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检测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 原卷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1页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2页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3页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检测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检测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露点温度是指气压不变、水汽无增减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图所示的是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此次降水过程呈现天气变化依次是( )
    A. 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B. 疾风骤雨、雪花纷飞、冻雨夹雪
    C. 雪花纷飞、风雨交加、冻雨夹雪D. 风和日丽、冻雨夹雪、和风细雨
    2. 此次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对流旺盛B. 逆温增强C. 暖锋经过D. 冷锋过境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水汽不会凝结。读图2可知,18日14时一20时气温达到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汽饱和形成降水,且风速逐渐增大,应为风雨交加;同时在18日20时左右,离地2m气温开始逐渐低于0℃,降水容易以固态的形式呈现且气温依旧达到露点温度,在此阶段经历了大风、降雨、降雪且持续降温过程,因此天气变化依次为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此地位于我国吉林省,且在18日14时—19日20时经历了降水、大风、降温等一系列天气现象,此时为11月中旬,故最有可能是冷锋过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冷锋:冷气团(锋后)推动冷锋向暖气团(锋前)一侧移动。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晴朗,气温较高,气压较低;过境时降温,常有大风、雨雪或沙尘天气;过境后冷气团代替暖气团的位置,单一冷气
    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温B. 降水量C. 蒸发量D. 地表径流量
    4. 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
    A. 1961-1979年B. 1970-1989年C. 1980-1999年D. 2000-2020年
    5. 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 )
    A. 沙尘天气增多B. 灌溉面积扩大
    C. 湖岸线较稳定D. 绿洲面积增加
    【答案】3. D 4. B 5. D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湖泊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变化不大,但该湖泊地表径流输入量变化明显,材料信息表明,湖滨地下水与湖泊相互补给量较少,根据湖水收支变化状况判断,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表径流量,不是气温、 降水量、 蒸发量,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4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补给方向取决于两者的水位高低,读图可知,1961-1969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大于蒸发量,湖水水位应上升,此时湖水补给湖滨地下水,1970-1989年,
    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小于蒸发量,湖水水量明显减小,水位明显下降,此时湖滨地下水补给湖水明显,1990-2020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略大于蒸发量,湖水水位缓慢上升,此时湖滨地下水与湖水之间相互补给量不大,因此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1970-1989年,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5题详解】
    前面分布可知,20世纪80年代湖水水位明显下降,而2000年以来湖水水量略有上升,湖水水位略有上升,该湖泊湖岸地区出露的湖滩减少,沙源减少,因此当地沙尘天气增多的可能性小,排除A;2000年以来入湖地表径流量比80年代明显增加,因此利用入湖河流水源进行灌溉的用水量可能减小,因此当地灌溉面积扩大的可能性小,排除B;入湖径流增加,湖水水位上涨,因此湖岸线应向陆地方向后退,两时期相比湖岸线不稳定,排除C;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水量增大,水面扩大,为周边提供较多的水源,因此有可能绿洲面积增加,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内陆咸水湖的水量平衡:支出方式——蒸发、下渗,收入方式:地表径流输入、地下水补给、雨水补给。
    图为北太平洋7月海雾频率图(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海雾频率最高的区域主要位于( )
    A. 上升流区B. 寒流流经区C. 暖流流经区D. 寒暖流交汇区
    7. 图示局部区域海雾频率小于2%,其主要原因是( )
    A. 光照较强B. 气温较高C. 风力较大D. 降水较少
