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67740/0-173535421404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67740/0-173535421413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67740/0-173535421415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共7页。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教学设计语文学科漫溯诗歌长河,寻美诗意国度——诗意的探寻学校: 1 / 7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漫溯诗歌长河,寻美诗意国度——“诗意的探寻”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基本信息二、单元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群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单元编排了七首古典诗歌,展现了诗歌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体式的流变。语文选择性必修教材以“专题研习”构成单元,内容上突出专题性,学法上突出“研习”。根据教材导言和学习提示等,“诗意”是本单元的专题内容,“探寻”是研习的方法。学习本单元,我们要围绕“诗意的探寻”展开研习 ,品味诗歌之美,感受古人的悲欢喜乐 ,把握诗歌蕴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并且要结合学生以前所学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比较不同体裁的诗歌在节奏韵律、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开展群文教学。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是“文学鉴赏与写作”任务群,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学生通过魏晋至唐宋时期的八首经典诗词作品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古诗词鉴赏的基础知识,会写文学短评。同为古诗词单元,两者各有侧重,分别属于不同的学习任务群,本单元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学习更侧重研习,突出阅读的深度。人文主题从“生命的诗意”转变为“诗意的探寻”,更凸显了对诗意表达方法和获取诗意途径的关注。引领学生从文学的诗意走向诗意的生活,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学科语文实施年级高二设计者使用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单元名称第一单元“诗意的探寻”单元课时9 课时2 / 7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二) 单元研习任务分析本单元的四个研习任务,都与“诗意的探寻”这一人文主题有紧密的联系,形成有机关联的整体。任务一聚焦古典诗词的当代价值,要求学生在诵读、欣赏本单元诗作的同时,结合过去所学,联系当下生活,思考古诗词在当下的意义。任务二聚焦本单元两首侧重叙事的诗作,要求学生梳理诗中的故事,比较异同,体会其艺术特点,意在让学生由此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叙事风格有一个适当的把握。任务三聚焦诗歌的鉴赏方法,提示学生从意象的选择、意境的营造等角度人手,探究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进而欣赏其艺术魅力。任务四带有一定的拓展性和综合性,要求学生就课内或课外的一首作品写鉴赏文章,并全班合作,编辑成集,作为古典诗歌学习的阶段性成果。(三)教材分析本单元七首诗歌都具有丰厚的文化意蕴,所以在学习时,首先需要细细的咀嚼和品味,多方面探求作品的“诗意”;让学生品味作品时,要用心感受诗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心灵世界;同时跨越时空,探讨这些古典诗歌在当下社会的重要意义,认识古典诗歌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在品读、品味、感受、探讨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鉴赏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努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本单元选取的七首经典诗歌,是不同时代、不同流派、不同诗体,不同情 感的浓缩代表,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我尝试用比较鉴赏的方 法,去挖掘诗歌内涵,感受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表现手法下诗人相似的情感。在研习中华 传统文化经典中体味诗歌生命的诗意,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文化品味,从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四)单元学习任务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单元重点词语及诗句,梳理文言知识点,分析品读3 / 7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诗词中文雅优美的语言,学习诗人书写的技巧。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比较探究诗歌的异同,认识古典诗歌的价值。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诗歌之美,感受古人的情感,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学会鉴赏和评论诗歌,撰写鉴赏文章。4.