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五生物与环境专题十一种群与群落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五生物与环境专题十一种群与群落课件,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样方法,标记重捕法,迁入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S”形,物种组成,种间竞争,初始植被,出生率,迁入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 1.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
2.种群数量变化的模型分析(1)“J”形①模型曲线②数学公式:Nt=N0λtN0: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时间Nt: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3.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
(1)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2)增长速率=(末数-初数)/单位时间如下图所示:
4.利用标记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
【真题研读】1.(2023·广东选择考)某地区蝗虫在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某年秋季降温提前,大量蝗虫在产卵前死亡,次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释是( )A.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B.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C.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D.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
解析: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气温、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这些因素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本题中某年秋季降温提前,大量蝗虫在产卵前死亡,导致次年该地区蝗虫的出生率下降,进而导致其种群密度下降,C符合题意。
2.(2024·高考新课标卷)用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某种细菌,活细菌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其中Ⅰ~Ⅳ表示细菌种群增长的4个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基中的细菌不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B.Ⅱ期细菌数量增长快,存在“J”形增长阶段C.Ⅲ期细菌没有增殖和死亡,总数保持相对稳定D.Ⅳ期细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营养物质匮乏
解析:有丝分裂为真核生物特有的分裂方式,细菌等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主要是二分裂,A正确。由题图可知,Ⅰ期由于该细菌数量较少,增长速率较慢;Ⅱ期由于营养物质和空间充足,细菌数量增长快,存在“J”形增长阶段,B正确。Ⅲ期活细菌数达到相对稳定,是由于细菌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即存在细菌的增殖和死亡,C错误。Ⅳ期液体培养基中营养物质匮乏、代谢产物积累等,导致细菌数量下降,D正确。
[命题延伸]——判断与填空(1)在目标个体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定样方调查种群密度。( )(2)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海草的种群密度。 ( )(3)稳定的种群具有稳定型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为1∶1,数量达到K值。( )(4)可采用逐个计数法统计麋鹿种群密度。( )(5)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在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 )(6)增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提高环境容纳量。( )
(7)调查发现,某种哺乳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发现该种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幼年个体数较多,中年个体数适中,老年个体数较少
(8)调查1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____只/公顷(结果取整数)。
【对点突破】题点1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数量变化1.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为死亡率 B.②为种群密度C.③为年龄结构 D.④为性别比例
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①⑤分别为出生率、死亡率,A错误;②为年龄结构,可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B错误;③为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错误;④为性别比例,种群的性别比例只会影响出生率,不会影响死亡率,D正确。
2.(2024·广东部分学校高三联考)生态学上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最低起始数量又称M值,科学家研究了某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为该种群的瞬时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据图推测有些生物在种群起始数量过低时,其种群数量会不增反降,甚至灭绝B.据图分析该生物种群的K值为680个,M值为30个C.当起始种群数量为800个时,该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是将会一直降低D.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竞争程度最激烈
解析:题图中当种群起始数量低于150个时,种群瞬时增长量为负值,即接下来的种群数量将会不增反降,推测有些生物在种群起始数量过低时,其种群数量会不增反降,甚至灭绝,A正确;由题图曲线可知,当种群数量大于600个时,种群数量下降,所以600个为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即K值,当种群数量小于150个时,种群的瞬时增长量小于0,所以150个为种群数量的M值,B错误;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当种群数量达到600个时,种群数量开始降低,而降至600个以下,又会升高,所以当起始种群数量为800个时,种群数量先降低后在600个(K值)左右波动,C错误;据题图可知,该种群数量为600~680个时,种内竞争会比600个(K值)时更激烈,D错误。
题点2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3.下列关于种群数量“S”形增长曲线中K值及K/2的说法,错误的是( )A.鼠害的控制应该严防其种群数量达到K/2B.养殖业中捕捞或出栏个体一般是年幼个体C.为维持鱼类资源持续发展,可将捕捞后的种群数量控制在K/2D.可以通过改善被保护有益动物的生活环境来提高其种群的K值
解析: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因此鼠害的控制应该严防其种群数量达到K/2,维持鱼类资源持续发展可将捕捞后的种群数量控制在K/2,A、C正确;养殖业中捕捞或出栏个体一般是成年个体,主要是维持种群增长型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的数量增加,B错误;种群的K值是可变的,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可以通过改善被保护有益动物的生活环境来提高其种群的K值,D正确。
