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练习05 诗歌阅读与鉴赏-【中职专用】2025年单招单考语文二轮重点题型复习(浙江适用)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5 诗歌阅读与鉴赏题型归纳(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05 诗歌阅读与鉴赏题型归纳(解析版).docx
    专题05 诗歌阅读与鉴赏题型归纳(原卷版)第1页
    专题05 诗歌阅读与鉴赏题型归纳(原卷版)第2页
    专题05 诗歌阅读与鉴赏题型归纳(原卷版)第3页
    专题05 诗歌阅读与鉴赏题型归纳(解析版)第1页
    专题05 诗歌阅读与鉴赏题型归纳(解析版)第2页
    专题05 诗歌阅读与鉴赏题型归纳(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练习05 诗歌阅读与鉴赏-【中职专用】2025年单招单考语文二轮重点题型复习(浙江适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练习05 诗歌阅读与鉴赏-【中职专用】2025年单招单考语文二轮重点题型复习(浙江适用),文件包含专题05诗歌阅读与鉴赏题型归纳原卷版docx、专题05诗歌阅读与鉴赏题型归纳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题型综述
    浙江省近三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试题中的诗歌鉴赏题在命题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与稳定性,主要围绕学生的多种能力展开考查,旨在引导学生在诗歌阅读中不断提升文学欣赏、审美鉴赏以及表达交流等能力。
    (一)形式多样:诗歌形式以现代诗为主,但是2024年考查形式出现了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比较性阅读考查,体现了对不同诗歌类型的兼顾,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二)时代特征明显:现代诗选材多贴近当代生活,以简洁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展现现代社会中的情感、思考与生活片段,内容多元且富有深度。如《秋的记忆》通过描绘秋天豆荚丰收的景象,传达出对自然与劳动的热爱;《城》以简洁的表述探讨了人与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古典诗中的《春日闻杜宇》借杜鹃啼鸣抒发思乡之情,蕴含深刻的情感内涵。
    (三)形象感知与意境体会:学生需通过诗歌中的具体形象,如《静处》里的老人、小猫、群山等,感受诗歌营造的整体氛围与意境,理解其背后的情感与意义。要求学生能够品味诗歌中用词的精妙之处,像《秋的记忆》中“蹦出”一词的生动性,以及《春雨》中“拱”字的独特表现力;同时,要能识别诗歌运用的各种表达技巧,如《芦 花》中的对比手法,分析其对诗歌内涵表达的作用。
    (四)情感把握与主旨理解:能够准确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主旨,如《乡愁》中对乡愁的深刻诠释,《春日闻杜宇》里的思乡之情,以及《城》中对城市与个人关系的情感表达等。
    (五)整体特点与意义:注重生活与情感联系,这些诗歌在内容上贴近生活实际,无论是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还是对情感的抒发,都让学生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诗歌的魅力,提升对生活的感悟能力。通过对不同风格、主题诗歌的鉴赏,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诗歌的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促进学生在文学欣赏和表达交流方面的综合素养提升。
    综上所述,浙江省近三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试题中的诗歌鉴赏题在选材和能力考查方面具有鲜明特点,对学生的诗歌阅读与欣赏能力提出了较为全面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教学与考查意义。
    二、解题攻略
    读诗都什么
    1. 深入理解背景:了解诗人所处的历史时期、个人经历及其创作背景,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例如,了解杜甫的经历有助于理解他在《登高》中所表达的忧国忧民之情。
    2. 注重情感体验:体会诗人在作品中流露出的真实情感,通过诗人的视角去感受其所描绘的场景或心境。比如,在《声声慢》中,李清照通过对自己境遇的描写,传达了国破家亡之后内心的哀愁与悲痛。
    3. 把握艺术特色:注意诗词的艺术手法,比如比喻、象征、用典等,这些都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领略诗词之美。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营造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4. 反复阅读与想象:通过反复阅读,结合自己的想象,感受诗词的意境,这样能增强对诗词意境的感受。
    5. 分析与评论:对诗词进行分析和评论,可以从小处入手,聚焦于某个细节或者特定的手法。
    6. 传承文化精神:认识到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智慧。
    7. 联系实际:将诗词中的哲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其对我们今天的启示,提升个人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
    三、考查走向
    一、考点体现多维布局
    从考点来看,主要集中在诗歌理解与赏析,内容概括、感情归纳、观点评析、表现手法鉴赏、 语言特色赏析等。诗歌理解与赏析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内容概括、感情归纳、观点评析、 表现手法鉴赏、语言特色赏析主要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
