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湿手不可以直接接触电源——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
B.食物腐败——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漂白液可作消毒剂——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
D.下水井盖由生铁铸造——生铁硬度高于纯铁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石墨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C.在实验室中,常将Na保存在煤油中
D.铝合金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
3.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B.
C.
D.
4.下列关于新型合金材料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形成金属氢化物,可作储氢材料
B.钛合金生物相容性好,强度大,可作人造骨骼
C.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碳合金,生铁的含碳量比钢的含碳量高
D.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B.与溶液的反应:
C.与水反应:
D.溶液与溶液的反应:
6.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胶体中分散剂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B.清晨的阳光照射到树林中能够看到一条光路,这种现象为丁达尔效应
C.实验室中常用向饱和溶液中滴入溶液的方法制备胶体
D.分离淀粉胶体和氯化钠溶液的混合液可用过滤法
7.下列装置完成相关实验,合理的是( )
A.AB.BC.CD.D
8.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22.4L氮气所含分子数为
B.常温常压下,和混合气体所含氧原子总数为
C.常温下,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的溶液中,个数为
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10.如图所示,气缸的总体积一定,内部被活塞隔成Ⅰ、Ⅱ两部分,活塞可以自由移动,也可以固定。25℃时向Ⅰ中充入,Ⅱ中充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活塞不再移动时,Ⅰ、Ⅱ两部分体积之比为1:2
B.当活塞不再移动时,Ⅰ、Ⅱ两部分密度之比为11:16
C.当活塞固定在气缸正中间,Ⅰ、Ⅱ两部分压强之比为4:1
D.若活塞移动到气缸正中间,Ⅰ中气体需再入
1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中均立即产生无色气泡
B.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根据甲中的现象可以判断与Al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
D.一段时间后将点燃的木条伸入两试管中,均能听到爆鸣声,说明有生成
12.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是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重要模型和工具。下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的箭头表示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与高温水蒸气的反应可实现上述①转化
B.加热发生转化⑥,加水溶解可转化为
C.维生素C能将转化为,该过程中维生素C作氧化剂
D.中的铁为+6价,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作为消毒剂使用
13.某澄清透明溶液中可能含有,,,,、中的若干种,且各离子数目相等。为了确定溶液的组成,设计了如图检验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溶液中一定存在、
B.原溶液中可能存在
C.气体W为,白色沉淀X为AgCl
D.向原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14.实验室常用标定,同时使再生,其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Ⅱ中是还原剂
B.由反应Ⅰ、Ⅱ可知,氧化性:
C.和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D.发生反应Ⅰ和反应Ⅱ时,溶液颜色均发生了变化
二、填空题
15.Ⅰ.利用分类法可以更系统、全面地认识物质的性质以及化学反应。
有下列物质:
①盐酸
②
③
④溶液
⑤
⑥
(1)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
(2)④和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Ⅱ.
(3)标准状况下,①②个分子③,这三种气体按氢原子数由少到多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填物质的数字代号)。
Ⅲ.在一条鱼、虾绝迹的小河边有四座工厂:甲、乙、丙、丁(如图所示)。经处理,它们所排出的废液里每厂只含有中的种。某环保小组对河水监测时发现:
①甲处河水呈乳白色
②乙处河水呈红褐色
③丙处河水由浑浊变清
④丁处河水澄清,但会产生气泡。
(4)请推断,四座工厂排出的废液里含有的污染物是: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处产生气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16.某家用防疫用品“84消毒液”的包装说明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欲将“84消毒液”原液稀释配制成的NaClO溶液:
①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________;
②稀释时,需要取用________mL“84消毒液”原液;
③下列操作会对配制的NaClO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加水稀释“84消毒液”原液后立即转移至容量瓶:________;
B.定容操作时,俯视刻度线:________;
C.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________;
(2)利用如图装置探究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的反应,当注射器中的洁厕灵注入试管中时,装置内产生一种能使湿润pH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气体:
①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请写出84消毒液与洁厕灵反应产生该气体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棉花团(蘸有溶液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化工厂的工业废液中含有大量的,为减少环境污染,设计了如下回收流程:
已知:①过氧化氢是绿色氧化剂,被还原后常生成水。
②该工艺条件下,相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表:
(1)工业废液中含有的,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它属于盐,请写出其电离方程式:________。
(2)“氧化”过程可适当升高温度以加快反应速率,但温度不宜过高。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氧化”过程所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pH调节试剂可通过调节pH除去,操作时需控制pH的范围为________;下列物质最合适做pH调节试剂的是________。
A.B.C.
