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6.2 *为了忘却的记念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6.2 *为了忘却的记念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检查作业,导入新课,抓住重点,明确语言特点,合作探究,鉴赏艺术特色,比较鉴赏,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概括全文的主旨。
2.学习课文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3.学习革命先烈的高贵品格和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作者贯串于全文字里行间的深邃思想与复杂感情。
2.抓住文中关键的词句,分析、体会柔石、白莽的性格和品格。
难点
1.把握课文内容,赏析重点句子,准确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2.理解文中运用的典故的作用。
3.鉴赏人物形象,学习五位青年作家为追求真理,为革命事业而舍生忘死、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4.比较鉴赏《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两篇文章的异同。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领悟本文详略得当的结构安排和语言含蓄的风格。
3.从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两个角度比较《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两篇文章的异同。
重点难点
1.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结合中心语境,明确语言特点。
教学设计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抽查学生背诵“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
2.导入新课:精读鲁迅的文字,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战斗的智慧,每一处都有让人叹为观止的精彩,每一句都能听到一个强大灵魂的《呐喊》,他唤醒了多少《彷徨》的人,让他们毅然决然地迎着革命的《热风》,冲破旧社会这座吃人的《坟》。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脉络层次,了解了全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来看一下本文在语言、写作上的特点。
(设计意图:概括鲁迅作品的语言特点,为鉴赏本文的语言风格奠定基础。)
二、抓住重点,明确语言特点
作者写此文时,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统治依然严重,因此作者不能直抒胸臆,只能用含蓄的语言来表达感情,这就是本文在语言上的一个特点。请你从文中找出具体事例,来说说文章语言的特点。
讨论明确:
1.第一部分:报刊对烈士遇难的态度——“不敢”“不愿”“不屑”“隐约其辞”
2.三个典故:“方孝儒”——说明柔石性格的硬气和迂
《说岳全传》——突出鲁迅先生反对“坐以待毙”,坚持战斗的精神
向子期的《思旧赋》——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黑暗凶残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抓住关键内容,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三、合作探究,鉴赏艺术特色
1.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跳读课文,画出文中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来写的。
2.本文是为纪念“左联”五烈士而作,但文章却用大部分篇幅来写白莽和柔石的事情,其他三位烈士很少涉及。这是为什么呢?
3.学生合作探究。
明确:1.本文以记叙为主,记叙的目的在于让读者了解烈士的为人以及被反动派杀害的事实,并从中吸取教训,认清反动派的本质,因此,时时穿插着议论。同时,在记叙和议论中,又处处抒发着作者强烈深沉的感情,使文章的内涵更加深刻。
从总体上看,前三部分重在记叙,第四部分记叙、抒情并重,第五部分重在议论、抒情。而在每一部分中,记叙、议论、抒情又都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第一部分着重回忆与白莽的三次会见,但在朴素的记叙文字中,却处处流露出他们彼此间的信赖和关怀。而在忆及落在“三道头”手里的两本书时,又通过痛感“明珠投暗”“岂不冤枉”的简短的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的憎恶之情。
