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6.2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后复习题
展开为了忘却的纪念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我国,抗战胜利纪念日虽然很早就有,但一直_______在行政规定层面;虽然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年年都搞,但基本属于地方级别。现在这两个重要纪念日终于以国家法律正式确立下来,这些都是对民意的_______,承载的是全体国人对历史的集体记忆。中国历史有过恢弘灿烂的华章,更有过百余年山河破碎、血泪斑斑的痛楚。( ),正是其中最黑暗、最屈辱的一幕。艰苦卓绝的抗战也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_______。中华民族付出难以想象的巨大牺牲,获得了二战东方主战场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做出了_______的重大贡献。正视那段历史,以更高规格、更固定的平台对先烈、英雄及死难同胞祭之以礼,表达不可忘却的纪念,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成熟。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滞留 顺应 分水岭 不可磨灭
B.停留 顺应 转折点 不可磨灭
C.滞留 呼应 转折点 不可思议
D.停留 呼应 分水岭 不可思议
2.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虽然年年都搞,但基本属于地方级别。现在这两个重要纪念日终于以国家法律正式确立下来。
B.虽然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年年都搞,但基本属于地方级别。现在这两个重要纪念日终于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并正式确立下来。
C.虽然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年年都搞,但基本属于地方级别。现在这两个重要纪念日终于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下来。
D.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虽然年年都搞,但基本属于地方级别。现在这两个重要纪念日终于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下来。
3.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将中华民族近现代悲剧推向顶点的是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铁蹄
B.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帝国主义,将中华民族近现代悲剧推向顶点
C.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铁蹄,将中华民族近现代悲剧推向顶点,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D.日本帝国主义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将中华民族近现代悲剧推向顶点
2.将下面的语段压缩为40字以内的一句话。
希望你们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要健康成长,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实践学习,自觉地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青年人要立志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磨炼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这是古往今来许多人成就一番事业的经验总结。
3.下面是一封退稿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你邮来的大作《试论唐朝山水诗的成因和风格流派及其历史作用》我们已经浏览过,大家一致认为,你的文章差强人意,从中我们可以推想,你是一个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的有为之人。但我仍要告诉你,你的大作因与本刊性质不同,我们不能用。
可以继续投稿!我们期待你的新大作的面世!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记得在闲谈中,鲁迅先生还讲起一些他和青年交往的故事,至于自己怎样尽心竭力,克己为人,却绝口不提。他经常为青年们改稿,作序,介绍出书,资助金钱,甚至一些生活上琐碎的事情,也乐于代劳。有一次,我从别处听来一点掌故,据说在北京的时候,有个并不太熟的青年,靴子破了,跑到鲁迅先生住着的绍兴会馆,光着脚往床上一躺,却让鲁迅先生提着靴子上街,给他去找人修补。他睡了一觉醒来,还埋怨补得太慢,劳他久等呢。
“有这回事吗?”我见面时问他。
“呃,有这回事。”鲁迅先生说。
“这是为的什么呢?”
“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可怕的进化论思想。”
我笑了笑,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进化论牵制过我,”鲁迅先生接下去说,“但也有过帮助。那个时候,它使我相信进步,相信未来,要求变革和战斗。这一点终归是好的。人的思想很复杂,要不然……你看,现在不是还有猴子吗?嗯,还有虫豸。我懂得青年也会变猴子,变虫豸,这是后来的事情。现在不再给人去补靴子了,不过我还是要多做些事情。只要我努力,他们变猴子和虫豸的机会总可以少一些,而且是应该少一些。”
