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2 *项脊轩志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2 *项脊轩志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读课文,疏通大意,赏析文本,分析课文,比较鉴赏,赏析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归有光的生平,积累相关文言知识。
2.熟读课文,把握全文以“喜”“悲”统摄全篇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
重点
分析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感受文中流露出的深情。
难点
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古今的中国文人常喜欢给自己的书房取一个雅致的名字,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志趣、追求,如梁启超借“饮冰室”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梁实秋借“雅舍”传达他身处陋室仍悠然自得的心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归有光为他的书斋“项脊轩”写的一篇散文——《项脊轩志》。
(设计意图:由书房名的寓意导入新课,活跃气氛,提高效率。)
二、自读课文,疏通大意
1.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参看注释,翻译课文。教师巡视,随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赏析文本,分析课文
(一)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第1段。
2.请两位同学分别读第2段和第3~5段。
(二)感悟作者之“喜”
1.思考:
(1)作者在书斋生活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请找出原文中的句子。
(2)作者认为居住在项脊轩“喜”在哪里?
(3)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项脊轩的小、旧、破、漏和阴暗的?
(4)作者对这样的书斋,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的?
(5)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怎样了?
(6)有人认为读书是一件十分清苦的事情,作者怎么认为呢?
2.全班分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明确:(1)“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2)变化可喜、环境可喜、独处可喜。
(3)①写项脊轩的小:旧称“阁子”,“室仅方丈,可容人居”。
②写旧:直接点明是“百年老屋”。
③写破、漏:“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④写阴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4)作者并没有嫌弃它,相反,对它却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
(5)变得不漏、不暗了。庭院里种植了兰、桂、竹等植物,作者看到焕然一新的小屋,内心愉悦。
(6)这间书斋虽然已得到修葺却仍然是简陋的,满架的书都是借来的,但他寒窗苦读,乐在其中。作者具有高洁的情操,因此以拥有怡然自得的读书生活为乐。
3.小结:这一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写可喜之事,以写景为主,描写了书斋修茸前后的变化,表现了作者在轩中读书怡然自得的情趣。作者对项脊轩这种深挚的眷恋之情,是贯串全篇的一条感情线索。
4.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体味情感
(三)感悟作者之“悲”
1.思考:
(1)可悲之事又有哪些呢?
(2)作者抓住了哪些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写旧式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状?
(3)作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哪些事情?
(4)祖母的言语举止表露了她怎样的心情?
(5)第4段通过哪几个生活片段抒写作者当年与妻子的亲密感情?
2.讨论明确:(1)诸父异爨、母亲早逝、回忆祖母、回忆妻子。
(2)“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寥寥几笔,便把大家庭分家后的颓败、衰落、混乱不堪的情形描写出来了。
(3)作者回忆了有关母亲的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作者的姐姐在老妪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闻声赶来问饥问寒的情景。这两件往事是通过老妪的回忆串联起来的。
(4)“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话语中既含疼爱之情,又有赞许之意。“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祖母看到孙儿如此用功,想到将来必有成就,喜悦之情不能自已,因此喃喃自语,又想到自己年纪大了,怕等不到孙儿获取功名之时,激动之中又稍带有几分伤感。“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进一步表露了她对作者的期望和鼓励。
(5)项脊轩中原是作者一人独居,或“啸歌”,或“兀坐”,以诗书自娱。“后五年,吾妻来归”,这时的项脊轩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作者的妻子“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有问即有答,有学即有教。从字里行间,我们似乎可以听见项脊轩中传出来的欢声笑语。这一层从正面写。接着,作者又写了一件琐事,“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表面看来,这句话似与上文全不相关,然而细细体味,文脉似断而实连。“吾妻”转述的是诸小妹的话。这一层从侧面写,对前一层既是补充,又是深化。“其后六年……其后二年……”这一层,交代了妻子亡故之后的一些事情。这一段记叙,语言平实,而无限伤感溢于言外。
3.小结:第2~5段写可悲之事,着重回忆与母亲、祖母、妻子相关的事情,绘声绘色,令人感动。
四、比较鉴赏,赏析情感
1.思考:《陈情表》与《项脊轩志》这两篇文章各呈其彩,都以情感人。你能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两篇文章各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吗?
2.讨论明确:
作者的经历:李密和归有光二人早年都备尝生活的艰辛,都勤奋自励,且学有所成。不同之处在于,魏晋时期,没有科举考试制度,重门第出身也看学问品操,李密仕途通畅,只是因要供养祖母而辞不就职。归有光则仕途不畅,晚年才中进士。
情感:《陈情表》详尽地说明了作者屡次辞谢朝廷征召的原因,表达了对晋武帝由衷的感激之情,同时又申述了作者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理由。
《项脊轩志》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表达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
板书设计
项脊轩志
一间书房:雅致、安静 喜
祖母 慈爱
三位亲人 母亲 期望 悲
妻子 恩爱
比较鉴赏
《陈情表》《项脊轩志》
作者的经历
情感的表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2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名言导入,激发兴趣,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朗读课文,整体感知,重点突破,品味细节,比较阅读,鉴赏技巧,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 下册9.2 *项脊轩志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知能对标,课文内容分析,学情整体分析,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活动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赏析课文,研讨文章的艺术特色,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