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第七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第七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共17页。
2022 学年第一学期海珠区 78 中阶段性检测题七年级语文(问卷)
本试卷共 8 页,分三部分,共 20 小题,满分 120 分。其中附加题 1 题,8 分。附加题分数加
入总分后不得超过 12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卷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考场试室号、座位号。
选择题的答案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卷上的相应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答案不能写在问卷上。
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 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考生必须保持答卷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卷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 28 分)
一、(5 小题,20 分)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酝酿(liàng) 抖擞(sǒu) 着落(zhá) 贮蓄(zhù)
棱镜(líng) 莅临(lì)盔甲(kuī)絮叨(xù)
侍弄(shì) 一霎(shà) 徘徊(huái ) 感慨(kǎi)
奥秘(mì)和蔼(ǎi)确凿(zá)粗犷(kuàng)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酝酿(liàng)——niàng ,着落(zhá) —— zhuó ;
棱镜(líng)—— léng ; D.粗犷(kuàng)——guǎng; 故选 C。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净默 绽开 企盼 迫不急待
嘹亮 倜傥 书塾 人迹罕至
摇篮 憔悴 轻捷 节然不同
烦燥 云宵 化妆 小心翼翼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净默——静默,迫不急待——迫不及待; C.节然不同——截然不同;
D.烦燥——烦躁,云宵——云霄; 故选 B。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刘性格文静内向,平时说话总是咄咄逼人。
今天双休日妈妈难得抽出空带我去博物馆,真令我喜出望外。
这片人迹罕至的滩涂除有几只大鸟在空中飞过再无任何气息。
这些词语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句中用于形容文静内向的小刘说话的语气,自相矛盾,不符合语境,使用不恰当;
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句中用于形容妈妈带我去博物馆很高兴,符合语境, 使用恰当;
人迹罕至: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句中用于形容这个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花团锦簇:原指华丽高贵的服饰,现用来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的景象。使用恰当; 故选 A。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我花费了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晚修时间去解决这道数学难题。
秋日里,这个清新和灵秀俱备的公园是市民们秋游的好地方。
通过阅读《繁星》,使我们进一步领略到冰心“爱的哲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否定不当,可删去“不”;
“大约”和“左右”重复,删去其中一个即可; D.成分残缺,可去掉“通过”或者“使”;
故选 C。
综合性学习(8 分)
《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是我们每一个人人生旅程中不可或缺的心灵旅伴,某中学七年级某班将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来参与。
任务一:请列举两个古代有关交友的成语典故或不朽的诗句。
①②
任务二:班委会集思广益,设计了下面一个具体活动项目,请你紧扣本次综合性学习帮他们再设计两个具体活动项目。
活动项目一:畅谈交友之道
活动项目二:
活动项目三:
任务三:你的朋友小军认识了一位上海的网友,他想在寒假期间独自一人去上海见网友。你赞成他去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①. 成语典故:管鲍之交 、割席断交。②. 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①. 示例:诵读交友名言②. 讲述交友故事
小军,我觉得你不应该一个人去上海会见网友。因为你和这位朋友仅仅是网上认识而已,网上的人和事比较复杂,你不能随意听信一个陌生人的话,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再说了,上海那么遥远,你一个人出门父母会不放心的。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积累。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书写正确即可。与交友有关的成语典故有:
割席断交。管宁和华歆是一对好朋友,但是他们锄草看到金子之后,管宁选择置之不理,华歆却将其拾 起;读书的时候,看见有礼服的人经过,管宁专心读书,华歆却出去观看。管宁觉得他们不是一路人,便
割席与华歆断交。
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
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诗句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设计活动。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活动过程要围绕着主题“有朋自远方来”展开,紧扣住“交友”二字来设计,注意一下题目给出的表达格式,也用六字动宾短语表达。示例:探索交友妙法、讨论交友误区。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一般应持有不赞成的态度。
示例:不赞成,小军,你的年纪还小,自己一个人去上海见网友不太安全。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平时能够看到的人都无法了解其内心。在网络上认识,没见过面的人,更不知道其人到底如何了。如果想去的话,可以家人陪同一起前往。小军,还是谨慎一些比较好,保护自己的安全,也是对家庭最好的交待。
二、(1 小题,8 分)
古诗文默写
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②三军可夺帅也,。(《十二章》)
③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④,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小张同学做了“思乡情”的专题整理,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题目
作者
“思乡”的诗句
批注
《次北固山下》
王湾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家书难至, 大雁寄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①②
行军在外, 思乡忧民
《天净沙·秋
马
③④
身在天涯,
【答案】①. 秋风萧瑟②. 匹夫不可夺志也③. 思君不见下渝州④. 不知何处吹芦管
⑤. 遥怜故园菊⑥. 应傍战场开⑦. 夕阳西下⑧. 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萧瑟、渝州、芦管、傍。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 42 分)
三、(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
【乙】
陈大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相委而去 人不知而不愠
B. 下车引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与儿女讲论文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咏雪》中“讲论文义”“大笑乐”等词语,勾画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富有雅趣。
《咏雪》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意在暗示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当着陈太丘的面大骂“非人哉”,他言而无信反而骂人,可见他浅薄无礼。