鲁迅先生沉默了,眼睛望着远处。
(选自唐弢《琐忆》,有删改)
请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选文大意 | 呈现方式 | 作者感受 |
|
|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鲁迅先生的温柔
叶浅韵
近距离与鲁迅先生对视,已经10天了,这是先生留于人世的能量场,我有幸被吸纳。一出房间门,我就看见先生的像,悬于空中的先生有些虚幻。在这个以先生名字命名的文学院里,被各种大师拓宽的维度与自我的渺小像一对经典的矛盾,对立统一,又不断向前发展。先生的目光里,有威严和神圣,又似多了一种温柔和亲近,令我的呼吸中也有了些春天的芬芳。
书本里,画册上,先生一张冷峻的脸,像是这世界与他有仇。与我在这里天天亲近的先生塑像大有不同。我忘记了他在《彷徨》《呐喊》中医治黑暗、腐朽和麻木,忘记了他曾怀抱“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肝义胆,忘记了他的作品被人称为匕首和投枪。窗外的风,正恣意地摇动嫩黄的柳条,玉兰多情,梅花呢喃,喜鹊喳喳。这样的时刻,适合怀念先生。
坚硬中的温柔,像绝壁上生香的花朵,令人迷恋。当先生的爱情之花为许广平绽放时,一定像极了楼下盛开的梅。苦寒中的香气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清风与蝴蝶不请自来。他是她永远的小白象,她是他亲昵不尽的枭蛇鬼怪。称呼里收藏不住的爱,穿越时空,依然是完美无比的品牌狗粮。在惺惺相惜中,被人艳羡,被人嫉妒。谁是谁一世未了的青梅,谁又会是谁一生要摆渡的桃花。只要是你,只要有你,万水千山飞不尽的才情,在一粥一饭里,在一纸一句里。
而先生与萧红的一段对话,更让我看到一个情趣盎然的鲁迅。素知先生博学多才,在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头衔之外,还有翻译家、书法家的称呼,就是说起时尚衣着也头头是道。从样式说到颜色,从搭配说到装饰。他说衣着,讲美学,也在说生活,露性情,先生全然成了时尚达人。
有时,我也会看见一个顽劣的鲁迅先生,他看见有人随地小便时,用橡皮枪瞄准人家。他的心里不仅居住着温柔,还收藏着可爱,甚至还有些小坏坏。当一个孩子身上自然流露的天性在一个成年人的身上呈现时,便变为一种喜剧的色彩,增添了更多的生活质感。有时我很想在寂静的深夜,模仿先生用三个手指(而非食指和中指)燃烧香烟的样子,试着穿过烟雾缭绕的空间理清自己凌乱的思绪。
先生走的时候正值壮年。55岁的年龄,正是智慧峰值期。临终遗嘱有7条,除了交代丧事从简,还交代幼儿周海婴“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还有一条说,对别人应许的事物不可当真。最后一条是:万勿接近“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鲁迅先生至死也是一个是非恩怨分明的人,记着人应许他的事物还没兑现,记着该报的仇恨一定要报。他与如今处处主张宽容,宽容到要把“看不惯别人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当座右铭的反人性的做法是多么格格不入呀。先生的温柔是有棱角的,有棱角的地方,自成方圆。
翻阅历史典籍,从中国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的路上,什么妖魔鬼怪、狐媚幽仙、才子佳人、侠盗勇士、奴才无赖,他们自有高贵和卑贱的安身立命处。惟有神超越一切。先生温柔地看着世间万物的变化,不悲不喜,不怒不嗔。东西南北,各方各圆。
生死之外,世间并无所谓大事。我站在一尊神圣的塑像面前,再惊天动地的语言都已是多余。春光正好时,我恰好苏醒。窗外,春天正在画里。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很多人已经习惯书本、画册中鲁迅先生那冷峻的面孔,但作者却另辟蹊径,从鲁迅文学院中的鲁迅塑像显露出的温柔目光写起,让人耳目一新。
B.在作者的眼中,鲁迅先生的塑像与众不同,它褪去了威严和神圣,让作者感受到了鲁迅的温柔。
C.在本文中,作者认为宽容到把“看不惯别人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当座右铭的做法是反人性的。
D.文章倒数第二段中,作者的视线在历史典籍的时光中穿梭,对鲁迅先生予以高度评价。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将窗外的风、玉兰、梅花等景物拟人化,为下文写怀念鲁迅先生营造了适宜的氛围。
B.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楼下盛开的梅”喻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化抽象为具象。
C.文章引用鲁迅先生临终遗嘱里的相关内容,是为了表现先生高超的智慧。
D.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3.在作者眼中,鲁迅先生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本文结尾写“我”在春光正好时恰好苏醒,春天正在画中,这样写用意何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请根据课文和注释内容,写一篇《白莽小传》或《柔石小传》,要求紧扣课文与注释内容,可适当联想或想象,字数在200字左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B;2.D;3.C
