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期末分单元复习-第一单元知识精讲精练-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 统编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一单元知识精讲精练: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统编版)原卷版.docx
    • 解析
      第一单元知识精讲精练: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统编版)解析版.docx
    第一单元知识精讲精练: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统编版)原卷版第1页
    第一单元知识精讲精练: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统编版)原卷版第2页
    第一单元知识精讲精练: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统编版)原卷版第3页
    第一单元知识精讲精练: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统编版)解析版第1页
    第一单元知识精讲精练: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统编版)解析版第2页
    第一单元知识精讲精练: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统编版)解析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末分单元复习-第一单元知识精讲精练-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 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分单元复习-第一单元知识精讲精练-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 统编版,文件包含第一单元知识精讲精练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统编版原卷版docx、第一单元知识精讲精练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统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eq \\ac(○,文) eq \\ac(○,本) eq \\ac(○,词) eq \\ac(○,语)
    1《草原》
    【一碧千里】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片碧绿,十分广阔。例句:望着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我豁然开朗。
    【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例句:你看那杨树刚长出的嫩芽,翠色欲流,惹人喜爱。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例句:风有点大,站在岩边的人们襟飘带舞。
    【群马疾驰】疾:急速。许多马匹急速奔跑。例句:辽阔的草原,群马疾驰,嘶叫而去,声声入耳,只留下了一排排深浅不一的脚印。
    4《花之歌》
    【硕大无朋】硕:大。朋:比。大得没法与它相比。形容极大。例句:这地瓜真是硕大无朋,实属罕见。
    【心驰神往】心神都来到那里。形容一心向往。例句:这欢快的舞蹈,动人的鼓乐,让大家心驰神往,忘怀一切。
    【顾影自怜】顾:看。怜:怜惜。看着自己的影子而怜惜自己。原形容孤独失意,现多形容自我欣赏、自我怜惜。例句:最大的庸俗是装腔作势,最大的媚俗是人云亦云,最大的卑俗是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孤芳:独秀不凡的香花。把自己看做独特不平凡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或者自命不凡。例句:他本来就颇自命不凡,所以举止言谈不屑流俗,孤芳自赏,并不足怪。
    【芬芳馥郁】一般用来形容盛开的花朵美丽芳香、香气浓厚。也可以用来比喻美丽的女性,周身散发的浓烈香气。例句:即使我是一朵小花,芬芳馥郁的花园也有我的贡献。
    【婆娑起舞】盘旋跳起舞来的飘逸优美的姿态。有时也指树的生长样子。例句:阳光暖暖的,窗外不知名的树婆娑起舞,树梢上仿佛缀上了银色小花。
    eq \\ac(○,拓) eq \\ac(○,展) eq \\ac(○,积) eq \\ac(○,累)
    ①描写“绿”的词语:苍翠欲滴、千山一碧、绿草如茵、碧波荡漾等。
    ②形容热的ABB式词语:暖乎乎、暖洋洋、热烘烘、热腾腾等。
    ③形容草原辽阔的词语:一碧千里、一望无际、一马平川、广袤无垠等。
    2.文本中的会写词语。
    绿毯 陈旧 衣裳 彩虹 马蹄 稍微 奶豆腐 微笑 线条 柔美 惊叹 回味 乐趣 目的地 洒脱 礼貌 拘束 举杯 感人 会心 点缀 幽雅 伏案 笨拙 单薄 模糊 花蕾 衣襟 恍然 愁怨 宅院 喜鹊 鸣蝉 浑浊 参差 眼帘 照耀 文思 梦想 迷蒙 顺心 平淡 热乎乎 建德江
    3.形近字辨析:
    陈(陈旧) 赏(欣赏) 微(微笑) 幽(幽暗) 腐(腐烂) 捎(捎信) 拙(笨拙)
    阵(阵地) 裳(衣裳) 徽(徽章) 函(书函) 瘸(瘸腿) 稍(稍微) 茁(茁壮)
    缀(点缀) 薄(单薄) 糊(糊涂) 鹃(杜鹃) 弹(弹琴)
    辍(辍学) 簿(账簿) 蝴(蝴蝶) 鹊(喜鹊) 蝉(金蝉脱壳)
    4.多音字积累:
    行háng(一行) xíng(行动) 勒lè(勾勒) lēi(勒马)
    糊hú(糊涂)hù(糊弄) 担dān(担当)dàn(担子)
    薄bá(薄片)bó(单薄)bò(薄荷) 冠guān(鸡冠花)guàn(冠军)
    蒙mēng(蒙骗) méng(蒙受)měng(蒙古族) 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
    5.近义词、反义词掌握:
    近义词:清鲜—新鲜 静寂—静谧 羞涩—羞怯 拘束—拘谨 渲染—衬托
    朦胧—迷蒙 轻灵—轻快 单薄—瘦弱 妩媚—娇媚 愁怨—愁闷
    日暮—黄昏 吹散—吹开
    反义词:明朗—灰暗 舒服—难受 静寂—热闹 可爱—讨厌 迂回—径直
    拘束—洒脱 羞涩—大方 潇洒—拘谨 朦胧—清晰 笨拙—灵巧
    参差—整齐 单薄—强壮 妩媚—素雅 热乎乎—冷冰冰
    6.词语搭配背诵:
    (清鲜)的空气 (明朗)的天空 (无边)的绿毯 (两扇)红窗
    (奇丽)的小诗 (明如玻璃)的带子 (静寂)的草原 (一柄)花蕾
    (好客)的主人 (响亮)的歌声 (淡淡)的甜香 (半树)银妆
    (幽雅)的甜香 (参差)的绿
    7.句子积累理解:
    比喻句: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 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拟人句: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 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需要学会通过想象画面,体会所读内容,并品味其中修辞手法的妙处,学会掌握中心句的作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认真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认真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1.写景融入感情的作用:情景交融,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有利于情感的表达,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2.反复的作用:运用反复的手法,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更加鲜明地表达情感,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
