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两条来自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 。
22.(22分)人胰岛素基因表达的最初产物是一条肽链构成的前胰岛素原,经加工后形成两条肽链(A链和B链)的有生物活性的胰岛素。此后科学家又提出了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的两种方法:“AB”法是根据胰岛素A、B两条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两种DNA片段,利用工程菌分别合成两条肽链后将其混合自然形成胰岛素;“BCA”法是利用人体某细胞中的mRNA得到胰岛素基因,表达出胰岛素原后再用特定酶切掉C肽段。这两种方法使用同一种质粒作为载体。请据下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 ,“AB”法中人工合成的两种DNA片段均有多种可能的序列。“BCA”法是利用人体 细胞中的mRNA,再由mRNA经 得到的胰岛素基因。
(2)如图是利用基因工程生产人胰岛素过程中使用的质粒及目的基因的部分结构。为使目的基因与载体正确连接,在设计PCR引物时可添加限制酶 的识别序列,PCR引物应该添加在识别序列的 (填“3’或5’)端。通过上述方法获得人的胰岛素基因后,需要通过PCR技术进行扩增,若计划用1个胰岛素基因为模板获得m(m大于2)个胰岛素基因,则消耗的引物总量是 个。引物序列中的GC含量越高,对PCR过程中的 步骤〔写出具体过程)影响最大,越 (填“有利于”或“不利于”)目标DNA的扩增。
(3)β-半乳糖苷酶可以分解无色的X-gal产生蓝色物质使菌落呈现蓝色,否则菌落为白色。经 (处理方法)大肠杆菌后,与重组质粒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将大肠杆茵接种到添加了
和X-gal的培养基上筛选出 色的菌落即为工程菌种。
高三12月月考生物参考答案
1.A【分析】脂质可以分为脂肪(储能物质,减压缓冲,保温作用)、磷脂(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产生)和维生素D(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
【详解】A、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高,容易凝固,耐极端低温细菌的膜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A错误;
B、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其对于调节膜的流动性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
C、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分子可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糖脂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问的信息传递等功能密切相关,C正确;
D、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D正确。故选A。
2.C【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2、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 (线粒体基质)
3、24[H]+6O212H2O+能量 (线粒体内膜)
【详解】A、硼是组成生物的微量元素,A错误;
B、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过程会有影响,葡萄糖并不进入线粒体,B错误;
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还原型辅酶Ⅰ与氧结合形成水的过程在内膜上进行,线粒体嵴减少,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D
C
A
C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C
A
C
B
A
B
A
膜的面积减少,所以对第三阶段的反应有影响,C正确;
D、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分别在线粒体基质和内膜处进行,第二阶段产生少量能量,第三阶段产生大量能量,D错误。故选C。
3.B
【分析】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可表示不同的CO2浓度,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叶圆片浮起需要的时间缩短,说明光合速率增加。
【详解】A、本实验是探究适宜温度下CO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自变量为CO2浓度(NaHCO3溶液浓度),温度和光照为无关变量,A错误;
B、当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时,叶圆片上浮,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长主要取决于叶圆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速率,B正确;
C、四组实验中,0.5%NaHCO3溶液中叶圆片上浮需要的时间最长,光合速率最小,C错误;
D、若在4℃条件下进行本实验,由于低温会使酶的活性降低,净光合速率可能降低,故各组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长可能均会延长,D错误。
故选B。
4.D
【分析】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酶所处的环境改变可能引起酶活性的变化;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酶的结构改变会影响其功能。
【详解】A、酶具有催化作用的机理是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木质素降解酶能分解木质素是因为其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
B、细菌无高尔基体,B错误;
C、高温会破坏木质素降解酶的空间结构而非肽键,导致木质素降解酶失去活性,C错误;
