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嘉定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本试卷共26题, 翻译下列句子,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解释句中加点词,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共26题。
2.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 阅读(60分)
一、文言文阅读(25分)
(一)(6分)
1. 默写
(1)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 。(《雁门太守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 ,恨别鸟惊心。(《春望》)
(3)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____。(《孟子三章》)
(4)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5)《赤壁》中诗人大胆假设,提出迥异于常人的历史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塞上燕脂凝夜紫 ②. 感时花溅泪 ③. 失道者寡助 ④. 无可奈何花落去 ⑤. 东风不与周郎便 ⑥. 铜雀春深锁二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燕脂、溅、寡、与、郎、铜”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3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 《饮酒》的作者是东晋的______________。
3. 对《饮酒》一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B. “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自由和惬意。
C. 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 “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答案】2. 陶渊明 3. A
【解析】
分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饮酒》是东晋时期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词赏析。
A.“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并不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表述有误;
故选A。
(三)(7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 本文选自《孟子》,它 ________ 家经典著作。
5. 翻译下列句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6.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 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论证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
C. 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 文章结尾处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答案】4. 儒 5.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 6. C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
本题关键字词:故:所以;任:责任,担子;是:代词,这,这些。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C.第二段,“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先正面论述磨难对人生意义;“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再从反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四)(9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
②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①。”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②,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③,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注】①豚:小猪。②众犬吠声: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形容众人盲目附和。喻众人随声传闻。③翕赫:此指轰动、惊动。
