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真题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湖南省衡阳外国语学校等校联考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衡阳外国语学校等校联考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帐蓬(péng) 胆怯(què) 秀颀(qí) 震聋发聩(zhèn)
B. 题拔(bá) 翘首(qià) 祟高(chóng) 恹恹欲睡(yān)
C. 婆娑(suō) 篡改(cuàn) 踌躇(chú) 一丝不苟(gǒu)
D. 落弟(dì) 菌(jūn)子 记载(zǎi) 暗然失色(àn)
2.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 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B. 假酒销售团伙气焰嚣张、 锐不可当,但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这些团伙被彻底粉碎了。
C. 听说离乡奋斗两年多的儿子要从北京回家了,兴奋的爸爸妈妈都在堂屋中 正襟危坐等着他。
D. 工匠精神既是一种“兢兢业业、 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也是一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极致追求。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游戏平台要采用必要手段验证未成年人的真实信息。
B. 2022年3月13日,随着奥运火炬的熄灭,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画上完满的句号。
C. 广东省加大岭南古籍的整理、搜集和研究力度,对继承和发扬岭南文化有重要意义。
D. 奥运吉祥物“冰墩墩”受到追捧的原因,是因为它萌萌的外表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它具有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等特点,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
B. 苏轼,字子瞻,北宋著名文学家,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 《藤野先生》作者鲁迅,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记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和对他的怀念。
D. 《列子》是一部很有趣的著作,其中有大量的寓言,比如我们学过的《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列子,是战国前期儒家代表人物。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的书法美学讲究藏锋,不外露,刚柔相济,绵里藏铁,浑厚拙朴。
②可是,他的书法笔锋尽显,峭拔凌厉,如一把闪着寒光的利剑,这是书法美学之大忌。
③宋徽宗是不称职的帝王,但却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书法——瘦金体。
④他的书法,是悬崖峭壁上的一枝盛开的腊梅,临深渊而有清香袭人。
⑤可是,也是他的书法,打破常规,率性随意,彰显了书法另一种凛冽、冷艳、寒气逼人的美。
⑥暗含了东方文化内敛含蓄,优雅沉静的审美观。
A. ③④①⑥②⑤B. ③①②⑤④⑥C. ①③④⑥②⑤D. ①⑥③②⑤④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6.古诗文默写。
(1) 王维在《使至塞上》中“ ______ , ______ ”运用比喻,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之情。
(2) 杜牧在《赤壁》一诗中,以历史上两个有名的美人命运象征国家命运,以小见大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3) 《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了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 ______ , ______ 。”
(4) 请写出两句含有“月”字的古诗:“ ______ , ______ 。”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7.根据名著《昆虫记》,完成下列各题。
(1)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昆虫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根据观察获得了第一手材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① 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② 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准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原叶来做巢穴的盖子;③ 会把卵下在梨形粪球里面;④ 的尾端还有一个第六节体,表面光滑,呈泡状,是制作并存储毒汁的小葫芦。
(2) 下列关于《昆虫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该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被鲁迅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B.本书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C.《昆虫记》是作者在实验室里经过大量的昆虫实验,将实验结果编辑成书的。
D.书中除了真实的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与人生。
(3) 请说说《昆虫记》在语言上具有哪些特点?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班级将开展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中国古代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请结合示例,概括下面名言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的内涵。
示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内涵: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名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后汉书•列传•张衡列传)
内涵: ______
(2) 语文课本中也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请仿照示例举出一例。(限七—九年级语文课本)
示例:邓稼先心怀祖国,鞠躬尽瘁,无愧“两弹元勋”。
仿写: ______
(3) 班级准备开展以“君子自强,砥砺前行”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段开场白。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不是天生的坏孩子
①黄河流过桃花峪,向东慢慢流进了下游大平原。
②严格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黄河冲积扇,它的顶点在郑州附近,在这儿,黄河才真正摆脱两岸低矮山地的约束,自由自在地在宽阔无边的大平原上摆来摆去。
③噢,黄河可不是循规蹈矩的乖孩子,从来也不肯老老实实顺着老路走;好像是一个精力旺盛的顽童,放学的时候总想找一条新路走,沿途东踢一下小石子,西踢一下墙根,把自己的鞋踢破了,也闯了许多祸,给别人带来许多麻烦。
④据统计,历史上黄河总共决堤 1500多次,大改道26次,不知给人们惹了多少麻烦。为什么黄河常常泛滥改道,到处捣乱,成为人人见了都头疼的顽皮孩子?