    二、命题坚持守正创新
    (一)守正
    (1)核心考点稳定:始终围绕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这几个诗歌鉴赏的核心能力进行考查。在历年的试题中,都要求学生分析诗歌中意象的作用(感受形象),如2024年《春日闻杜宇》中杜鹃的形象,2022年《静处》里老人、小猫、群山等形象;品味字词运用的精妙(品味语言),2021年《秋的记忆》中 “蹦出”“大段”等词,2020年《春雨》中的“拱”字;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情感(体验情感),如2023年《芦 花》中对朋友行为背后情感的理解,2019年《城》中对因“你”而喜欢城的情感把握等。
    (2)题型与分值相对固定:题型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要求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进行正误判断。这种题型能够较为全面地考查学生对诗歌各个方面的理解,且每道题的分值设置较为稳定,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和可操作性。
    (3)提升文学欣赏能力:试题紧扣课程标准中在诗歌阅读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的要求,通过对不同类型诗歌的选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意境、艺术手法等,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例如,对古典诗歌如《春日闻杜宇》等名家名篇的选用,让学生在阅读经典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学素养。
    (4)强调审美与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在诗歌鉴赏中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无论是对现代诗中生活场景的描绘,还是古典诗中深刻情感的抒发,都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体会诗歌的美感,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创新
    (1)选材多元且贴近时代:在选材上突破单一类型,既有古典诗歌的考查,又有现代诗歌的呈现。现代诗如《秋的记忆》《春雨》《城》等,选材紧跟时代步伐,以简洁、新颖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反映当代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风格的诗歌创作。
    (2)内容的时代性与生活性:诗歌内容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例如《芦 花》中对朋友追求的描写,反映了当代人对理想的思考;《静处》描绘的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诗歌的魅力。这种选材方式使诗歌鉴赏不再局限于传统经典,而是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3)命题角度新颖灵活:在考查意象和意境时,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识别和描述,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内涵和意义。如在《静处》的命题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眯一会儿”这一动作所营造的静谧氛围(意境),还要体会从老人、小猫到时光这一意象转换的巧妙之处以及所带来的由实入虚的效果,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思考诗歌的艺术价值。
    (4)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创新考查:命题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方式更加多样化和灵活。例如在《芦 花》的赏析中,要求学生分析对比手法(沉重肉身与芦花的对比)在诗歌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对对比手法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更注重学生对这种手法如何塑造诗歌形象、表达情感以及引发思考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四、提分秘籍
    诗词阅读十口诀:
    01从题目抓题材
    题材即写的是什么。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有不少诗词——当然,词需有题目,不能仅看词牌——题目反映出诗词的题材。
    02从关系分析技巧
    关系即诗文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限制,所以,在诗词中,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现方法。
    03从褒贬辨别倾向
    褒贬即作者思想感情倾向。这一点从词语的褒贬中流露出来。
    04从辞色把握风格
    辞色即词语传达出来的各种色彩。包括:①感情色彩,像褒贬(赞美、批评)、冷暖(悲喜)等。②性格色彩,像显隐(明快、含蓄)、直婉(直抒胸臆、委婉)、刚柔(豪放、婉约)、庄谐(严整、幽默)等;③语体色彩,像文白(文采绚丽、文朴实)、散整(句式错落有致与整齐有力)等。
    风格即由选材、表达、语言等方面综合形成的艺术特色,如雄浑、旷达、豪放、俊逸、朴实、冲淡、沉郁、悲凉、清新、婉约等。褒贬在第三点“从褒贬辨别倾向”中已经做出阐述,冷暖将在下面第五点“从冷暖体味悲喜”中做出阐述。要把握风格,特别要注意词语的性格色彩和语体色彩。
    05从冷暖体味悲喜