第二部分集中写柔石,同样是叙中夹议。如这一部分开头一段的记叙和议论,表明了柔石是作者在当时上海那样复杂的环境里的“一个惟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文章仅用一个“硬气”,一个“迂”字,就揭示出柔石的耿直忠诚的性格。并用“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这样一句简短的议论,对柔石的崇高品质作了高度的概括。同时,这些议论也都是在记叙柔石的一些具体行动的基础上进行的。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过渡部分,重在叙事。一是作者知道了白莽就是殷夫,二是不久后柔石和白莽一同被捕。在这一部分中,抓住“竟”“又”可以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竟”字表示出乎意料,不应该这样却这样了,表达了作者的惊讶及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抨击;第二个“又”字情感上承接第一部分对被没收的书的痛惜,侧面呼应了革命青年的又一次被捕。
第四部分中的记叙、议论和抒情更是高度融合在一起的,这一部分先写柔石的被捕,接着写到自己受牵连,“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并插入借《说岳全传》里“高僧坐化”的故事引起的议论,既批判了空盼“剑侠”的无稽,又嘲讽了敌来“坐化”的无益,明确地表示了“我于是就逃走”的抉择,充分体现了他一向“韧”的战斗精神。接着叙述柔石等青年作家被捕后的情况。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鲁迅对烈士们由被捕到遇害的情况的了解并不多,确凿的,只有柔石在狱中写给同乡的两封信(一封还没有抄下)和有关他们遇害的“一个可靠的消息”。得到消息之后,鲁迅“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并写了“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来抒发悲愤的感情。之后,再叙述与青年作家有关的事。
文章第五部分,作者用强烈的抒情语句,同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进一步揭露和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统治,表达了对烈土们被杀害的悲愤之情。
2.因为作者和白莽、柔石最熟悉,对他们的事情知道得多一些,与冯铿、李伟森、胡也频不是很熟,所以就写得很少。而且柔石的精神品质是烈士们所共同具有的,突出表现柔石的精神,也就表现了所有烈士们的精神和高尚品质。另外文章第一、二部分着重记叙了与白莽、柔石的交往,但作者没在前两部分就把他们的事情都写完,而在第四部分又花费笔墨写柔石在狱中的情况,这也是作者的独到之处。除了作者与他们关系很熟,还有更深的意思。写柔石在狱中的事情,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第二部分中柔石的性格是硬气和迂,这是通过生活来写的;第四部分中,作者又通过柔石在狱中仍保持着这种性格,来表现他的坚贞的性格,表现了一位革命青年的英雄本色,突出了人物高大的形象。写白莽也是一样,第四部分中,作者不叙述烈士的事情,却单单拿出白莽译的一首诗,既表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又表现了所有革命者的精神品质。这也是作者构思上的详略得当的突出表现。
四、比较鉴赏
《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先生写的两篇著名的纪念性散文,长期以来为人们所传诵。你能从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两个角度来谈谈它们的不同吗?
明确:
表达方式:《记念刘和珍君》以议论和抒情为主。文章对刘和珍生前的事情的回忆,写得很简练,而且分散在第一、三、五部分中,以此作为基础,充分展开议论和抒情。文章之所以以议论和抒情为主,是因为事件的情形已广为人知,报刊杂志也公开对此进行激烈争论,没有必要再作详细介绍。文章重要的是揭露反动统治者的罪行,总结惨案的经验教训和论述烈士的死难意义,赞颂爱国青年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号召人们奋起战斗,早日结束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文章将简练的记叙、深刻的议论和强烈的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为了忘却的记念》则以记叙为主。前三部分侧重于记叙。主要记叙白莽、柔石的事。第四部分写柔石等青年作家被捕后的情况、作者的境遇和悲愤的心情,是记叙和抒情并重。第五部分侧重于议论和抒情。再次表达了对烈士的怀念与尊敬,对革命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文章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是为了让读者了解烈士们的崇高形象以及被反动派杀害的事实。议论是为了让读者认清国民党反动派的本质。而在叙事和议论中,作者难以抑制的悲愤之情就跃然纸上。
语言风格:《记念刘和珍君》的语言犀利激烈,抑扬顿挫。一是措辞激烈,锋芒毕露。文章第一部分就显示出这一特色。如,“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接着在第二部分又呼吁人们不要像庸人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忘记那些牺牲的烈士,而使“这似人非人的世界”得以维持。矛头直指反动统治者和黑暗的现实。诸如此类激烈犀利的语言,从头到尾,俯拾皆是。它们像匕首,像投枪,直刺敌人的心脏,以抒发胸中的悲愤。二是重叠反复,千回百转。“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和“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还有要说的话”“我说不出话”这一类的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烈士的惨死,使作者出离愤怒,无法执笔;可现实的悲哀又使作者不得不在悲痛未平的时候,拿起笔来进行战斗。