⑤请你别怪罪黄河。
⑥天下有不好的爸爸妈妈,没有不好的孩子。
⑦黄河的爸爸妈妈是谁?
⑧是人,是我们的老祖宗,也是你和我呀!
⑨人之初,性本善。河之初,性情也很善良。
⑩远古时期,黄河是一个可爱的乖娃娃,根本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时候,无论是上游或下游,总是乖乖地往前走,很少惹是生非。
⑪后来,人们在中游的黄土高原上到处砍伐林木、铲草皮、开荒种地,使黄土高原慢慢变成一片片黄土荒坡。雨水冲刷着黄土带进黄河,使河水里的泥沙越来越多了。
⑫根据统计,黄河每年输出的泥沙量大约有亿吨,绝大多数都是从中游带来的。人们流传说:“一碗水,半碗泥。”可见它的泥沙真多。世界上没有哪一条河,有这样多的泥沙。
⑬噢,当这个“世界冠军”,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这样多的泥沙,把河水都染黄了。难怪它的名字叫黄河。
⑭河水带来这样多的泥沙,流到下游大平原上,水流变得平缓,冲不动了,就在河底沉积下来。河底越垫越高,河床渐渐变得比两岸还高,成为高高悬在地面上的“悬河”。
⑮悬河,是从人们头顶上流过的大河啊!涨洪水的时候,汹涌的洪水从两侧河堤流出来,就会造成可怕的水灾。
⑯如果洪水冲破河堤,不赶快堵住,黄河就会改道,再也不回到原来的河道里了。
⑰千百年来,黄河就这样不停地泛滥、改道,在华北平原上摆来摆去,惹了许多祸,被称作“害河”。人们提起这个“顽皮孩子”,就会摇头叹息。
⑱应该怪罪黄河吗?
⑲不!应该负责任的是爸爸妈妈,不是无知的孩子。
⑳如果人们不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上乱砍树、乱铲草,黄河会有那样多的泥沙吗?
㉑如果黄河没有那样多的泥沙,就不会出现河底比两岸还高的悬河,哪里还会时常有泛滥改道的现象呢?
㉒说来说去,应该负责任的是人们自己。请别怪罪黄河,别怪罪“无辜的孩子”吧!
㉓黄河摆来摆去,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
㉔从南到北来回摆动的黄河,在下游冲积形成了广阔的大平原。这片肥沃的土地,非常适合种庄稼,出产小麦和棉花,自古以来就城市林立、人口密集,是全中国的一个经济文化中心。
㉕黄河泥沙多,淤积也快,使得河口三角洲不断向外扩大。据科学家估计,从19世纪末叶以来,黄河河口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渤海伸展造陆23平方公里。黄河像是科幻小说里的土地制造机器,不停地制造出一片片新的国土呢!
㉖使人们更加高兴的是,在黄河河口三角洲上发现了胜利油田,平地出现一座新兴的石油城东营市。这里离海很近,交通方便,比内陆油田的开发条件更好,成为中国重要的油田之一。
㉗除了这个油田,在河南省东部的平原下面,又发现了中原油田;想不到这里到处蕴藏着丰富的石油。有了它,古老的黄河下游平原,焕发出新的青春。
(选自《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略有改动)
(1) 请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并说说其在表达上的作用。
(3) 下面句子中两个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说说理由。
黄河每年输出的泥沙量大约有16亿吨,绝大多数都是从中游带来的。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让更多年轻人领略传统艺术之美
周飞亚①剧场里,欣赏传统戏曲的年轻面孔越来越多;校园里,相声、戏曲等学生社团广受欢迎;电视和网络上,《国乐大典》《角儿来了》《青春京剧社》等综艺节目层出不穷;手机 APP上,“我要笑出‘国粹范’”“谁说曲艺不抖音”等活动吸引数亿人点赞……近年来,戏曲、曲艺等传统艺术,正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新时尚。
②年轻人爱上传统艺术,折射出时代的文化风貌。与“国风”“国潮”的兴起一样,传统艺术在青年群体中走红,体现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东方美学”激发出青少年心中强烈的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也产生了更强烈的文化自信,成为引人注目的时尚符号。 同时,欣赏传统艺术是有门槛的,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和审美水平,这也促使青少年更加注重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少孩子从小就接受艺术熏陶。相关部门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也非常重视,不断加大投入,比如持续推进“戏曲进校园”等项目。在这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有着更高的艺术素养,自然能够深入感受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③优秀传统文化,往往有着穿越时空的感染力。传统艺术包含着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密码,并以高度审美化的方式呈现,成为吸引当代年轻人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一些戏曲在年轻人中特别“火”,比如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梨园戏《董生与李氏》等。原因之一便在于,这些剧种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学积淀。昆曲被称为“百戏之师”,有 600多年的历史;梨园戏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历史长达800多年,其剧种美学之精致曼妙、表演手段之丰富完善,年轻人一旦了解便容易沉醉其中。古老传统蕴含的精神密码和艺术魅力超越时代,赓续传承,于此可见一斑。
④当然,传统魅力也需要当代表达。创作上,不能一味复古守旧,要在坚守艺术本体的前提下,符合当代审美趋势与价值观。传播上,应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和流行文化元素,用年轻人的“语言”与他们沟通。比如,京剧名家尚长荣的代表作之一《曹操与杨修》,突破固有的标签化形象,塑造了一个既有宏图大志、又有人性弱点的戏剧形象,后来还拍成 3D电影,以电影的形式传播京剧,很受年轻人欢迎。 中国民乐开辟网络秀场,通过演奏流行乐曲以及电影、游戏主题曲等方式,在年轻人心中留下“时尚”“酷”的印象,进而引导他们走进音乐会现场,领略民族乐器技艺之精、音色之美。
