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第1页
    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第2页
    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六两句亮明坚决的态度,默写题,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周易》认为,天地的根本功能是培育生命。天地的这种功能,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自然环境的功能。环境有狭义与广义之别,狭义的环境指人居住的场所,这在地球上只占一小部分,这部分地方适合居住。而大部分地方不适合人居住,虽不适合人居,却与人有着密切关系,这些不适合人居住的地方蕴藏有丰富的供人生存与生活的资源。没有这些资源,人是无法在地球上生活的。所以,从广义来说,整个地球连同与地球有关系的宇宙均是人的环境。我们之所以称地球以及与地球相关的宇宙为人的环境,是因为它培育着人的生命。目前,在茫茫的宇宙中,我们还只发现地球这一个星球适合人居住。具有培育生命功能的天地,拥有两种重要的品格:
    第一,生态的品格。《周易·系辞下》说“天地之大德曰生”,这“生”的概念,包含生命与生态两个方面的内涵。《周易》虽然将人的生命置于首要位置,但没有忽视别物的生命,而且总是将人的生命与别物的生命联系起来。它强调的生,是万物的生,而不是人这一物的生。无妄卦《象传》云:“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朱熹解释此句,云:“天下雷行,震动发生,万物各正其性命,是物物而与之以无妄也。先王法此以对时育物,因其所性,而不为私焉。”“对时育物”,按照时令培育万物,强调“时”对育万物的重要性。所谓“因其所性,而不为私焉”,就是要求破除人类中心主义,即“不为私”,尊重他物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即尊重“其所性”。重视生命以及重视生态是中国天地概念的精髓。
    第二,神性的品格。《周易》中的“天地”具有神性。观卦《彖传》:“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天”在这里就是指天地,《周易》中常有用“天”代替“天地”的情况,所以说“天之神道”就是说“天地之神道”。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周易》说的“神道”含义比较模糊,可以理解为神灵之道,也可以理解为神奇之道。《说卦传》云:“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显然,这里的神意在“妙”。妙,既是奇之至,也是美之极!概而言之,《周易》说天地具有神性,这神性指的是天地的不可知性、无限性、神秘性、神圣性。
    说天地具有神性的品格,不管这神是否具有人格神的意义,其意图是明显的,那就是对天地要有一种敬畏感。《周易》强调天地具有神性的品格,促使我们更好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这不仅能让人类更好地从自然界获得更多更好的资源,而且能让人类更好地保护好建设好自己的环境——自己的家园。
    (摘编自陈望衡《“天地”观念于环境美学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在宋代道学家们看来,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基本内容包括:
    其一,面对自然界时,要有下对上、卑对尊的敬畏之心。张载指出:“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浑然中处。”二程、朱熹等人也认为,“万物之成,父者我之所自生,帝者生物之祖,故推以为配而祭于明堂也”。宋代道学家把社会伦理的道德标准运用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在承认人类也是天地自然的产物即生态环境的产物的基础之上,肯定天地是孕育万物的“父母”。
    其二,在依赖自然界时,要有“顺其自然”的平和愿望。宋代道学家们的环境意识告诉我们,人类要想依赖自然界正常地生存,就必须顺其自然,遵循自然界变化的客观规律。离开了这一点,人类的活动就会失度,故“人能顺其自然之理,乃为智也”。二程认为,“天地之道,至顺而已矣”,“观天地运化,阴阳消长,以达乎万物之变,然后颓然乎顺,浩然乎归”。
    一般认为,道学是以传统儒学为主体,吸收、糅合了佛、道二家思想而建立起来的思想体系。其中,由于佛、道二家比儒家更主张顺应天道,更热爱自然,更关注生态环境,因此,其哲学思想中表现出更浓厚的自然主义的倾向和更具有进步意义的环境意识。