作者极度悲愤的心情,通过这样重叠反复,抒发得更加强烈。三是运用转折连词和对偶句等,掀起感情高峰。如,第四部分记叙自己得知烈士的噩耗时,连用了多个转折连词“但”和“然而”,把敌人的凶残和自己的感情结合起来写。怀疑—不容怀疑—无比愤怒,这种感情的发展变化,因为连用转折连词,使文句迂回曲折,感情层层推进,犀利地揭露了敌人的凶残卑劣。接着又用对偶句“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抒发了作者无比的悲痛和愤怒。第四部分最后两句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以警告反动统治者和呼唤、激励“苟活者”,表现了作者高昂激越的反抗精神。除此之外,文章还用了反语、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显得更加犀利激烈,抑扬顿挫。一会儿痛心怀念,沉静思索,一会儿拍案而起,大声控诉,愤激呼号,把胸中千回百转无限哀痛愤激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为了忘却的记念》的语言洗练朴实,含蓄深沉,隐晦曲折。一是朴实记叙,情见乎辞。作者对烈士的回忆用的是朴素的记叙语言,很少有形容、渲染的笔墨,然而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蕴藏着深沉压抑的感情。如回忆五个青年作家遇害时,这样写道“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这里的“不敢”“不愿”和“不屑”三个词,就概括了当时上海大多数报章对这一事件的不同态度和立场,暴露了白色恐怖统治的严重和社会的黑暗,作者的愤慨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又如柔石他们被捕之后,鲁迅避居在客栈,心里却记挂着他们。“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这些朴实无华的叙述语言,蕴含着对柔石等烈士无限关怀和惦念之情。二是引用典故,含义深沉。文中用了三个典故。如回忆起柔石的性格特点“硬气”且“迂”时,用方孝儒作比,使人想到方孝孺那种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刚烈精神,既突出了柔石对革命的坚定性,又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青年作家的罪行。作者还借《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故事和向子期的《思旧赋》,借古喻今,隐晦曲折地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这些典故使人读后产生种种感触,余味无穷。三是排比反复,诉说胸中悲愤。文章的第五部分第1段用了“前年的今日…去年的今日…今年的今日…”一组排比句,把自己的处境与烈士的遭遇作了鲜明的对比,十分深沉而强烈地表达了对烈士的悼念之情和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憎恨。接着又用“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进一步表达了难以抑制的悲愤之情,并呼应前文,使感情回旋激荡,使读者产生共鸣。此外,第四部分还用了一首七律诗,用了珂勒惠支夫人的木刻《牺牲》,用了烈士的译诗,来抒发深沉的难以抑制的悲愤之情。这样,文章的语言就更为隐晦曲折,含蓄深沉。
总之,《记念刘和珍君》的语言特点主要是犀利激烈,语调抑扬顿挫,使人感到作者不可自制的感情就像山洪那样猛烈;而《为了忘却的记念》的语言特点主要是朴实含蓄,语调沉缓,使人感到作者沉静的感情犹如冰川底下的激流那样汹涌。
(设计意图:比较鉴赏,引导学生明确看似同内容、同体裁的文章,由于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选取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的一些小事,来描写自己的同学或朋友。
板书设计
为了忘却的记念
表达方式
语言风格
不同
不同
《记念刘和珍君》
以议论和抒情为主
语言犀利激烈,抑扬顿挫措辞激烈,锋芒毕露
《为了忘却的记念》
以记叙为主
语言洗练朴实,含蓄深沉,隐晦曲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6.1 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比较阅读,感知人物形象,精读课文,探究情感,合作探究,归纳写作手法,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二单元6(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6.1 记念刘和珍君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了解背景,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七部分又起什么作用?,朗读课文,理清思路,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二单元8(荷花淀 *小二黑结婚(节选) *党费)8.1 荷花淀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细读课文,重点突破,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