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艺术要积极主动地拥抱年轻人,创造让年轻人走进传统艺术的契机,从而赢得更多年轻人,也让传统艺术的传承代不乏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对选文中心论点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我们要让更多年轻人领略传统艺术之美。
B.传统魅力也需要当代表达。
C.近年来,戏曲、曲艺等传统艺术,正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新时尚。
D.优秀传统文化,往往有着穿越时空的感染力。
(2) 下列对选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第①段作者列举生活中传统艺术深受年轻人欢迎的现象,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②段画线句中的“一定”表示程度,指欣赏传统艺术不是毫无条件的,需要适当的知识背景和审美水平,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③段首先提出“优秀传统文化,往往有着穿越时空的感染力”的观点,然后主要运用道理论证来证明。
D.第④段画线句列举了“中国民乐开辟网络秀场”的事例,证明了“传统魅力也需要当代表达”的观点。
(3)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______
A.“戏曲进校园”不能够使青年一代深入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B.传统艺术要赢得更多年轻人,应主动地拥抱年轻人并创造契机。
C.传统艺术吸引当代年轻人重要原因是只包含着民族精神密码。
D.传播传统艺术不必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和流行文化元素。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麦田的守望
孙守名
①一个阒寂无人的夜晚,我独自立于麦田的埂脊上。繁星璀璨,一望无际的麦田显得苍苍茫茫。我弯下腰身,用手轻轻抚摸着柔软的麦苗,心里充溢着甜美和温暖。
②我是守望着乡村的麦田长大的。童年的记忆中,臂膊上挎着小小的竹篮,随着大人们在刚刚收割完的麦茬地里小心翼翼地捡拾着麦穗。收获一个麦穗,就获得一份希望;满满一篮麦穗,还会得到父亲的奖赏和母亲温柔的眼光。伴着播种和收获,我的青春顺着麦垅疯长。
③我的眼前时时浮现着一波又一波舞动着的麦浪。在沉沉的暗夜,我把梦做到故乡的田间,看到了父亲手把手教我犁地的身影。耕作是一件颇为辛苦的活计,当初条件艰苦,为了把麦子种到地里,父亲硬是领着我们兄妹用铁锨翻出一片片希望的田野。和着执着的梦想,把种子播撒在黑黝黝的泥土里,吞咽着咸涩的汗水,望眼欲穿地盼望着麦子的丰收。在麦子诗意的生长中,我学会了犁地、耙地和耩地。晨风习习,我们把肥料耩在成畦的麦田间。那些在麦田的无数岁月,令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始终觉得自己是喝着大地的乳汗长大成人的,与土地注定有着千年的因缘。
④夏风吹拂的夜晚,我悠然地睡在宽阔的麦场上,闻着诱人的麦香,数着天上的流星,做着青春的幻梦。在麦收季节,父亲教我如何使用镰刀,如何又快又好收割麦子。尽管手上磨出过厚厚的一层硬茧,但我还是炼就了割麦的本领。朝阳初升,父亲带着我们兄妹顺着麦垅挥舞着镰刀,一排排麦子瞬间成了倒地的战俘。当我渐渐窜到所有人的前面时,心情像飞翔在天空的布谷鸟,一路放声高歌,唱出心中的幸福和快乐,哪里还有生活的艰苦和劳累呢?在机器隆隆声中,我跟父亲学会了打麦和扬场。成袋成袋的麦子码放在麦场时,我长长地舒了口气。望着远处忙碌的父亲,心中涌出无限的感动。
⑤父亲是在那年麦子收割后去世的。长年的劳累没有压垮他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却使他的身体每况愈下。那时,我已经参加工作,每周都会骑上自行车回到父亲身边。坐在田间地头,看父亲忙东忙西,心里有些隐隐作痛。我不断劝说父亲,让他轻闲一些,养养身体,少做田里的农活。可父亲是忙不住的身子,时光铸就了他耐劳的品格。他爱田地里的庄稼,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他怕麦田焦渴,怕麦苗缺少养分,怕大风会吹倒成熟的麦秆……一年四季,他虔诚地守护着田地,直至倒在麦子收割的季节。
⑥我无数次蹲坐在田埂上,想着父亲和那些与父亲有着相同命运的人。父亲会做木工活,几块木料在他手上只要半天工夫就可以成为精巧的板凳或木箱。在当时,他的名气很大,十里八乡只要谁家婚丧嫁娶都要叫上父亲。父亲一生收了四位徒弟,个个学得一手好手艺。其实,他有心要将这项活计传授给我们兄弟,只是我们个个都远走他乡外出求学。看着这项计划落空,惆怅之中,父亲才开始收授徒弟。现在想想,那时父亲该有多么失落啊!
⑦父亲热爱所有与他接触过的人,温情的性格令人倍感亲近。父亲给人做木工活从来不收取任何钱物,这在那个年代该是怎样的一种品格啊!可世事难料,父亲看麦场那阵子,不知何故,麦子少了一袋。有人中伤父亲,到处播扬,说父亲偷了那袋不翼而飞的麦子。这对父亲的打击可想而知!在那些日子里,父亲明显削瘦,夜深人静时常常泪流满面。母亲用惊人的毅力捍卫着父亲的尊严,不停地劝慰父亲,可父亲的确蒙受了奇耻大辱,他的苦痛隔了好多年才逐渐平息。那位诬陷父亲的乡邻恰恰在父亲心情稍为好转时离开了人世,这真是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那个人走了,可棺木没有着落,当他的孩子跪在父亲身前苦苦哀求,母亲的愤怒骤然暴发。但父亲什么话也没说,带上工具就去跟着人家打做棺木。远近乡邻听说此事,无不惊叹。
⑧而今往事历历,令人悲哽。嗅着泥土的气息,抚慰着葱郁的麦苗,又回到了那段悠长而萦怀的岁月。在这无边无际的麦田地,父亲忙碌的身影已经淡去,化为轻烟浮尘。 只有我,还坐着暗夜的田埂上,守望着这沁人心脾的麦香,一如我深爱着的父亲。
(1) 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______
A.内容上,写“我”在阒寂无人的夜晚立于麦田的埂脊上抚摸柔软的麦苗.
B.点题,同时为全文奠定了一个温暖舒缓的感情基调。
