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课件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课件10 大湖效应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课件10 大湖效应,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湖效应,形成过程,形成条件,冷空气,相对温暖的水域,降雪雨情况,降雪地点,降雪量,典型地区,巩固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指冷空气经过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
当冷空气经过湖面时,温度极低的空气与相对温暖的水面接触,气团下部温度升高,水汽进入气团。冷气团下部是一层温暖潮湿的大气。上部寒冷、密度较大的冷气团下沉,使暖空气上升,温度降低,水汽凝结,到达湖对岸时形成降雪(雨),如果湖对岸有地形抬升作用,降雪会更明显。
取决于冷空气的风速和风向。风速决定着暴风雪行进的距离,风力越大,其携带的水汽走得越远;风向决定着降雪的在湖的哪一个方向。
1.取决于冷空气与水面的温差,温差较大时,水温越高,冷气团气温越低,冷凝的水汽就越多,降雪量越大。
2.取决于冷空气在水面行进的距离,冷空气与水面接触时间越长,携带的水汽越多,降雪量越大。如果湖面出现结冰,水汽供给停止,大湖效应就会停止。
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地区沿岸的降雪最为著名
日本的西海岸,我国山东半岛的北部,加拿大哈德逊湾南部等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气团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北美洲五大湖区是全球大湖效应最典型的地区。左图为大湖效应示意图,右图为五大湖区东岸附近一年中气温与水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 ~ 2题。
1.左图中( )A.①气流强弱决定降水量多少B.②强弱由水平气压梯度决定C.③产生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D.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
2.右图中由大湖效应产生降雪的主要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伊利湖东西长388千米,最宽92千米。面积为2.57万平方千米,在五大湖中居第四位,湖面海拔174米,平均水深18米,最大深度64米,在五大湖中最浅。材料二:寒冷干燥的极地大陆气团,形成于高纬冰雪覆盖的内陆地区,一般不会形成深厚的云层和强降水,但当极地大陆气团穿越温暖开阔水域时往往会形成很厚的降雪云带,在秋冬季大湖区下风向沿岸80千米范围内会形成间歇性暴风雪现象,称为大湖效应。北美五大湖水域面积广,水体储量大,垂直温差显著,湖泊降雪效应强。下图为伊利湖附近1996年11月9日至14日降雪量分布。
(1)简述伊利湖的成因及水文特征。
伊利湖是由于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冰蚀湖水文特征:水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淡水湖(盐度低)、有结冰期。
(2)描述图示区域降雪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降雪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湖泊东南岸;降雪带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查尔顿附近降雪量最大,向四周递减。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课件01 地理微专题位置,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理位置判读,地理位置特征描述,绝对位置,相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巩固训练,地理位置特征的意义,海陆位置,相邻地区的位置,交通位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课件09 狭管效应,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狭管效应,存在谷地地形,形成条件,巩固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课件23 工程建设与地理微专题环境,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工程建设与地理环境,前期论证,可行性,施工成本,对点训练,点的对比,打隧道等,社会经济,政治稳定,国家合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