    其三,在利用自然界时,要有保护自然环境的合理措施。在思考如何利用自然界、如何利用自然界的生物资源时,宋代道学家们认为,“天只是以生为道”,“天地之大德日生”,“生生之理,自然不息”,“四时行,百物生,莫非天理发见流行之实”。既然如此,就应“使万物无一失所者”,这既是“天理”,也是道德要求。因此,他们主张“本天道为用”“范围天用”,即把天之“用”与人之“用”统一起来,“天地与人,合而成德”,“尽人道而合天德”。
    其四,在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时,不要以自然界的主人自居,要把人看作与自然万物平等的一员,承认自然界的生物享有与人类相似的权利和价值。二程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在他们看来,一切人与物都是天地父母所生的,人是天地间自然万物中平等的一员,在天地面前人与人都是同胞兄弟,人同物都是同伴朋友。
    (摘编自张全明《论宋代道学家的环境意识:人与自然的和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包括地球在内的茫茫宇宙均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些自然环境的唯一功能也是天地的功能,即培育生命。
    B.在辽阔的宇宙中,唯有地球这个星球适合人居住,此星球拥有两种重要品格,即生态的品格和神性的品格。
    C.《周易·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中,“生”这个概念包含生命与生态两方面的内涵,它强调“生”是万物之“生”。
    D.张载认为“乾称父,坤称母”“万物之成,父者我之所自生”,他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自然界要有敬畏之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按自然规律行事,即所谓“与天地合其德”,这样才能很好地生存和发展。
    B.宋代道学家们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生态和谐思想,把和谐看作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普遍性原则。
    C.道学是在儒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思想体系,但它比儒学更主张顺应天道、关注生态环境,其环境意识更浓。
    D.人类在利用自然界时要有保护自然环境的合理措施,把天之“用”与人之“用”统一起来,尽人道而合天德。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周易》“天地观”范畴的一项是( )
    A.供人生存与生活的环境。
    B.重视生命和生态。
    C.“因其所性,而不为私焉。”
    D.“天地之道,至顺而已矣。”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周易》与宋代道学家在对自然界的认识上有哪些共通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燕食记
    葛亮
    作为同庆楼的行政总厨,辛苦了几十年,荣师傅住得不算宽敞,甚至可说是简朴的。西环坚尼地域,四十年的老唐楼,两室一厅、年久失修,空调轰隆作响。我的目光,在窗前被经年烟火熏得发黑的神龛上流连。神龛里的关老爷横刀立马,神采奕奕。
    荣师傅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说,家有房屋千栋,瞓觉只得三尺。我这把老骨头还有几年?一个人足够了。
    未待我说明来意,荣师傅先和我寒暄了许久,又向我问起姑祖母的身体。我说,老人家年前住了一次院。只是圣诞看灯展,受了风寒,身体就顶不住了。近时好很多,只是不太出来了。荣师傅便说,难怪很久不见她来饮茶。就是年纪大了。人一老,什么都老了。说起来,钟太比我还长五岁,我记得,属羊的。他又想起了姑祖父两年前去世的事,也很唏嘘,说他有个大的遗憾,是姑祖父的告别音乐会。姑祖母亲自送票来给他,因为他一早答应了一个旧识办儿女的喜宴,终究没能去得成。心里总觉得很对不住。
    我终于问,荣师傅,您真的不做啦?
    荣师傅本已黯然的目光,只闪动了一下,便又熄了。他说,我月底满八十四,做不动了。
    我说,您那打莲蓉的手艺,是撑住了同庆楼的。
    荣师傅笑一笑,问,毛毛你倒说说,要打好莲蓉,至重要的是哪一步?