C.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展现了我对麦田的情感。
D.结构上,引出下文“我”对父亲和麦田的回忆。
(2) 对下面句子作简要赏析。
朝阳初升,父亲带着我们兄妹顺着麦垅挥舞着镰刀,一排排麦子瞬间成了倒地的战俘。(请从修辞角度)
(3) 联系上文,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4) 文章以“麦田的守望”为题,却用了很多篇幅写“父亲”,请作简要分析。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12.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甲】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
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A】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
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造父①之师曰泰豆氏②。泰豆立木为
涂③,仅可容足;计步而置,履之而行。【B】趣走④往还,无跌 。造父学之,三日尽其巧。泰豆叹曰:“子何其敏也!得
之捷乎!凡所御者,亦如此也。曩⑤汝之行,得之于足,应之于心。推于御也,齐辑⑥乎辔衔之际,而急缓乎唇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执节乎掌握⑦之间。内得于
中心,而外合于马志,是故能进退履绳⑧而旋曲中规矩⑨,取道致远而气力有余。诚得其术也,得之于衔,应之于辔;得之于辔,应之于手;得之于手,应之于心。则不以目视不以策驱心闲体正六辔不乱而二十四蹄所投无差;
回旋进退,莫不中节,然后舆轮之外可使无余辙,马蹄之外可使无余地;未尝觉山谷之崄⑩,原隰⑪之夷,视之一也。吾术穷矣。汝其识之。”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造父:古时著名驭手。②泰豆氏:人名。氏:对名人的尊称。③涂:同“途”,道路。④趣走:快跑。⑤曩(nǎng):先前,刚才。⑥齐辑:和谐,协调。⑦掌握:手掌。⑧进退履绳:进退合乎绳墨。⑨旋曲中规矩:旋中规,旋转合乎圆规,中矩,拐弯合乎矩尺。⑩崄(xiǎn):同“险”,形容高险。⑪隰(xí):低下的湿地。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2) 【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则不以目/视不以策驱心/闲体正/六辔不乱/而二十四蹄所投无差
B.则不以目视/不以策驱/心闲体正/六辔不乱/而二十四蹄所投无差
C.则不以目/视不以策驱/心闲体正/六辔不乱而二十四蹄/所投无差
D.则不以目视/不以策驱/心闲体正/六辔不乱而二十四蹄/所投无差
(3)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A】【B】句子。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②趣走往还,无跌失也。
(4)【甲】文中愚公认为自己一定能够移山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泰豆氏认为一句话概括“历远气不竭”的原因是什么?(都用原文中句子回答)
七、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3.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没有隐居在深山,而是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
B.“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C.诗歌前四句平中见奇,貌似实写,却是虚写,由虚处见意,实是写自己的心理感受和处世哲理。
D.“欲辨已忘言”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2)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景:见面时,老师一声“同学,你好!”的问候;百米冲刺时,同学们“加油!加油!”的呐喊;餐桌上,饭菜喷香可口;台灯下,纸笔沙沙作声;枝头上,嫩绿的新芽;田野间,金黄的麦浪……这些平常真实的点点滴滴,也许我们不曾深思,其实往往蕴藏着生活的美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让我们获得前行的力量。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和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内容充实具体。③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少于 600字。⑤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请以“XX”代替。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有误,“帐蓬”的“蓬”应为“篷”,“胆怯”的“怯”应读“qiè”,“震聋发聩”的“震”应为“振”;
B.有误,“题拔”的“拔”应为“跋”,“翘首”的“翘”应读“qiá”,“祟高”的“祟”应为“崇”;
C.正确;
D.有误,“落弟”的“弟”应为“第”,“菌子”的“菌”应读“jùn”,“暗然失色”的“暗”应为“黯”。
故选:C。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答案】D
【解析】A.有误,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这里属于用错对象。
B.有误,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恰当。
C.有误,正襟危坐:意思是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不能用来写兴奋的爸爸妈妈;
D.正确,一丝不苟:意思是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故选:D。
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
