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第二十六课 和拖延的坏朋友说再见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第二十六课 和拖延的坏朋友说再见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拖延对学习、生活和个人成长的负面影响,从而产生强烈的改变拖延习惯的意愿和决心,培养学生对高效、有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时间管理观念和自我负责意识,让学生明白珍惜时间、按时完成任务是对自己人生负责的重要体现,激发学生内在的自律动力和责任感。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拖延产生的原因,包括心理因素(如恐惧失败、追求完美、缺乏动力等)、环境因素(如干扰过多、任务难度不合理等)以及习惯因素(如长期不良的时间安排习惯)。
2. 掌握一系列有效的克服拖延的方法和技巧,如设定明确目标与合理计划、运用时间管理工具(如番茄工作法、四象限法则)、培养良好的习惯养成策略(如从易到难逐步推进、建立奖励机制)以及进行有效的自我监督与调整等,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时间利用能力。
(三)核心素养目标
1. 自我管理素养:着重培养学生对自身行为和时间的精准掌控能力,让学生学会主动规划任务、合理分配时间、自觉抵制诱惑,从而有效克服拖延,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和自律品质,显著提升自我管理素养水平。
2. 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拖延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并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的克服拖延方法,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在解决拖延问题的过程中锻炼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增强问题解决能力。
3. 情绪调节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到拖延往往伴随着焦虑、自责等负面情绪,教导学生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如深呼吸放松、积极的自我暗示、情绪转移等,使学生在面对拖延带来的压力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积极的心态,有效管理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4. 学习与成长素养:让学生明白克服拖延对于学习效率提升和个人全面成长的重要性,激励学生将克服拖延的行动延伸到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持续学习、不断进步的意识和习惯,助力学生在学业和未来职业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提升学习与成长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运用丰富多样且极具感染力的教学素材,如讲述因拖延而导致失败或错失良机的真实案例、播放生动形象地展示拖延危害的视频短片、开展深入透彻的拖延现象分析讨论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拖延的严重危害,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触动和共鸣,在认知上形成清晰明确的理解,从而为后续学习克服拖延的方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 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场景,系统全面且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传授一套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克服拖延方法与实战技巧,涵盖目标设定的科学准则与实用方法、时间管理的精妙策略与高效技巧、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与关键要点、自我监督与调整的长效机制与灵活方式等,并通过具体鲜活的实例剖析、生动逼真的模拟演练和切实可行的实践操作等教学活动,助力学生熟练掌握并能够在不同情境下自如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切实显著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时间利用效率。
(二)教学难点
1. 深入剖析学生个体拖延行为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心理动机和复杂的习惯养成机制,如个人的性格特质、成长经历、家庭环境、教育方式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对拖延形成的综合影响,并针对这些深层次的原因,匠心设计具有高度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教学干预举措与精准引导策略,帮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拖延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自我调整和改变。
2. 培养学生在长期与拖延作斗争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高度的自律性,将所学的克服拖延方法内化为一种自然而然、自觉自愿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坚守。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的动态变化,及时、精准地评估自己的克服拖延效果和行为改进情况,灵活、高效地调整克服拖延的策略、方法和行动计划,使学生具备出色的应变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确保克服拖延的行动能够持续有效地推进,取得长期稳定的良好效果。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
四、教学准备
1. 精心收集与拖延相关的各类图片、视频资料,如因拖延导致作业未完成被老师批评的学生愁眉苦脸的照片、因错过项目截止日期而失去合作机会的职场人士懊悔不已的画面、展示拖延者内心挣扎和时间流逝过程的动画视频等,并将这些素材巧妙地编辑制作成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多媒体课件,用于课堂教学的导入、讲解和总结环节,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 准备一些卡片和便签纸,用于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个人记录环节。卡片上可以提前写好一些与拖延相关的问题或提示,如“你拖延时通常会有哪些借口?”“列举一个你因拖延而产生严重后果的经历。”便签纸则供学生记录自己的想法、计划和行动步骤等,方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整理思路和交流分享。