    “墨分五彩,词含七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转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转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转达出来的多为喜悦。当然,词语表达感情多因境而变,婉转曲折,风情万种,阅读时应深加体味。
    06从细节解读形象
    诗词中很难像记叙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形象展开描写,多是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07从转换弄清思路
    转换即诗词的脉络。具体说,就是一首诗词是如何开头、展开、变换、衔接、结尾的。
    08从背景联想意图
    背景包括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时的思想背景,前者是“文为世”的反映,后者是“诗言志”的表现。所以,要很好地理解一首诗词,一定要联系有关背景。
    09从句尾了解主旨
    许多诗词,往往在最后一两句升华,较为鲜明地表达出主题来。所以,强调注意末句,从末句把握诗词的主旨。
    10从整体品评意境
    意境是指由情、景、意、言和谐统一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五、典例剖析
    (一)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溪上行 【乙】漫成一首③
    唐·温庭筠 唐·杜甫
    绿塘漾漾烟濛濛,张翰①此来情不穷。 江月去人只数尺,
    雪羽褵褷②立倒影,金鳞拨剌跳晴空。 风灯照夜欲三更。
    风翻荷叶一向白,雨湿蓼花千穗红。 沙头宿鹭联拳静,
    心羡夕阳波上客,片时归梦钓船中。 船尾跳鱼拨剌鸣。
    注:①张翰:知时引退归里之人; ②褵褷(lí shī):羽毛初生时濡湿黏合的形态; ③《漫成一首》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所作的一首七绝。 漫成:诗人一时应手之作。
    A.两首诗内容上都写到了水边禽鸟和水中游鱼,但甲诗写的是日景,乙诗写的是夜景。
    B.两首诗手法上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其中甲诗注重细节描写,乙诗侧重以静衬动。
    C.甲诗尾联以“羡”“梦”收结,表达归隐之感和对美景易逝、人生苦短的惆怅与感慨。
    D.乙诗通过“月、灯、鹭、鱼”的和谐意境描写,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二)对下列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湖上
    宋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
    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
    夕阳箫鼓几船归。
    旅行箱
    佚名
    把我的心也装下吧
    我们一起去流浪
    盛装满满的快乐
    填补所有空虚和寂寞
    A.《湖上》前两句用花、树、莺、草等意象,通过虚实的笔法,勾勒出西湖的景色,意境优美。
    B.《旅行箱》中作者联想自己与行李箱一起去流浪,将行李箱赋予人的形象,想象奇特。
    C.两首诗都以出游为题材,但表达的感情却不相同,《湖上》表达作者在游玩时的快乐,《旅行箱》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空虚与寂寞。
    D.两首诗中都有体现快乐的句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都是反映出游时的喜悦。
    (三)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金朝〕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吴潜〔宋代〕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①。濯锦古江②头,飞景还如许。
    【注】①狐嗥兔舞:指蒙古人的侵犯。词人作此词的三年前,蒙古军便开始侵扰四川,作此词的一年前,蒙古军已连败宋军,到达合州(今合川)。②濯锦古江:即锦江。代指遭受战火的四川,至今四川还有以“濯锦之江”命名的锦江区。
    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诗和吴词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海棠作为描写的全部内容的咏物诗。
    B.元诗写桃树、李树争奇斗妍,而海棠花无意争春,待群芳落尽后,才绽开她美丽的容颜。
    C.吴词下片开头以跳跃式思维由上片的赏花自怜转而写到捷报飞来,可以想见他心情的振奋。
    D.元诗诗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
    六、变式演练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徐安宜①(节选)
    李白
    白田见楚老,歌咏徐安宜。
    制锦不择地,操刀良在兹。
    清风动百里,惠化闻京师。
    浮人②若云归,耕种满郊岐。
    川光净麦陇,日色明桑枝。
    大车扬飞尘
    李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注】①干谒诗。徐安宜,指在安宜(地名)任职县令的徐氏。②浮人,在外流浪的人。
    (变式题)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廉如风,吹拂百里。《赠徐安宜》写全县都风闻徐安宜的清廉,朝廷也都知道他的治理业绩。
    B.浮人若云,返乡耕耘。《赠徐安宜》与杨万里的“笠是兜鍪蓑是甲”都用比喻表现劳作的紧张。
    C.大车经行,飞尘蔽空,道路晦暗。《大车扬飞尘》起笔不直接写人,但已渲染出车中人的声势。
    D.缓辔徐行,服饰华贵,趾高气扬。《大车扬飞尘》以夸张手法正面描写“斗鸡者”,生动传神。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长忆观潮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变式题)请选出本首词的词牌名( )