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3.【答案】A
【解析】A.正确;
B.有误,成分残缺,少了主语,去掉“随着”;
C.有误,并列结构中语序不当,将“搜集”置于“整理”之前;
D.有误,句式杂糅,“的原因”与“因为”去掉其中之一。
故选:A。
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是否有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4.【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有误,列子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5.【答案】A
【解析】③句点明瘦金体的创建人和独具特色,应排第一位;④句对瘦金体的特点进行形象描绘,应排第二位;①句说明中国的书法美学原则,以便于评判瘦金体,应排第三位;⑥句紧承①句,突出审美观,应排第四位;②句笔锋一转,点明瘦金体的创新之处,应排第五位;⑤句点明创新出了另一种美,应排第六位。因此排序为:③④①⑥②⑤。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6.【答案】【小题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小题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小题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小题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解析】答案:
(1)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2)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易错字:郎)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易错字:溅)
(4)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易错字:结)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7.【答案】【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写作对象的识别。
由“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可知,第一空应填“螳螂”;《昆虫记》中的《螳螂》原文:由“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可知,第二空应填“切叶蜂”;由“会把卵下在梨形粪球里面”可知,第三空应填“圣甲虫”;由“尾端还有一个第六节体……是制作并存储毒汁的小葫芦”可知,第四空应填“朗格多克蝎”。
故选:B。
(2)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ABD.正确;
C.有误,《昆虫记》是作者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将研究结果编辑成书的;本项表述不当。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名著写作语言特色的把握。《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这部作品最大的特色是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选段中对小动物的描写,笔调轻松,富有文学性,可读性很强。
答案:
(1)B
(2)C
(3)①语言生动活泼传神,语调轻松诙谐,大量使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充满对生命的敬畏。②语言严谨准确但富有感情色彩打动人心。③文艺化的笔调,说明中有叙述,有描写,妙趣横生。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8.【答案】【小题1】勤奋努力,积极求索。
【小题2】鲁迅自尊自强,弃医从文,堪称“中国脊梁”。
【小题3】
【解析】答案:
(1)示例:勤奋努力,积极求索。
(2)示例一:鲁迅自尊自强,弃医从文,堪称“中国脊梁”。
示例二:范仲淹先忧后乐,心系天下,实为“世人楷模”。
(3)示例: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激励了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繁荣富强而前仆后继,奋勇拼搏,他们因此创造出数不胜数的辉煌业绩。今天,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我们更需要继承和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现在我宣布“君子自强,砥砺前行”的演讲活动正式开始,请同学们踊跃参加。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意思是“人生的意义在于勤奋努力,不付出怎么会有收获”,因此,内涵为:勤奋努力,积极求索。
(2)本题考查仿写与续写。
根据示例“邓稼先心怀祖国,鞠躬尽瘁,无愧“‘弹元勋’”,从语文课本上自强不息的人物中任选其一分析作答即可,注意与例句句式相同。
(3)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
学生需根据开场白的特点和活动主题“君子自强,砥砺前行”分析作答,注意称呼得当,表达得体。