D、酶具有高效性与专一性(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木质素降解酶能高效、专一地分解木质素与其特定的空间结构有关,D正确。
故选D。
5.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是经过复制而来,大小一样,故将2个5cm蓝色橡皮泥条扎在一起,模拟1个已经复制的染色体,A正确;
B、同源染色体一般大小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用不同颜色表示),故将4个8cm橡皮泥条按同颜色扎在一起再并排,模拟1对同源染色体的配对,B正确;
C、减数分裂后期I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同极的橡皮泥条颜色可能相同,可能不同,C错误;
D、减数分裂后期II时,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均分到细胞两级,故模拟减数分裂后期II时,细胞一极的橡皮泥条数要与另一极的相同,D正确。
故选C。
6.A【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详解】A、足球比赛中,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表现为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受到抑制,A错误;
B、正常机体产热量=散热量,运动时体温升高,产热量增加,为了达到体温的相对稳定,散热量也会增加,主要通过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以此来增加散热量,B正确;
C、大量出汗不仅丢失了大量的水分,同时也丢失了无机盐,通过适量饮用淡盐水,有助于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C正确;
D、情绪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消极情绪到一定程度就患有抑郁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有助于减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D正确。故选A。
7.C【分析】血糖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详解】A、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在提高血糖浓度上具有协同作用,A错误;
B、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可由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控制,B错误;
C、GCGR的单克隆抗体可与GCGR特异性结合,阻止其与胰高血糖素的结合,则肝糖原分解减少、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减少,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C正确;
D、与正常小鼠相比,GCGR-/-小鼠血浆中胰高血糖素无法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其含量升高,肝脏中的脂质不能转化成糖类等物质,会出现脂质堆积,D错误。故选C。
8.B【分析】由表可知混合套养泥鳅和黄鳝的防治率最高,达到94.2%,明显高于单独套养泥鳅或黄鳝的防治率。同时,混合套养的藕增产率也最高,为13.9%,高于单独套养泥鳅和单独套养黄鳝。
【详解】A、由表可知混合套养泥鳅和黄鳝的防治率明显高于单独套养泥鳅或黄鳝的防治率,同时,混合套养的藕增产率也高于单独套养泥鳅和单独套养黄鳝,因此混合套养更有利于防止莲藕食根金花虫、提高藕增产率,A正确;
B、虽然生物防治可以优化能量流动,但表格中的数据并没有直接显示能量传递效率的变化,能量传递效率通常是指能量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效率,而表格中的数据只是防治率和增产率,并不能直接反映能量传递效率的提高,B错误;
C、泥鳅和黄鳝都以莲藕食根金花虫为食,可能会在资源获取上产生竞争,因此混合套养中泥鳅和
黄鳝因生态位重叠而存在竞争关系,C正确;
D、生物防治通过利用天敌来控制害虫,优化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这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D正确。故选B。
9.C【分析】癌细胞的增殖特点是无限增殖。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其中分裂间期完成 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的复制),包括 G1 期、S 期和 G2 期。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G1期的细胞占比最多,推测G1期在细胞周期中时间最长,A正确;
B、二甲双胍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图中随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G1期的细胞数目占比减少,S期和G2/M期的细胞数目占比增加,可知二甲双胍将癌细胞阻滞在S期和G2/M期,在NG条件下,处于S期和G2/M期比HG多,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NG和HG条件下,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S期和G2/M期的细胞数目占比在增加,所以,不同糖浓度培养条件下,二甲双胍均将细胞阻滞在S期和G2/M期,C错误;
D、二甲双胍在NG条件下对细胞周期阻滞作用较HG条件下更为显著,推测NG培养条件下可能提高了肿瘤细胞对二甲双胍抗肿瘤作用的敏感性,D正确。故选C。
10.C【分析】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的抗体,通常采用杂交瘤抗体技术来制备,杂交瘤抗体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浆B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用具备这种特性的单个杂交瘤细胞培养成细胞群,可制备针对一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抗体。
