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6海水的运动与海气相互作用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6海水的运动与海气相互作用第1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6海水的运动与海气相互作用第2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6海水的运动与海气相互作用第3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6海水的运动与海气相互作用第4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6海水的运动与海气相互作用第5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6海水的运动与海气相互作用第6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6海水的运动与海气相互作用第7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6海水的运动与海气相互作用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6海水的运动与海气相互作用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6海水的运动与海气相互作用,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备考建议,知识结构,考点突破,试题演练,考情分析,海水运动,冲浪运动风大浪高,海气相互作用,沃克环流正常年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目录CONTENTS
    根据2021-2024年考情分析,提取考点
    提取考点:1.海浪和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2.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难点,常见考向 )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重难点)
    ①一般从海洋微观区域或者某种海洋生物洄游活动为情境切入,以微观区域示意图和海洋探测数据图表为载体,主要考查海浪和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等内容;②考查方式: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为主,题目比较灵活,考查频率较高。③新趋势:近三年考查海洋海浪和潮汐内容较少,但是24年广西卷考到波浪能开发利用及海洋空间对国家安全的影响、24年安徽考到潮差、厄尔尼诺现象、23年海南卷考到风暴潮、台风等新内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备考过程中要结合时事或者真实生活情境,运用海水运动及其海—气相互作用等相关理论等解释各种水方面的地理现象,学会举一反三。并且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增加知识储备。
    1.海水运动2.海—气相互作用
    材料一:福州马尾区某中学的小红,她爸爸是位航海的船长,受爸爸影响,小红从小就对地理充满兴趣。小红查阅资料发现:荷兰(图1)地处大西洋沿岸,地势较低,常遭受风暴潮袭击。1953年1月31日夜间至2月1日凌晨,荷兰遭遇由强风引发的风暴潮,适逢涨潮,水位异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夜间持续的暴雨导致河水泛滥,在洪水和海浪的夹击下,无数房屋被毁,数千人丧生,数万人流离失所。灾后,日本加强了对风暴潮的监测和研究并耗巨资加高、加固海堤等。问题1:从地理位置角度分别说明荷兰常受风暴潮影响的原因。
    1.追溯荷兰“1.31”风暴潮,防范自然灾害
    问题1:从地理位置角度分别说明荷兰常受风暴潮影响的原因。
    【答案】荷兰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大陆西岸,西邻大西洋,全年受西风带影响,海水涨落现象明显,因此常受风暴潮的影响;
    思考:如何区别海啸与风暴潮
    海啸是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的海水波动,其能量来自岩石圈;风暴潮是由强风引起的,如台风、寒潮等其能量来自大气圈。
    答案:日本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引发地震,地震引发海啸。
    进一步追问思考:从地理位置分析日本多发海啸的原因。
    问题2:简述荷兰风暴潮危害和采取的防御措施。
    危害:①人员伤亡;②摧毁建筑物和道路、破坏港口设施等财产损失;③破坏生态环境;
    防御措施:①加强地风暴潮的监测研究和预报: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防灾减灾意识;③加高、加固大堤;营造海岸防护林;
    问题3:海啸和风暴潮是海浪的表现形式,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灾害。那什么是海浪?海浪给人类带来都是百害而无一利呢?试举例说明。
    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风速越大,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港口与航行——风平浪静
    (2024年广西卷)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2018年3月8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要点)材料二:2023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兆瓦级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投入试运行,成功为南海多个岛礁供电。“南鲲”号采用大量新结构、新工艺,日最大发电量2.4万度。可满足3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随着我国兆瓦级波浪能发电技术日臻成熟,大型波浪能发电装置规模化应用将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材料三:波浪能流密度是表征波浪能资源丰富程度的指标。图8为我国南海某岛礁附近海域月均波浪能流密度变化图。(1)说明图8所示波浪能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上的困难。(6分)
    【答案】19.(1)特点:能流密度不稳定,季节变化大;10月一次年1月波浪能富集(秋末冬初相对丰富),其他时间虽不富集但可利用,总量尚可。困难:季节变化大,发电量不稳定;设备易受台风、海水腐蚀等威胁;远离大陆,电力输送难度大、成本高;生产生活设施配套不便。(6分)
    材料二:钱塘江海潮被誉为“天下第一大潮”,小红同学一直想去欣赏钱塘江大潮他查阅资料得知:钱塘江是浙江第一大河,河口段外宽内窄,形似喇叭,涨潮时大量海水涌入狭窄的河道,水体涌积,后浪与前浪层层相叠,水位暴涨。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有大潮。尤其是中秋前后(八月十八前后)出现“壮观天下无”钱塘江大潮。小红再登录“大鱼潮汐表”网站,通过查询观潮时间发现钱塘江大潮很有规律。下图a为钱塘江河口段地理位置图。图b为浙江省海宁县2024年农历五月份的潮汐表。
    2.观钱塘江大潮,悟潮汐规律
    问题4.根据小红查询到的潮汐表,概括钱塘江大潮的变化规律和成因。
    变化规律:一天中有两次高潮、两次低潮,有两次海水涨落。 初一、十五高潮较高,低潮较低,潮差较大。成因: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涨落现象。
    问题5:初一和十五为什么形成大潮,其他时间点为小潮?