    【答案】6. D 7. B
    【解析】
    【6题详解】
    图中观察可知,高值中心主要位于西北太平洋,此处处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的交汇处,D正确;图中上升流主要位于大洋东部沿海,图中频率较低,A错误;图中寒流、暖流流经区的数值都没有寒暖流交汇处数值大,故频率并不是最高的区域,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图示区域海雾频率小于2%的地区位于北纬30度以南海域,该海域纬度低,气温高,水汽难以降温到露点以下,也就不容易成雾,B正确;光照、降水、风力跟海雾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该海域并不是光照、降水、及风力的极值区,不能成为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
    【点睛】雾的形成需要具备三大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充足的水汽”,雾气就是大气中的水汽凝结而形成的,因而下垫面水汽充足,较为湿润,那么也就有利于雾气形成,比如下垫面是海面、河流、湖泊、沼泽等的区域,有利于雾的形成。第二个条件是“低温冷凝”,大气中的水汽是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只有让水汽降温冷凝,才能形成液态的雾气。第三个条件是“静风条件”,雾的形成通常是在大气稳定的时候,如果风力强劲,那么空气中的水汽就难以凝结,同时风的吹拂也会让雾气扩散,难以长时间雾气笼罩。
    拉布拉多半岛是北美洲最大半岛,位于美洲大陆最东端。半岛地表起伏不大,海拔不高,为300米--900米的低高原,海岸线曲折交错,多峡湾。半岛沿岸航线繁忙,是北美大陆东岸重要的航线要道。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日趋严重,半岛各个产业发展也深受影响。下图示意拉布拉多半岛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船只在甲海域航行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为( )
    A. 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易形成海雾B. 冰山较多,威胁海域航行安全
    C. 沿海地势低平,不易建设良港D. 受极地东风影响,海面多大风
    9. 全球气候变暖对拉布拉多半岛地区发展的不利影响体现在( )
    A. 沿岸海冰融化,使航运业发展受阻B. 河流封冻期缩短,通航的时间延长
    C. 气温上升,林业和种植业范围缩小D. 气温上升,危及冷水鱼生长与繁殖
    【答案】8. B 9. D
    【解析】
    【8题详解】
    甲海域地处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赛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大气能见度降低;来自高纬度的冰山随拉布拉多寒流漂流到甲海域,严重威胁该海域的航行安全,A错误,B正确;甲海域海岸线崎岖,能否建设良港和安全问题无关,甲海域纬度位于50°N附近,受极地东风影响小,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对拉布拉多半岛地区发展的影响:沿岸海冰融化,河流封冻期缩短,通航的时间延长,途径沿岸的船舶增加,属于有利影响,AB错误;气温上升,将会危及冷水鱼的生长与繁殖,影响渔业生产;气温上升会导致森林病虫害增多,但是由于热量条件的改善,林业和种植业范围可能增加,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拉布拉多半岛是北美洲最大半岛,世界第四大半岛,为美洲大陆最东端。东部属纽芬兰省,西部和西南部属魁北克省。位于加拿大东部,哈得孙湾与大西洋及圣劳伦斯湾之间。拉布拉多半岛冰川侵蚀作用严重,湖泊、河流众多。
    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10. 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主要因素是( )
    A. 光照B. 热量C. 水分D. 土壤
    11. 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长季较长B. 有机物积累多C. 土壤肥力高D. 物种多样性高
    【答案】10. B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原因是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亚寒带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因此适合分布的物种较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综上所述,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热量,而不是光照、水分和土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亚寒带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生长季较短,A错误;因温度低,微生物活性弱,有机质分解速度慢,土壤有机物积累多,因此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B正确;土壤肥力高是碳储量高
    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C错误;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不高,D错误。故选B。
    【点睛】亚寒带针叶林,主要是耐寒的落叶松、云杉等。生长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带,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50°以北至北极圈左右的地区。 主要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东欧平原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北美洲北部(加拿大大部分地区),占世界针叶林的95%。