思》
致远
羁旅之情
了。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B.都是代词,指人;
C.都是和、跟;
D.都解释为:诚信;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C.有误,“当着陈太丘的面”错误。此时陈太丘已经离开。当着元方的面大骂,故选 C。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差,大体;拟,相比。
②重点词:待,等待;去,离开。
【点睛】参考译文:
《咏雪》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③, 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
〖注〗①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须期乃入
②伋为违信于诸儿
根据文段,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1)约定;诚信
(2)做人要讲信用;待人要有礼貌;做人要言行一致。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句意: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期:约定。
②句意:郭伋认为(进城)失信于孩子们。信:诚信。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根据“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可知,郭伋为了遵守与孩子们的约定,巡视后返回,比预计日期提前了一天,郭伋认为进城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留宿,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启发我们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 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做人要言行一致。
【点睛】参考译文: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边。描绘一幅辽阔、壮美的海景图。
(2)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诗人通过想象,表达了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以及对前途的乐观自信。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鉴赏。“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意思是,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 高耸挺立。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大海的远景,描绘一幅辽阔、壮美的海景图。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诗句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人的情感。此诗写于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碣石山,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所以就写下此诗,借助丰富的想象,将自己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阔大的胸襟及对前途的乐观自信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四、(7 小题,24 分)
(一)(10 分)
【材料一】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
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材料二】
①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②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 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 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④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节选自莫怀戚《散步》)
【材料三】
①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②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
③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④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⑤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节选自冰心《荷叶·母亲》)
下列对上述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材料一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材料二在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以议论为主,揭示中心。
材料二中反复提到菜花、桑树和鱼塘,主要是为了突出“小路有意思”。
材料三第②段“我不敢下阶去”主要是因为“我”十分牵挂雨中的红莲,怕它被那密密的雨点打坏。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简要说说以上三则材料中哪些内容体现了母亲是孩子的“荷叶”?
【答案】12. B13. 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扑”“抓”两个动作写出母亲看到儿子要轻生时的痛心焦急。“好好儿活”写出母亲强忍悲痛,努力给儿子一份坚定的力量,突出母亲的坚韧。
14. 材料一中母亲在我脾气暴躁的时候悄悄地躲出去。材料一中母亲在我想要轻生的时候,强忍悲痛鼓励我。材料二中“我”的母亲不想“我”为难,选择走小路;④材料二中“我”的妻子背起胖胖的儿子,慢慢地, 稳稳地,孩子在她心里就是整个世界;⑤材料三中母亲唤“我”进屋避雨。
【解析】
【分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上述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
B.有误,材料二在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以记叙为主,揭示中心。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句子。了解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等等。由“扑”“抓住”“哭”“说”可知运用动作、语言描写,从母亲“扑过来抓我手” 的动作,可以体会到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字写出了母亲尽管自己十分悲痛,却仍然强忍痛苦安慰、鼓励儿子的痛苦心情。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研读全文,分析概括。
根据“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可知,材料一中母亲在“我”脾气暴躁的时候悄悄地躲出去。“悄悄地”说明母亲动作很轻,悄无声息,母亲深深地理解儿子的痛苦需要发泄,甚至需要一个人发泄,强调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
根据“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可知,材料二中“我”的母亲不想
“我”为难,出于对后辈的关爱与呵护,选择走小路。
根据“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可知,材料二中 “我”的妻子背起胖胖的儿子,孩子在她心里就是整个世界。
根据“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可知,材料三中母亲唤“我”进屋避雨,体现了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母亲对子女的爱。
(二)(14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温馨的意味梁晓声
①参加工作了,我将老父亲从哈尔滨接到了北京。14 年来的一间筒子楼宿舍,里里外外被老父亲收拾得一尘不染。傍晚,我在家里写作,老父亲将儿子从托儿所接回来了。听父亲用浓重的山东口音教儿子数楼阶:“一、二、三……”所有在走廊里做饭的邻居听了都笑,我在屋里也不由得停笔一笑。那是老父亲在替我对儿子进行学前智力开发,全部成果是使儿子能从一数到了十。父亲常慈爱地望着自己的孙子说: “几辈人的福都让他一个人享了啊!”