7. 解释句中加点词
(1) 顾空桑中有土( ) (2)盲者得视( )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9. “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10. 下列分析本文主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们不应有盲目崇拜的心理B. 人们不应该听信荒谬的传闻
C. 人们不要去做祭树拜神迷信行为D. 随意种植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答案】7. ①. 回头看 ②. 能够
8. 这算什么神迹啊,这李树只是我种的罢了。
9. ①. 桑中反复生李 ②. 盲者得视 10. D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1)句意:回头看见根部枯空的桑树里有土。顾:回头看。
(2)句意:失明的人能够看见。得:能够。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此:这;何:什么;耳:语气词,罢了。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文中第②段“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和“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可知,一个原因是桑树中反而长出了李子,大家奔走相告这个神迹;另一个原因是有眼疾者在李树下休息,向李树祷告说:“李树您如果能让我的眼睛变好,我就把小猪献给您。”眼痛这种小病,不久就康复了。众人随声传闻,李树因为能使瞎了的人可以看见,所以远近闻名。而远近的人听到这消息都很轰动,所以就有了“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的景象。原因是:①桑中反复生李;②盲者得视。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理解和分析。
结合文章第①段“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和第②段“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可知,文章借桑中生李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去做祭树拜神迷信行为,也不应有盲目崇拜的心理,同时也批评了那些人云亦云者,指出了随波逐流的社会心理的危害。告诫我们不应该不加思考就盲目相信自己的见闻,从而揭示要从客观角度出发看待事情,不要盲目相信眼前所见。
文中并未提到“随意种植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南顿人张助在田里种庄稼,看见一个李核,想把它带回去,回头看见根部枯空的桑树里有土,于是就把李核种了进去,用剩下的水浇灌。
后来有人看见桑树中反而长出了李子,就奔走相告(这个神迹)。有一个患了眼痛的病人在树下乘凉,说:“李树使我的眼病好了,我要用一只小猪祭谢。”眼痛的小病,自己也会逐渐痊愈。(但是)众人盲目附和,说是失明的人重见了光明,远近轰动,树下的车马的常有数千,树旁摆满了酒肉。过了一年多,张助远行归来,看见了惊讶地说:“这算什么神迹呀,这李子只是我种的罢了。”于是就跑去砍了那棵李树。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12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网络文学
①很多人可能想不到,网络文学在短短10余年光景中,竟然发展成一个规模巨大的产业。网络文学的读者已达2.74亿人、注册写手200多万人、市场年收入40多亿元。部分“神作”甚至能够辐射影视、游戏、动漫等多个行业,实现全版权开发。如此高光表现,自然引得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身其中,跑马圈地。
②有人惊叹,看网络小说每千字虽然只要几分钱,但累计起来竟成了一门数以亿计的大生意。而有专家的表述更为精辟:网络文学由原生时代进入资本时代。
③网络文学这个曾经不起眼的行业,如今正在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金矿。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巨头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产业布局,在经历多次洗牌和整合后,盛大文学和腾讯文学合并,成立阅文集团,成为目前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网络文学集团。
④在强大资本的支持下,网络文学产业也不仅仅满足于文学作品的销售,而是走向全版权运营,围绕一些当红IP,打造游戏、动漫、影视等衍生产品,以网络文学为起点,撬动更大的产业发展。近几年,《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择天记》等几乎所有热播电视剧,都是改编自网络小说。