    我自以为做足功课,便说,挑出莲心?挑走了才没有苦味。
    荣师傅叹口气,说,至重要的,其实是个“熬”字。
    见我沉默,荣师傅嘴里起了个调,吟起一支曲:“欢欲见莲时,移湖安屋里。芙蓉绕床生,眠卧抱莲子。”他眼睛笑吟吟,慢慢又阖上,声音却清冷。这支曲我听他在茶楼里唱过,是他少年时在“得月”的师傅教的。师傅姓叶,手把手教他打莲蓉。
    你问是怎么个“熬”法?荣师傅停住,睁开眼睛看着我说,我就说说自己这颗老莲子吧。自我在得月阁、由学徒做起,如今已经七十年。光绪十五年,“得月”在西关荔湾开张,第一代的老东家是“茶楼大王”谭钟义。集资的法子,股东一百二十二人。一九八四年“得月”装修,我去督场,在财务生锈的铁柜里发现了一本吃满灰尘的“股东簿”,上面载着入股时每一位股东的名字及入股数。算下来,才知道当年谭先生的大手笔。入股数四百一十四,金额合一万三千两白银。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现在三百万港币。你说这钱可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如今“得月”没了,成了茶艺博物馆。我带你去看过,百多年的老房子,那楼梯、门窗、橡梁,可有一处不砥实?那都是进口的乌木、紫檀、酸枝。海黄的满洲窗,是西关木雕名家陈三赏一扇扇雕出来的;一楼墙上挂的瓷画,是广彩阿头潘老驹一幅幅烧出来的。香港的威廉道“同庆”分店,如法炮制,处处见着底气,可是他隔壁“荣羽”一个扮高档的新茶楼能比得上的?“同庆”的老掌柜严先生,为人厚道,新中国成立后还继续给广州的股东们每年分红,直到内地公私合营。为什么?就是为了不忘本啊。如今呢,这些股东,数一数,竟然全都没了。
    我当年一个年轻人,生生地,把股东们都熬走了。这七十年,同庆楼风里浪里,里头的,外头的,多少次要关门的传闻。我呢,都当它是雨打窗,只管在后厨打我的老莲蓉。去了莲衣,少了苦头,深锅滚煮,低糖慢火。这再硬皮的湘莲子,火候到了,时辰到了,就是要熬它一个稔软没脾气。
    说起来,当年得月阁,如果没我师祖爷打的那一手好莲蓉,哪里有现在的广式月饼。最好的时候,我师傅教我琢磨出了枣蓉、杏蓉,和莲蓉一起制成了“同庆三蓉”月饼。这在当年的香港啊,可是风靡一时。到了中秋,加班都赶不上。因为意头好,还流进了黑市。香港人那会儿都说“一盒三蓉一条金”。
    但如今,谈起“同庆”,可还有人记得这个?报纸上那些,我都不忍看。说起来,都是我看着长大的孩子,竟然闹成了这样。大爷和二爷是都没了,可是哪一家少了糟心账?大爷家两房历来不合,这些年却齐了心地对付未过门的三奶。一份遗嘱闹得沸沸扬扬。遗嘱假不假,有公论,可这人丢出去了,是真的。才消停下来,二房的老三,教剑道又教出了非礼案。年尾刚摆平了,二爷家那个稍微出息的,想分家开分店,又跟大房的六个堂兄妹斗得焦头烂额。人急了,爆出同庆特许牌照上最后一个股东去世,已是无牌经营。他无非是要自己独立门户,名正言顺。这可好了,那不生性的六兄妹,破罐破摔,竟然要将产权卖给外人。要关门!九十六年的老店啊,他们说关,就关?!
    听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过来,说,所以这店,让那八个老伙计盘下来了。
    荣师傅愣一愣,笑了,说,是特许经营权,一次过三年期租。那帮老家伙,哪来这么多钱?一月租金就是四十万啊。这不是遇上了大金主了吗?哈哈哈。
    我嗫嚅了一下,荣师傅,莫不是……?