    A.念奴娇B.满江红C.酒泉子D.沁园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僧德殊家水帘求予咏①
    王安石
    淙淙万里落石颠,皎皎一派当檐前。
    清风高吹鸾鹤唳,白日下照蛟龙涎。
    浮云妆额自能卷,缺月琢钩相与县。
    朱门试问幽人价,翡翠鲛绡不直钱。
    【注】①这首诗是至和元年(1054年)四月,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期满,回金陵老家探亲,路过白荡湖登临浮山时所作。水帘:水帘洞,在金谷岩西侧,即滴珠岩。因“常泻四时雨,别当一洞天”,故得其名,悬瀑奇观,当为国内罕见。
    (变式题)小南想要为本诗选择背景图,与本诗风格最为匹配的一项是( )
    A.凄冷阴沉B.清丽柔美C.绚丽奇幻D.苍茫空阔
    【必备知识)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歌
    读标题 信息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情感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知作者 明背景
    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创作背景和目的等。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 观等,往往决定了诗作的情感基调。
    读注释 明暗示
    任何诗歌都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产物,都打上了一定的时代印记。注释的内容有:典故,解释疑难 词句,说明写作背景、目的等。
    理诗句 明情语
    (1)抓关键字词,突破理解障碍。边读边思考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迅速定位情感基调。(2)抓 景、事、情,推导诗歌主旨。通过对景、事的提炼、理解,围绕人之常情,推导出诗歌的主旨。(3)抓 尾句,揣摩诗歌感情。古人写诗,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议论,俗称“卒章显志”。
    古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写景诗
    高洁志向、淡泊心情;挣脱羁绊、心灵自由;日月常存、韶光易逝;无比热爱、田园风光;喜爱农村、淳朴民风
    咏物诗
    高洁志向、淡泊心情、恬淡闲适;失意潦倒、壮志难酬
    思乡诗
    思念亲人、思乡怀远、怅惘失落;独在异乡、羁旅情愁
    怀古诗
    借古讽今、感时伤乱;借古赞今、国运昌盛;凭吊古人、感慨自身
    战争诗
    保家卫国、豪情满怀;厌恶战争、表达苦难
    边塞诗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征战沙场、赤胆忠心
    送别诗
    送别友人、难舍难分或别后思念;赞誉友人、志向高洁;向往友人、恬淡隐居
    抒怀诗
    闺中怨妇、思念丈夫;人生境遇、凄凉失意;曲高和寡、不趋流俗;高洁志向、淡泊心性;与民同乐、快 意欢欣;厌弃官场、向往隐居
    爱国诗
    忧国忧民、感怀担心;建功立业、报效祖国;英雄末路、国运危亡
    古代诗歌中如何评价作者观点态度
    观点要明确, 体悟要深入
    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
    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 前提。
    分析要细致, 延伸要具体
    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
    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又要分析是 怎样表达的。
    归纳要全面, 体察要细致
    概括分析时要注意完整性、全面性,诗词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所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概括到, 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
    评价要准确, 分寸要把握
    一要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知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要避免没有分寸,要用正确的
    历史观去分析评价,不能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这样会导致结果要么无限拔 高,要么片面否定。
    诗歌抒情手法概览
    直抒 胸臆
    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 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间接 抒

    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情景交融
    即诗人把所写的景与要抒发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体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效果。
    托物言志
    即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使诗中的物带有了 人格化的色彩。
    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借古喻今
    一是借古讽今,即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评论)现实;二是借古伤今。
    叙事抒情
    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见。如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卖炭翁》等。