    3.比喻的作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拟人的作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拟人化,赋予了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排比的作用: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能突出所写对象的特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强烈感情,整齐优美,气势磅礴。
    6.中心句在文中的作用:(1)结构上:开门见山/承上启下/总结全文等;(2)内容上:点明主旨/表达感情/深化中心等。(中心句一般在文段的开头和结尾,有时也在文段的中间。)
    7.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翻译句子表面意思(用自己的话翻译一遍)+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看看有没有象征义)+联系生活实际(用“在生活中……”“在我身上……”句式)。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考点:
    1.《草原》
    《草原》描写的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 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 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这篇散 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2.《丁香结》
    《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 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 现一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 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 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中的丁香花, 写到了人生的愁怨,表达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 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3.《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中的《宿建德江》主要描写了诗人 孟浩然旅途中夜泊建德江上,在船上所见、所感,抒发 了诗人远离家乡、旅居在外的孤独之感。《六月二十 七日望湖楼醉书》主要描写了诗人坐船游览杭州西湖 时,在船中和望湖楼上所见的美丽雨景,表达了诗人 对西湖骤雨的欣喜之情。《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写词人夏夜在乡村黄沙道中行路时的所见所闻,体现 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4.《花之歌》
    《花之歌》这首散文诗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把花 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 的礼品、婚礼的冠冕及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讲 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的凋谢,表现了花积极乐 观的精神。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单薄 薄弱 刻薄 薄饼B.糊口 糊涂 糊弄 面糊
    C.参差 参加 人参 参与D.迷蒙 蒙羞 蒙哄 启蒙
    D
    A.单薄、薄弱、刻薄都读(bó),薄饼读(bá)
    B.糊口、糊涂、面糊都读(hú),糊弄读(hù)
    C.参差读(cēn),参加、参与读(cān),人参读(shēn)
    D.蒙都读(méng)
    2.下列句子中,画“_____”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户户的青砖瓦房背水而立,一棵棵翠色欲流的柳树伫立于青砖房旁。
    B.他那么出色,我和他相比,真是孤芳自赏。
    C.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
    D.黄昏像一块硕大无朋的海绵,将白昼的炎光,慢慢地吮吸干净。
    B
    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
    B.“孤芳自赏”原意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在此句中,用它来形容与出色的人相比后的自卑感,显然与词语原意不符,使用不恰当。
    故选B。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②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
    ③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④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⑤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
    ⑥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⑤⑥④①③②B.⑤①③⑥④②
    C.①③②⑤④⑥D.③②⑤①④⑥
    A
    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首先明确第一句是⑤句,为后文的展开进行铺垫。第二句是⑥句,承接上句,第三句是④句,接前一句越往上走同伴越少。第四句是①句,爬到山顶。第五句是③句,山顶的状态。最后是②句,对全文的结尾,不会后悔。
    4.下面各句所使用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B.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C.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D.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C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A项:“河”的前面应该是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B项:“欢呼着”后面应该用逗号,带助词“着、了、啊”的都用逗号;
    D项:“欢呼声,车声”后面都应该用逗号,因为停顿时间较长的都用逗号,不用顿号。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马蹄(tí) 勾勒(lè) 参差(cān) 泊烟渚(zhě)