⑤网络文学的影响力不再仅仅停留在网上。对于很多平时不看网络文学的人来说,不知不觉间,网文已经通过其他形式,进入了他们的生活。
⑥网络文学甚至都已走出国门,开始影响海外的年轻人。2016年,一个名为“武侠世界”()的网站开始走入媒体视野。这个有着中国色彩名字的美国网站,专注于翻译中国网络文学原创作品。虽然诞生仅两年,却在美国拥有大批粉丝,并进一步获得其他国家读者的追捧与点赞。
⑦据了解,在大部分网络文学网站,作品刚刚发布时均称之为公共章节,供用户免费阅读,与作者分享利益。在这种商业模式下,写作的速度和长度就直接关系到作者和网站的收入,也就是说,更新是第一生产力。这就导致了作品越写越长,100万字往往只是起步。一部叫《武神空间》的作品一共写了4178章,总字数达到1000多万字;《从零开始》从2005年开始连载,一直到2016年3月份才完本,一共写了11年,总字数超过2000万字。
⑧有专家指出,这种商业模式的确让网络文学实现了超大规模的类型化生产,但是否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值得深思,同时,网络文学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同样值得关注。
11. 第①段加点词“高光表现”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第②—④段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加点的关联词“虽然……但”,意在强调阅读网络小说的成本不高。
B. 网络文学的“原生时代”指免费阅读作品,“资本时代”指付费阅读作品。
C. “撬动更大产业发展”是指以网络文学为起点,衍生游戏、动漫、影视等产业。
D. 如今网络文学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金矿,是因为阅文集团的规模大和实力强。
13. 请简要概括第⑤—⑦段的说明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
14. 第⑤⑥两段的顺序能否颠倒?请简述理由。
【答案】11. 网络文学读者、写手多,收入高,部分作品辐射到其他多个行业。 12. C
13. ①. 网络文学的影响力。 ②. 网络文学的商业模式。
14. 不能。理由:第⑤段写了网络文学在国内的影响力;第⑥段写了网络文学对海外年轻人的影响。是按照影响范围由小到大的逻辑顺序安排的。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理解概括能力。
依据①段“网络文学的读者已达2.74亿人、注册写手200多万人、市场年收入40多亿元”可知,网络文学的“高光时刻”指的是网络文学读者多,写手多,收入高;
依据①段“部分‘神作’甚至能够辐射影视、游戏、动漫等多个行业,实现全版权开发”可知,网络文学的“高光时刻”指的是部分作品辐射到其他多个行业。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理解辨析能力。
A.有误,依据②段中“有人惊叹,看网络小说每千字虽然只要几分钱,但累计起来竟成了一门数以亿计的大生意”可知,这是在强调阅读网络小说的成本高;
B.有误,依据阅读经验可知,“原生时代”的网络文学作品不都是免费的;
D.有误,依据③段“在经历多次洗牌和整合后,盛大文学和腾讯文学合并,成立阅文集团,成为目前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网络文学集团”,④段“在强大资本的支持下,网络文学产业也不仅仅满足于文学作品的销售,而是走向全版权运营,围绕一些当红IP,打造游戏、动漫、影视等衍生产品,以网络文学为起点,撬动更大的产业发展”可知,选项表述不全面,因为除了阅文集团之外,还有一些“当红IP”的影响;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从文中看,⑤⑥段为一个部分,⑦段为一个部分,概括时找到说明对象即可。
根据⑤段“网络文学的影响力不再仅仅停留在网上。对于很多平时不看网络文学的人来说,不知不觉间,网文已经通过其他形式,进入了他们的生活”⑥段“网络文学甚至都已走出国门,开始影响海外的年轻人”可概括为:网络文学带来的影响;
根据⑦段“在大部分网络文学网站,作品刚刚发布时均称之为公共章节,供用户免费阅读,用户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开始向订阅用户收取每于字2-5分钱,网站则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与作者分享利益。在这种商业模式下,写作的速度和长度就直接关系到作者和网站的收入,也就是说,更新是第一生产力”可概括为:网络文学的商业模式。据此抓住文中的关键字作答即可。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理解能力。
依据第⑤段文字内容可知,本段主要说明,在国内网络文学走进人们的生活,影响力巨大;
⑥段,依据“网络文学甚至都已走出国门,开始影响海外的年轻人”可知,这是写了网络文学已走出国门,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这是采用影响力由小到大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所以不能互换。
(二)(16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离花近一些