3. 设计一些模拟任务场景的道具和材料,如模拟考试试卷、手工制作材料、小组合作项目任务书等,用于角色扮演和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在模拟真实任务情境中亲身体验拖延的危害和克服拖延的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4. 准备一份“拖延行为评估量表”,在教学前后分别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以便直观地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改变和进步情况,同时也为教师提供教学效果反馈,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幽默而又发人深省的动画视频,视频主角是一个总是拖延各种事情的小男孩。他早上赖床不起,导致上学迟到;作业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写,结果错误百出;计划好周末打扫房间,却一直在玩手机、看电视,房间变得越来越乱。最后,因为拖延,他错过了参加学校重要活动的机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在舞台上精彩表演,自己懊悔不已。播放完毕后,教师提问:
“同学们,刚刚我们看了一段关于小男孩拖延的动画视频,大家在视频里看到了小男孩因为拖延都遭遇了哪些糟糕的事情呢?”(引导学生回忆视频内容)
“你们有没有在小男孩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呢?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类似因为拖延而导致不好结果的经历呢?”(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情况)
“那你们觉得拖延是一个好的习惯还是坏的习惯呢?”(引出课题)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要总结,进一步强调拖延是一种不良习惯,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
拖延:隐藏的“时间杀手”
结合视频内容和教材相关知识,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图片展示,深入讲解拖延的本质和危害。教师展示一些因拖延而产生不良后果的图片,如堆积如山未完成的作业、错过截止日期的比赛报名表格、因为拖延未及时复习而考砸的试卷等,边展示边提问:
“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你们能具体说一说拖延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个人成长有哪些危害吗?”(考查学生对拖延危害的理解)
“拖延除了会影响我们的任务完成情况,还会对我们的情绪和心理产生哪些影响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拖延的危害)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想法,例如:一位学生可能会说拖延会让自己感到焦虑和压力,因为任务总是积压在最后;另一位学生可能会提到拖延会影响自己的自信心,因为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会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教师认真倾听并给予肯定和补充:“你们说得都非常对,拖延不仅会导致我们的任务无法按时完成,影响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还会让我们陷入焦虑、自责、自卑等负面情绪中,严重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所以,拖延就像一个隐藏在我们身边的‘时间杀手’,悄悄地偷走我们的时间和机会。”
拖延的“病根”探秘
教师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小李是一名成绩中等的学生,他一直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是却有很严重的拖延习惯。每次老师布置作业,他总是想着还有时间,先玩一会儿再说。结果到了晚上,作业越积越多,他开始着急,但是又因为太困或者觉得任务太难而继续拖延。他也很苦恼,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是改不了拖延的毛病。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他才发现自己拖延的原因是害怕失败。他担心自己努力了也做不好作业,所以宁愿拖延也不愿意面对可能的失败。教师提问:
“同学们,听了小李的故事,你们觉得小李拖延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拖延的原因)
“在你们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拖延原因呢?比如是因为追求完美,觉得自己准备不充分所以一直拖着不开始;还是因为缺乏动力,对要做的事情不感兴趣所以不想做;或者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呢?”(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拖延的原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拖延产生的各种可能原因。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过程中适时引导,如:“你们小组提到因为环境干扰而拖延,这是很常见的情况。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些应对环境干扰的办法呢?”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阐述拖延的原因,如心理因素(恐惧失败、追求完美、缺乏动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环境因素(噪音干扰、他人影响、任务难度不合理等)以及习惯因素(长期不良的时间安排习惯、缺乏自律性等)。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再次强调:“只有找到了拖延的真正原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找到克服拖延的方法。”
3.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首先了解了拖延是隐藏的“时间杀手”,对我们有很多危害,然后探讨了拖延产生的各种原因。
教师提问: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了解学生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那你们回家后打算怎么做呢?是准备思考一下自己拖延的原因,还是会先尝试避免一些拖延的行为呢?”(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
4.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回家后,认真反思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拖延行为,分析自己拖延的主要原因,并写下来。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打算从哪些方面入手分析自己的拖延原因呢?比如是从日常的学习任务、家务劳动还是其他方面呢?”(了解学生分析拖延原因的思路)
“在写下来的过程中,你们会详细描述自己拖延时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吗?”(引导学生明确作业要求)
第二课时
1. 导入新课
对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进行简单回顾,教师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布置了回家分析自己拖延原因的作业,大家都完成了吗?”(了解作业完成情况)