    问题6:试分析中秋前后(八月十八前后)钱塘江大潮“壮观天下无”的原因?
    天时:①曰、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出现大潮,潮差大。日、地和地、月连线垂直时出现小潮,潮差小。地利:②海湾轮廓:海湾“外宽内窄、口大肚小”,容易形成大潮,潮差大。风势:③海上风向:海上盛行风,吹向河口内会使得更多海水进入海湾,潮高会更高,潮差也会更大。水大:④河流水量:若河流水量较大,则河水和潮水叠加,潮高就会更高。
    归纳总结:影响潮差大小的因素天时、地利、风势、水大
    材料三:钱塘江海潮被誉为“天下第一大潮”,小红同学一直想去欣赏钱塘江大潮,超查阅资料得知:钱塘江是浙江第一大河,河口段河床宽浅,形似喇叭,泥沙淤积严重。强劲的大潮携带大量泥沙涌入河口,在冲、淤作用下主河槽迁徙无常,岸堤坍塌,河道摆动频繁,严重影响河流水质及河道通航,潮灾严重。历史上钱塘江河口治理多采用沿岸修建大堤抵御潮灾,建国后调整为缩窄江道、增大弯曲、修筑加固岸线大堤。下图为钱塘江河口段地理位置图。问题7.分析建国后采取缩窄江道、增大弯曲,修筑加固岸线大堤措施在钱塘江治理中的主要作用。
    参考答案:缩窄江道,减少潮水涌入量,改善河口段水质;增大弯曲,流速减小,减轻对堤岸的侵蚀;修筑加固岸线大堤,固定河道,减轻潮灾。
    问题8:在海边捕鱼、冲浪、赶海、看潮等项目活动!帮小红规划一下,好好体验海边的生活。
    潮汐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周期性。人们对潮汐的利用主要是根据潮汐的周期性规律展开的。
    潮间带采集,需在落潮期间进行
    选择涨潮时段,此时鱼类活动比较活跃
    选择潮汐现象最为明显的时段,利用海底湍急探险
    避开涨潮和落潮的时间段,可选择涨潮时段
    涨潮时带来高盐度的外海海水,便于提取海水晒盐
    (2024年安徽卷)潮差是指潮水的一次涨落过程中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差。如图为2024年4月上海堡镇、苏州浒浦、南通天生港三地的月平均潮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该月,堡镇月平均潮差明显大于天生港,主要原因是( )A. 天生港处河道较窄,涌浪堆积较高B. 堡镇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较弱C. 堡镇与天生港所受日月引潮力差异大D. 堡镇至天生港段潮水沿江上溯过程中能量消耗较大
    天生港潮差应该较大,而本题较小,A错误;
    该月为4月,两地均不受副高控制或受其较小,B错误
    两地距离较近,受引潮力影响接近,C错误
    堡镇位于长江口,天生港位于长江口内部,该段潮水沿江上溯过程中能量消耗较大,使得天生港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高差并不显著,D正确
    3.望日本核废水,探洋流分布规律
    材料四:小红通过查阅资料发现:2011年3月11日,日本北部发生9.0级地震,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灾难性辐射泄漏,目前有总计100万立方米的核污水一直储存在核电站内,但预计到2023年3月储存核污水的水箱容量将达到极限。2021年4月9日,日本政府决定将核废水排入太平洋。2023年8月24日,日本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问题9:这些核废水在洋流作用下主要的去向,并指出影响其流向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主要去向:向东北——南(北)方向移动到墨西哥湾西海岸影响其流向的主要因素: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阿拉斯加暖流
    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的方向作大规模流动。归纳洋流流向的影响因素:
    追问:如果这些核废水产生在印度半岛西部海域,指出其在洋流作用下的漂移规律。
    夏顺冬逆:北印度洋洋流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3.洋流——分布规律归纳总结
    4.听远洋航行奇闻,析洋流之影响
    材料五:爸爸回家后经常分享远航船的航行见闻给小红:比如途中发现北太平洋主要“垃圾洲”(由大量塑料物品和碎屑物组成的漂浮物聚集区域),也曾在赤道附近的科隆群岛偶遇憨态可掬的南极企鹅,在南美西海岸遇见大量捕鱼船满载而归,船只在南半球中纬度经常遭遇暴风雨,风高浪急。小红听后感觉大开眼界。问题10:分别说明洋流对上述现象产生的影响。
    (2024年浙江6月卷)下图为世界局部海域8月份表层海水盐度和洋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2. 图中洋流属于( )A. 西风漂流 B.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C. 中低纬海区大洋环流D. 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
    图中洋流位于北印度洋,该洋流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与北印度洋夏季西南季风方向一致,属于北印度洋季风洋流,B正确。
    该处纬度较低,位于北半球,而西风漂流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A错误;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不属于中低纬海区大洋环流,C错误;
    该海域基本上都在30°N以南,且往北为陆地,不会出现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D错误。
    (2022年浙江1月卷)下图为某区域某月等压线图。完成下面小题。13. 图中①②海区该月洋流流向分别为( )A. 西北向东南、西北向东南B. 东南向西北、东南向西北C. 西北向东南、东南向西北D. 东南向西北、西北向东南
    ①海区的洋流流向是:西北向东南流
    ②海区的洋流流向是:西北向东南流