侯利明
①祖母总能准确分辨出花中最美的一朵,步伐轻盈地走过去,弯下腰,陶醉在花的清香里。这时,她往往正挎着一篮猪草刚从原野里归来,或是正在扶着竹帚打扫庭院。无论晨昏,始终有一朵花开得正好,仿佛只为恭候这位鹤发童心的老婆婆。我觉得惊奇,外出靠拐杖探路的祖母,“看”花的眼睛却分明是清澈明亮的,像夏日午后桐树下晾着的一碗清水,干净得能看到飘零的紫烟。
②祖母满头的发,是一夜之间彻底变白的,那年的我还不到五岁,仰头望见祖母脸上遍布的寒霜,不由一阵阵打颤。她哭得停不下来,直到双目失明。无法再去回忆年迈的祖母是怎样在黄昏里一步步蹒跚,摸索着为我做饭洗衣,送我到村小上学。只记得一个周末,我在灯下写作业,祖母拈针缝衣的手轻颤起来,她扶着桌沿走到窗棂下,在柔风送来的阵阵幽香里,循着香来到院子中。“回来了,你们真的回来了……”祖母哽咽着,跟随着若有似无的花香来到墙边,只见一簇簇鲜花在月光下美如仙子,婀娜多姿。这些花默默地发芽,拔节,直到缀满花苞,祖母虽然看不见却也不曾错过花开。花香盈盈,勾勒出温暖,给了她一个满满的拥抱。淡淡清香扣开了祖母紧闭的心门,日子随着一朵花的盛开渐渐有了颜色。侍弄了一辈子庄稼的祖母,能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每个节气里感知到每朵花的气息。天气慢慢变热,花香愈加馥郁了,祖母在庭院里走动时甚至可以扔掉拐杖,被花香牵着悠然漫步。祖母的步伐越来越稳健,她在花丛中停下脚步,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盛夏光影里她莹白的发犹如栀子花开。
③秋风扫,落叶忙。祖母也忙。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来年春天,祖母便会在房前屋后撒花籽,有路过的人讨要,她也总会笑眯眯地将一个个小布包赠予路人。他们从祖母安详的面容里看到了朵朵花开,心想那些花一定是美的。街坊邻里也会来要,去年花开满院,她们曾大把大把地抱花回去插在粗瓷敞口的瓶里,见过的人都晓得这些花是美的。
④祖母不再是我一个人的祖母了,她成了大家的“花婆婆”。大人小孩儿都愿意围着她玩闹说笑,谁有了烦心事都要到她开满鲜花的院子里坐上一会儿,倾诉着心底的烦恼,像对祖母说又像是对花儿说。一年又一年过去,我们这条民风淳朴的小巷,有了个诗意的名字:花巷。我在花开花落中长大,就要离家上大学,乡里乡亲都聚拢来,叮咛嘱咐说,花婆婆是我们大家的祖母,彼此供养,相依相扶,我去了只管好好念书。不知谁在人群中低语,还有花。我哭了,眼泪一滴滴收藏进如水光阴,滋润开满鲜花的心田,四季不败。告别祖母出门时,老人家拉着我的手又轻轻放开。
⑤第二年暑假,回乡探望祖母。花香萦绕的睡梦里,祖母把用花籽为我串的第一条挂链重新串了一遍,又取出一包新花籽放在桌上,说原来的那串是她用一个个春天串起来的,以后要我也开成一朵花,结了果,留下花籽,给予每个人。满院的花开得正好,坐在树影花影里,祖孙俩说着一些珍重的话。我知道,祖母要走了,而从今后的每一个春天,花依旧还会开。
⑥整理遗物,看到父母生前从远方寄来的一摞信,其中一页上写着:要离花近一些。当花开放,它应付出生命里全部的能量,竭尽全力,毫不保留。从一封接一封的书信里,我断断续续了解到,父母当初决定放弃安逸的工作去深山支教时,遭受过祖母的百般阻挠,于是就千里迢迢带回一包野花花籽种在庭院里,临走前告诉祖母,大山里开遍了这样的花,看着它们,就像他们在身边。这样的话竟成了永别留言。来春花开时节,父母因救助被山洪冲走的学生,双双殒命。望向窗外,秋色袭人,院子里的花不再芬芳繁盛,有的已经干枯凋谢,渐渐接近终结的尾声,却看不到丝毫颓败。
⑦收拾好一切,我动身启程了。
15. 文章写了哪三次花籽的传递?请简要概括。
16. 请结合语境,赏析语句的语言表现力。
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
17. 文章第⑥段补叙“我”父母生前来信的有关内容,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1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②段加点词“颜色”,写祖母随着花开走出了失子之痛,生活有了起色。
B. 文章借祖母百般阻挠“我”的父母去深山支教,批评了她没有大爱、不明大义。
C. 文中祖母成了大家的“花婆婆”与“祖母”,表现出花巷淳朴友爱的睦邻关系。
D. 文末“收拾好一切,我动身启程了”暗示了“我”不会辜负祖母的嘱托与期望。
19.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文章以“离花近一些”为标题的深层含义。
【答案】15. 第一次:父母从深山带回野花花籽,种在庭院里。第二次:祖母将收获来的花籽,赠予路人。第三次:祖母嘱咐我要像传递新花籽一般将爱给予每个人。
16. “一粒粒”“一包包”量词叠用,写出祖母收藏花籽时的认真与郑重,将收藏花籽形容为收获粮食,表现了祖母对花籽的珍爱,也寄托了祖母对儿子儿媳的思念之情。
17. 照应标题,解开祖母头发一夜变白的原因,补充交代祖母喜爱花的原因,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18. B
19. ①“花”象征美好品质,“离花近一些”即要向心灵美好的人学习。②“花”象征乐观生活,“离花近一些”亦指要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③“花”象征无私奉献,“离花近一些”指要有爱心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按照时间顺序,整理概括。