4.MacArthur和Wilsn从物种适应性出发,认为物种总是面对两个相互对立的进化途径:一种是高生育力但无亲代抚育(r选择,如老鼠属于此类);一种是低生育力但有亲代抚育(K选择,如大象属于此类)。下图表述了它们的区别,图中横坐标为某物种在时间t的个体数量Nt,纵坐标为时间t+1 的个体数量(Nt+1),虚线(45度角)表示Nt+1/Nt=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情况下,K选择的物种扩散能力较强、竞争能力弱B.一般情况下,r选择的物种对多变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一些C.当种群数量处于X点附近时容易导致种群灭绝D.S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可看作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解析:一般情况下,K选择的物种生育力低但有亲代抚育,故扩散能力较弱,但竞争能力强,A错误;一般情况下,r选择的物种没有灭绝点,则r选择的物种对多变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一些,B正确;当种群数量处于X点附近时,K选择的生物可能会趋于继续减少,容易导致种群灭绝,C正确;由题图可知,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即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D正确。
考点2 群落的结构及演替 1.群落的结构
2.“三看法”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真题研读】1.(2024·广东选择考)Janzen-Cnnel假说(詹曾-康奈尔假说)认为,某些植物母株周围会积累对自身有害的病原菌、昆虫等,从而抑制母株附近自身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下列现象中,不能用该假说合理解释的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楠木幼苗距离母株越远,其密度越大B.鸟巢兰种子远离母株萌发时,缺少土壤共生菌,幼苗死亡C.中药材三七连续原地栽种,会暴发病虫害导致产量降低D.我国农业实践中采用的水旱轮作,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解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楠木幼苗距离母株越远,其密度越大,说明幼苗距离母株越远,植物母株的抑制作用越弱,A不符合题意;鸟巢兰种子远离母株萌发时,缺少土壤共生菌,幼苗死亡,不能用题中所述假说解释,B符合题意;中药材三七连续原地栽种,会暴发病虫害导致产量降低,说明距离越近,抑制作用越显著,C不符合题意;我国农业实践中采用水旱轮作,植株周围不易积累对自身有害的病原菌、昆虫,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D不符合题意。
2.(2024·广东选择考)为探究人类活动对鸟类食性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者调查了某地的自然保护区、农田和城区3种生境中雀形目鸟类的物种数量(取样的方法和条件一致),结果见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群落类型多样,鸟类物种丰富度高B.农田的鸟类比自然保护区鸟类的种间竞争更小C.自然保护区鸟类比其他生境的鸟类有更宽的空间生态位D.人类活动产生的空白生态位有利于杂食性鸟类迁入
解析:由题图可知,自然保护区的物种数量最多,其次是城区和农田,故说明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群落类型多样,鸟类物种丰富度高,A正确;由于农田中鸟类的物种数量少于自然保护区的,故农田中的鸟类比自然保护区鸟类的种间竞争更小,B正确;由题图可知,自然保护区食虫性鸟类占绝大多数,说明自然保护区的杂食性和植食性鸟类比其他生境的杂食性和植食性鸟类有更小的空间生态位,C错误;农田和城区人类活动频繁,杂食性鸟类占比明显大于自然保护区,故说明人类活动产生的空白生态位有利于杂食性鸟类迁入,D正确。
[命题延伸]——判断与填空(1)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2)硬壳蟹(非蜕壳)摄食软壳蟹(蜕壳)为捕食关系。( )(3)利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推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 )(4)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 )
(5)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6)森林群落在不同季节存在明显的外貌变化,说明群落结构可以随时间发生变化。( )(7)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8)在某林地中,植物对动物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动物对植物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为动物提供食物、为动物提供栖息空间
为植物提供CO2和肥料、利于植物的
(9)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_________(填 “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
选择的动物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
其中一种草履虫数量先增加后维持相对稳定,另一种草履虫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直至消亡
(10)一种当地从未分布的新杂草出现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排挤了原有的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对农作物造成了危害。如果要控制该杂草的种群密度,除了人工拔除杂草外,还可采取的化学措施有_____________,生物措施有__________。
【对点突破】题点1 群落的结构和生态位1.(2024·广州高三一模)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和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等鸟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区分针叶林、岳桦林等不同群落类型的依据是植物类群的丰富度B.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C.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白桦和红皮云杉等乔木存在种间竞争D.大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并以多种虫子为食,这就是大杜鹃的生态位
解析:区分针叶林、岳桦林等不同群落类型的依据是群落的物种组成,包括植物和动物等,A错误;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内部不同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不属于垂直结构,B错误;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白桦和红皮云杉等乔木,它们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无机盐等,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C正确;一个物种的生态位不仅包括其所处的空间位置,还包括其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不能仅根据“大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并以多种虫子为食”就判断大杜鹃的生态位,D错误。
2.(2024·广州高三一模)科学家对某地域不同岛屿中鸟类物种数、植物物种数与岛屿面积、岛屿与大陆的距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各岛屿鸟类的物种丰富度,要注意随机取样B.鸟类物种数与植物物种数呈正相关C.若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则它们的生态位完全相同D.研究岛屿植物的生态位需研究它的出现频率、植株高度等