【详解】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需要将免疫后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A正确;
B、第二次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可以输入到小鼠的腹腔内产生单克隆抗体,也可以在体外培养产生单克隆抗体,B正确;
C、据图可知,ADC利用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定向寻找肿瘤细胞,通过细胞毒素杀伤肿瘤细胞,C错误;
D、利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在特定组织中成像的技术,可定位诊断肿瘤,D正确。故选C。
11.D
【分析】乙烯的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烯处理组的拟南芥幼苗顶端弯曲角度比空气处理组大,所以乙烯会促进拟南芥幼苗顶端弯曲角度的增大,A 正确;
B、由A可知,乙烯会促进拟南芥幼苗顶端弯曲角度的增大,空气处理组野生型拟南芥株顶端弯曲角度比NatB突变株大,可以推测野生型拟南芥株内源性乙烯含量高于NatB突变株,由此可知,NatB基因突变会导致拟南芥内源性乙烯水平下降,B正确;
C、乙烯前体物质ACC能在氧化酶ACO作用下生成乙烯,而NatB基因突变会导致拟南芥内源性乙烯水平下降,外源施加 ACC可补充乙烯的生成,从而增大NatB 突变株顶端弯曲角度,C正确;
D、乙烯不敏感株本身对乙烯不敏感,图中并没有表明在乙烯不敏感株中NatB 会抑制 ACC 转化为乙烯,D 错误。故选D。
12.C【分析】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
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
【详解】A、由题干可知,Ⅱ-3不携带该致病基因,表明该遗传病是显性遗传病。若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Ⅲ-1为携带致病基因的杂合体,与正常女性婚配,致病基因传给子女的概率均为1/2,A正确;
B、若该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II-2因从I-1获得携带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而患病。若该致病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II-2的致病基因只能传给其女儿,不符合题意。因此,该致病基因只能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且同源区段发生了交换,导致Ⅲ-1患病,B正确;
C、若该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Ⅲ-1从其父亲Ⅱ-2获得携带致病基因的Y染色体,与正常女性婚配时,所生儿子的患病概率应高于女儿,C错误;
D、致病基因无论是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Ⅲ-3和正常男性婚配,致病基因传给子代的概率均为1/2,D正确。故选C。
13.A【分析】①~④表示相关液体,①为血浆、②为淋巴、③为组织液、④为细胞内液。
【详解】A、肌肉注射的新冠疫苗成分首先会进入③组织液, 再进入①血浆,然后被运输到各处组织, A错误;
B、若细胞代谢产物增多, 则可能会使③组织液的渗透压上升导致组织水肿, B正确;
C、正常情况下, ③组织液渗入转化成①血浆的量远大于渗入转化成②淋巴的量, C正确;
D、与②淋巴③组织液相比,①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更高, D正确。故选A。
14.C【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
【详解】A、趋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在相似环境压力下,通过自然选择,产生相似的性状,而不是因为相互选择,A错误;
B、叶的特化成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受环境诱导的定向变异,B错误;
C、在趋同进化的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因自然选择压力而改变,以适应环境条件,C正确;
D、同进化并不涉及生殖隔离的破除,两者仍然有独立的生殖隔离机制,D错误。故选C。
15.B【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达尔文认为生物变异在前,选择在后,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详解】A 、在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中混入少量常规种子,则常规种子长成的普通植株能敏感性(不抗虫)个体提供生存空间,增加与抗虫个体的竞争,避免抗性基因频率升高过快,提高了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A不符合题意;
B 、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施用杀虫剂,都会进一步选择并保存抗性强的个体,导致敏感性个体死亡,从而加快害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提高,不利于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B符合题意;
CD 、将转基因抗虫棉与小面积的常规棉间隔种植以及转基因抗虫棉大田周围设置常规棉隔离带,作用机理相似:可以使敏感型个体存活,敏感性个体能与抗性强的棉铃虫进行竞争,不会导致抗性基因频率升高过快,提高了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 CD 正确。故选B。
16.A【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