    荣师傅还是笑,环顾了一下,说,毛毛啊,你荣师傅生活再不济,蒙老掌柜的提携,也是住过西半山独立屋的人。
    他摆摆手,不说了,不说了,这些都是身外物。这同庆楼啊,熬过了所有的人,连同我这把老骨头,也熬到了今天。你说说,是不是合该和它同生共死,总得帮它熬到百岁整啊。
    我说不出话来。
    荣师傅说,这事除了这帮老伙计,没什么人知道,都怕那帮媒体搞搞震。你可得口密密,不然以后都吃不上师傅打的莲蓉包!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庆楼行政总厨荣师傅深得茶客们的喜欢和信任,与很多茶客成了朋友,其中就有“我”的姑祖父、姑祖母。
    B.同庆楼是香港百年老字号,后人却要将它关门,一帮老伙计盘下店面,荣师傅对“我”讲述了茶楼的兴衰史。
    C.这篇小说以颇为成熟的笔触,展现了一幅粤港市井经历发展、危机等各种风云变迁的历史和人文画卷。
    D.荣师傅在同庆楼干了七十年,受过老东家的照顾,眼见老东家谭钟义的后人不和,你争我夺,不免无奈慨叹。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标题是“燕食记”,但记录饮食只是一个切口,小说重在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叠加流变引出对往事的回忆。
    B.小说成功运用了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如“荣师傅叹口气”含蓄表达了对年轻人不谙世事的失望。
    C.“瞓觉”“搞搞震”等带有浓厚粤港特色的语言,既契合人物的身份和故事的地域背景,又充满生活情趣。
    D.小说善于让读者在两相比照下获得感悟,如将处处见着底气的“同庆”与隔壁扮高档的新茶楼“荣羽”对比。
    8.“荣师傅”的身上聚合了中华民族所崇尚的哪些美德?请依据文本简要分析。
    9.文中多次出现“熬”,请谈谈“熬”的不同意蕴。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贡问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孔子曰:“吾未识也。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贤者也。”子贡曰:“然则齐无管仲,郑无子产乎?”子曰:“赐,汝徒知其一,不知其二。汝闻进贤为贤邪?用力为贤邪?”子贡曰:“进贤为贤。”子曰:“然。吾闻鲍叔之进管仲也,闻子皮之进子产也,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进也。”
    魏文侯且置相,召李克而问焉,曰:“寡人将置相,置于季成子与翟触,我孰置而可?”李克曰:“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臣者疏贱,不敢闻命。”文侯曰:“此国事也,愿与先生临事而勿辞。”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可知矣。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由此观之,可知矣。”文侯曰:“先生出矣,寡人之相定矣。”李克出,过翟黄。翟黄问曰:“吾闻君问相于先生,未知果孰为相?”李克曰:“季成子为相。”翟黄作色不说曰:“触失望于先生。触何遽不为相乎?西河之守,触所任也;计事内史,触所任也;王欲攻中山,吾进乐羊;无使治之臣,吾进先生;无使傅其子,吾进屈侯附。触何负于季成子?”李克曰:“不如季成子。季成子食采千钟,什九居外一居中;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彼其所举,人主之师也;子之所举,人臣之才也。”翟黄迮然而惭,曰:“触失对于先生,请自修,然后学。”言未卒,而左右言季成于立为相矣。于是翟黄默然变色,内惭,不敢出,三月也。
    楚令尹死。景公遇成公乾曰:“令尹将焉归?”成公乾曰:“殆于屈春乎!”景公怒曰:“国人以为归于我。”成公乾曰:“子资少,屈春资多、予义获天下之至忧也,而予以为友;鸣鹤与刍狗、其知甚少,而子玩之。鸱夷子皮日侍于屈春损颇为友二人者之智足以为令尹,不敢专其智,而委之屈春,故曰:政其归于屈春乎!”
