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项12:说明文阅读(课件)-【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单招升学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江西专用)

    专项12:说明文阅读(课件)-【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单招升学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江西专用)第1页
    专项12:说明文阅读(课件)-【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单招升学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江西专用)第2页
    专项12:说明文阅读(课件)-【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单招升学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江西专用)第3页
    专项12:说明文阅读(课件)-【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单招升学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江西专用)第4页
    专项12:说明文阅读(课件)-【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单招升学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江西专用)第5页
    专项12:说明文阅读(课件)-【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单招升学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江西专用)第6页
    专项12:说明文阅读(课件)-【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单招升学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江西专用)第7页
    专项12:说明文阅读(课件)-【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单招升学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江西专用)第8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项12:说明文阅读(课件)-【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单招升学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江西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项12:说明文阅读(课件)-【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单招升学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江西专用),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纲解读,考点呈现,考纲分析,考情解读,方法指导,说明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例 1 (江西省 2023年“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1~23题。(14分)①电子计算机真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在运算速度方面,他有着人所无法相比的优越性。最近我国制成的“银河”巨型计算机,每秒钟能进行10亿次运算,利用它可以解决那些要花费成千上万人的一生才能精确计算得极为复杂的问题。同时,也只有利用计算机才能控制各种快速运动的复杂系统。但是,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控制系统里,人仍然是最重要的环节,因为人体拥有一台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计算机”——大脑。②人脑,大约只有1500克重,体积只有1500毫升左右,所需能量不到2.5瓦,但却有140亿到150亿个细胞,这个数目是全世界人口总数的3倍。目前,最好的电子计算机——巨型机比人脑要重上万倍,消耗的电能也要多上万倍,但他的“记忆”和“思考”能力却远不及人脑,可靠性也比人脑差得多。(节选自戴君惕《人脑与电脑》)
    21.根据选文简述“人脑”和“电脑”各自的优势。(4分)答: 。21.【答案】“人脑”重量轻,体积小,消耗能量低,记忆和思考能力强,具有可靠性。“电脑”运算速度快,精算能力强。【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概括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根据文段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找到中心句。
    22.选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并举例说明。(6分)答: 。22.【答案】举例子。如:最近我国研制成的“银河”巨型计算机,每秒钟能进行10亿次运算。作比较。用人脑和电脑进行比较说明二者的特点。列数据。如:人脑,大约只有1500克重。【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与把握说明方法的能力。
    23.选文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4分)答: 。23.【答案】表明数字的不确定性,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说明文语言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文段使用了一系列相关数据进行说明,但这数据并不精确,加点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也体现了科研工作者的严谨态度。
    例2 (江西省2022年“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1~23题。(14分)“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 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作片峰。 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而不同。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 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作“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 荔枝的成熟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节选自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21.简要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4分)答: 21.【答案】写荔枝的外壳和荔枝的颜色。【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概括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可以先筛选出文段的主要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然后再进行整合。
    22.文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分)答: 22.【答案】引用、作比较、打比方、作诠释。【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与把握说明方法的能力。引用、打比方:“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作比较:“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作诠释:“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
    23.文段中共有四处描写荔枝的诗句,找出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6分)答: 23.【答案】“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南州六月荔枝丹”,引用古诗为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体现了科学小品文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科学小品文这一类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把握。科学小品文是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也可联系说明方法引用的作用(引出说明对象,或增强文章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进行理解。
    例3 (江西省2021年“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节选自《中秋月》的文段,完成21~23题。 (14 分)月到中秋分外明文段(一)月亮究竟亮到何种程度,要晓得这一点,我们要以地球上所能看到的最明亮的东西即太阳为标准做一个比较,太阳在天顶时在每方寸平面上有60万支烛光的亮度。普通用的煤油灯每方英寸4到8支烛光,蜡烛每方英寸3到5支烛光,而月亮在天顶时的光度每方英寸只有1光。月亮虽可普照半个地球,但在一定面积上光度甚小,所以我们在月光下看书是模糊不清的。 月亮离开天顶愈远,它的光亦愈弱。这有两种原因。第一,太阳或月亮离天顶愈远,则与地平的角度愈小,而地面上每一单位平面所受到的日月光的多少,是和离地平角度的正弦成正比的。
    第二,太阳或月亮在天顶时,光线到达地面经过的空气厚度来得少;到了天边时,光线要到达地面,经过的空气层要厚得多。假使在天顶时,月光到达地面所经空气厚度当作1,那么到月亮离开地平30°时,所经过的空气层就要两倍;到10°时,就要5.5倍;到离地平线4°时,所经过空气层的厚度就要达到12.5倍了。所经过的空气层愈厚,被空气所吸收反射的光线亦愈多,到达地面的月光自然愈少,而中秋的月亮,除非在热带的地方,是绝不会到天顶的。文段(二)从气候上看来,我国各地在仲冬的时候也比在中秋前后来得明爽。 以杭州为例,云量和湿度有下列的比较。根据1928年至1933年的记录,杭州云量在阳历9月为69%,12月为65%;1934年至1935年的记录,杭州绝对湿度,阳历9 月为16.8,12月为8.9。
    21.选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4分)答: 21.【答案】主要使用了列数字说明、作比较说明、举例说明、分类说明。【解析】作比较说明:文段(一)开头的第一句以太阳、煤油灯蜡烛的光度与月光进行比较。举例说明:文段(二)中“以杭州为例,云量和湿度有下列的比较”。列数字说明、分类说明:文段(一)中的“假使在天顶时,月光到达地面所经空气厚度当作1,那么到月亮离开地平30°时,所经过的空气层就要两倍;到10°时,就要5.5倍;到离地平线4°时,所经过空气层的厚度就要达到12.5倍了”。
    22.根据选文回答,月亮的亮度与什么有关(回答2个即可)?(4分)答: 22.【答案】月亮的亮度和其自身与地平的角度及其云量、湿度都有关(答到两点即可)。【解析】作者在文中大量应用列数字说明和作比较说明的方式来阐述月亮的亮度和角度、云量有关,再用举例说明和分类说明的方法来进一步阐述月亮的亮度和湿度有关。