检验调节pH后滤液中是否还含有的方法是________。
(4)滤液经过操作X可得到,根据其在水中溶解度曲线,操作X为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三、实验题
18.过氧化钠是实验室中的常用试剂,该试剂保存不当时易变质。某学习小组对实验室中长期放置的“过氧化钠”进行实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探究试剂的组成
实验小组成员取出该标有“过氧化钠”试剂瓶中的试剂,观察其外部特征:主要为块状、白色,用研钵捣碎块状物,可观察到内部呈淡黄色。已知:长期置露在空气中的比更稳定。
(1)上述试剂外层显白色的物质组成可能是:
猜想1:只有NaOH;
猜想2:只有;
猜想3:________。
(2)设计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限用试剂:溶液、NaCl溶液、溶液】
Ⅱ.另取质量为mg的上述“过氧化钠”试剂,用下图装置测定过氧化钠的纯度。
(3)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
(5)待装置丁中液面与装置丙中液面高度相同时,将测得量筒中水的体积折算成氧气的质量为ng,则混合物中过氧化钠的纯度是________(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湿手上会含有盐溶液,盐属于电解质,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不可以直接接触电源,故A不符合题意;
B.食物腐败是食物被氧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漂白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作消毒剂,故C符合题意;
D.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生铁为铁合金,因此生铁的硬度比铁大,可以铸造下水井盖,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
2.答案:A
解析:A.任何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叫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A错误;
B.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之间互称同素异形体,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B正确;
C.金属钠的密度比煤油大,且不与煤油反应,可以保存在煤油中,C正确;
D.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这层致密的氧化膜对里面的金属起着保护作用,故铝合金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D正确;故选A。
3.答案:D
解析:A.不稳定,光照下会分解为和,A错误;
B.这一步不能实现,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B错误;
C.,这一步中氢氧化钠与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才能生成碳酸氢钠,二氧化碳少量生成碳酸钠,C错误;
D.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氯化铝溶液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喝氯化铵,D正确;故选D。
4.答案:D
解析:A.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并与结合成金属氢化物,金属氢化物稍稍加热又容易分解,所以可用作储氢材料,故A正确;
B.钛合金生物相容性好,强度大,常用作人造骨骼,故B正确;
C.生铁是含碳量大于2%的铁碳合金,钢是对含碳量在0.02%~2%之间的铁碳合金的统称,生铁的含碳量比钢高,故C正确;
D.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金属的熔点低,故D错误;答案为D。
5.答案:C
解析: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单质铜,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
B.难溶解于水,不能拆分,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与水反应可逆,次氯酸为弱酸,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
D.溶液与溶液的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故选C。
6.答案:B
解析:A.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A错误;
B.清晨的阳光照射到树林中的雾,雾是胶体,能够看到一条光路,这种现象为丁达尔效应,B正确;
C.实验室中常用向沸水中滴入饱和溶液的方法制备胶体,C错误;
D.分离淀粉胶体和氯化钠溶液的混合液可用渗析法,D错误;故选B。
7.答案:B
解析:A.容量瓶不能用于溶解固体氢氧化钠,应在烧杯中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且向容量瓶中注入液体时玻璃棒应伸入到刻度线下端,A错误;
B.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过滤能除去粗盐水中的不溶物,B正确;
C.氯气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不能用饱和碳酸氢钠除去除去中的少量,应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中的少量,C错误;
D.为防止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冷凝后倒流到试管底部而使试管因冷热不匀而破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D错误;答案选B。
8.答案:B
解析:A.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大于22.4L/ml,22.4L氮气所含分子数小于,A错误;
B.所含氧原子数=,所含氧原子数=,则常温常压下,和混合气体所含氧原子总数为,B正确;
C.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C错误;
的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个数,D错误;故选B。
9.答案:D
解析:A.硫酸不挥发,应该用盐酸洗铂丝,观察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不能直接观察,故A错误;
B.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溶液是可能是碳酸盐、碳酸氢盐或者亚硫酸盐或亚硫酸氢盐溶液,故B错误;
C.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可使有色鲜花变色,故C错误;
D.向装有固体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水,将温度计插入其中,温度降低,说明溶解吸热,故D正确;故答案为D。
10.答案:D
解析:A.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当活塞不再移动时,I、II两部分体积之比为,故A错误;
B.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当活塞不再移动时,I、II两部分密度之比等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之比,则密度之比为64:44=16:11,故B错误;
C.由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可知,当活塞固定在气缸正中间,I、II两部分压强之比为,故C错误;
D.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活塞移动到气缸正中间说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等,则I中需再通入二氧化硫的质量为ml×64g/ml-8g=24g,故D正确;故选D。
11.答案:A
解析:A.Al易被氧化生成,甲中铝表面的先与NaOH溶液反应,无气体生成,反应完后,Al再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乙中Al被砂纸打磨,因此铝表面没有,Al直接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A错误;故选A。
12.答案:D
解析:A.高温下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和,不能实现上述①转化,A错误;
B.加热发生转化⑥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氧化铁不能溶于水,加水不能转化为,B错误;
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将转化为,该过程中维生素C作还原剂,C错误;
D.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处于较高价态,因此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可以作为消毒剂使用,D正确;故选D。
13.答案:B
解析:A.根据以上分析,原溶液中一定存在、,故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原溶液中一定存在,故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气体W为,白色沉淀X为AgCl,故C正确;
D.向原溶液中含有,滴加澄清石灰水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变浑浊,故D正确;选B。
14.答案:C
解析:A.反应II中Mn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至+7价,是还原剂,A正确;
B.反应I中作氧化剂,为氧化产物,氧化性:,反应II中为氧化产物,作氧化剂,氧化性:,即氧化性:,B正确;
C. 的氧化性强于,在溶液中可与具有还原性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发生反应Ⅰ中被消耗,发生反应Ⅱ生成溶液颜色均发生变化,D正确;答案选C。
15.答案:(1)⑤;②⑤⑥
(2)
(3)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合检测化学试卷(图片版),共3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合检测化学试卷,共7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联合质量检测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