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沪科版(2024)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2024)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2024)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主备人
小组成员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标要求】
知道自然界和生活中简单的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主要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物质在不停地运动。
【学业要求】
1、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能通过宏观现象分析分子的微观状态。
3、能通过实验或实例归纳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对实验现象作出解释。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十二章的核心和重点内容,也是本章难点所在。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概念课。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通过物质的宏观现象分析总结出来的,所以教材对分子动理论的每项内容都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索,通过讨论宏观现象,得出“分子间存在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的结论。在这些实验探究完成之后,教材接着介绍了物质中的分子状态,解释了固态、液态、气态所具有宏观特征的根本原因。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对质子、中子、电子以及夸克等微观粒子有所了解,但由于微观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对它们的运动更是感觉难以理解。学生的生活中有许多与分子运动有关的生活经历,但是由于没有分子运动的知识,所以没有建立起联系,本节课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对实验充满好奇,有动手做实验的热情但是缺乏细心观察的态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聚焦实验细节和及时提问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能通过实验与实例,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知道固体、液体、气体中分子排列状态的模型
【科学思维】
能通过实验,猜想并得出分子间是有空隙的结论,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用已知的规律去解释具体问题,具有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能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科学探究】
能提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猜想,能说出并分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学习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的方法,并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分子间有间隙、分子运动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三、教学思路
考虑课标、教材、学情等综合因素,本课以带领学生通过体验实验过程,以“现
象观察--分析推理--提出问题--猜想推论--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评估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顺序进行教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
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应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来解释宏观现象,以及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养成。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酒精、试管、活塞、钩码、注射器、木块、塑料圈(带棉线)、肥皂水、红墨水、滴管。
【设计环节及意图】
情景引入(激发兴趣)→旧知复习(体现递进)→新知探究(方法引领)→小结评价(体现能力)……→课后小结(大概念统领)→任务评价(体现成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要点
备注
【环节一】
章节引入
【环节二】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环节三】分子之间有空隙
【环节四】
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
【环节五】
物质的三种不同状态的特点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PPT展示图片,并思考:
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2.自然界中,物质有哪几种状态?
提出问题: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可以流动,这些特性与分子的特点有什么关系呢?
活动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索
教师喷香水,学生观察现象,从分子角度,思考隐含的物理知识。
教师强调分子运动看不见,但可以从宏观现象推理微观特点,这种思维方式值得学习。
1.气体分子是运动的吗?
播放视频:空气与二氧化氮气体实验
观察现象,推理微观。
2.液体分子是运动的吗?
播放视频:水与硫酸铜溶液实验
观察现象,推理微观。
演示实验:冷水和热水中滴加红墨水
观察现象,探究运动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3.固体分子是运动的吗?
视频播放,金铅视频,观察合金层
得出结论:
物理中的生活:列举生活中扩散的实例。
1.实验观察:神奇的鸡尾酒
学生动手配制“鸡尾酒”。
教师演示实验:水与酒精混合实验。
2.小组实验:
压缩注射器中的空气时,体积如何变化?说明了什么?
3.科学推理:
铅块和金块的合金层约1mm厚,又能说明什么?
得出结论: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隙。
提出问题:分子在不停运动,分子之间有空隙,为何分子没有四散开去,反而能形成物质。
什么使分子聚在一起?
1.演示实验:压紧铅块实验
重物拉不开铅块,说明了什么?
2.学生实验:四人一小组,先制作一张完整的肥皂膜,再用手指轻轻戳破一侧的肥皂膜,观察戳破前后棉线的变化,说明了分子间有什么特点?
3结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提问:分子之间有引力,为何分子间还空隙,你能想到什么?
4.小组实验:
1)用注射器抽取一筒空气,用食指按住注射器嘴,然后用力推入活塞,压缩到最小后放开活塞,观察活塞运动。
2)用注射器抽取半筒水,用食指按住注射器嘴,然后用力推入活塞,观察水能否被压缩?
3)用力压木块使其体积变小,容易压缩吗?
结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分析分子的特点: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结合分子模型道具,分析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宏观表现。
总结:分子动理论
由宏观现象,推理微观特点
活动三:交流合作、构建新知
自学教材第288页最后四个自然段,独立完成表格。
强调:微观特点决定宏观现象。
三幅图,分别代表三种状态
学生回顾知识,回答问题
学生提出猜想
学生观察现象,进行推理
观看视频,推理微观:
运动?方向性?是否停息
观察现象,总结
学生做演示实验
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学生分组实验,得出结论
学生分析现象,总结
学生猜想
学生观察,分析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
小组实验,
透过现象看本质。
小组讨论并完成表格内容。
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发现物理问题。
学生亲身体会,引导其从宏观现象推理微观特点。
从气体、液体、固体三方面借助实验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形成结论。
学生动手配制鸡尾酒,创建课堂的第一次小高潮,活跃课堂气氛,从现象走向本质
学生通过小组实验和科学推理等环节,动手动口,辩证思考,培养物理思维。
设疑,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
演示实验,创建课堂的第二个小高潮,激发思考。
学生自制肥皂膜,亲自感受分子引力,形成结论。
借助模型道具,从抽象到具体。
学生分组探究分子斥力的存在,从现象到本质。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生自学、交流,促进深度学习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2024)第三节 探索宇宙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2024)第一节 走进微观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第三节 机械效率教案设计,文件包含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docx、第2课时机械效率的测量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