    近年来,在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的白桦和黑云杉等浅根系树种森林中,出现了一种当地人称之为“醉树”的新景观,大量“醉树”被淹死。阿拉斯加的海岸线分布有近40米厚的海冰,这些海冰对坐落于北部海岸的村庄来说是他们的生命线。下图为阿拉斯加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12. 导致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醉树”被淹死的主要原因是( )
    A. 迎风坡向,降水较多B. 气候变暖,冻土消融
    C. 距海较近,海浪侵蚀D. 暖流经过,降水增加
    13. 海冰成为阿拉斯加北部海岸村庄生命线的主要原因是( )
    A. 提供主要水源B. 提供渔业空间
    C. 阻挡海水入侵D. 阻挡海风入侵
    【答案】12. B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醉树”位于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处于背风坡,A错误;洼地不一定都临海,不临海不会受到海浪侵蚀,C错误;“醉树”是近年来才发生的现象,暖流流经引起降水增多不会是近几年来发生的改变,何况北部沿岸没有暖流,D错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冻土消融,浅根系树种,扎根不稳,低洼地区被积水
    淹没,以至于淹死,B正确。故选B。
    【13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阿拉斯加海岸线分布有近40米厚的海冰,这些海冰阻挡了海水入侵,对沿岸村庄来说是他们的生命线,C正确;陆地上应该获取更方便的液态淡水作为主要水源,A错误;位于海岸40米深,难以提供渔业空间,也不能阻挡海风入侵,BD错误。故选C。
    【点睛】阿拉斯加南部有阿拉斯加暖流,北冰洋沿岸缺少暖流。
    白令海是冬季北极海冰变化最明显的区域之一,阿留申低压是白令海冬季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位置变化对白令海海冰面积变化有重要影响。白令海海冰面积的变化也对区域水文、大气、生态系统等造成巨大影响。研究表明,近年来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明显偏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当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明显偏西时,白令海( )
    ①东部盛行偏西风②南部盛行偏南风③海冰覆盖减少④海冰覆盖增加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5. 若白令海海冰大面积消融,则该海域( )
    A. 海水盐度上升B. 海气相互作用减弱C. 海水温度降低D. 海面反射率降低
    【答案】14. C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对于风的影响,由于气压中心偏西,白令海南部会盛行偏南风,②正确;而不是东部盛行偏西风,①错误。对于海冰的影响,偏南风带来相对温暖的气流,会使海冰覆盖减少,③正确,④错误。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海冰消融后,淡水注入增多,海水盐度下降,A错误。海冰消融会使海水与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海气相
    互作用增强,B错误。海冰消融,海水吸收更多太阳辐射,海水温度会升高,C错误。海冰消融后,海面反射率降低,D正确。故选D。
    【点睛】海洋与大气之间热量、动量、物质的交换,以及这种交换对大气、对海洋各种物理特性的影响及改变。海洋与大气之间通过一定的物理过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组成一个复杂的耦合系统。海洋对大气的主要作用是给予大气热量与水汽,为大气运动提供能源;大气主要通过向下的动量输送(风应力),产生风生洋流和海水的上下翻涌运动;海洋与大气在大气环流的形成、分布和变化上共同影响着全球的气候。
    高大的山体随着海拔的变化,水热条件不同,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垂直变化。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珠穆朗玛峰南坡自然带数量较北坡丰富,是因为南坡( )
    A. 海拔高,水热组合复杂B. 相对高度大,水热条件垂直差异大
    C. 为阴坡水分条件较好D. 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水分条件好
    17. 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低于北坡,主要是由于南坡( )
    A. 阳坡,太阳辐射强B. 迎风坡,降水量丰富
    C. 坡陡,积雪易下滑D. 纬度低,热量条件好
    【答案】16. B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同一山体不同坡向的同一高度处海拔相同,且相较北坡,南坡水热组合复杂主要是垂直高差大,而不是海拔高,A错误。北坡下水青藏高原,南坡相对高度大,水热条件垂直差异大,导致珠穆朗玛峰南坡自然带数量较北坡丰富,B正确。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较好;南坡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水分条件好,CD错
    误。故选B。
    【17题详解】
    南坡为阳坡,气温高,积雪易融化,会使雪线升高,A错误;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雪量大,积雪丰富,雪线低,B正确;坡陡,积雪易下滑,积雪少,雪线应较高,C错误;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雪线升高,D错误。故选B。