根据原文第⑥段“于是就千里迢迢带回一包野花花籽种在庭院里,临走前告诉祖母,大山里开遍了这样的花,看着它们,就像他们在身边”可知,文中第一次花籽的传递是作者的父母从深山带回野花花籽,种在庭院里;
根据原文第③段“来年春天,祖母便会在房前屋后撒花籽,有路过的人讨要,她也总会笑眯眯地将一个个小布包赠予路人”可知,文中第二次花籽的传递是祖母将收获来的花籽,赠予路人;
根据原文第⑤段“祖母把用花籽为我串的第一条挂链重新串了一遍,又取出一包新花籽放在桌上,说原来的那串是她用一个个春天串起来的,以后要我也开成一朵花,结了果,留下花籽,给予每个人”可知,文中第三次花籽的传递是祖母嘱咐“我”要像传递新花籽一般将爱给予每个人。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看清题意,再结合上下文和抓住人物的情感整理作答。
结合第⑥段“父母当初决定放弃安逸的工作去深山支教时,遭受过祖母的百般阻挠,于是就千里迢迢带回一包野花花籽种在庭院里,临走前告诉祖母,大山里开遍了这样的花,看着它们,就像他们在身边”可知,庭院里的花,是祖母的儿子儿媳种下的,祖母将对儿子儿媳的思念注进花籽里,“一粒粒”“一包包”量词叠用,写出祖母收藏时很认真,她像对待粮食一样对待这些花籽,凝聚了祖母对花籽的珍爱,也承载了祖母对儿子儿媳的思念之情。据此概括回答即可。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解答时,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看清题目要求,探索文段起到的作用。
原文第⑥段“整理遗物,看到父母生前从远方寄来的一摞信,其中一页上写着:要离花近些”可知,父母生前的信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根据原文第⑥段“来春花开时节,父母因救助被山洪冲走的学生,双双殒命”和原文第②段“祖母满头的发,是一夜之间切底变的……直到双目失明”可知,第⑥段解释了祖母一夜白头和双目失明的原因;
庭院里的花是祖母的儿子儿媳亲手种下的,祖母非常喜爱它们;
文章第⑥段补叙“我”父母生前来信,根据第⑥段“当花开放,它应付出生命里全部的能量,竭尽全力,毫不保留”是父母无私奉献的精神的写照,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B.“批评了她没有大爱、不明大义”有误。文章没有批评祖母,祖母是因为不舍儿子儿媳才会阻拦,而且根据祖母将花籽赠送给过路人、祖母在遗言中让“我”继续将花籽赠送给别人,可以看出祖母是一个善良、有大爱、明大义的人;选项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深层含义即比喻义、象征义。
从第③段“来年春天祖母便会在房前屋后撒花籽,有路过的人讨要,她也总会笑眯眯地将一个个小布包赠予路人”可知,“花”象征无私奉献,“离花近些”指拥有爱与无私奉献精神;
文中第④段“祖母不再是我一个人的祖母了,她成了大家的‘花婆婆’。大人小孩儿都愿意围着她玩闹说笑,谁有了烦心事都要到她开满鲜花的院子里坐上一会儿,倾诉着心底的烦恼,像对祖母说又像是对花儿说”可知,“花”象征美好品质,“离花近一些”即要向心灵美好的人学习;
从第⑥段“望向窗外,秋色袭人,院子里的花不再芬芳繁盛,有的已经干枯凋谢,渐渐接近终结的尾声,却看不到丝毫颓败”可知“花”象征乐观生活,“离花近一些”亦指要乐观坚强面对生活。
三、名著阅读(7分)
20. 完成下列小题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①___________(作者)的一部科普巨著。他用野外观察和②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此书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③______________”之美誉。
【答案】 ①. 法布尔 ②. 实验 ③. 昆虫的史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概括和文学常识的识记。
《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被世人称为“昆虫的史诗”。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作者他用野外观察和实验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尊敬与热爱。
21. 《昆虫记》中,作者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图。
【答案】 ①. 蝉 ②. 生活习性:大多数蜣螂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常将粪便制成球状,滚动到可靠的地方藏起来,然后再慢慢吃掉。一只蜣螂可以滚动一个比它的身体大得多的粪球。处于繁殖期的雌蜣螂则会将粪球做成梨状,并在其中产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知识积累。本题要求从《昆虫记》中提取关于两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并补充完整表格。题目提供了两种昆虫的名称,并给出了它们的一个生活习性特征。
第一空:根据题干中的“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可知,这种昆虫是蝉。