“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分析结果呢?比如你拖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是怎么发现的?”(邀请学生分享作业完成情况)
通过学生的分享,引出本节课要继续探讨的话题——如何克服拖延,和拖延的坏朋友说再见。
2. 讲授新课
战胜拖延的“武器库”
展示一些人们成功克服拖延的案例图片或视频资料,如一位原本总是拖延写作任务的作家,通过制定详细的写作计划和设定严格的时间限制,最终按时完成了一部优秀的作品;一位学生通过使用番茄工作法,将学习时间分成一个个专注的时间段,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克服了拖延学习的习惯等。教师提问:
“同学们,看看这些成功克服拖延的案例,你们能说一说他们都用了哪些方法来战胜拖延吗?”(引导学生分析图片或视频中克服拖延的方法)
“那你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尝试过类似的方法来克服拖延呢?”(联系学生实际情况)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在学生分享过程中适时提问:
“你当时使用那种方法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呢?”(针对具体经历深入了解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现在回想起来,你觉得那种方法对你克服拖延最有帮助的地方在哪里呢?”(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克服拖延的方法)
教师总结有效的克服拖延方法,如设定明确目标与合理计划(将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设定具体的完成时间和期限)、运用时间管理工具(介绍番茄工作法:专注工作 25 分钟,休息 5 分钟,循环进行;四象限法则:将任务分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优先处理重要紧急任务)、培养良好的习惯养成策略(从易到难逐步推进,建立奖励机制,如完成一个小任务后给自己一个小奖励)以及进行有效的自我监督与调整(记录拖延行为,定期反思总结,及时调整计划和方法)等,并通过卡片展示给学生,加深记忆。
实战演练:告别拖延行动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抽取一个模拟任务场景,如准备一场考试、完成一个小组项目、打扫自己的房间等。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小组成员要运用所学的克服拖延方法,制定计划并执行任务,同时要模拟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拖延诱惑和困难,如想看电视、玩游戏、觉得任务太难等,然后想办法克服。教师巡回观察,适时给予指导,如:“这个小组在制定计划时,可以把任务分解得更细一些。”“那位同学,当你遇到想玩游戏的诱惑时,可以试试先深呼吸,提醒自己的目标。”
每组表演结束后,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小组在克服拖延过程中方法的运用是否合理、计划的执行是否有效、成员之间的协作是否良好以及最终任务的完成情况等方面。教师在学生评价过程中适时引导,如:“大家评价的时候,不仅要看到结果,还要关注过程中他们克服拖延的策略和努力。”
3.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首先探讨了战胜拖延的方法,然后通过角色扮演和评价进行了实战演练。
教师提问: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最有收获的是什么呢?”(了解学生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那你们回家后打算怎么做呢?是准备按照所学的方法去克服自己在生活中的拖延问题,还是会有其他的做法呢?”(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
4.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在本周内,选择一项自己经常拖延的任务,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制定计划并执行,记录整个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如何克服以及最终的结果和自己的感受。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打算选择哪项任务来实践呢?为什么选择它呢?”(了解学生的实践任务选择意向)
“在记录过程中,你们准备怎么详细地描述自己克服困难的方法呢?”(引导学生思考记录方式)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如播放视频、组织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克服拖延这一主题的兴趣和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并且在角色扮演环节中认真投入,较好地理解了拖延的危害、原因以及克服拖延的方法和技巧。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小组的讨论深度不够,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小组分工不够明确或者引导不够到位所致。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小组讨论的组织和引导,提前明确小组分工和讨论要求,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确保讨论的质量和效果。
另外,在学生分享个人经历和角色扮演评价环节,虽然能够发现一些学生具有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感悟,但由于时间有限,无法让更多的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后续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分享和评价环节的时间,或者采用多样化的分享和评价方式,如小组内先进行充分交流再推选代表发言、利用线上平台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评价和交流等,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此外,对于学生在实践作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提供更及时、更有效的指导和反馈。可以考虑建立学习小组互助机制,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监督,或者利用线上平台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践作业,将课堂所学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时间利用效率,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南大&北师大版(2016)三年级第十课 和“拖延”说再见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 (2013)三年级下册第二十六课 和拖延的坏朋友说再见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案例分析,总结,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大象版五年级第二单元 情绪调节3跟烦恼说再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式,教学方案,教学准备,教学年级,教学过程预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