    【点睛】一般山麓到山顶的相对高度大,水热组合垂直分异明显,自然带数量丰富。
    沟谷季雨林分布在地表径流汇集的封闭沟谷地区。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某丹霞地貌的植被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8. 该山出现常绿硬叶植被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 地方性分异规律
    19. 图中沟谷季雨林出现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B. 土壤C. 地形D. 光照
    【答案】18. D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该丹霞山地由于山块高耸,陡崖围合,山顶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通风良好,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体现的是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D正确。没有体现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ABC错误。故选D。
    【19题详解】
    谷地由于被山块围合,温度较高,水分充足,形成湿热的小环境,发育偏暖湿的沟谷季雨林和常绿阔叶林,所以该丹霞山地是因为地形导致水热条件差异进而导致山顶和山谷植被分异,C正确。纬度、土壤、
    光照都不是该地出现沟谷季雨林的主导因素,ABD错误。故选C。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因受海陆差异、地势起伏、大地构造和岩性组成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与纬度地带性相异的各种地域分异现象,称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阴阳变化、五行相生相克是古代哲学、地理学思想的体现。我国古代用青、白、红、黑、黄五色来分别描述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土壤。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下列关于图中五个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每个区域土壤颜色的形成均与气候、地形、水文、生物有关
    B. 边界具有确定性
    C. 每个区域内部自然特征完全一致
    D. “青、白、红、黑、黄”属于文化区域
    21. 从红到黄再到黑,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及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 减少 热量B. 减少 水分C. 增加 生物D. 增加 气候
    【答案】20. A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区域具有整体性,而土壤是在一定的气候、地形、水文、生物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以自然划分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但不是完全一致;五个土壤区域是自然区域。故
    选A。
    【21题详解】
    从红到黄再到黑,纬度逐渐升高,热量条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红壤区气候湿热,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被大量分解,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黑土区纬度高,气温低,微生物活动微弱,有机质被大量保留,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故选D。
    【点睛】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等组成。
    川藏公路是国道G318线的成都至拉萨段,全长约2155km,是内地与西藏之间最为重要的通道。沿线自然景观壮丽秀美,藏地人文风情独特,被称为“最美国道”。如今,川藏公路旅行备受欢迎,且有着徒步、骑行、摩旅、自驾等多样化的旅行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从理塘到芒康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B. 山河相间起伏大
    C. 从草原向荒漠过渡D. 终年白雪皑皑
    23. 川藏公路沿线几乎集我国南北方自然景观于一线,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地势差异明显B. 降水分异显著
    C. 热量变化较大D. 地质结构复杂
    24. 沿川藏公路自驾游最好的时间是( )
    ①2、3月②5、6月③7、8月④9、10月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
    【答案】22. B 23. A 24. D
    【解析】
    【22题详解】
    由图可知,从理塘到芒康,位于青藏高原东侧边缘,穿过横断山区,所以两地之间的突出自然环境特征市山河相间起伏大。B正确;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上的自然景观,但两地位于青藏高原东侧边缘横断山区,A错误;从理塘到芒康,山脉纵横、河流众多,具有植被丰富和生物多样性高等特点,垂直地带性显著,垂直地带谱丰富,理塘与芒康的高海拔处受西南季风影响,水分较为充足,加上海拔较高,蒸发较弱,均以高山草原草甸为主,没有体现从草原向荒漠的过渡,C错误;从理塘到芒康,虽然有些地区可能因为海拔较高、气候寒冷而有积雪,但并非终年白雪皑皑。虽然冬季降雪较多,但并非每个地方的降雪量都足以形成终年积雪。一些地区可能因为地形、气候等因素,降雪量不足以维持终年积雪。D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川藏公路,作为一条连接成都与拉萨的重要通道,穿越了多种自然景观,几乎涵盖了我国南方和北方的自然风貌。川藏公路从低海拔的成都平原开始,穿越横断山脉,直达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这种巨大的海拔落差导致了沿线气候的显著变化。从温暖湿润的南方气候,逐渐过渡到寒冷干燥的高原气候,使得公路两侧的植被、地貌等自然景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A正确;由于地势起伏大,导致水热组合随地势起伏而发生变化。故降水分异和热量变化均不能单独作为川藏铁路集南北方自然景观于一线的根本原因,BC错误;地质结构复杂是该地多地质灾害的原因,不能作为藏铁路集我国南北方自然景观于一线的根本原因,D错误。故选A。