    (2022年山东卷)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图4),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据此完成13~15题。14. 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 )A. 为寒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B. 为寒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C. 为暖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D. 为暖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点拨归纳:洋流的性质和方向判读
    1.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根据纬度位置判断洋流流向、性质的方法中低纬度:东寒西暖; 中高纬度:北半球:东暖西寒; 南半球:自西向东、寒流北印度洋:夏顺冬逆2.洋流性质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3.洋流概念法:水温低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寒流,水温高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暖流。一般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2021·广东选择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1)简述罗斯环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1)西风漂流(盛行西风)和陆坡流(极地东风)共同影响;广阔洋面,海陆轮廓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影响。
    5.寻秘鲁气候异常之因 探海气相互作用
    材料六:秘鲁沿海受寒流影响,气候干旱。小红通过查阅相关新闻资料了解到:2016年12月下旬,秘鲁北部海域海水逐渐升温,雨水增多。到2017年3月,沿海地区暴雨引发的洪灾已经造成近百人死亡,数万人受灾,人们还发现秘鲁附近海域出现大量鱼群死亡的现象。问题11:从海一气水热交换的角度,解释秘鲁寒流使沿岸气候降水减少的原因。
    海洋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水汽凝结,热量释放大气
    参考答案:秘鲁寒流经过,水温低,蒸发水汽量少,向大气输送(释放)的热量少水汽不易冷凝,降水减少。
    方法总结:海——气水热交换
    海洋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由于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的大,与陆地相比,海水温度变化慢,变化幅度较小,且海洋占全球表面积的2/3。因此,海洋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使温差变小。
    西太平洋:温暖水域,上升的暖湿气流带来大量降水
    东太平洋:寒冷水域,冷却空气下沉,气候干燥
    材料六:秘鲁沿海受寒流影响,气候干旱。小红通过查阅相关新闻资料了解到:2016年12月下旬,秘鲁北部海域海水逐渐升温,雨水增多。到2017年3月,沿海地区暴雨引发的洪灾已经造成近百人死亡,数万人受灾,人们还发现秘鲁附近海域出现大量鱼群死亡的现象。问题12:分析2017年秘鲁沿海地区出现暴雨和大量鱼群死亡的原因。
    参考答案:秘鲁海域水温异常偏高,气流上升,水汽凝结,降水增多;水温异常偏高,秘鲁涌升流减弱,营养物质上泛少,浮游生物少,饵料缺乏,鱼类大量死亡。
    水温升高和饵料减少两方面分析
    沃克环流减弱(厄尔尼诺现象)
    东太平洋: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干燥少雨变成多雨,引发洪涝灾害。
    西太平洋: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温润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
    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西部海面温度差异减小
    秘鲁上升流减弱,秘鲁渔场减产。
    材料六:秘鲁沿海受寒流影响,气候干旱。小红通过查阅相关新闻资料了解到:2016年12月下旬,秘鲁北部海域海水逐渐升温,雨水增多。到2017年3月,沿海地区暴雨引发的洪灾已经造成近百人死亡,数万人受灾,人们还发现秘鲁附近海域出现大量鱼群死亡的现象。问题13:简述拉尼娜现象发生可能对秘鲁西部沿海气候和渔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秘鲁西部沿海气候干旱少雨;鱼群饵料众多,渔业增产。
    沃克环流加强(拉尼娜现象)
    西太平洋:海域水温变暖,上升气流加剧,气候变的更加湿润多雨,甚至引发洪灾。
    东太平洋:海域水温更冷,下沉气流加强,气候变的更加干燥,甚至引发严重旱灾。
    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
    秘鲁上升流增强,秘鲁渔业资源更丰富。
    列表对比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2023年北京卷)暴雨引发的洪水携带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形成砂质纹层。某地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据此推算的厄尔尼诺事件频次如图3所示。读图,回答第 5、6题。5.由图可知A.距今1200年左右该地气候较稳定 B.距今3500年该地河流侵蚀作用强C.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D.全球气温下降引发厄尔尼诺现象