    B.恍然(huǎng) 单薄(bó) 妩媚(wǔ) 蒙古包(měng)
    C.愁怨(yuàn) 摇曳(yì) 笨拙(zhuō) 喜鹊(qüè)
    D.馥郁(fù) 冠冕(ɡuàn) 羞涩(shè) 奶豆腐(fu)
    B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参差cēn 泊烟渚zhǔ
    C.摇曳yè
    D.冠冕guān 羞涩sè
    6.(选做)下面诗句不是描写西湖的一项是( )
    A.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D.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B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意思是: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描写的是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故选B。
    7.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健德江B.喜鹊C.鸣蝉D.茅店
    A
    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项:健德江——建德江。《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五言绝句。
    8.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还来就菊花 千里江陵一日还
    B.明月别枝惊鹊 映日荷花别样红
    C.路转溪桥忽见 山回路转不见君
    D.日暮客愁新 客舍青青柳色新
    D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和字义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A.“还来就菊花”意思:还到来看菊花。还:回到这里。还:hái 。
    “千里江陵一日还”意思: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还:到达。还:huán。
    B.“明月别枝惊鹊”意思: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别:离别。别:bié
    “映日荷花别样红”意思: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别:格外。别:bié
    C.“路转溪桥忽见”意思: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见:同“现”,显现,出现。见:xiàn
    “山回路转不见君”意思:山路曲折已经没有了他的身影。见:看见。见:jiàn
    D.“日暮客愁新、客舍青青柳色新”新:与旧相对,新鲜的,刚长出来的,嫩绿的。新:xīn。
    9.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蒙古(méng) 硕大(shuò) 迂回(yū) 苍穹(qióng)
    B.琼浆(qióng) 孕育(yùn) 芭蕉(bā) 渲染(xuān)
    C.勾勒(lēi) 摇曳(yè) 鸣啭(zhuàn) 妩媚(wǔ)
    D.鄂温克(è) 参差(cī) 馥郁(fù) 花苞(bā)
    D
    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蒙古(méng)——měng;
    B.渲染(xuān)——xuàn;
    C.勾勒(lēi)——lè;
    故选D。
    10.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B.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C.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D.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D
    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辨析,结合选项的内容进行辨析即可。
    A项: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
    B项: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把两株紫色的花比作印象派的画。
    C项: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把小小的花苞比作衣襟上的盘花扣。
    D项: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把小鸟当成人来写。
    二、填空题
    11.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正确、规范、美观。
    yī shɑng( ) lǐ mà( ) mǎ tí( ) lè qù( ) dòu fu( )
    衣裳 礼貌 马蹄 乐趣 豆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裳、貌、蹄、趣、腐”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衣裳;礼貌;马蹄;乐趣;豆腐。
    12.说说《丁香结》一文中引用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的作用。

    文中引用古人关于丁香的诗句,从另一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天地。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引用了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显露了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13.实践与运用。
    和你的朋友比一比“飞花令”,以“月”为题背诵诗句,看谁的积累多。
    例: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本题考查古诗积累。
    “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选取某一个字为主题字,所说的诗句中,必须带有这个字。
    含“月”字的古诗: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全文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含“月”的诗句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还有出自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全文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含“月”的诗句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或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或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或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14.根据情境填写诗句。
    1.望着大雨过后的望湖楼,我不禁想起了苏轼的“ ”。