    【24题详解】
    在2、3月份,川藏公路沿线许多地方还处于冬季,特别是海拔较高的地方,可能会有积雪和结冰,路况复杂多变,行车安全隐患较大。同时,冬季的气温较低,可能会给驾驶者和乘客带来不适,也增加了车辆故障的风险。①错误;5、6月份的川藏公路沿途,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大地开始回暖,万物复苏,花草繁茂,尤其是高原地区的野花,更是五彩斑斓,美得令人心醉。此时还可以欣赏到雪山上的积雪,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天气相对稳定,白天温暖,夜晚凉爽,非常适合自驾旅行。②正确;7、8月份,虽然大部分地区的冰雪已经消融,但此时正是川藏公路的雨季。连续的降雨容易导致道路泥泞、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这不仅会影响行车安全,也可能导致部分路段被封锁或无法通行。此外,夏季的气温较高,容易导致车辆发动机过热,同时也增加了驾驶员的疲劳程度。③错误;9、10月份,则是秋季的川藏公路最为迷人的时候。秋天的川藏线,金黄的树叶、碧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和清澈的湖泊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此时还可以欣赏到沿途的藏族风情,感受浓厚的藏族文化。此外,9、10月份也是天气最稳定的时候,降雨较少,道路状况良好,非常适合自驾旅行。④正确。故②、④正确,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川藏公路自驾游的最佳季节一般是在春季和秋季,春季的川藏公路,沿途的野花盛开,大地回暖,万物复苏,风景如画。此时的白天气温适中,夜晚则较为凉爽,非常适合自驾旅行。而且,春季的雨水相对较少,路况相对较好,对于自驾旅行来说非常有利。而到了秋季,川藏公路沿线则呈现出金黄的秋色,天高云淡,景色宜人。此时的气候也非常适宜,白天温暖,夜晚凉爽,非常适合出行。同时,秋季也是观赏川藏线沿途风光的好时机,无论是山川湖泊还是藏族文化,都让人流连忘返。虽然夏季和冬季也可以进行川藏公路自驾游,但相对来说,这两个季节的气候和路况可能会对旅行造成一些不便。夏季雨水较多,容易引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行车安全;而冬季则可能面临冰雪封路,气温极低等困难。
    泰加林是世界上最大的森林带类型,树叶呈针状常绿状态,树干呈尖塔状。外围树木见风易倒,所在地区往往演变成小水塘。下图为大兴安岭泰加林分布及泰加林景观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5. 泰加林叶片呈针状有利于( )
    A. 降低风速B. 增加光照C. 截留降雪D. 减少蒸发
    26. 大兴安岭地区西坡泰加林向南延伸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B. 坡向C. 坡度D. 水源
    27. 泰加林倒伏干枯之后,所在地区常演变成小水塘是因为( )
    A. 冻土融化,地面塌陷B. 风力增强,风蚀加剧
    C 根系腐烂,雨水倒灌D. 径流加快,水蚀增强
    【答案】25. D 26. B 27. A
    【解析】
    【25题详解】
    泰加林叶片呈针状更加细小,不利于降低风速、截留降雪,AC错误;叶片宽大更有利于光合作用,B错误;叶片呈针状可以减少蒸腾(蒸发)量,D正确。故选D。
    【26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泰加林属于亚寒带针叶林。大兴安岭西坡与东坡纬度一致,只有西坡泰加林向南延伸,因此纬度不是西坡泰加林向南延伸的主要影响因素,A错误;读图可知,大兴安岭为山地,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同纬度平原地区低。大兴安岭西坡是冬季风西北风的迎风坡,冬季高纬度南下的冷空气容易在此堆积,导致气温更低,因此泰加林在我国大兴安岭西坡南界明显偏南,泰加林向南延伸。综上所述,大兴安岭地区泰加林向南延伸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坡向,B正确;河流上下游坡度差异明显,呈东西变化,而泰加林向南延伸,C错误;大兴安岭东坡降水量比西坡大,东坡水源条件更好,说明水源与泰加林南向延伸无关,D错误。故选B。
    【27题详解】
    大兴安岭海拔较高,有冻土分布,泰加林倒伏干枯之后,地面失去森林遮挡光照,太阳辐射顺利照射到地面,导致地面温度升高,冻土融化,在热熔塌陷的作用下形成小型洼地,积水形成小水塘,A正确;风力增强,风蚀加剧,多形成干旱地貌而非水塘,B错误;泰加林树干高大,倒伏后形成大量枯枝落叶,应高于地面,雨水难以倒灌呈湖,C错误;径流加快,水蚀增强,应形成水沟,而非水塘,D错误。故选A。
    【点睛】针叶林所处地区寒冷干燥,所以叶子呈针状,以抗旱抗寒。
    近日,在热播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充分展现了阿勒泰地区那令人着迷的景象。其不仅拥有广袤的草原、连绵的山脉、湛蓝的湖泊,还有着浓郁的民俗风情。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8. 阿勒泰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主要得益于当地( )
    A. 独特的地理位置B. 便利的交通条件
    C. 多样的民族文化D. 先进的旅游开发技术
    29. 阿勒泰地区在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应注重( )