解答综合性学习问题,关键在于平时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养成从生活中随时随地学习语文的习惯,在语言的运用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9.【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为什么黄河常常泛滥改道,到处捣乱,成为人人见了都头疼的顽皮孩子?”可知,文章①~④段从黄河下游的大平原说起,引出为什么黄河常常泛滥改道;⑤~㉒段重点说明了黄河常常泛滥改道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好处;结合“黄河摆来摆去,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可知,㉓~㉗说明黄河泛滥改道带来的一点好处。据此可概括作答。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分析。划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引资料(引用)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准确的数据,引用人们流传的话,将黄河与其他河流作比较,突出了黄河输出泥沙量之多是世上绝无仅有的。选择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分析。首先回答:不能,然后分析原因。“大约”表示估计、猜测,不确定。“绝大多数”是大部分的意思,表示范围,准确说明黄河输出大量泥沙和泥沙的主要来源。如果去掉,就变成了“黄河每年输出的泥沙量有16亿吨,都是从中游带来的”,与原意不符,与实际不符,显绝对化,体现了说明文语文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答案:
(1)说明黄河泛滥改道的原因及由此带来的一点好处。
(2)示例:列数字。通过列举准确的数据,突出了黄河输出泥沙量之多是世上绝无仅有的。
(3)不能,“大约”表示估计,“绝大多数”是大部分的意思,表示范围,准确说明黄河输出大量泥沙和泥沙的主要来源。如果去掉与原意不符,显绝对化,体现了说明文语文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文章①~④段从黄河下游的大平原说起,引出为什么黄河常常泛滥改道;⑤~㉒段重点说明了黄河常常泛滥改道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好处;㉓~㉗说明黄河泛滥改道带来的一点好处。
说明文经常考查修饰限制性词语能不能删去的问题,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先表态,然后解释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进而比较删除后的不同,最后明确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0.【答案】【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论点的辨析能力。文章论述了“如何让更多年轻人领略传统艺术之美”的问题,作者对这个论题的主要观点是:让更多年轻人领略传统艺术之美。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ABD.正确;
C.有误,“然后主要运用道理论证来证明”错误。第③段首先提出“优秀传统文化,往往有着穿越时空的感染力”的观点,然后主要运用举例论证来证明。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A.有误,根据第②段内容可知,“戏曲进校园”能够使青年一代深入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B.正确;
C.有误,根据第③段可知,传统艺术包含着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密码,并以高度审美化的方式呈现,成为吸引当代年轻人的重要原因。
D.有误,根据第④段内容可知,传播传统艺术应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和流行文化元素。
故选:B。
答案:
(1)A
(2)C
(3)B
作者通过列举电视和网络上的综艺节目、手机APP上的活动说明了“传统艺术,正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新时尚”。然后从不同的方面论述了如何让更多年轻人领略传统艺术之美,最后进行总结:让传统艺术的传承不乏人。文中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思路清晰、论述有理有据。
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本,进行归纳总结。
11.【答案】【小题1】C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BD.正确;
C.有误,没有肖像描写。
故选:C。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一排排麦子瞬间成了倒地的战俘”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割倒的麦子”比作“战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劳动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瞬间”一词还形容速度极快,表达了“我们”劳动时的快乐。
(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暗夜的田埂”更能引人遐想,“守望”“沁人心脾的麦香”其实守望的又何止是麦田呢,还有对父亲无限的思念之情,曾经劳动的欢愉,一家人的温馨,还有这劳动精神的传承,当然最最重要的是对父亲的想念,“守望父亲”才是本真。这麦田里,有千千万万与父亲一样的人,他们勤劳朴实,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但他们不亦乐乎,表达了“我”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对家乡故土的眷恋之情。
(4)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理解。“麦田的守望”其实就是“守望希望”,而这一切是父亲用一生对“我们”耳濡目染的。结合“在沉沉的暗夜,我把梦做到故乡的田间,看到了父亲手把手教我犁地的身影”可知是父亲教会“我们”勤劳肯干;结合“尽管手上磨出过厚厚的一层硬茧,但我还是炼就了割麦的本领。朝阳初升,父亲带着我们兄妹顺着麦垅挥舞着镰刀,一排排麦子瞬间成了倒地的战俘”可知是父亲教“我们”要磨练自己;结合“父亲热爱所有与他接触过的人,温情的性格令人倍感亲近”可知父亲教“我们”要温和待人等等,这些美好品质都是他言传身教的典范,这些都是付出却不图回报的。所以由“父亲热爱麦田”引出“父亲教会我们做人”这样的主题,在“守望麦田”中也“守望着父亲”,表达了对父亲的赞美及无限的思念眷恋之情。