解析:样方法适合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不适合用于调查岛屿上的鸟类,A错误;从2、4、7号岛屿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植物物种数相同,但鸟类物种数不同,说明鸟类物种数和植物物种数不呈正相关,B错误;若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但食物种类不同,则它们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C错误;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通常需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D正确。
题点2 群落的演替3.Cnnell和Slatyer提出了3类群落演替的模型,即促进模型(a)、抑制模型(b)和忍耐模型(c)。根据这三种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促进模型(a)可知,物种取代有顺序性、可预测性和方向性B.根据抑制模型(b)可推测物种的取代不一定是有序的,演替通常是由个体较小、生长较慢、寿命较短的物种发展为个体较大、生长较快、寿命较长的物种C.在忍耐模型(c)中,任何物种都可以开始演替,能忍受有限资源的物种将会取代其他物种D.不管是哪种群落演替模型,人类活动均可能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解析:由促进模型(a)可以看出,物种取代有顺序性、可预测性和方向性,A正确。根据抑制模型(b)可推测物种的取代不一定是有序的,如A可能被B取代,也可能被D取代,演替通常是由个体较小、生长较快、寿命较短的物种发展为个体较大、生长较慢、寿命较长的物种,B错误。根据忍耐模型(c)可以看出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开始演替的物种可以是A、B、C、D,说明任何物种都可以开始演替;自然条件下,资源是有限的,模型(c)中能忍受有限资源的物种将会取代其他物种,C正确。人类活动可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
4.(2024·茂名高三模拟)因过度放牧造成某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通过不断地种植耐旱、抗风沙能力强的植被控制流沙,生态环境得以逐步恢复。下图表示生态恢复过程中,该草原群落类型的演替及其植物种类数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群落演替过程中,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层现象能提高对光能、空间的利用率B.该草原恢复过程中群落的物种增多,营养结构变复杂C.该草原群落演替一般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D.物种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解析:该群落演替过程中,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层现象能提高对光能、空间的利用率,A正确;由题图可知,该草原恢复过程中群落的植物物种逐渐增多,为动物提供更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故营养结构变复杂,B正确;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C正确;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D错误。
原因分析类1.下图为某牧场的长爪沙鼠数量调查结果,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逐渐增加 幼年个体数量较多,老年个体数量较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2.为使鲢鱼种群快速增长,人们向长江水域中投放鲢鱼幼苗,与未投放鱼苗相比,该举措不会使K值改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环境容纳量(K值)由环境资源量决定,与鱼苗的投放量无关3.生态交错区又称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生态地带之间(或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生态交错区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称为“边缘效应”。“边缘效应”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生态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使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
4.使用某种药物防治棉蚜,施药超过一定次数时,棉蚜的数量不降反增,请从进化和种间关系两个角度来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药物对棉蚜进行定向选择,随着施药次数增加,棉蚜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药物在杀死棉蚜的同时也杀死了棉蚜的天敌
实践应用类 5.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垂直 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
6.生物量是指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某一时刻现存的有机物总量(一般用干重代表)。泥石流使某原始林群落遭到破坏,经过长期的演替逐渐形成新的恢复群落,但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仍然很低,请你提出一条促进这种恢复林快速增加植被生物量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种植适合本地土壤条件的植物;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引入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状况等(答出一条,合理即可)
实验探究类 7.历史上,飞蝗引起的蝗灾曾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科研人员确定了飞蝗的群聚激素。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________。研究表明,在群聚激素影响下,飞蝗种群由散居型可转变为群聚型,形成超大型种群,可导致蝗灾。从种群特征分析,群聚激素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2)为确定飞蝗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中哪一种为群聚激素,科研人员分别向A区和B区通入不同物质,记录飞蝗在不同区域的停留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
科研人员据此初步确定4-VA是群聚激素,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组飞蝗在B区停留时间明显长于A区,而第1组B区停留时间明显短于A区,第3组A、B两区域停留时间差异不大
(3)为进一步确定4-VA的作用,科研人员利用4-VA及其溶剂进行图1所示的室外草地诱捕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据图1分析,本实验采用的调查方法属于________法。为确保取样的随机性,本实验所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②据图2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样方之间等距(或各样方距中心点等距)
4-VA能在自然环境中吸引和聚集飞蝗,具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五生物与环境专题十二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食物链网,%~20%,循环性,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恢复力,物种多样性,人口增长过快,生产者,分解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五生物与环境命题最前沿十一碳达峰和碳中和生态浮床和水污染治理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碳中和的措施,金鱼藻和黑藻,不可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生物与环境第12讲种群和群落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2讲种群和群落,思维导图体系构建,教材剖析扩展提升,答案C,答案D,答案B,续上表,2曲线图和柱形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