    A. 扩大资源开发规模B.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C. 保护生态环境D.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答案】28. A 29. C
    【解析】
    【28题详解】
    阿勒泰位于新疆北部,坐落于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地理位置独特,既有广袤的草原又有连绵的山脉、湛蓝的湖泊,旅游资源丰富,A正确;阿勒泰地区位于阿尔泰山山麓,对外交通不便,B错误;民族文化只是其旅游资源的一部分,不是主要条件,C错误;旅游开发技术不是影响旅游资源多少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A。
    【29题详解】
    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盲目扩大资源开发规模,可能会导致生态破坏,A错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其区域发展,但可能会加剧生态负担,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务,B错误;当地生态环境脆弱,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C正确;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是其发展的可行措施,但不是第一要务,D错误。故选C。
    【点睛】阿勒泰拥有世界级的自然景观与丰富的旅游资源,被誉为“人间仙境”。这里有世界地质公园喀纳斯、中国最美草原之一的禾木、亚洲最大的冷水鱼基地福海、世界滑雪胜地阿尔泰山脉等众多知名景点。此外,阿勒泰还拥有独特的矿产资源、温泉资源以及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为游客提供了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大余县位于江西省西南端,县域内有钨、锡、铅、钼、铋、稀土等矿藏,其中钨资源居世界前列,有“世界钨都”之称。由于开采历史悠久,钨矿濒临枯竭,品位不断下降。大余县果断摆脱“钨情结”,立足县域实际,明确提出“经济转型、绿色崛起”的新思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继续开采利用低品位钨矿将导致( )
    A. 钨产品的质量不断下降B. 钨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
    C. 钨产品循环利用率降低D. 钨产品的销售价格下降
    31. 该县矿山生态修复最适宜选育的树种是( )
    A. 落叶阔叶树种B. 常绿硬叶树种C. 常绿阔叶树种D. 耐寒针叶树种
    32. 该县实现“经济转型、绿色崛起”的合理措施是( )
    A. 加大锡、铅等资源的开发B. 发展木材加工业
    C. 进口钨矿发展钨产品加工D. 发展现代旅游业
    【答案】30. B 31. C 32. D
    【解析】
    【30题详解】
    低品位钨矿的单位矿石中含钨量少,故开采成本增加,钨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增加,销售价格会升高,为节省成本等,钨产品循环利用量升高,B正确,CD错误;钨产品的质量受企业控制,不会因为低品位钨矿下降,A错误。故选B。
    【31题详解】
    大余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种植当地的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树种,有利于提高树种的成活率,有利于生态恢复,C正确;落叶阔叶树种主要处在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常绿硬叶树种主要处在地中海气候区,耐寒针叶树种处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ABD错误。故选C。
    【32题详解】
    大余县的传统支柱产业是采矿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业,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严重,绿色转型意味着不再重点发展该类工业,AC错误;木材加工业可能对植被造成破坏,且附加值低,B错误;现代旅游业属于高附加值、低污染的产业,符合“经济转型、绿色崛起”的要求,D正确。故选D。
    【点睛】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过程的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四大共性特点:一是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二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三是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四是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转型方向一般是采取多元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跳出产业衰退循环;实施产业结构优化战略,确保产业政策与城市政策的统一;实施集约整合战略,探寻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新途径。
    二、综合题(共3个小题,总分52分)
    33. 干热河谷是指高温、干燥的河谷地带,它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攀枝花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图为攀枝花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攀枝花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