②有天下午我从办公室回家取一本书,见父亲和我儿子相依相偎睡在床上,儿子的一只小手紧紧揪住我父亲的胡子(那时父亲的胡子蓄得蛮长)——他怕自己睡着了,爷爷离开他不知到哪儿去了……
③那情形给我留下极为温馨的印象,还有我老父亲教我儿子数楼阶的语调,以及他关于“福”的那一句话。
④后来父亲患了癌症,而我又不能不为厂里修改一部剧本,我将一张小小的桌子从阳台搬到了父亲床边,目光稍一转移,就能看到父亲仰躺着的苍白的脸。而父亲微微一睁眼,就能看到我,和他十几条美丽的金鱼——在父亲不能起床后我为父亲买的。10 月的阳光照耀着我,照耀着父亲。他已知自己将不久于
⑤如今想来,当年那五六分钟,乃是我一生体会到的最大的温馨。感谢上苍,它启示我那么亲密地与老父亲躺在一起,并且握着父亲的手。我一再地回忆,不记得此前也曾和父亲那么亲密地躺在一起过,更不记得此前曾在五六分钟内轻轻握着父亲的手不放过。真的感谢上苍啊,它使我们父子的诀别成了我内心里刻骨铭心的温馨……
⑥后来我又一次将母亲也接到了北京,而母亲也病着了。邻居告诉我,每天我去上班,母亲必站在阳台上,脸贴着玻璃望我,直到无法望见为止。我不信,有天在外边抬头一看,老母亲果然那样地望着我。母亲弥留之际,我企图嘴对着嘴,将她喉间的痰吸出来,母亲忽然苏醒了,以为她的儿子在吻别她。母亲的双手,一下子紧紧搂住了我的头,搂得那么紧那么紧。于是我将脸乖乖地偎向母亲的脸,闭上眼睛,任泪水默默地流。
⑦如今想来,当时我的心悲伤得都快要碎了。所以并没有碎,是由于有温馨黏住了啊!在我的人生
中,只记得母亲那么亲过我一次,在她的儿子快五十岁的时候。
⑧现在,我的儿子也已大三了。有次我在家里,无意中听到了他与同学的交谈:
⑨“你老爸对你好吗?”
⑩“好啊。”
⑪“怎么好法?”
⑫“我小时候他总给我讲故事。”
⑬其实,儿子小时候,我并未“总给”他讲故事。只给他讲过几次,而且一向是同一个自编的没结尾的故事。也一向是同一种讲法——该睡时,关了灯,将他搂在身旁,用被子连我自己的头一起罩住,口出异声:“呜……荒郊野外,好大的雪,好大的风,好黑的夜啊!冷呀!呱嗒、呱嗒……大怪兽来了,它嗅到我们的气味了,它要来吃我们了……”
⑭儿子那时就屏息敛气,缩在我怀里一动也不敢动。幼儿园老师觉得儿子太胆小,一问方知缘故,曾郑重又严肃地批评我:“你一位著名作家,原来专给儿子讲那种故事啊!”