解析:1.滞留:停留不动。停留:暂时不继续前进。语段是指国家对纪念抗战胜利只是进行了行政规定,并没有真正实行,故应选“停留”。顺应:顺从;适应。呼应:一呼一应,互相联系或照应。语境指顺从民意,应用“顺应”。分水岭:①两个流域分界的山脊或高原。②比喻不同事物的主要分界。转折点:事物发展过程中对改变原来方向起决定作用的事情;事物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方向的时间。语境没有强调“分界”,应用“转折点”。不可磨灭:指功业、功绩、事实、印象等不可能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来是佛教用语,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语段中指中国人民做出了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的巨大贡献,应用“不可磨灭”。
2.画框句存在两种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将“南京大屠杀”调到“虽然”前面;二是成分残缺,可在“国家法律”后添加“的形式”。A项没有改正第二处语病,B、C两项没有改正第一处语病。只有D项完全修改正确。
3.“正是其中最黑暗、最屈辱的一幕”决定前面句子的结尾处应该是具体的某一幕,这样可以排除A、B、D三项。
2.答案:青年只有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才能健康成长,成就一番事业。
解析:本题中的语段为论述性材料,阐述的核心内容是“青年如何能成就一番事业”,解答时可从材料中筛选以下关键词:青年、坚持、学习书本知识、投身社会实践、统一、成就一番事业。综合以上内容,可将材料压缩为:青年只有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才能健康成长,成就一番事业。
3.答案:①“邮来”应改为“惠寄”;②“浏览”应改为“拜读”;③“你的文章差强人意”应改为“你的大作颇有新意”(或“你的大作颇有见地”等);④“但我仍要告诉你”应改为“但我不得不遗憾地通知你”;⑤“可以继续投稿”应改为“热忱欢迎继续惠寄大作”。
解析:①“邮来”是日常口语,而“惠寄”是书面语,且是敬辞;②“浏览”和前面的“大作”不对应,有点随意,改为敬辞“拜读”;③“你的文章差强人意”评价低打击别人积极性,“你的大作颇有新意”(或“你的大作颇有见地”等)肯定作者的付出,给人以信心;④“但我仍要告诉你”语气生硬,“但我不得不遗憾地通知你”带有同情、惋惜语气;⑤“可以继续投稿”有点勉强,“热忱欢迎继续惠寄大作”带有鼓励的感情色彩。
4.答案:
选文大意 | 呈现方式 | 作者感受 |
替人补靴与进化论 | 对话。 “有这回事吗?” “呃,有这回事。” “这是为的什么呢?” “进化论嘛!” “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可怕的进化论思想。” “进化论牵制过我,” “但也有过帮助。那个时候,它使我相信进步,相信未来,要求变革和战斗。这一点终归是好的。人的思想很复杂,要不然……只要我努力,他们变猴子和虫豸的机会总可以少一些,而且是应该少一些。” | 这些话可以看作鲁迅对“俯首甘为孺子牛”(关心、理解青年)的解释。 |
解析:选文可划分为两层,前面一层(第1段)是“引子”,叙述鲁迅替一位并不太熟悉的青年补靴子的事;后面一层(第2—8段)是主体,通过作者与鲁迅的对话说明鲁迅这样做的原因,表现鲁迅对青年的关心与理解,让人想到他的著名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据此整理、归纳,即可得出答案。
5.答案:1.B;2.C
3.①温柔,他与许广平的爱情充满温情,令人迷恋。②讲求情趣,说起时尚衣着等头头是道。③具有孩子般可爱的顽劣天性,看到有人随地小便,就用橡皮枪瞄准人家。④是非恩怨分明,有棱角,在临终遗嘱中指出对别人应许的事物不可当真,万勿接近“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等。⑤博学多才,有很多头衔,如文学家、思想家、翻译家等。
4.①“我”结束回忆,回到现实。此时的“我”对生活中的鲁迅先生又有了另一层面的认知和理解,丰富了鲁迅在读者心中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②与开头相呼应,“我”是在春天的芬芳中拉开了对温柔的鲁迅先生回忆的序幕,结尾时又写春天正在画中,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解析:1.“它褪去了威严和神圣”错,原文说的是“先生的目光里,有威严和神圣,又似多了一种温柔和亲近”。
2.“是为了表现先生高超的智慧”分析错误。文章引用鲁迅先生临终遗嘱里的相关内容是为了表现鲁迅的温柔是有棱角的。
3.本题问的是在作者的眼中,鲁迅先生具有的形象特点,作答时,可结合文章标题、作者所举的事例等进行分析。例如,结合文章标题和第三段的内容可知,鲁迅先生是温柔的;结合第四段的内容可知,鲁迅先生不仅博学多才,而且情趣盎然。
4.解答这样的题目,应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内容上,“苏醒”实际上是对鲁迅有了新的认识,丰富了先生的形象特点。结构上,与文章开头部分在春天回忆鲁迅先生的温柔相呼应。
6.答案:略。
解析:写作指导:写作前,先确定所写传主是白莽还是柔石;然后仔细阅读课文和注释,将相关内容整理出来;再按照人物小传的一般写法进行写作,尤其注意要突出一两个重点事件。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6.2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6.2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后练习题,共6页。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6.2 *为了忘却的记念精品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6.2 *为了忘却的记念精品同步训练题,共11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6.2 *为了忘却的记念优秀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6.2 *为了忘却的记念优秀综合训练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