    (节选自《说苑·臣术》)
    10.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鸱夷子A皮日侍B于屈春C损颇D为友E二人者F之智G足以为H令尹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吾闻鲍叔之进管仲也”与“訇然中开”(《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然”字含义不同。
    B.“魏文侯且置相”与“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两句中的“且”字含义相同。
    C.“过翟黄”与“复众人之所过”(《》四章)两句中的“过”字含义不同。
    D.“令尹将焉归”与“天下归仁焉”(《十二章》)两句中的“归”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郑国的子皮和齐国的鲍叔称得上贤臣,而子皮推举的子产还不能算真正的贤臣。
    B.魏文侯受李克的启发,通过权衡季成子和翟触所推举的人才,最后决定立季成子为相。
    C.李克认为,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对这个人做出评判,如贫穷的人要观察他不收取什么。
    D.成公乾认为屈春更适合任楚国的令尹,因为与景公相比,屈春更大公无私,手下的人更贤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
    (2)季成子食采千钟,什九居外一居中;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
    14.孔子对一代名相管仲如何评价?他的理由是什么?请依据选文简要概括。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贫女
    秦韬玉①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②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③,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②时世:当代。白居易《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俭:同“险”,怪异。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手法。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人公的独白从姑娘们的衣着谈起,开头一句说自己生在贫苦人家,自幼穿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
    B.诗歌三、四两句颇有无奈之意:如今人们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还有谁来欣赏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C.诗歌五、六两句亮明坚决的态度:我只凭一双巧手做好针线,决不迎合流俗,眉飞色舞同别人争妍斗丽。
    D.本诗语言朴拙、全是出自贫家女儿的细腻而又爽利、极富个性色彩的口语,毫无遮掩地倾诉衷曲。
    16.本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寄托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将进酒》中运用曹植的典故,间接表现忧愤不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既是淡泊世事的载体,又是羁旅之愁的寄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车子缓缓地在市区穿行。这里,8年前有些还是水田、鱼塘,羊肠小道,低矮房舍。现在,宽阔的马路纵横交错,成片的高楼耸入云端,到处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小平同志看到这繁荣兴旺、①___________的景象,十分高兴。国贸中心大厦,高高耸立,直插云霄。这是深圳人民的骄傲。在53层的旋转餐厅,小平同志俯瞰深圳市容。他看到高楼林立,②___________,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很是高兴。
    小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要有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那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新路,没有办法把路走好,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冒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③___________,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回事,他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
    “东方风来满眼春。”小平同志来到深圳,使深圳进一步涌起了改革开放的春潮。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冒”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别了,“不列颠尼亚”。