    23.阅读下列文字并填写表格,然后比较文字说明和表格说明的特点,说说用图表说明有什么好处。(6分)太阳或月亮在天顶时,光线到达地面经过的空气厚度来得少;到了天边时,光线要到达地面,经过的空气层要厚得多。假使在天顶时,月光到达地面所经空气厚度当作1,那么到月亮离开地平30°时,所经过的空气层就要两倍;到10°时,就要5.5倍;到离地平线4°时,所经过空气层的厚度就要达到12.5倍了。所经过的空气层愈厚,被空气所吸收反射的光线亦愈多,到达地面的月光自然愈少。答:
    23.【答案】结论:月亮与地平角度越大(0-90范围),所经过的空气层愈薄,被空气所吸收反射的光线亦愈少,到达地面的月光自然愈多。画图表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理一目了然。【解析】理解掌握说明文说明方法中的列图表说明的优点即可作答。
    关于说明文阅读,考纲中的能力要求为“能阅读一般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能筛选概括文章主要信息,理解与把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应重点注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文本内容、重点词句的理解与把握。
    2023年考查筛选概括文章主要信息,理解与把握说明方法,分析说明文语言的表达效果。2022年考查筛选概括文章主要信息,理解与把握说明方法,分析说明文语言的表达效果。2021年考查筛选概括文章主要信息,理解与把握说明方法,分析说明文语言的表达效果。
    说明文阅读和理解,关键要把握说明文的三要素:内容的严密性:如实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正确无误的认识;说明的条理性: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有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外到内、由内到外,由上到下和由下到上;按逻辑顺序(或叫实事理顺序)包括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表象到本质。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语言简明,说明严密,拥有科学性和严密性。
    1.善于找准说明对象并准确概括其特征把握说明对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性状、特征和本质;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联系等。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一看题目;二看段首;三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中心句、总结句和过渡句等;四看全文,概括重要信息。
    2.善于分析说明顺序,理清说明思路说明事物构造的说明文,常采用空间顺序,按照事物构成部分的组合顺序或人们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说明;说明事物发展过程的说明文,常按照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来说明;说明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事理)的说明文,常采用逻辑顺序,表现为先主后次、先总后分、前因后果、先整体后局部,或从现象到本质、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性能到功用等;说明科学实验的说明文,常按照实验本身的操作顺序来说明。理清说明思路,还要了解文章结构。说明文的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连贯式和并列式等。总分式、递进式常见于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文中,连贯式常见于采用时间顺序的说明文中,并列式常见于采用空间顺序的说明文中。
    3.善于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子:用具体的实例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其作用是能使概括的、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和明确。(2)下定义: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其作用是使读者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有更确切的了解。(3)打比方: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事物特征或事理进行形象化的说明。其作用是把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4)作比较:用相关联的事物进行比较。其作用是通过比较,把文章中的事物或事理说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5)列数字:用具体数字说明事物。其作用是给人以准确、具体的印象,使人一目了然。
    3.善于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6)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别,分别加以说明。其作用是增强文章的层次感。(7)作诠释:对事物的性质、特征和属性等进行解释说明。其作用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更清晰的认识。它与下定义的区别在于,下定义要求语言准确、概念完整,而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解释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即可。(8)引用:引用经典、文献、名言、诗词、歌谣等对事物进行说明。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充实、有说服力,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和艺术感染力。(9)列图表:用画图、表格或照片等形式对事物进行说明。其作用是使说明更简明直观。(10)摹状貌:用具体的描写来揭示事物的特征。其作用是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具体、生动、形象。
    4.善于分析说明文的语言说明文语言有七要素:(1)简洁性。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2)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3)科学性。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精准使用。(4)严密性。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5)条理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它本身的条理,我们说明事物就要按照它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顺序,使之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4.善于分析说明文的语言说明文语言有七要素:(6)逻辑性。有的说明文,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进行说明,语言要有逻辑性。(7)趣味性。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说明。
    5.善于分析引用古籍或名言的目的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义,先联系说明的内容,看看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就能领悟其引用的目的了。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究竟起何作用:在文章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6.了解常见设题方式(1)对词语的理解说明文中有一些重要词语,承载的信息量大,在文中有重要的作用,要把握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意,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其意思。(2)对句意的把握说明文中有一些关键语句,通常是表示判断或对概念进行解释的句子。解答此类问题,往往要对原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筛选出重要信息。(3)对内容要点的提炼此类问题需要对文章内容进行综合梳理,从文章中辨别、筛选并整合出重要的信息。文章重要信息包括:文章中说明对象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概念和知识的解释,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相关课件

    专项11:名句默写(课件)-【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单招升学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江西专用):

    这是一份专项11:名句默写(课件)-【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单招升学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江西专用),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纲解读,考点呈现,考情分析,方法指导,备考策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项10:文言文阅读(课件)-【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单招升学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江西专用):

    这是一份专项10:文言文阅读(课件)-【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单招升学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江西专用),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纲解读,考点呈现,考纲分析,考情解读,方法指导,文言文整体阅读,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言文的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中职语文对口升学考试专项复习:语文基础-句子类型及句式变换+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中职语文对口升学考试专项复习:语文基础-句子类型及句式变换+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句式类型有哪些,长句短句,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否定词,单句复句,常式句变式句,整句散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