    距今1200年左右厄尔尼诺事件频次高,气候不稳定,A错误
    距今3500年厄尔尼诺事件频次低
    暴雨出现频率低,河流侵蚀作用弱,B错误
    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
    砂质纹层是暴雨引发的洪水沉积形成的
    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C正确
    (2023年北京卷)暴雨引发的洪水携带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形成砂质纹层。某地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据此推算的厄尔尼诺事件频次如图3所示。读图,回答第 5、6题。6该地最可能位于A.印度洋沿岸 B.大西洋西岸 C.亚欧大陆东部D.南美洲西部
    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影响太平洋沿岸地区,AB错误
    亚欧大陆东部位于太平洋西岸地区,C错误
    南美洲西部位于太平洋东岸地区,因此该地最可能位于南美洲西部,D正确。
    2020年的 9 月-2021 年 5 月份出现了拉尼娜现象,2021 年夏季拉尼娜现象又出现了,因此有人称2021年是个双峰拉尼娜年。这也意味着2021年冬季气候反常现象将更加频繁,极寒和极暖的现象将会增多,冷热交替变化大的气候对人们的生活和自然生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下图为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示意图(2021年9月),据此回答1题。 2.双峰拉尼娜年,对我国气候的可能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①双峰拉尼娜年意味着我国整个冬天都会特别冷②冬季寒潮的强度可能增加,出现极端低温③冬季我国南北方气压差变小④我国冬季风势力变强,寒潮出现的频次增加⑤夏季我国南方地区受到热带风暴或台风的影响可能增强⑥夏季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气温偏低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寒冷天气出现的概率较大
    气候和天气的反常现象增多
    冬季我国南北气压差变大
    夏季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气温有可能偏高
    方法点拨: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影响
    锦绣地理2025届高考一轮专题复习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专题16:海水运动与海—气相互作用 配套练习
    题组1(考点1:海浪、潮汐成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21年重庆卷)珠江分叉流入伶仃洋形成若干口门,如虎门、蕉门等,各口门盐度季节变化大。百余年来伶仃洋海岸带的变化明显,珠江虎门潮差(潮水涨落过程中相邻高潮与低潮的水位高度差)增大。若以深槽为界,伶仃洋可分为东西两部分。图5分别示意1906年和2014年的珠江河口海岸带状况。据此完成13~15题。15.与1906年相比,2014年珠江虎门潮差增大主要是因为( )A.海湾形态改变 B.河流径流量小C.海水温度变化 D.河流含沙量减少
    A:读图分析可知,与1906年相比,2014年珠江虎门海湾明显变窄,导致潮差增大,A正确;BC:潮差大小因引潮力的大小、海岸与海底地形的影响而不同,与入海河流径流量大小、海水温度变化关系不大,B、C错误;D:读图可知,与1906年相比,2014年珠江虎门海岸线向北扩展,海域面积变小,说明珠江含沙量增加,D错误。
    (2023年海南卷)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极地地区的某些海区,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表层海水的盐度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左图为极地地区某海区由于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形成的环流示意图。右图为中低纬地区的某海区受盛行风影响而形成的上升补偿流示意图。(1)说明左图所示环流的形成原因。
    下层海水从高盐度海区流出
    【答案】(1)表层高盐度海水密度大,水面低;表层海水盐度小,密度小,水面高;水平方向上表层海水流向高盐度海区,下层海水从高盐度海区流出;垂直方向,高盐度海水密度大,海水下沉,表层海水流出,下层海水上升,形成闭合环流。
    题组2(考点2:洋流的性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23年海南卷)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极地地区的某些海区,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表层海水的盐度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左图为极地地区某海区由于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形成的环流示意图。右图为中低纬地区的某海区受盛行风影响而形成的上升补偿流示意图。(2)分析右图中盛行风减弱对该海区生物资源的影响。
    【答案】(2)盛行风减弱,导致海水的上升运动减弱,海底上泛的营养盐类减少,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鱼类饵料减少,该海区生物资源减产;盛行风减弱,使得冷海水上泛规模减弱,表层海水温度升高,鱼类生存环境发生改变。
    方法点拨:密度流、补偿流、风海流
    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
    巴西暖流,赤道逆流,墨西哥湾暖流,索马里夏季寒流,这些是补偿流.