答案:
(1)C
(2)比喻,把“我们割下的一排排麦子”比作“倒地的战俘”,生动形象地写出“我们”割麦的速度快、数量多,本领高,表现了“我们”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喜悦。
(3)①父亲是在麦子收割后去世的,他的一生与土地与麦田深深连接在一起。这是千万农人最拙朴的形象;“我”是在乡村长大的,与土地有着不解之缘,更对父亲有着深厚的感情,热爱土地就是热爱父辈。②“我”的命运与故乡紧密相连,表达了“我”对父亲深深的缅怀和对乡村的依恋之情。
(4)①父亲一生辛勤耕种,对土地无比热爱,这份情愫深深影响到子女们,使得他们懂得生活的艰辛。②父亲勤劳本分,以温情善良对待着乡亲们,即使被人误解也毫无抱怨。③父亲的宽容,就像沉默的麦田,只懂得付出,而不求回报。④守望麦田其实就是对父亲优秀品质的颂扬和对父亲的深深怀念。
本文记叙了父亲一生辛勤耕种,对土地无比热爱,这份情愫深深影响到子女们,使得他们懂得生活的艰辛。父亲勤劳本分,以温情善良对待着乡亲们,即使被人误解也毫无抱怨。父亲的宽容,就像沉默的麦田,只懂得付出,而不求回报。守望麦田其实就是对父亲优秀品质的颂扬和对父亲的深深怀念。
阅读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难度相对降低。解答此类题,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答案相对应的内容,再将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通过分析与比对得出答案。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句中的细微错误,如一些限定性的词语有没有丢失,使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等。
12.【答案】【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不同,凭借/把;
B.不同,向;在;
C.相同,作为;
D.不同,获得/能够。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这样就不是用眼睛去看,不是用鞭子去赶,心境闲暇身体端正,六匹马的缰绳不乱,二十四个马蹄跑得不会出差错。据此断句为:则不以目视/不以策驱/心闲体正/六辔不乱/而二十四蹄所投无差。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固,顽固。彻,改变。句意为: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②中重点词语有:还,返回。失,失足。句意为:他快步往返,不会摔跤和失足。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根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愚公认为自己的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所以一定能挖平大山。从【乙】文中“内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马志,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矩,取道致远而气力有余”可知,“内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马志”才能“历远气不竭”。
答案:
(1)C
(2)B
(3)①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②他快步往返,不会摔跤和失足。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内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马志
参考译文:
【甲】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乙】造父的师傅名叫泰豆先生。泰豆立起木桩作为道路,(木桩)只能放一只脚;按照(一定的)步伐(数目)放置(木桩),踩着木桩行走。他快步往返,不会摔跤和失足。造父学习这个,三天就完全学会了他的技巧。泰豆惊叹道:“你真是太聪明了!学得这么快!一般的驾御马车的人,也不过(就你现在)这样的水平了。前面你的(这些快步)行走,用的是你的脚,体会其中的技巧在你心里。推而广之到驾御方面,在协调缰绳和辔衔的时候,是快是慢让马的嘴唇感觉和你一致,让马的行动法度掌控在你的心中,从而把握住所有的节奏。在你心里得心应手,外面操控得让马也心领神会,这样就能进退走得像用绳墨画的一样笔直转弯像圆规划的一样圆,要去的地方再远也会有气力。真正学会了驾御的技术,结果在衔,(衔)响应的是(来自)辔(的信号);辔上得到的结果,响应的是(来自)手(的信号);手上得到的结果,响应的是(来自)心。这样就不是用眼睛去看,不是用鞭子去赶,心境闲暇身体端正,六匹马的缰绳不乱,二十四个马蹄跑得不会出差错;转弯、前进、后退,没有不是中规中矩的。到这样的时候车轮之外就可以不要多余的车道,马蹄之外可以不要多余的地面;就不会觉得山川谷地有什么险,平原湿地,看它们都是一样的了。我的技术全在这了,你牢牢记住这些。”
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3.【答案】【小题1】D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欲辩已忘言’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说法错误。陶渊明的“欲辩已忘言”表明一种与大自然浑然相融的醉意,而且还有这样的两层含意:一层是当他欲说出这诗境中感悟的“真意”时,却发现根本无法言说,寻找不到用以来表达的语言;另一层则稍隐些,就是说他既已得到了其中的“真意”,实际上已无须言说。
故选:D。
(2)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和作者情感的理解。可以根据诗句含义用描绘性语言进行描写,表意明确。句意: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脚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结合“悠然”“心远”和诗歌主旨分析,这里流露出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后,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答案:
