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回到历史现场》单元教学评价试题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回到历史现场》单元教学评价试题第1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回到历史现场》单元教学评价试题第2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回到历史现场》单元教学评价试题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回到历史现场》单元教学评价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回到历史现场》单元教学评价试题,共9页。
    《第三单元回到历史现场》单元教学评价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疾痛惨怛 揭杆为旗 弹劾(ké) 逡巡(qūn)B.怀瑾握瑜 形容枯稿 汨罗(mì) 黔首(qín)C.流血漂橹 遐迩闻名 鞭笞(chī) 箭镞(zú)D.良将劲驽 度长絜大 崤函(xiáo) 锋镝(dí)2.“属”是多音字,在词典中有多个义项。请把下列句子的序号填入“属”字对应义项后的括号中。①屈平属草稿未定②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③属予作文以记之④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⑦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⑧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zhǔ——〈动词〉(1)连接,连续( ) (2)写作,撰著( )(3)跟随( ) (4)通“嘱”,嘱托,托付( ) (5)劝请,邀请( )shǔ——〈名词〉(1)类别,种类( ) (2)同辈,同伙( ) 〈动词〉隶属,归属( )3.下列各组加点虚词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B.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C.见犯乃死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D.冀幸君之一悟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用法与示例相同的一项是( )A.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B.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C.函梁君臣之首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5.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我们考虑明年开始修订这部词典B.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我们要在混浊的环境中保持高洁C.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他的诡辩在真理面前显得非常无力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他做什么事都是那么从容自如6.下列被动句中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B.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C.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D.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时称一车四马为一乘。按周制,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故称天子为“万乘”。B.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同样也可作为百姓称呼的词还有“黎元”“布衣”“氓”“白士”。C.牢,指作祭品或宴飨用的牛、羊、豕。牛、羊、豕俱用叫太牢,只用牛、豕二牲叫少牢。D.《史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在文学价值方面,它被鲁迅先生誉为“无韵之《离骚》”。8.用课文原句将下面的文字补充完整。(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是: , 。(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高度评价屈原的文章和品格,说他志行高洁、品行端正,他的《离骚》创作有“ , ”的特点。(3)《过秦论》善于铺陈叙事,如“ , , ”三句表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势不可挡,又如“ , , , ”一句写出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4)《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引用《尚书》观点,总结出后唐庄宗亡国的“自然之理”,即“ ,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3题。(一)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轩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菜弓弩,於轩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没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绒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选自《苏武传》)(二)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壁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壁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壁,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壁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成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壁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因我降 相如因持璧却立B.绝不饮食 而绝秦赵之欢C.故使陵来说足下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D.惶恐饮药而死 秦强而赵弱10.下列对选文(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B.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C.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D.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11.下列对选文文意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卫律无耻,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劝降苏武。先是举剑恐吓,但苏武不理,然后又用高官厚禄来引诱苏武,依旧没能达成劝降的目的。B.苏武爱国,无论何种境况,意志历久不变。卫律和李陵的劝降都未动摇其爱国忠君之心,北海牧羊生活异常艰苦,他手持汉节,从未改变。C.秦王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改变。起初秦王礼节“甚倨”,无礼无信,但蔺相如与璧同归于尽的决心打动了他,最终将“十五都予赵”。D.蔺相如智勇双全,终究得以“完璧归赵”。首先指出秦一贯背信弃义,然后告知秦王他在与秦王对峙的过程中,璧已送回,最后表示自己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秦王只好接受。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2)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13.同样是负命出使,蔺相如完璧归赵,苏武却独居异域十九年,结果不同,但在很多方面却有相同之处。请结合上面两段选文分析其相同之处。 。三、写作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学校电视台要举办主持人选拔大赛,其中有这样一道即兴演讲考题:楚国大夫屈原,因小人陷害,遭楚王贬黜,自投汨罗而死以示忠君;汉代郎将苏武,出使匈奴,其历尽磨难,坚守十九年而不投降,最终回归汉朝。请据此发表演讲。假如你是参赛选手,请根据两位人物的信息,写一篇演讲词,表达你对“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辩证关系的认识和看法。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最少使用两个现实事例;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基础积累1.答案:C解析:A项,“杆”应为“竿”,“劾”应读“hé”;B项,“黔”应读“qin”,“稿”应为“槁”;D项,“驽”应为“弩”2.答案:【属】zhǔ——〈动词〉(1)连接,连续(⑦)(2)写作,撰著(①)(3)跟随(②)(4)通“嘱”,嘱托,托付(③)(5)劝请,邀请(④)shǔ——〈名词〉(1)类别,种类(⑤)(2)同辈,同伙(⑥)〈动词〉隶属,归属(⑧)3.答案:D解析:D项两句中“之”皆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介词,在/介词,被;B项,介词,在/介词,用:C项,副词,才/副词,于是4.答案:B解析:B项,席、包、囊,均为名词作状语,像一样。A项,膏,名词作动词,滋养;C项,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着;D项,老,形容词作动词,尊敬5.答案:B解析:B项两句中“混浊”都指社会环境的阴暗、肮脏。A项,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C项,欺诈的言论/无理狡辩;D项,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不慌不忙,沉着冷静6.答案:B解析:ACD三句都是“见”字表示被动,B句是“为”字表示被动7.答案:C解析:少牢是只用羊、豕8.答案:(1)《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3)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4)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二、阅读理解9.答案:B解析:B项两句中“绝”都表示断绝。A项,介词,通过/副词,趁机;C项,连词,所以/名词,缘故;D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10.答案:B11.答案:C解析:秦王被蔺相如与璧同归于尽的决心恐吓到,而非“打动”,“十五都予赵”,也只是缓兵之计,最终并没有真的割让12.答案:(1)你本是汉朝臣子,不顾恩德道义,背叛主上,背弃双亲,在异族那里做俘虏,要见你干什么?(2)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3)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13.答案:①二人都是以国家利益为先,为了完成国家使命而不顾个人安危。②二人都充满智慧。蔺相如献璧之后发现秦王并无以城换璧的诚意,便机智地要回和氏璧,并派人从小道把和氏璧送回赵国;苏武面对卫律诬陷“相坐”时机智对答,指出卫律行为的实质与危险,同样充满智慧。③二人都充满勇气。蔺相如面对秦王的贪欲、欺诈,以命相搏,勇气可嘉;苏武面对卫律的以死吓之丝毫不动,同样彰显勇气。三、写作14.答案:略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