    2.春天,一家人到郊外踏青,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景色,我不禁吟诵起朱熹的“ ”;夏天,夜晚走在乡间小路上,耳边传来阵阵蛙声,我想起了辛弃疾的“ ”;秋天,来到山村,看着眼前的绿树、青山,我想起了孟浩然的“ ”。
    3.爷爷回到老家,村口的孩子笑着问他是从哪里来的,爷爷望着远处不由自主地吟起了贺知章的“ ”。
    4.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5.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 :心里害羞而举动拘束不自然。
    (2) :文中指辽阔的草原无边无际,都是绿色。
    (3) :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好像在流动。
    (4) :国画的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5) :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文中指蒙古族牧民骑着马在草原上驰骋,他们的衣襟也随着风飘飞、舞动。
    羞涩 一望千里 翠色欲流 渲染 襟飘带舞
    本题考查了根据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读意思然后根据自己的积累选出相关的词语。
    选自《草原》。
    (1)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可知鄂温克姑娘们既大方又有点心里害羞,因此“心里害羞而举动拘束不自然”指的是羞涩;
    (2)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可知草原无边无际,却不让人感觉到茫茫,因此“文中指辽阔的草原无边无际,都是绿色。”指的是一碧千里;
    (3)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可知小丘到处都是青草,颜色青翠,好像在流动,因此“青草鲜嫩,颜色青翠,好像在流动”指的是翠色欲流;
    (4)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可知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指的是渲染;
    (5)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可知马上的男女老少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因此“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文中指蒙古族牧民骑着马在草原上驰骋,他们的衣襟也随着风飘飞、舞动”指的是襟飘带舞。
    三、语言表达
    16.按要求写句子。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用加点词造句,融入自己的感受)

    妈妈给我准备的棉被是那么柔软,那么暖和,我非常喜欢。
    本题考查了造句的能力。
    例句在写景中融入感受,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一方面让景物刻画的更加形象逼真,一方面丰富文章内容,有利于表达感情,情景交融。根据题干要求用“那么……那么”造句,注意融入自己的感受。示例:这里的月比别处的更皎洁,星星是那么明亮,月亮是那么柔和,使我总想吟诗一首,表示我内心的满足。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草原》一课中的两处文字,完成相关习题。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 )渲染,不用( )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批注: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好处是
    17.第一段文字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把 比作 ,把 比作 ,生动的展现了草原的广阔和羊群散落其间的美景。
    18.读到第二段文字中“( )”与“ ”处,按原文填空。
    19.阅读第二段文字,用“ ”画出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句子,用“﹏﹏﹏”画出作者的感受,并把批注补充完整。
    17. 比喻 羊群 白色的大花 草原 绿毯 18.绿色 墨线 翠色 既 又 既 又 19.直接写景色: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感受: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批注:情景融合,所写景物融入感情色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艺术效果。
    17.本题考查赏析修辞手法。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把“草原”比作“绿毯”。
    18.本题考查现代文默写。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9.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和文章内容理解。
    仔细阅读选段,从“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可知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句子。
    从“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可知作者的感受。
    在写景中融入感受,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一方面让景物刻画的更加形象逼真,一方面丰富文章内容,有利于表达感情,情景交融。
    阅读《丁香结》选段,完成文后的题目。
    丁香结(节选)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20.联系上下文,给带点字“解”选择正确的解释。
    A.解开 B.解决 C.了解,明自
    (1)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
    (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 )
    21.丁香结是怎么样的?请用“ ”在文中划出来。
    22.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下面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人生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B.人生的问题是解不完的
    C.人生的问题给人生增添了乐趣D.人生的问题让人生平淡无味了
    23.你读了《丁香结(节选)》,想到什么?请写下来。

    20. C B 21.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22.D 23.我会联想到忧愁。因为丁香花开一簇簇形成的结,让我联想到生活中解不开的结。
    20.本题考查了多义字。
    (1)一直不了解,是一直不明白的意思。所以“解”是了解,明白。故选 C 。
    (2)问题解不完指问题解决不完。所以“解”是解决。故选 B 。
    21.本题考查了寻找关键句子。