(1)D
(2)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脚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表现出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后,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参考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14.【答案】
点滴经历中的生活美好
还有半年多就要毕业了。自进入初中以来,我经历了许多平凡的日子,但是我从中发现了许多关于生活的真谛和美好。
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参加了一次团队拓展活动。我们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任务,而其中有一项任务是需要我们在一条长长的绳子上互相搀扶着走过去。刚开始,我很紧张,生怕自己会摔倒。但是,当我和队友们搀扶着向前走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的团队变得更加紧密了,我们能够相互依靠,相互扶持。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独自完成所有的事情,我们需要相互帮助和支持,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除了团队拓展活动,我还经常在学校的操场上打篮球。每次打球的时候,我总是充满激情,尽情挥洒汗水,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但是,有一次我在比赛中失误了,让自己的队友失望了。我很不开心,但是老师却鼓励我说:“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失败。只有经历过失败,你才能够更加坚强,更加努力地追求成功。”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意识到,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一帆风顺,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失败,从中吸取教训,并且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生活中的点滴经历,还让我意识到了一个道理:珍惜当下。有一次,我和朋友们一起去郊外野餐。天气很好,阳光明媚,我们在草地上摆开了野餐布,享受着美食和欢笑。这时,我突然感觉到,生活中的美好并不在于我们追求的未来,而是在于我们当下的所拥有。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享受生活的美好,不要总是想着未来的事情,而忽略了当下的幸福。
初中阶段的点滴经历,让我懂得了生活的美好,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追求。生活中的点滴经历,或许很平凡,但是它们却蕴含着生活的真谛,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让我们获得前行的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第一,审题立意。根据题干提示,这篇作文要求我们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回忆与思考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在文中,我们需要描述这些美好的细节以及它们对我们心灵的滋润和前行的帮助。同时,我们也需要联系自己的经历,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第二,思路点拨。文体适合写成记叙文。在写作方面,首先需要明确文章的结构和主旨,以便在文中清晰地表达思想和观点。同时,需要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避免出现无关或重复的内容。在结尾部分,需要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体现自己的观点。第三,写作方法。要注意细节描写,这些美好的细节虽然看似平凡,但却对我们的心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勇气,也可以感受到自然界中的美好。
文章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生活中的点滴经历,如团队拓展活动、打篮球、郊外野餐等,这些经历都是生活中比较平凡的事情,但是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作者在这些经历中,领悟到团队合作、面对失败、珍惜当下的道理,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和支持、积极面对失败的心态以及珍惜当下的重要性。整篇文章语言简洁明了,表达清晰,通过生动的事例和自己的感受,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章的主旨。A.①螳螂
②灰蝗虫
③蝉
④朗格多克蝎
B.①螳螂
②切叶蜂
③圣甲虫
④朗格多克蝎
C.①萤火虫
②灰蝗虫
③圣甲虫
④隧蜂
D.①萤火虫
②切叶蜂
③朗格多克
④隧蜂
A.以残年余力
以顺为正者(《富贵不能淫》)
B.告之于帝
内得于中心
C.泰豆立木为涂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D.得之捷乎
上至,又不得入(《周亚夫军细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综合题,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外国语中学等校联考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衡阳八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