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题意显示,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B∶Ab∶aB∶ab=1∶1∶1∶1,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则该个体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为AB∶Ab∶aB∶ab=2∶2∶1∶1,又B基因纯合致死,则子一代中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6AaBb(红色)、4AABb(红色)、2AAbb(粉红色)、3Aabb(粉红色)、2aaBb(白色)、1aabb(白色),可见子一代中红花植株∶粉红花=2∶1,即子一代中红花植株数是粉花植株数的2倍,A错误;
B、选择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植株做正反交通过检测子代的性状表现来验证A/a基因影响花粉的育性,即二者正反交的表现型比例分别为AaBb(红色)∶Aabb(粉红色)∶aaBb(白色)∶aabb(白色)=1∶1∶1∶1,即红色∶粉红色∶白色=1∶1∶2,反交比例为AaBb(红色)∶Aabb(粉红色)∶aaBb(白色)∶aabb(白色),即红色∶粉红色∶白色=1∶1∶1,B正确;
C、由于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可育,故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的比例为AB∶Ab∶aB∶ab=2∶2∶1∶1,即可与雄配子共6份,而不育雄配子占2份,即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的三倍,C正确;
D、结合A项可知,子一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6AaBb(红色)、4AABb(红色)、2AAbb(粉红色)、3Aabb(粉红色)、2aaBb(白色)、1aabb(白色),可见子代白花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2/3,D正确。故选A。
17.B【分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基因per和tim通过转录和翻译形成两种蛋白质,这两种蛋白质结合形成二聚体,在夜间进入细胞核,抑制转录因子的活性,进而抑制基因per和tim自身的转录;随着蛋白质的降解,对转录因子的抑制作用解除,因此在黎明时转录因子恢复活性,也可以调控基因per和tim转录了。
【详解】A、PER蛋白夜间积累的原因不仅与tim基因的表达受限有关,还和dbt基因编码形成的DBT蛋白有关,此调节为负反馈调节,A错误;
B、DBT蛋白使PER蛋白磷酸化,使其稳定性降低,从而易于和TIM蛋白结合形成二聚体,从而抑制per基因的表达,B正确;
C、二聚体是DBT蛋白和PER蛋白形成的大分子物质,必须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C错误;
D、突变产生的多种等位基因,其根本区别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遗传信息不同,D错误。
故选B。
18.A【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2、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鲸落属于特殊的生态系统,鲸落的形成演化会改变鲸落所在地的环境和生物种群分布,A正确;
B、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
C、特殊生态系统鲸落中的硫细菌属于生产者,C错误;
D、礁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因为鲸骨的矿物遗骸作为礁岩成为生物的聚居地,D错误。
故选A。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或非生物因素)、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水平 协同进化
(2)抵抗力
(3)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协同进化。
3、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详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群落中,不同地点分布着不同生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协同进化。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2)微囊藻产生的藻毒素抑制水生植物的生长,造成水生动物中毒和死亡,造成该生态系统结构变简单,从而降低抵抗力稳定性。
(3)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分为流入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和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所以X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输入的能量。肉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为6.8+0.5+7.2=14.5J⋅cm−2⋅a−1,其中有11来自外来有机物的输入,所以上一营养级输入的能量为3.5J⋅cm−2⋅a−1,所以Z为3.5,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为9.5+1.5+11+3.5=25.5J⋅cm−2⋅a−1,其中有5来自外来有机物的输入,所以上一营养级输入的能量Y为20.5J⋅cm−2⋅a−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44+5.0+95+20.5=164.5J⋅cm−2⋅a−1,所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164.5+5.0+11.0=180.5J⋅cm−2⋅a−1。
20.(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ACh 受体和CCK受体 负电位
(2)增加 药物A竞争性结合醛固酮受体,抑制醛固酮的作用,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促进钠离子的排泄,从而增加尿量,使组织液的量恢复正常(4分)
(3)① 检测两组小鼠的ACh释放量
