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8、红高梁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8、红高梁课文内容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了解作者,了解作品,罗汉大爷,“顺从”“反抗”,人物形象,鉴赏方法,思考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出生于山东高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 “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莫言凭借小说《蛙》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红高粱》是一首关于行为和解放的诗篇,一下子使我们的小说拥有了“自由感知”。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进程中,它给出了一个下限:小说到了这儿才能叫小说。小说必须是“人”写的,前提是,你这个“人”必须是解放的,起码,你的内心充满了解放的动机。 《红高粱》的天纵才情提供的幻想,具有坚定的现实指向:它告诉我们,我们的尊严,我们的方法也许就在里头。
谨以此文召唤那些游荡在我的故乡无边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我是你们的不肖子孙,我愿扒出我的被酱油腌透了的心,切碎,放在三个碗里,摆在高粱地里。伏惟尚飨!尚飨!
“我奶奶”十九岁那年,嫁给了十八里坡有麻风病的酒厂老板李大头,换回一头骡子。迎亲路上,行至青杀口,高粱地里杀出劫道人,把轿头余占鳌送他上了西天,我奶奶遂对他有了好感。 三天后奶奶回门,又遇蒙面人,原来是救她一命的余占鳌。两人激情迸发,在高粱地里相亲相爱,作天地之合。从此他就成了“我爷爷”。几天后奶奶回来,李大头被人杀了,奶奶留住众伙计,开始主持酒厂。土匪秃三炮劫走了我奶奶。我爷爷酒后找秃三炮算账,逼得三炮求饶。我爷爷回来后,朝高粱酒里撒了一泡尿,竟成了喷香的好酒——十八里红。 九年后,日本鬼子逼乡亲们砍倒高粱修公路,又将罗汉大爷剥皮示众。当晚“我奶奶”搬出十八里红,伙计们喝完酒,准备打鬼子报仇。第二天黄昏我奶奶给我爷爷他们送饭,倒在鬼子的机枪下。“我爷爷”他们冲向日本军车,一声巨响,伙计们全死了。
《红高粱》的叙事呈现非常自由的时空结构,并不按照一般小说的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情节。节选部分是小说的第二、三节。
节选部分前的情节(第一节):土匪司令余占鳌(我爷爷)带着儿子豆官和自己的队伍,在公路旁边高粱地里等待伏击日本鬼子的车队。 节选部分后的情节(第四节):余占鳌等人在公路边埋伏;追叙奶奶拉着余占鳌和另一支抗日武装(国民党系统)的冷支队长一起喝掺有罗汉大爷血的高粱酒,共同盟誓,为罗汉大爷报仇,打日本鬼子;再追叙罗汉大爷怎样被日本鬼子活活剥皮杀害。
罗汉大爷被押上工地修路 忠诚、隐忍、坚韧、善良、勤劳。
罗汉大爷救骡子,铲骡子 不屈不挠,嫉恶如仇。
罗汉大爷说:“长官,有话好说,你怎么能举手就打人?” 罗汉大爷感到这一藤条几乎把自己打成两半,两股热辣辣的泪水从眼窝里凸出来,血冲头顶。 罗汉大爷气噎咽喉,泪眼模糊。 血肉模糊,大爷被打的六神无主,像孩子一样胡胡涂涂地哭起来。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当一个坚韧的男人露出最没出息的一面,也就到了他人格的极限,所以罗汉大爷不惜用死来证明他血性的一面。
罗汉大爷是中国农民群体性格的代表,他们勤劳朴实,善良坚韧,但为了自己的自由,为了自己的尊严,在国家危难之时,敢于反抗、敢于斗争。
环境烘托,凸显人物弱点。 罗汉大爷是个普通的农民。他为东家做事,眼界和一般的百姓没有什么区别。当日本人要牵走东家的骡子时,表现得低三下四、卑贱低劣,毫无男子汉的刚猛之气。在日伪的枪口下,他敢怒而不敢言;当日本人要他牵骡子走时,他也只能选择屈从。在工地干活时,他挨了鞭子不敢吱声,受气后“泪眼模糊”。 正是因为有着残酷环境的充分烘托、铺垫,我们才能相信这样的描写是真实而又刻薄的生活存在。罗汉大爷的弱点因为有环境阴冷的基调而变得可信,与后文的反抗形成充分的对照。
课文是如何刻画罗汉大爷的形象的?