⑮孰料,竟在儿子那儿,变成了我对他“好”的一种记忆。于是不禁地想,再过若干年,我彻底老了,儿子成年了,这也会是一种关于父亲的温馨的回忆吗?尽管我给他的父爱委实太少,但却同一切似我的父亲们一样抱有一种奢望,那就是——将来我的儿子回忆起我时,或可叫做“温馨”的情愫多于
“呜……呱嗒、呱嗒”。
⑯我觉得,温馨,它不是设计与布置的结果,不是刻意营造出来的。它储存在寻常人们所过的寻常的日子里,偶一闪现,转瞬即逝,融解在寻常日子的交替中。它也许是老父亲某一时刻的目光;它也许曾浮
本文的温馨即指高兴快乐的时刻。
父亲用浓重的山东口音教我的儿子数楼阶,体现了父亲对孙子有很高的期望。
⑦段中划横线的“温馨”是母亲通过“吻别”感受到来自儿子的爱,儿子在母亲的“紧搂”中感受到母亲的爱。
“我”是一个没有耐心的父亲,只给儿子讲过几次故事,而且每次很敷衍地讲怪兽故事。
文中描述了多个温馨的场景,请简要概括。
有人认为文章第⑭段可以删掉,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为什么说“如今想来,当年那五六分钟,乃是我一生体会到的最大的温馨”?
【答案】15. C 16. 老父亲教“我”儿子数楼梯;老父亲和“我”儿子相依相偎睡在床上; 在老父亲临终前,“我”紧挨着他躺着并握住了他的手;在母亲弥留之际“我”被她搂紧。⑤临睡前“我”给儿子讲可怕的故事。
不赞同。因为⑭段主要写“我”讲的故事吓到了儿子,因此遭到老师的批评的事情,这体现了“我” 讲的故事其实并不温馨,但这种陪伴却成为儿子“温馨”的回忆,此事件凸显了“温馨的意味”在于父子间的陪伴和亲情,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因为父亲临终前,我一直依偎在他的身边,尤其是那短暂而亲密的握手,充满家庭的温馨,是对弥留之际父亲最大的慰藉,也是“我”回报养育之恩的最好体现。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A.有误,本文的温馨指生活中令人难忘的感人瞬间; B.有误,没有体现父亲对孙子有很高的期望;
D.有误,“我”是一个没有耐心的父亲”错误。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结合第①段“听父亲用浓重的山东口音教儿子数楼阶”,概括为:父亲教“我”儿子数楼梯;
结合第②段“有天下午我从办公室回家取一本书,见父亲和我儿子相依相偎睡在床上”,概括为:老父亲和“我”儿子相依相偎睡在床上;
结合第④段“尽管旁边有我躺的钢丝床,我却紧挨着老父亲躺了下去。并且,本能地握住了父亲的一只手”,概括为:在老父亲临终前,“我”紧挨着他躺着并握住了他的手;
结合第⑥段“母亲的双手,一下子紧紧搂住了我的头,搂得那么紧那么紧”,概括为:在母亲弥留之际
“我”被她搂紧。
结合第⑬段“该睡时,关了灯,将他搂在身旁,用被子连我自己的头一起罩住,口出异声‘它要来吃我们了……’”,概括为:临睡前“我”给儿子讲可怕的故事。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
首先回答:不赞同,然后分析原因。第⑭段“儿子那时就屏息敛气,缩在我怀里一动也不敢动。幼儿园老师觉得儿子太胆小,一问方知缘故,曾郑重又严肃地批评我:‘你一位著名作家,原来专给儿子讲那种故事啊'”主要写“我”讲的故事吓到了儿子,因此遭到老师的批评的事情,这体现了“我”讲的故事有点吓人,其实并不温馨,但这种陪伴却成为儿子“温馨”的回忆,此事件凸显了“温馨的意味”在于父子间的陪伴和亲情的力量,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
联系第⑤段“如今想来,当年那五六分钟,乃是我一生体会到的最大的温馨。感谢上苍,它启示我那么亲密地与老父亲躺在一起,并且握着父亲的手。我一再地回忆,不记得此前也曾和父亲那么亲密地躺在一起过,更不记得此前曾在五六分钟内轻轻握着父亲的手不放过”分析,因为父亲临终前,那一刻“我”一直依偎在父亲身边,在与父亲的亲密握手中与父亲诀别;既是“我”对弥留之际父亲精神上的慰藉,也是 “我”报答养育之恩的具体体现;虽无撕心裂肺的感伤,却充满心心相依的父子深情,充满家庭的温馨。
第三部分 写作(共 50 分)
五、(1 小题,50 分)
按要求作文
进入初中以后,我们在学习上、生活上一定发生了不少的变化。这些变化也许使我们快乐、兴奋、充满信心,也许使我们困惑、忧虑、不知所措……这时,老师的理解,亲友的鼓励,环境的熏陶,书籍的启迪,都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请以“遇见你,真好”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字数不少于 600 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参考例文
遇见你,真好
遇见你,我懂得了友情;遇见你,我懂得了宽容;遇见你,我的生命更加灿烂。
遇见你,是我一生的幸运。是你让我懂得了友情,是你让我懂得了合作,是你让我不再孤单。
这一次,又遇见你,我感到非常幸运,虽然在梦里,你的身影,你的面孔,你的笑容,却宛如真实, 但愿这个梦可以一直编织下去,不被打断,就这样一直下去。
这一次,又遇见了你,我不禁问道:“同桌的你,你还好吗?”回想起我们坐同桌的时光,那段时光是那样的快乐,我只希望还能在那样下去,可是现实是残酷的,当我们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你对我说: “你要去日本上学,去你父母打工的地方。”那一刻,我感到心里空落落的,也是直到那一刻,我才知道我们这对最好的搭档像以前一样的日子不多了,我们即将分开,奔波在两个不同的国家里。在那以后,我更加努力地学习。那时,我还天真地以为只要我学习好了,你就可以留下,我们再做最好的搭档。因此, 我忽略了许多与你一起说笑的快乐时光,在这里,我和你说一声对不起。