第二空:根据《昆虫记》的描述,这一种昆虫是“西班牙蜣螂”西班牙蜣螂是蜣螂中的一种,它们通常以动物粪便为食,被誉为“自然界清道夫”。这种蜣螂具有独特的生存策略和行为习性。首先,它们会将食物(粪便)转化为球状,这是为了便于滚动和运输。通过将粪便制成球状,蜣螂可以更容易地将其移动到安全的地方,避免被其他动物掠夺。这种行为不仅展示了它们的智慧,还体现了它们对食物的珍惜和保护。其次,这些粪球并不是简单地藏起来就算了。蜣螂会选择一个可靠的地方,通常是地下或草丛中,将粪球藏起来。这样做是为了确保食物的长期保存,同时也为它们提供了一个稳定的食源。最后,处于繁殖期的雌蜣螂会将粪球做成梨状,并在其中产卵。这种特殊的行为模式可能是因为梨形的结构更有利于保护和孵化卵,确保幼虫的安全出生和成长。
第二部分 写 作 (40分)
22. 请以“懂得”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懂得
鸟儿懂得蓝天之广袤,于是能自由地飞翔,鱼儿懂得大海的广阔,于是能畅快地游弋。许多事儿,懂了,就能给你带来巨大的力量。
“入木三分何其功!”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千百年来可谓是无人能及,他的字以行与劲而闻名天下。这得益于他对“字然”之懂得。有一天,小羲之在书房练字,身为书法家的叔父造访,却发现小羲之的字并不拔尖便决定“躬身”教之。可他们第一节课上既无纸,亦无笔,而是去踏青。叔父指着远方一处山崖,山脚下有小溪与落石,“仔,你看到了什么?”叔父问,“一座山,一条河,一块石而已”他不解。叔父言:“我却看见了几个栩栩如生的字”王羲之大悟,他懂得了汉字本身是象形,从其源头开始寻,便是写好字之答案!自此,他开始,临自然而书——山之峻、河之长、石之磐。他懂得了“自然”也懂得了“字然”这使得他的字突飞猛进,终成为一代大书法家,被历代君王百姓所赞赏有加。
兵来将挡智无穷,《水浒传》的“智多星”吴用,可谓是“赛诸葛”的存在。他的计谋大多源于他对人的懂得,他善于使用攻心计,他凭借着对杨志的了解,从他勇猛,武艺高强而机警过度等突破口,成功利用“百日鼠”白胜胆小,有鼠性之性格,先打消了押送队的疑心,再用连环计彻底打消了杨志的疑心。也正是因为他对各位好汉的懂得,使他成功地劫取了生辰纲,又在后来的各大行动之中崭露头角,成为梁山第一军师。
安徒生之所以能写出美丽的童话,是因为他对社会百态的懂得;门捷列夫之所以发现元素周期表之奥秘,是因为他对于元素性质的懂得。古往今来,放眼未来,只有懂了才有得到。
何谓真正懂得?便是探寻事物之本质,足够多地去接近,了解它,你便能拥有驾驭它的强大力量,它便能如一匹骏马,让你驾着它向成功飞奔,日行千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以“懂得”为题,懂得可以是亲身经历了某事突然有了感悟,懂得可以是某个事物有了启迪的作用,懂得可以是某一时刻的幡然醒悟。通过与自然、与人的接触,我们不断汲取成长必需的养料。懂得是一个过程,懂得也有具体的指向,即懂得了什么。懂得了某个道理,懂得了某种意义,通过自己从不懂到懂得的过程,表达自己对于成长的某种感悟,以真情实感来打动读者。应把“懂得”的过程作为写作的重点,以自己从这个过程中得到的启示与感悟作为表现的主旨。
第二,选材构思。文体适合写成记叙文,选材可以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生命就是一个不断懂得的过程。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懂得了亲情的可贵;与朋友交往,我们懂得了友谊的重要;在学校学习,我们懂得了知识的意义;走进自然,我们懂得了四季的美好。懂得是进步的前提,懂得是成长的阶梯,懂得是思想的源泉,可以写通过某人、某物、某事对自己的影响,写出懂得的过程,着重表达自己懂得的具体的内容,突出这个过程对于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比如通过观察妈妈的一天懂得了母爱的伟大;通过参观烈士纪念馆懂得了英雄的伟大;通过朋友的关怀懂得了友谊的可贵;通过读书懂得了知识的渊博……
昆虫名称
生活习性
①
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
西班牙蜣螂
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市嘉定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本试卷共26题, 翻译下列句子,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解释句中加点词,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市嘉定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暨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共有24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嘉定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上海市嘉定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上海市嘉定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