    攀枝花市积极推动干热河谷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2年9月攀枝花市马家田千亩尾矿库新覆盖的土壤表面已冒出成片的绿色,昔日的“黑湖宝藏”变成今天市民运动休闲的“花海公园”。
    (2)简述“黑湖”变“花海”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作为全国首倡“康养”(健康、养生、养老)概念的城市,攀枝花凭借其良好的生态环境、领先的康养水平、低廉的物价,成为众人“康养旅居”的首选之地。
    (3)指出攀枝花市重点发展康养产业的主要意义。
    【答案】(1)降水较少,蒸发强,气候干燥;土壤含水量少,植被较差;地处板块交界带附近,地质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不合理的矿产开采,破坏自然植被或地貌;容易产生土地荒漠化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且修复困难。
    (2)恢复植被,保护土壤,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或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
    (3)促进产业转型(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优化基础设施);推动生态保护。
    【解析】
    【分析】本题以攀枝花、干热河谷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区域产业发展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攀枝花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主要从气候、生态环境问题、人类活动等分析。结合题干信息材料可知,攀枝花处在干热河谷地带,降水较少,蒸发强,气候干燥;蒸发量较大,土壤含水量少,植被覆盖较差;攀枝花地处板块交界带附近,地质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从人类活动角度分析,不合理的矿产开采,破坏地表完整程度,破坏自然植被或地貌,容易产生土地荒漠化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加之当地处在干热河谷地区,生态修复困难。
    【小问2详解】
    “黑湖”变“花海”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植被的生态效益角度分析。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恢复植被,有助于保护土壤,涵养水源,植物覆盖率提高,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或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植被为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植被也有助于美化环境。
    【小问3详解】
    攀枝花市重点发展康养产业的主要意义从区域产业发展、就业岗位、生态环境建设角度分析。攀枝花发展养老服务业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有助于经济发展;服务业能够提供较多就业岗位,增加
    就业岗位,服务业能够较好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基础设施;推动生态保护。
    3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冲玛瑙大多呈卵石状,磨圆度高,原岩以喷出岩为主,集中分布于河床与沙滩中。贝齐布卡河口是水冲玛瑙的知名产地,当地水冲玛瑙原石采集集中在每年的5月-10月。某地理考察队为了探究水冲玛瑙的形成过程,按照图示路线从马哈赞加徒步经甲城到达图阿马西纳。在考察途中,考察队发现岛上物种丰富,70%以上的动植物世界上独有的,途经甲城东西侧所见植被景观差异明显。
    (1)描述贝齐布卡河口水冲玛瑙的形成过程。
    (2)解释水冲玛瑙原石采集集中在每年的5—10月的原因。
    (3)分析该岛物种丰富且独特的原因。
    (4)指出考察队从甲地到图阿马西纳所见最典型植被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1)火山喷发到达地表,岩浆冷却过程中矿物结晶,形成玛瑙原岩;矿石出露地表,经风化、崩塌变得破碎,进入河流;经流水搬运过程中翻滚摩擦磨蚀,并搬运至河口;因河口处地势低平,流速减缓沉积而成。
    (2)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5~10月为干季(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河床与河滩裸露面积大。
    (3)丰富的原因:地处低纬,水热条件较好;地形复杂,自然带垂直变化显著;各地气候差异较大,适宜不同的物种生存繁殖。独特的原因:岛屿脱离大陆较早,造成岛内外物种间缺乏基因交流,使得岛内物种独立进化,所以存在大量独特的动植物。
    (4)热带雨林。成因:地处低纬,热量丰富;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多地形雨;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
    【解析】
    【分析】本题以马达加斯加岛的北部为区域背景,以某地理考察队的考察活动为情境,主要考查地质作用过程、地理环境整体性、植被类型及形成的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
    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意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提示“水冲玛瑙大多呈卵石状,磨圆度好,原岩以喷出岩为主,集中于河床与沙滩中”,可知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结,由于不同矿物熔点不同,在冷却凝结过程中,矿物结晶富聚,形成玛瑙原岩;岩层抬升,玛瑙原岩及周围岩体出露地表;岩体经过风化、侵蚀、重力崩解等作用后,变得破碎,进入河流;再经流水在搬运过程中冲刷磨圆,并最终搬运至河口地区,河口地区地势平缓,河流流速降低,玛瑙沉积形成。
