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历史的现场》能力探究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91114/0-173604525908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历史的现场》能力探究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历史的现场》能力探究试题,共3页。
第三单元能力探究学习目标分析深度学习建议1.认真阅读课文,梳理相关历史人物的生平经历。本单元涉及的历史人物有屈原、苏武、秦始皇贏政、后唐庄宗等。2.在史料阅读的基础上,形成对人物的认识和评价,选择合适的问题或角度切人思考。3.适当拓展阅读其他史传名篇(如《荆轲刺秦王》《信陵君窃符救赵》《廉颇蔺相如列传》等),探究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归纳出其特点。4.尝试写作人物短评,阐述自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和评价。学科能力深度探究分析概括能力 人物传记阅读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 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改)(1)划分材料层次。按照不同的地点、官职以及所记叙的几件事划分材料的大体层次,并作好标记。(2)抽出事件进行分析概括。人物传记以叙事为主,因此要提取事件的关键信息,弄清事件的始末,进行分析,简要概括出传主的性格特征。(3)分类整理之后与试题选项进行比对分析,找出差异。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结合前后语境综合进行排除选择。学科能力针对训练典例1-1 [积累与语感]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D.黥是古代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解析:“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答案B典例1-2 [整合与语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解析:注意“期年”意为“满一年”;“秦民之国都”的“之”意为“到”;“令行于民”是介词短语后置句。答案提示 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典例1-3 [交流与语境]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解析:“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错误。原文“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可见太子犯法时不能给太子施加刑罚,是给太子太傅公子虔和老师公孙贾施加的刑罚。答案C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素养1.推断文言实词词义2.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3.常见的被动句的形式4.整体阅读文言文方法1.在充分领会和理解的基础上,落实背诵记忆人物。在积累的同时,学会在不同语境下的灵活运用2.把握史传作品中的叙事内容,梳理人物生平,分析其人物特点,培养从作品中提取、概括和推断的能力3.鉴赏史传作品的叙事艺术和史论作品的说理艺术,同时作出理性合理的评价4.筛选出足够的史料,并进行分类整理。经过分析概括,总结出具有创新性的观点积累丰富的文言材料,培养文言语感,整合相应的文言现象,建构语理知识体系。研习史传作品,把握作者观点。研习史论作品,学习和借鉴他们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态度和方法。鉴赏作品的叙事艺术和说理艺术。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学写人物短评或驳论文,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并能够有所发现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