    诗歌中的对比手法
    概念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加以对照比较。
    前提
    必须是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作用
    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 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类型
    人(事)物对比、时间对比、空间对比、场面对比、乐愁对比、盛衰对比、得志与失意对比、永恒与无常对 比、动静对比、虚实对比等。
    诗歌选择题命题设误点之情感主旨分析错误
    误点 解

    命题者故意在某些诗句、某个典故中的情感上设误,要么弄错情感基调,如把乐观说成悲观;要么在 情感内涵上过度解读,任意拔高,把貌似正确的情感放进去;要么弄错情感表达的方式,把间接表达 说成直接表达,把“明显”说成“含蓄”等。
    注意 事项
    ①关注选项中的“表达”“抒发”等词;②注意诗句的陈述主体是否与选项所述一致;③抓三种词(意
    象词、情感词、修饰词);④注意诗句中的词语典故、意象,对其感情色彩进行深入感知;⑤关注注
    释,看注释有怎样的提示;⑥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敏感词语,如“悲苦”“喜悦”“直接抒发”“情感含 蓄”等。
    诗歌客观题命题设误点之形象意境分析不当
    误点 解、读
    命题人对全诗或某一联、某一句所表现的形象(人物、景物、事物)或意境作出描述,要求学生判断 正误。
    注意 事项
    ①见到选项中对形象、意境的分析时,要把分析的内容与诗句对应比较,体味写景句本身(或仔细揣
    摩人物形象),感知并概括其特点或氛围;②联系语境,着眼于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切忌孤立理解;③
    把握意境特点、特定形象特征,重点关注描写空间、色彩、声响、冷暖等特点的词。
    诗歌常见意象分类举例
    意象类别
    常见意象
    寄寓含义
    送别类意象
    杨柳、长亭、南浦、美酒、兰舟、关山(月)、鹧 鸪鸟等。
    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思乡类意象
    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捣衣。
    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愁苦类意象
    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斜阳、沙漠、古道、落 日、寒风、冷雨、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
    或表达忧愁、悲伤的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的气氛。
    抒怀类意象
    菊花、梅花、松柏、竹、黍离、冰雪、草木。
    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爱情类意象
    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
    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战争类意象
    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
    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闲适类意象
    五柳、东篱、三径、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 草等。
    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 向往。
    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写景诗
    高洁志向、淡泊心情;挣脱羁绊、心灵自由;日月常存、韶光易逝;无比热爱、田园风光;喜爱农村、淳 朴民风
    咏物诗
    高洁志向、淡泊心情、恬淡闲适;失意潦倒、壮志难酬
    思乡诗
    思念亲人、思乡怀远、怅惘失落;独在异乡、羁旅情愁
    怀古诗
    借古讽今、感时伤乱;借古赞今、国运昌盛;凭吊古人、感慨自身
    战争诗
    保家卫国、豪情满怀;厌恶战争、表达苦难
    边塞诗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征战沙场、赤胆忠心
    送别诗
    送别友人、难舍难分或别后思念;赞誉友人、志向高洁;向往友人、恬淡隐居
    抒怀诗
    闺中怨妇、思念丈夫;人生境遇、凄凉失意;曲高和寡、不趋流俗;高洁志向、淡泊心性;与民同乐、快 意欢欣;厌弃官场、向往隐居
    爱国诗
    忧国忧民、感怀担心;建功立业、报效祖国;英雄末路、国运危亡

    相关试卷

    专题练习04 文言文阅读-【中职专用】2025年单招单考语文二轮重点题型复习(浙江适用):

    这是一份专题练习04 文言文阅读-【中职专用】2025年单招单考语文二轮重点题型复习(浙江适用),文件包含专题04文言文阅读题型原卷版docx、专题04文言文阅读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练习03 散文文本阅读-【中职专用】2025年单招单考语文二轮重点题型复习(浙江适用):

    这是一份专题练习03 散文文本阅读-【中职专用】2025年单招单考语文二轮重点题型复习(浙江适用),文件包含专题03散文文本阅读题型原卷版docx、专题03散文文本阅读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练习02 小说文本阅读-【中职专用】2025年单招单考语文二轮重点题型复习(浙江适用):

    这是一份专题练习02 小说文本阅读-【中职专用】2025年单招单考语文二轮重点题型复习(浙江适用),文件包含专题02小说文本阅读题型原卷版docx、专题02小说文本阅读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