直到快毕业考试,在别人眼里,你还是那样活泼,你还是那样乐观。可是又有谁知道你也舍不得我们呢,我曾经看到过你偷偷的流泪,而我那时在旁边不知所措,你看到了我,擦干眼泪,冲我一笑,说: “不要告诉别人,好吗?”在那一刻,我才醒悟,无论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你要离开的事实。在那几天 里,我每天上学只是与你说笑,甚至只是默默地看着你。
今天,我又遇见你,虽然在梦里,我要感谢上天给了我一次遇见你的机会。你,是我最好的同桌,没有之一,我纵然有千言万语,也不知为何,卡在喉咙里,我们只是互相看着对方,五年的默契是你我都懂得了对方的思念,感谢上天再让我遇见你—我最好的同桌。
遇见你,我得到了友请;遇见你,我懂得了珍惜;遇见你,我的生命更加灿烂。
【解析】
【详解】本题为命题作文。“遇见”,是指相逢、遇到的意思。根据材料提示,这里需要我们写在进入初中之后,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这里的“你”,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同学,可以是父母亲朋友。 “真好”,说明了你与他(她)之间发生的是一件令你难忘的事情,这件事一直停留在你记忆里,比如遇
到学习上的困难时,老师同学的鼓励和帮助。在生活中父母对你无微不至的关爱。在文章中要极力渲染出来“遇见”对于自己的意义。这里的“你”还可以写陌生人,陌生人在你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让你很温暖。这里的“你”还可以写物,比如书籍,写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不管以什么为写作对象,一定要写出自己的收获,一定要努力展示真情故事。
附加题:(8 分)
名著阅读,请按要求作答。
①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②“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③“可以抄一点。”
④“拿来我看!”
⑤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 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 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 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上面文段选自散文集《》,作者是。文段中的“他”是指。从文段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的人。
有人说,该散文集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任写两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答案】(1)①. 朝花夕拾②. 鲁迅③. 藤野先生④. 治学严谨、关心学生、认真负责
(2)温馨的回忆: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②《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吡吡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③《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理性的批判: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②《五猖会》一文中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③《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根据选文第⑤段“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他为我修改讲义可知写的是藤野先生,因此文中“他” 指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极为尊敬的一位良师。他不修边幅,但治学严谨。他正直热忱,热心地关注鲁迅的学习,与当时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鄙视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高尚的品质一直激励着鲁迅勇往直前。
《藤野先生》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每一篇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角。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
“温馨的回忆”是作者能够在回忆的片段中感受到快乐的场景;“理性的批判”则是作者对一类现象的批判。结合文章的具体情节回答即可。
“温馨的回忆”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写“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都展现了作者在其中享受的快乐。
“理性的批判”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读的书枯燥乏味,表现了老师、书塾对儿童的压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第七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A4,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第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