    结合句子“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和后面的“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可知答案是“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22.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文中“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可知A项正确。根据“一件完了一件又来”可知B项正确。根据“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可知C正确。作者认为,人生中的问题永远存在,是解不完的;正因为解不完,人生才不至于平淡无味。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所以D错误。
    2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内容及自己的生活实际作答,合理即可。
    示例:我会联想到豁达。因为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让我联想到生活中要有豁达的心,学会接受。
    五、文言文阅读
    读精段,品意境。
    (一)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二)
    那小蛾(飞 跑)了一会儿,落在一片稻叶上,简直像不觉得稻草人在那里(驱逐 追逐)似的。稻草人见小蛾落下了,心里非常着急。可是他的身子跟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想往前移动半步也做不到;扇子尽管扇动,那小蛾却依旧稳稳地歇着。他想到将来田里的情形,想到主人的眼泪和干瘪的脸,又想到主人的命运,心里就像刀割一样。但是那小蛾是歇定了,(不管 即使)怎么赶,他就是不动。
    24.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
    D.其人弗能应也(不)
    25.《自相矛盾》选自 ,它比喻 。
    26.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飞 跑) 了 (驱逐 追逐) (不管 即使) 怎么赶
    27.稻草人心如刀割,因为他想到了( )
    A.可恨的小蛾
    B.主人的悲惨命运
    C.自己太辛苦
    24.C 25. 《韩非子·难一》 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26. 飞 驱逐 不管 27.B
    译文: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
    24.略
    25.略
    26.略
    27.略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徒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列女传》)
    注: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其舍近墓 ( ) (2)遂迁居市旁 ( )
    29.孟母三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

    30.翻译句子: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28. 靠近 于是 29.居住的地方不适合教育孩子。 30.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译文:当初孟子小的时候,他的家靠近墓地,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于是就将家搬到一处集市旁,孟子又学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该带着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又将家搬到了一个学宫的旁边。这时孟子所学的,就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就一直住在了这里。
    28.本题考查对加点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2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从“此非吾所以处子也”和“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可知,孟母三次带孟子搬家的原因是哪些地方不利于教育孩子。
    30.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把句中的重点字词翻译准确。本句中要注意“此”、“非”、“吾”、“处子”的翻译。
    六、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语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看那lǜ tǎn( )般的原野,看那yōu jìng( )的西湖风光,看那天边的cǎi hóng( ),看那待放的huā lěi( ),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佳作。她把美好的景色巧妙地搭配起来,制成华丽的衣裳( ),让人眼前一亮……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吧!
    31.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3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回味 迷蒙 惊叹 柔美
    (1) 不已 (2) 无穷
    (3)烟雨 (4)线条
    3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你也试着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31.绿毯 幽静 彩虹 花蕾 yī shang 32. 惊叹 回味 迷蒙 柔美 33.炎炎夏日的午后没有一丝凉风,田里的谷物不再抬头,河边的杨柳不再摇摆,家里的猫狗不再欢闹,世间万物都被这闷热的天气压得喘不过气来。
    31.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及汉字读音。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绿、毯、幽、静、蕾”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衣裳”读作“yī shang”,意为:衣服。
    3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惊叹不已:满口赞赏和赞叹。
    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烟雨迷蒙:形容烟雾弥漫,景物模糊。
    线条柔美:线条柔和且美好。
    33.本题考查修辞仿写。
    本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同样具有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有:您不是雨露,却带来了新生的希望;您不是泉水,却带来了生命的甘甜;您不是太阳,却带来了人间的温暖。
    清晨,我在花园路散步,那里环境( ),只能听到鸟儿吼吼喳噎的交谈声。我看见了沾着露水的娇艳月季,闻到了白丁香淡淡的( )的甜香。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让我心旷神怡!