情节暗示,强化人物成长。 罗汉大爷的性格是有所变化的。人是环境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罗汉大爷是个平凡的农民。在监工的皮鞭下,他忍气吞声,对拿着抽人藤条的监工心存恐惧。但这种恐惧伴着情节的发展逐渐消失殆尽,罗汉大爷在逃跑的中年人的激励下,鼓足勇气逃脱了牢笼。当他为那两头忘恩负义的骡子而激荡起复仇的火焰时,他已经完成了一次人格的提炼和升华。他的血性男儿的秉性得到了充足的刻画。当然,我们从这个情节的暗示里,已经看到了罗汉大爷作为平民英雄刚直勇猛的一面,这是一次人格在危难中的精神洗礼。罗汉大爷用自己的行为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从而完成了自身由懦弱到奋争的真正成长。
多重对比,打造真实人性。 小说为了表现罗汉大爷的真实生存和成长状态,运用了多处对比手法。比如罗汉大爷先前的退缩忍让和后来的刚强勇猛,中年人的果敢机智、奶奶的聪明机警、伪军的凶狠残忍和监工的蛮横无理等等,这样的多重对比,使罗汉大爷形象的真实性得到深刻的确认,也推动了小说情节的逐层递进式的发展。
文中罗汉大爷的事迹与县志(作者杜撰)的记载有出入,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这正是罗汉大爷不同于以往题材里革命老大爷的形象之处。不是为了国,而是为了家,为了自己,做出几乎是愚蠢的行为和牺牲。罗汉大爷们起初未必预先怀着悲壮感投入战争,却以本色的行动完成了悲壮;他们未必是清醒的抗争者、理智的爱国者,却以自己的热血和牺牲维护了民族的尊严。 作者颠覆了以往对“战争”“英雄”的“定义”,从战争的微观舞台──民间的视角,建构自己的叙述与评价体系,还“战争”“英雄”本来的面目,这也是对历史的一种思考。
莫言的小说讲求一种高度平民化的叙事风格。它的叙事视角与读者的阅读视角往往是同步重叠的,乃至于读者在阅读中往往有种置身其间的真实感,能够真切地沉浸到作者创设的语言意境和叙事氛围中。小说《红高粱》是以平民为主角的另类英雄传奇,作者笔下的英雄并不是高大威猛、令人无限敬畏的主体英雄,相反,他身上却有着太多的人性弱点,因为他的平凡和普通,我们感到了真正的英雄其实是与我们一样的,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真实的人。
在小说的献词中,莫言告诉我们他要寻根,那么我们民族屹立不倒的根是什么?
回顾历史,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民族之所以饱尝艰辛而不衰,历经磨难而不屈,靠的就是磅礴正气的铮铮铁骨,靠的就是白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家园,即使物质条件再好也不会幸福。一个民族如果精神家园缺失,即使经济成就斐然,也难跻身于世界现代民族之林。而中国历经风雨屹立不倒的支撑就在于许许多多具有民族精神的,热爱这片土地的中国的“脊梁”。
“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我”是一个隔了大半个世纪的事后叙述者。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形成一种断裂又共时的生命感受。 “我”又是一个小说的穿插着,便于叙事、抒情。 “我”穿插文中,能够频繁和富有跳跃性地进行时间切换,使时间、空间交叉在一起,产生一种美妙而陌生的诱惑力。
叙述者把这些人物都作为自己的家族长辈来写,就又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以前革命历史故事中少有的任性与平易之感。建立在民间崇尚生命力与自由状态的价值取向上,作者描写“我爷爷”的杀人越货,写“我爷爷”和“我奶奶”的野地欢爱,以及其他人物种种粗野不驯的个性与行为,才能那样自然的创造出一种强劲与质朴的美。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8、红高梁集体备课课件ppt,共27页。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18、红高梁说课课件ppt,共55页。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18、红高梁课文ppt课件,共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