    方法点拨:海洋生物渔业(动物生物)资源丰富的影响因素
    (2022年广东卷)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冬季甲区域的超强气旋比乙区域多发,从洋流的影响考虑,是因为甲区域( )A. 寒流的范围更广B. 离岸流规模更大C. 暖流的势力更强 D. 沿岸上升流更盛
    甲乙区域均为暖流,非寒流,或者离岸流或者上升流,ABD错误
    题组3(考点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24年福建省泉州高三一模卷)2007年8月—2008年6月发生拉尼娜事件,赤道附近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比同期升高。在此冬半年期间,北部湾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却比正常年份同期明显下降。科研人员选取2006年7月和2008年7月(休渔期间)北部湾鱼类生物量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绘制北部湾优势鱼类生物量的分布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2007年8月-2008年6月,北部湾东北部的优势鱼类生物量大增,主要原因可能是( )A. 西南季风减弱B. 东北季风增强C. 海水水温升高D. 鱼类产卵期提前
    【12题详解】2007年8月-2008年6月,北部湾东北部的优势鱼类生物量大增,主要是因此东北季风为离岸风,把表层海水吹开下层海水上泛,故B正确;西南季风为向岸风,与西南季风影响不大,故A排除;在此冬半年期间,北部湾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却比正常年份同期明显下降,故C排除;优势鱼类生物量大增与鱼类产卵期提前关系较小,主要为季风影响,故D排除;故选择B。
    (2024年福建省泉州高三一模卷)2007年8月—2008年6月发生拉尼娜事件,赤道附近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比同期升高。在此冬半年期间,北部湾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却比正常年份同期明显下降。科研人员选取2006年7月和2008年7月(休渔期间)北部湾鱼类生物量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绘制北部湾优势鱼类生物量的分布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此次拉尼娜事件发生期间,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 )A.东西部水温的差异减小 B.中东部气流上升,降水增多C.南北赤道暖流势力增强 D.秘鲁寒流减弱,渔场减产
    【小题13】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这种水文特征将使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与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温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东西部水温的差异增大,故A排除;中东部气流下沉,降水减少,故B排除;信风增强,进而南北赤道暖流增强,故C正确;秘鲁寒流增强,渔场增加产量,故排除D。故选择C。
    (2024年浙江1月卷)海—气间通过潜热(海水蒸发吸收的热量或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长波辐射等方式进行热量交换,并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调节不同纬度间的水热状况。下图为北半球夏季大气潜热释放对局地气温变化的贡献。完成下面小题。24. 关于大气潜热释放的纬度差异及其主要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0°~10°潜热释放高度较高,气流辐散上升强烈B. 30°~40°潜热释放数量较少,信风干燥抑制蒸发C 50°~60°潜热释放高度较低,锋面气旋抬升受限D. 80°~90°潜热释放数量最少,极地东风摆动较小
    A:0°-10°气流辐合上升强烈,而不是辐散,A错误;
    B:信风干燥有利于蒸发,B错误;
    C:50°-60°气温较低,锋面气旋抬升受限,因此潜热释放高度较低,C正确
    D:极地东风风力强劲,极地东风摆动较小利于蒸发,有利于潜热释放,D错误

    相关课件

    13讲 海气相互作用与海水异动(复习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美课件(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13讲 海气相互作用与海水异动(复习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美课件(全国通用),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四地球上的水,知识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2讲+海气相互作用和环流异常(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12讲+海气相互作用和环流异常(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网络构建,沃克环流,真题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三地理选考“新课程、新知识”复习专题之海气相互作用 课件:

    这是一份高三地理选考“新课程、新知识”复习专题之海气相互作用 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解读,知识条目梳理,一海水的温度,对人类的影响,二海水的盐度,三海水的密度,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一波浪,归纳总结波浪与潮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