    34.用“幽”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35.下列诗句中“见”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C.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D.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36.“我”在散步的路上看到了花园路的路牌,路牌上 “花园路”这三个字的拼音应该是( )。
    A.HUA YUAN LUB.HuaYuan Lu
    C.HUAYUAN LUD.Hua Yuan Lu
    34.幽静 幽雅 35.B 36.C
    34.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幽静:清幽寂静,形容一个地方的安静和远离喧嚣,常与“环境”相搭配;
    幽雅:幽静雅致,用于形容“甜香”时,表达了白丁香散发的香气既幽静又雅致的特点,使人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种香气所带来的愉悦和舒适。
    35.本题考查多义字。
    A.见:看见。
    B.见:显现,出现。
    C.见:看见。
    D.见:看见。
    故选B。
    36.本题考查拼写规则。
    路牌拼写规则是, ①所有字母都要大写②不要标调③遇到省市县街路等通用名词时,要隔开。因此根据题干“花园路”这三个字的拼音应为“HUAYUAN LU”。
    故选C。
    七、综合性学习
    活动开始后,聪聪需完成宣传视频的拍摄工作,请你协助他。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__________,__________。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7.聪聪选择了《过故人庄》作为视频的引入,请你将要在活动现场张贴的诗词补充完整,以便拍摄视频时取景。
    38.聪聪拍摄了几块路牌作为视频素材,其中有一个路牌拼写有问题,请你指出并修改。
    A. B. C.
    拼写有误的路牌是 (填序号),正确的拼写是 。
    39.视频最后,聪聪打算让你展开想象,用简单的文字描绘一下自己心中的山水田园景象。

    37.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38. C TUMU CUN 39.示例:天空湛蓝,空气清新。屋子后就是一座大山,上面生长着花草与古树。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它淙淙地流向远方。家家户户都有小院子,院子里种着新鲜的蔬菜,角落里还养着鸡和鸭,它们闲散地踱着步。这一切都让人感到惬意无比。
    37.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书写时注意“郭”“斜”的正确写法。
    38.本题考查拼音运用。
    路牌拼写:①所有字母都要⼤写②不要标调③遇到省市县街路等通用名词时,要隔开。
    土木村拼音有误,应为:TUMU CUN。
    3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根据视频内容,展开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山水田园即可,注意语句通顺。
    示例:阳光下的山峦,层层叠叠,每一层都用最淡的墨色勾勒,却又显得如此坚韧,仿佛是大地的骨骼。山脚下,是一片稻田,翠绿的稻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闪烁着生命的光泽。田间小径弯曲蜿蜒,两旁是茂盛的竹林,翠绿的竹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异常生动。更远的地方,是一片湖泊,湖面如镜,映照出天空的蔚蓝和云彩的洁白。湖边,几株垂柳随意垂挂,柳丝在湖面上画出一个个小小的涟漪。湖中央,几朵荷花静静绽放,粉红的花瓣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娇艳。这就是我心中的山水田园,它既有山的坚韧,又有水的柔情,还有田园的生机与和谐。

    相关试卷

    专题06说明文阅读鉴赏-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06说明文阅读鉴赏-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统编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说明文知识点汇总,习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5记叙文阅读鉴赏-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05记叙文阅读鉴赏-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统编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记叙文知识点汇总,习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4课内阅读鉴赏-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04课内阅读鉴赏-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统编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知识点汇总,习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