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三单元11(过秦论 *五代史伶官传序)11.1 过秦论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三单元11(过秦论 *五代史伶官传序)11.1 过秦论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范读课文,学习第5段,总结文章主题,研讨课文,归纳写作特点,拓展探究,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2.体会本文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
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并了解作者劝谏汉文帝施行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重点难点
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并了解作者劝谏汉文帝施行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5段,梳理文言知识。
2.积累并掌握基础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3.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思想。
重点难点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思想。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抽查前四段的背诵情况。
2.抽查前四段重点词句的理解情况。
二、范读课文,学习第5段
1.教师范读课文第5段。
2.思考:这一段写了几层内容?每一层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明确:这一段写了两层内容。
第一层(开头至“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对比论述九国之师和陈涉等谪戍之众的力量。
开头指出秦王朝的优势仍然存在,这是对比论述的前提。对比则表明陈涉的地位和起义军的武器及素质远不如九国之君及其部队。“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这八个字是为全文的结句设伏的。
第二层(“然秦以区区之地”至结句):照应全篇,归纳中心论点。
总结概括秦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思考:作者认为秦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本段内容与全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
从全文结构上看,本段的第二层照应了全篇,归纳出了中心论点。“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照应本文第1、2段;“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照应本文第3段;“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照应本文第4段;最后照应上文“成败异变,功业相反”,水到渠成地点明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学生反复朗读第5段,尝试背诵。
三、总结文章主题
自由朗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题。
明确:贾谊在这篇文章里论述了秦朝兴衰的原因,他希望汉文帝能以秦朝为鉴,施行“仁义”,以免重蹈覆辙。这是贾谊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为他们谋划“长治久安”之道。但同时这篇文章也表现出了贾谊对农民起义的力量和意义的认识,写出了他反对统治者施暴政于民的思想。
四、研讨课文,归纳写作特点
1.讨论:本文是怎样使用对比论证法论证中心论点的?
明确:(1)纵向对比:秦统一前对比诸侯处于攻势,统一后对比全国人民处于守势,是为了说明“攻守之势异”这一点的。秦统一全国前由弱到强,原因是“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是“施行仁义”;统一后由强变弱,原因是“废先王之道”等一系列举措,不施仁义。
(2)横向对比:①秦国和六国。双方对比反衬出秦国的强大,指出秦历代君王“因遗策”,施行仁政。②秦朝和陈涉。双方地位、才能、军队、武器悬殊,而弱小的陈涉能一呼百应,只因秦不施仁义。③陈涉和九国之师。九国之师拥有大批谋士、精良武器和训练有素的士兵,无法战胜秦国;而一群斩木为兵的农民却拉开了秦国灭亡的序幕,这说明秦的暴虐无道已使它失去民心。
2.讨论:本文前三段单纯叙述秦朝历史,这跟作者要论证的观点有什么关系?
明确:以史实为论据,用叙事来说理,可以说是本文最大的特点。作者在前三段概括地说明了秦由盛而衰的全过程和主要现象。这就帮助我们对这一段历史事实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前面列举的史实为后面论点的提出作了准备。
五、拓展探究
1.讨论:你认为今天读《过秦论》是否还有现实意义?
2.结合课文内容,为下面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焚书坑儒,思万世而家天下,赢政何其愚也
下联: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过秦论》。
2.对比阅读《六国论》,思考:为什么同样是论述秦破六国统一天下直至灭亡这段历史,西汉的贾谊选取“秦亡”的角度,而北宋的苏洵却选取“六国破灭的原因”的角度?
(提示:可从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入手)
板书设计
过秦论
九国 陈涉
对比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11.1 过秦论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德育渗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1(过秦论 *五代史伶官传序)11.1 过秦论教案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定位,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技法指引,文本分析,迁移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