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阅读专题2】进取与超脱:两种人生取向》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阅读专题2】进取与超脱:两种人生取向》教学设计第1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阅读专题2】进取与超脱:两种人生取向》教学设计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阅读专题2】进取与超脱:两种人生取向》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阅读专题2】进取与超脱:两种人生取向》教学设计,共4页。
    进取与超脱:两种人生取向【专题解释】本专题通过阅读古诗作品,体味古人的思想情感,增强对人生的感悟。联读曹操《短歌行》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参读曹操《却东西门行》和陶渊明《杂诗(其二)》,感受诗人的人生态度,辩证理解不同的人生取向。【预习任务】1.学生结合初中学过的《龟虽寿》《饮酒》等相关作品,课前査找资料,进一步了解曹操、陶渊明各自生活的时代背景。2.精读《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两首诗,解读诗句内涵,找出诗中反映作者人生状态的诗句。3.阅读曹操《却东西门行》和陶渊明《杂诗(其二)》,立体感知两位诗人更为丰富的人生体验。【学习任务】任务一 领会作家作品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教材中的《龟虽寿》《饮酒》,并说明这两首诗的思想情感。提示学生注意分析曹操《龟虽寿》与《短歌行》,陶渊明《饮酒》与《归园田居(其一)》内在的主旨思想的关联。2.梳理:结合预习任务,交流介绍有关曹操、陶渊明的生平经历。教师强调“知人论世”的鉴赏原则。了解《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的写作背景。明确:(1)汉末天下纷乱,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建立了地主武装,逐步发展壮大,统一北方。其诗歌作品中常常反映社会动乱,表现统一天下的雄心。《短歌行》大致写于东征孙权前夕。(2)陶渊明出身于衰落的官僚家庭,一生贫困。陶渊明年轻时曾胸怀大志,晚年过着躬耕田园的生活。创作最高成就是“田园诗”。3.解读:读文本,找诗眼,析内涵。由学生逐句解读两首诗的诗意内涵,理清结构层次。4.讨论:(1)曹操“忧”从何来?(2)《短歌行》中“三何”疑问有怎样的表达意义?(3)如何理解《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守拙”?陶渊明为什么要“守拙”?(4)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陶渊明田园生活的场景。明确:(1)①人生苦短。②求贤若渴。(2)①“何以解忧”承上启下,强化情感基调,铺垫下文渴求人才的主旨。②“何时可掇”:强调在自己心中人才的宝贵,以及对人才朝思暮想的渴求。③“何枝可依”:劝告人才,在纷乱世道找准自己的方向,不要迷茫和犹豫,表明自己广纳贤才的襟怀。(3)“守拙”:持守愚拙,就是坚守“爱丘山”的本性。其实是因为自己不喜欢官场逢迎,守正不阿。陶渊明把世俗生活比作“尘网”“樊笼”,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可见仕宦生活让他倍受束缚,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极其痛苦。他不想迷失本性,所以只能“守拙归园田”。(4)略。5.归纳:结合文本,分别归纳《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两首诗的主旨。明确:《短歌行》这首诗通过酒后的歌唱,发出人生苦短、贤才难觅的慨叹,反映了曹操为实现统一天下的政治理想而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归园田居(其一)》通过对自己崇尚自然的个性的介绍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仕宦官场的厌弃,抒发了重返田园的喜悦之情。任务二 感悟人生志趣1.讨论:两首诗中都有对时光流逝的慨叹,但初衷似乎又有很大不同,请比较说明。明确:2.思考:(1)我们知道《短歌行》中“对酒当歌”首先表达了借酒浇愁的想法,可是魏源却说“对酒当歌,有风云之气”,这是什么道理?(2)《归园田居(其一)》中“复得返自然让诗人欣喜若狂,这是不是人生的一种逃避?是不是表明陶渊明没有为黎民百姓谋福祉的责任心?明确:(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确实有借酒消忧之意,但我们已经知晓了曹操“忧”的根源,除了“去日苦多”,也有“但为君故”。我们也知道了“去日苦多”的情感内涵,可见曹操为人才而忧,为事业而忧。所以,当诗人在月明星稀之夜横槊赋诗的时候,开口吟出“对酒当歌”,心中已有“天下归心”的理想,壮志悲慨,气势沉雄,横扫六合的激越之心、统一天下的豪迈之志,不禁溢于言表,所以有“风云之气”。(2)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逃避,应该是一种对黑暗现实的超脱。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3.讨论:进取与超脱,曹操与陶渊明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你更欣赏哪一种?说说理由。说明:不求统一答案,只是建议学生根据预习任务,结合文本内容,联系时代背景和自己的人生理想畅所欲言,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拨引领。任务三 学会以意逆志1.讲授:以意逆志的含义及应用。鼓励学生以切身体会去推测诗人的思想情感。2.讨论:阅读曹操《却东西门行》和陶渊明《杂诗(其二)》,试分析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明确:《却东西门行》也是曹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纷乱,反映了从军征战的漂泊流离之苦,表达了思念故乡、渴望安定生活的情感。《杂诗》是陶渊明五十岁前后所写的一组诗,是他归隐田园多年后的作品。这首《杂诗(其二)》写他因季节变更,生发的对光阴流逝、壮志未酬的悲伤,传递出志业无成、生命之价值尚未体现的忧患意识。从这两首诗可以看出,一个诗人的人生态度,是与他的人生经历及文化渊源密不可分的。雄才大略的曹操,在南征北战、叱咤风云的同时,也有对生灵涂炭的控诉,有对漂泊无定的失落以及对有家难回的哀伤。即使是欢悦于归隐田园、重获自由的陶渊明,也深感“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由此可见,人生在世当以进取为务,同时也应该不断地丰盈自己的精神,不汲汲于功利。纵使路途艰险,困难重重,也要保持人格的完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品与时间有关的诗句情感内涵《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将人生比作朝露,凸显人生短暂。大业未成,偏偏时光流逝太多。这里并不是主张及时行乐,而是对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进而为下文表达渴求人才的思想蓄势,希望自己也希望天下贤才能珍惜有生之年,早日创成大业。《归园田居(其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虽然“三十年”有可能是“十三年”但用“一去”一词仍可见“误落”之深,与尾句的“久”字呼应。对仕宦生涯的厌倦和悔恨,对田园自由生活的热切眷恋。“复得”一词饱含逃出樊笼、重回自然的喜悦。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