    B.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
    C.但是,一旦解除了你的武装,我们就坚决执行“宽待俘虏”的政策。
    D.焦裕禄想:“嗬,洪水呀,等还等不到哩,你自己送上门来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请将文中画框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并适当调整语序使之更符合逻辑。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远古部族之间的互相仇杀、西方中世纪的战争、东方文明的农民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贯穿了整个人类的文明史。
    可以说,①________,它夺去生命,带来死亡。即便是战争的幸存者,也难免经历创伤、饥饿和病苦;而战争的失败者,则只能接受被剥削甚至被奴役的命运。
    所以,我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也许是世界人民为数不多的共识了。但是,即便大多数人都有着和平的愿望,人类社会至今依然无法摆脱战争的阴霾。
    ②________?从《海牙公约》到威尔逊《十四点和平原则》,从国际联盟到当下的联合国,为何人类社会防止战争、促进和平的种种尝试往往收效甚微?从这一问题出发,便衍生了国际政治学。起初,人们往往将这一问题归结于“邪恶”——不是人类本质上的邪恶,便是③________。
    但有人认为,人类的本质——“人性”,不是国家内在的结构或者所谓“人性”,它蕴含着战争的起源。因为人类在本性上拥有自我保全和侵略,所以才会发动战争。这便是摩根索的“人性现实主义”。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让我们泰然自若,与自己的时代狭路相逢。——莎士比亚
    是啊,任何时代,都不会给任何人铺就前进的坦途。这是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学习有难题,科学有难关,创业有风险……各行各业都存在着竞争。这是个充满挑战的时代: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盛行,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匮乏……——罗振宇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
    2.答案: C
    解析:
    3.答案: D
    解析:
    4.答案: ①引用论证,引用宋代道学家代表的言论证明各分论点。
    ②举例论证,列举张载、二程、朱熹等人的主张,证明“面对自然界时,要有下对上、卑对尊的敬畏之心”的观点。
    解析:
    5.答案: ①尊重他物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②敬畏自然。
    ③顺应自然,按规律办事。
    解析:
    6.答案: A
    解析:
    7.答案: B
    解析: 荣师傅叹口气表达的是对往事的感慨。
    8.答案: ①对物质欲望的克制。他能成为盘下同庆楼的金主,生活却极度简朴。
    ②对技艺的传承和孜孜追求。他跟随师傅,几十年如一日,反复琢磨,研制出了枣蓉、杏蓉和莲蓉工艺。
    ③对道义的坚守。他淡然面对世事变换,最终和伙计们保住了同庆楼。
    解析:
    9.答案: ①“把股东们都熬走了”中的“熬”,指淡然面对时间的流逝。
    ②“要熬它一个稔软没脾气”中的“熬”,指“深锅滚煮,低糖慢火”制作莲蓉的工艺。
    ③“这同庆楼啊,熬过了所有的人”中的“熬”,指对用心、诚信经营和泰然处世之道的坚守。
    解析:
    10.答案: CEG
    解析: 原文标点:鸱夷子皮日侍于屈春,损颇为友,二人者之智,足以为令尹。
    11.答案: D
    解析: D属于/称赞。A正确/……的样子。B将要。C遇见/过错。
    12.答案: D
    解析: “屈春更大公无私”于文无据。
    13.答案: (1)我听说,地位低下的人不敢为地位高的人谋划,家庭外的人不会为家庭内部的人谋划,关系疏远的人不会为关系亲近的人谋划。
    (2)季成子食邑一千钟,十分之九送到外面,一份自己留着;因此从东方请来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三个人才)。
    解析:
    14.答案: ①管仲不能称为贤人。
    ②因为他只能为国家效力,没有推荐贤人。
    解析: 参考译文:
    子贡问孔子说:“如今的大臣里谁是贤能的人呢?”孔子说:“我还不了解呀。过去,齐国有鲍叔,郑国有子皮,他们是贤能的人。”子贡说:“既然这样,那么齐国没有管仲,郑国没有子产吗?”孔子说:“赐呀,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呀。你听说过举荐贤才算是贤能呢,还是尽力做事算是贤能呢?”子贡说:“举荐贤才算是贤能。”孔子说:“对呀。我听说鲍叔举荐了管仲,听说子皮举荐了子产,没听说管仲、子产举荐过什么人呀。”