    【小问2详解】
    根据马哈赞加气候资料统计图,可知11月~第二年的4月降水多,为河流的汛期,流水的搬运能力强,将水冲玛瑙原石搬运到河口地区沉积下来,5~10月为干季,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小,为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河床与河滩裸露面积大,便于水冲玛瑙原石采集。
    【小问3详解】
    物种丰富且独特的原因应分别分析丰富的原因和独特的原因。物种丰富是因为马达加斯加岛地处低纬,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利于动植物繁殖发育;岛屿面积大,为生物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地形复杂,自然带垂直变化显著,水热组合状况多样;各地气候差异较大,适宜不同的物种生存繁殖,所以物种丰富。
    物种独特是因为该岛屿脱离非洲大陆较早,宽阔的莫桑比克海峡阻隔了岛内与外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相对独立的环境使得岛内物种独立进化,受非洲大陆影响较小,所以存在大量独特的动植物。
    【小问4详解】
    结合图示,考察队从甲地到图阿马西纳,路线位于岛屿山地分水岭的东侧,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典型植被应该是热带雨林为主。该地热带雨林的形成是纬度较低地处热带,且位于南北走向山脉的东侧,阻挡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多地形雨;沿岸还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因此该地虽未被赤道低气压控制,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仍然形成了热带雨林植被。
    3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7月,刘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去秦岭—大巴山地区进行考察,刘老师告诉大家秦岭—大巴山是中国中部的重要山脉,是中国南北地理和气候的天然界线,具有“东西承接,南北过渡”的地理—生态属性。实地考察中研学小组成员观测了秦岭—大巴山地四地区山地垂直带谱的变化,绘制成秦岭—大巴山地四地区山地垂直带谱的变化和差异示意图(下图),图中A、B表示坡向。当小组成员到达伏牛山山顶时,大家
    发现山顶的树木出现矮化、扭曲及变形的现象,有些树木甚至匍匐地面,然后再倾斜向上生长。刘老师告诉大家这叫作矮曲林。
    (1)指出图中代表南坡的字母,并以神农架为例说明判断依据。
    (2)判断伏牛山与太白山中纬度较高的山并说明理由。
    (3)简析伏牛山山顶灌丛矮曲林的形成原因。
    【答案】(1)A依据:A坡山麓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坡山麓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且两自然带分布的最低海拔相近,说明A坡的热量条件优于B坡,因此A坡为南坡(阳坡)。
    (2)太白山。理由:山麓自然带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且分布海拔上限低于伏牛山。
    (3)山顶海拔高,气温低,热量少,植株矮小;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植物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山顶附近风力强劲,在风力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
    【解析】
    【分析】本题以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基础知识运用能力。
    【小问1详解】
    从图可以看出,神农架的A坡自然带谱更丰富,植被类型更多,另外,A坡山麓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坡山麓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且两自然带分布的最低海拔相近,说明A坡的热量条件优于B坡,故可知,A坡为该山地的南坡(阳坡)。
    【小问2详解】
    从图可知,太白山和伏牛山的山麓自然带均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但太白山的分布上限低于伏牛山,说明热量低于伏牛山,纬度更高。故纬度最高的为太白山。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当小组成员到达伏牛山山顶时,大家发现山顶的树木出现矮化、扭曲及变形的现象,有些树木甚至匍匐地面,然后再倾斜向上生长。抓住树木矮、曲、匍匐地面再倾斜向上的特点,充分考虑当地自然地理特征,结合整体性回答。伏牛山海拔较高,气温低,热量低,植物生长缓慢,树木植株矮小;山顶
    土层薄,土壤贫瘠,树木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山顶风力强劲,树木在风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甚至匍匐地面生长,形成矮曲林。

    相关试卷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检测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检测地理试题,共8页。

    2024~2025学年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高二(上)期中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高二(上)期中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5页。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