文化传承与理解:梳理和积累文化知识,知人论世,理解诗人的精神追求和诗歌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三、单元学习框架1.任务层级4 / 7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2.教学任务安排四、情境任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强调“要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基于此,我们对本单元诗歌学习创设以下情境。为贯彻落实《蚌埠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大阅读”主题活动的通知》精神,我校以经典阅读为重要内容,以师生共读为重要引领,构建主题化的阅读活动和沉浸式的阅读氛围,提升师生阅读品质,涵养师生人文素养、思维水平、审美情趣,特在全校实施深度阅读工程即“深读”工程,目前正在进行“读书节诗词大会”展示活动,为了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积极开展主题活动,我们在教学中特设计了以下具体的活动任务。(一) 经典咏流传1.“为你读诗”短视频大赛(第一课时)古典诗词朗诵大赛(第八课时)(二)诗词长廊人物展1.“诗意女性”图画展(第三课时)2.“千古志士”图画展(第四课时)层级任务课时安排教学内容课时任务执教人认知:第 1 课时单元导读赓续经典,发现诗词价值美饶雁鸿整体感知感悟诗意第 2 课时《氓》《离骚》解析风骚,品读诗歌雅正美王天婵探究:第 3 课时《氓》《孔雀东南飞》分析形象,品悟女性人格美朱倩倩比较阅读第 4 课时《离骚》《蜀相》跨越时空,延续志士情怀美饶雁鸿探寻诗意第 5 课时《蜀道难》《蜀相》触摸诗心,探究唐诗风格美朱倩倩第 6 课时《望海潮》《扬州慢》吟赏江南,书写城市诗意美张玲第 7 课时专题研习诗文有别,探寻诗歌形式美张玲迁移:第 8 课时朗诵比赛浅吟低唱,咏叹诗词音韵美张林艳表达交流第 9 课时鉴赏写作含英咀华,抒写诗词创作美张林艳传承诗意5 / 7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三)深读沙龙古典诗歌形式美(第七课时)(四)《深读周刊》深读征文1.深读微诗话(第二课时)2.最喜爱的诗人(第五课时)3.校园诗坛(第六课时)4.深读论坛(第九课时)五、单元学习方法设计理念:生本教育理念,支架式教学理论,大单元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情境创设、自主阅读、研读思辨、多元朗诵、比较阅读、整合探究、小组合作、 写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六、单元作业与评价深读征文活动:学校《深读周刊》举行征文活动,选择本单元所学的一首诗歌,或拓展阅读教材中所给的古代诗词,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鉴赏文章。可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等方面选择一到两个角度,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魅力,分析自己获得的审美体验。在个人完成创作鉴赏文章的基础上,最后《深读周刊》将按照不同的方式编排,如体式、题材、时代、风格流派等,编写一本《古典诗词鉴赏集》。诗词鉴赏写作评价量表类别一类二类三类得分评价标准能从语言、构思、意能从语言、构思、选取的角度比较泛鉴赏角度象、情感、艺术特点等意象、情感艺术特化(40分)角度细化切入点,具有点等角度细化切入(0—15)典型性、适切性和新颖点,具有一定的典性。(30—40)型性。(15—30)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能使用一定的方有自己的观点和看逻辑层次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地法,较为清晰、层法,但是表达缺乏(30分)展开鉴赏。(20—30)次分明地展开鉴逻辑性,表意不明6 / 7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七、单元教学反思诗无达诂,教无定法,但对古诗研习而言,吟诵、推敲、探究仍是主要学习方式。当前古诗词教学的困境仍在于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个体的阅读感受。因此,无论运用哪一种研习方法,都应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和生成性,引导学生对作品做个性化的深度阅读。在本单元的设计和教学中,我们积极地践行生本教育理念,力求引导学生做沉浸式的个性化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是由于师生的个体化差异,在执行的力度上还存在欠缺,个别老师还没完全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具体表现为不注重学法指导,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支架,不能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主题阅读和群文教学,不能利用多种方式来加深和拓展对作品的理解。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这漫长的历史中,诗歌一直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紧密相关。无数杰出的诗人,创造出难以计数的优美诗篇,成为烛照千古的点灯人。今天我们要体察古人的情感和生命思考,感受古诗词之美,获得情感浸润和生命体验;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赓续经典,传承文化。我们不能把古诗词当作高高在上的摆设,只有让她真正地走进当下的生活,融入你我的悲欢离合,她才能重获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我们也才能有诗意和远方。这是师者之责任,我们能否做好传灯人呢?赏。(10—20)确。(0—10)能立足于文本深入挖能立足于文本,理理解浅显、分析脱表达效果掘,理解深入、分析透解准确、分析围绕离文本,语言不具(30分)彻且文采飞扬、文质兼切入点,具有一定备美感。(0—修、富有诗意。的文采。(10—10)(20—30)20)7 / 7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