    魏文侯将要设置国相,召见李克并询问他,说:“我将要设置国相,在季成子和翟触之间选择,我设置谁合适呢?”李克说:“我听说,地位低下的人不敢为地位高的人谋划,家庭外的人不会为家庭内部的人谋划,关系疏远的人不会为关系亲近的人谋划。我是个关系疏远且地位低下的人,不敢接受您的命令。”魏文侯说:“这是国家大事呀,希望先生面对此事不要推辞。”李克说:“这是您没有仔细考察的缘故呀,其实是可以知道的。观察地位高贵的人,看他举荐的是什么人;观察富裕的人,看他给予别人什么;观察贫穷的人,看他不收取什么;观察走投无路的人,看他不做什么事。由此看来,就可以知道了。”魏文侯说:“先生请回吧,我的国相已经确定了。”李克出来后,遇见翟黄。翟黄问道:“我听说国君向先生询问国相的人选,不知道到底谁做国相了?”李克说:“季成子做国相了。”翟黄脸色改变,很不高兴地说:“我对先生太失望了。我为什么就不能做国相呢?西河的郡守,是我举荐任用的;计事内史,是我举荐任用的;国君想要攻打中山国,我举荐了乐羊;没有能处理国事的大臣,我举荐了先生您;没有能辅佐他儿子的人,我举荐了屈侯附。我哪里比不上季成子呢?”李克说:“比不上季成子呀。季成子食邑一千钟,十份中有九份送到外面,一份自己留着;因此从东方请来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三个人才)。他所举荐的人,是国君的老师;您所举荐的人,只是一般臣子的才能呀。”翟黄一下子惭愧起来,说:“我对先生失礼了,请让我自己修养品德,然后好好学习。”话还没说完,左右的人来报告说季成子已经被立为国相了。于是翟黄默默地变了脸色,内心惭愧,不敢出门,达三个月之久。
    楚国的令尹死了。楚景公遇到成公乾,问道:“令尹的职位将会属于谁呢?”成公乾说:“大概会归屈春吧!”楚景公生气地说:“国人都认为会归我呀。”成公乾说:“您的资质浅薄,屈春的资质深厚。您把得到天下最大的忧患当作道义,并且把它当作朋友;鸣鹤与刍狗,它们的智慧很少,可您却玩弄它们。鸱夷子皮每天侍奉在屈春身边,损颇和他做朋友,这两个人的智慧足够担当令尹,他们不敢专擅自己的智慧,而把它托付给屈春,所以说:国政大概要归屈春了吧!”
    15.答案: C
    解析: C.“眉飞色舞”错,“不把双眉斗画长”是说不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
    故选C。
    16.答案: ①本诗刻画了一个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她风姿优雅,品格高洁,勤劳能干,针线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
    ②诗人借她表达了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解析:
    17.答案: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解析:
    18.答案: C
    解析:
    19.答案: 示例:①生机勃勃
    ②鳞次栉比
    ③万无一失
    解析:
    20.答案: 示例: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干不出一番新的事业。
    解析:
    21.答案: 示例:①战争是人类社会的灾难之源
    ②战争为何依旧无法避免
    ③国家本质上的邪恶
    解析:
    22.答案: 示例:人类因为在本性上拥有自我保全和侵略的倾向,所以才会发动战争。
    解析:
    23.答案: 略
    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试题材料分为两部分,一是莎士比亚的名言“让我们泰然自若,与自己的时代狭路相逢”,二是对这则名言的解读。其中,莎士比亚的名言是试题材料的核心部分,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积极面对时代变迁和挑战的心态,它强调在面对时代的变迁和挑战时,要保持平静和从容,勇敢地展示自我,去改变自己的轨迹,去创造自己的时代。罗振宇拿这句话来告慰那些身处困境的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面临的困境是什么,是越加激烈的竞争,是国际形势的变幻莫测,是人与自然日趋激烈的矛盾……对此,我们应当如何待之,应该泰然自若!因为只有泰然自若力能够临危不惧,才能够处乱不惊,才能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次作文旨在引导学生思考,面对这些困境,需要我们泰然自若,勇于面对,不被困难所吓倒。在竞争激烈而又充满挑战的时代中,唯有坚持不懈地努力,适应变化,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在狭路相逢时,战胜困难,成就自己。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泰然自若,拥抱时代。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需有深厚积淀奠基,如海绵吸水般汲取知识养分,在文化、科学等领域深耕,筑就坚实内心堡垒,遇变不惊;二、要有敏锐洞察助力,于纷繁世象中捕捉时代风向,精准锚定个人坐标,顺势而为;三、更需坚韧精神护航,不惧挫败、无畏冷嘲,在漫长征途上笃定奋进,一步一印踏出时代强音。
    立意:
    1.面对挑战,泰然自若。
    2.保持平静和从容,勇敢地展示自我。
    3.泰然自若,临危不惧,与时代同行。

    相关试卷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模拟测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模拟测试语文试卷,文件包含甘肃省张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模拟测试语文试卷pdf、2024年秋学期高二年级全市联考前模拟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pdf、高二语文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末模拟卷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末模拟卷语文试题,文件包含高一语文试题pdf、高一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