【分析】由图可知,食物通过促进下丘脑相关通路,增加Ach的释放,同时通过小肠Ⅰ细胞通路,增加CCK的释放,二者均可作用与肝细胞分泌胆汁,后者又能促进胆囊平滑肌收缩,进一步促进胆囊胆汁的释放。
【详解】(1)迷走神经对肝细胞分泌胆汁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说明肝细胞表面有迷走神经递质受体。小肠Ⅰ细胞通过CCK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属于体液调节,说明肝细胞表面有CCK受体。发生动作电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故膜外表现为负电位。
(2)肝细胞合成功能发生障碍时,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大量渗透到组织液,组织液的量增加,导致组织水肿。药物A竞争性结合醛固酮受体,减少醛固酮的作用,从而减少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增加尿量,使组织液的量恢复正常。
(3) 由图可知,小肠Ⅰ细胞所在通路相关的物质是CCK,即自变量是CCK是否能正常发挥作用,因变量是胆囊释放胆汁的量。所以实验处理:一组小鼠不做注射处理,另一组小鼠注射CCK抗体。检测指标:检测两组小鼠的胆汁释放量。
21.(1) (异源)四 不可育
杂交所得的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2)乙植株来自长穗偃麦草的7E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会随机分配到细胞两极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4分)
(3) 1/4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两种。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1)普通小麦中含有6个染色体组,产生的配子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长穗偃麦草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产生的配子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产生的F1为3+1=4倍体(异源四倍体),杂交所得的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故杂交所得的F1不可育。
(2)乙的染色体组成为42W+7E,乙减数分裂过程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7E染色体会随机分配到细胞两极,因此得到的丙的染色体组成为42W+0~7E。图1中杂交过程均发生了基因重组;图中①过程可用低温诱导的方法或秋水仙素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因此,图1所示过程一定会发生的变异为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3)丁体细胞中含有一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自交后代中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情况是2条:1条:0条=1:2:1,因此含有两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1/4。
22.(1)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 ( 密码子的简并性) 胰岛B 逆转录
(2)Xhl和Munl 3’ 2m-2 复性 有利于
(3)钙离子处理 氨苄青霉素 白
【分析】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简称,指在引物指导下由酶催化的对特定模板(克隆或基因组DNA)的扩增反应,是模拟体内DNA复制过程,在体外特异性扩增DNA片段的一种技术。
【详解】(1)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即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AB”法中人工合成的
两种DNA片段均有多种可能的序列;胰岛素基因存在于所有细胞中,但只能在胰岛B细胞中表达,结合题意“BCA法是利用人体某细胞中的mRNA得到胰岛素基因,表达出胰岛素原后再用特定酶切掉C肽段”可知,BCA法是从人体胰岛B细胞中获取mRNA;再由mRNA经逆转录过程得到的胰岛素基因;
(2)由图可知,对于目的基因,SalI和NheI的作用位点在目的基因的中间,会破坏目的基因,则在引物设计时不能选用这两种限制酶,那么只能在XhI、MunI和EcRI中选择,同时质粒上EcRI的其中一个作用位点是在标记基因上,所以只能选择XhI和MunI两种限制酶,故需要在设计PCR引物时添加限制酶XhI和MunI的识别序列;由于DNA复制时,子链的延伸是从引物的3′端开始的,因此引物需要在模板的3'端开始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即PCR引物应该添加在识别序列的3′端;通过上述方法获得人的胰岛素基因后,需要通过PCR技术进行扩增,若计划用1个胰岛素基因为模板获得m(m大于2)个胰岛素基因,由于子链的延伸都需要从引物的3'端开始,即新合成的子链中均带有引物,只有原来的模板链上没有引物连接,故消耗的引物总量是2m-2;由于碱基对GC之间有3个氢键,AT之间有2个氢键,故引物序列中的GC含量越高,对PCR过程中的复性步骤影响最大,复性温度高。可以避免引物与非目标片段结合,有利于目标DNA的扩增。
(3)经钙离子处理后的大肠杆菌,处于感受态,能主动吸收外界游离的DNA分子,故其与重组质粒混合培养时,容易完成转化过程;结合图示可知,目的基因插入的位置是在lacZ基因中,会破坏lacZ基因的结构,则不能产生β-半乳糖苷酶,根据题干信息“β-半乳糖苷酶可以分解无色的X-gal产生蓝色物质”,故目的基因的插入破坏了lacZ基因的结构,使其不能正常表达产生β-半乳糖苷酶,底物X-gal不会被分解,所以筛选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时,在添加了氨苄青霉素(据图,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为标记基因)和X-gal的培养基上应选择白色的菌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