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5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5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页
    第5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页
    第5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5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展开

    这是一份第5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共12页。
    第5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谚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B.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C.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D.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2.对于下列现象的描述,“变多”、“变少”的过程中吸热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时令、气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被国际气象学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气“霜降”——霜形成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A.凝华 B.汽化 C.升华 D.熔化4.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全部熔化 B.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有少部分熔化5.如图所示,下列四个图像中表示晶体材料熔化的图像是(  )A. B.C. D.6.关于水结成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熔化、放热过程 B.熔化、吸热过程C.凝固、吸热过程 D.凝固、放热过程7.如图是小宁用玻璃瓶、玻璃管、煤油、塞子自制的温度计,下列关于该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的原理是玻璃瓶的热胀冷缩 B.瓶子应尽量使用不容易传热的材料C.温度计是将温度转化为可观察的液柱高度 D.玻璃管越粗,管中液柱的高度变化越明显8.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这是晶体的凝固图像 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经历了7.5 min D.在BC段物质吸热,温度保持不变9.下列数据中,符合初中生实际情况的是(   )A.身高约为160dm B.正常体温约为39℃C.步行速度约为5m/s D.周期为1s的单摆的摆长约为0.25m10.小飞吃雪糕时发现冰箱里雪糕的外包装上有许多白色的“粉”,去掉外包装后雪糕周围冒出了“烟”;将雪糕放进空茶杯里,过了一会儿茶杯外壁出“汗”了,杯子里雪糕“化”了。关于上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粉”是凝固现象 B.“烟”是汽化现象C.“汗”是液化现象 D.“化”是升华现象11.谚语——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下列谚语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分析正确的是(  )A.“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石穿”是力改变了物体运动状态B.“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有凉风”是扇子使空气温度降低C.“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热和凉”指的是热量的多少D.“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露”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烧开水时壶中冒“白气”B.夏天,湿衣服晾干了C.冬天早晨,地面上出现白霜D.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13.某同学在运动时不慎扭伤,为减轻疼痛,医生采用了“冷疗法”治疗,其主要采用一种叫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标准大气压下该有机物的熔点为-139℃,沸点为1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态氯乙烷压缩体积会液化放热B.固态的氯乙烷为非晶体C.氯乙烷喷在患处时会在皮肤上迅速升华放热D.在常温常压下,氯乙烷为液态二、填空题14.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首款液体火箭“天龙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运载火箭的燃料为液氧和煤基航空煤油,通常情况下氧是气态的,科技人员采用 和降低温度的方式使其液化;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与大气剧烈摩擦可能会导致金属外壳 (填物态变化名称)。15.用温度计测量某液体的温度,若按照甲人的位置看会导致结果偏 ,如图寒暑表的量程为 。16.下表列出了部分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表数据可知酒精的熔点为-117℃,读作 ;(2)一块黄金掉入铁水中 (选填“会”或“不会”)熔化。(3)灯泡的灯丝通常选用钨制成,因为钨的 高;(4)-36℃时,水银是 态,-40℃时,水银是 态;(5)我们 (选填“能”或“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量铜的沸点;(6)根据上表数据可以判断出,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其工作物质适宜选用 (选填“水银”或“酒精”)。17.某种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疫苗温度是否超标,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如图所示的温度计 (选填“甲”或“乙”)。在接收点,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表明疫苗 (选填“安全”或“不安全”)。18.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会发现杯子上有“小水珠”,这是 (物态变化),该变化需要 (填写:“吸热”或“放热”)19.有一支温度计,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4℃,把它插在沸水中时示数为94℃,当此温度计读数为31℃时,则实际温度为 ℃。20.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首款液体火箭“天龙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运载火箭的燃料为液氧和煤基航空煤油,通常情况下氧是气态的,科技人员采用 和降低温度的方式使其液化;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与大气剧烈摩擦可能会导致金属外壳 (填物态变化名称),因此火箭外壳必须采用 (填一种物质的物理属性)高的金属材料制作。21.小娟利用实验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她在完全相同的A、B两块玻璃板上分别滴上等量的、表面积大小不同的水,用酒精灯加热B玻璃板,如图所示。加热一段时间后,她观察B玻璃板上的水变干得更快,于是她得到实验结论: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但你认为小娟这样得出实验结论是不妥的,你的理由: 。三、实验题22.小明和小聪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水沸腾”实验,他们选取水的质量分别为100g和200g。(1)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安装顺序是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2)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直至水沸腾并持续2min后停止加热,根据收集的证据描绘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b)所示,图像 (选填“甲”或“乙”)是依据小明的实验证据描绘的,水的沸点为 ℃;(3)实验过程中撤掉酒精灯后,过了一会儿发现水停止沸腾,原因可能是: (A.不能继续吸热;B.温度降低到沸点以下;C.以上两种原因都有可能)。23.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当水的温度加热到时,每隔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数据如下表:(2)第7min水的温度是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说明液面上的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3)为了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时,熄灭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不变”)。(4)由甲图可知,加热时间较长,你采用的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是: 。(5)实验过程中,小明观察十分仔细,他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情况不同,如图(a)、(b)所示,则 图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从而可得出,沸腾时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剧烈汽化。   物质黄金纯铁铜钨水水银酒精熔点/℃10641535108334100-38.8-117沸点/℃280827502667592710035778.5时间/012345678温度/9091.693.294.896.498989898参考答案:1.B【详解】A.霜是由水蒸气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B.露是由水蒸气变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正确;C.雾是由水蒸气变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D.冰雪消融是冰雪变成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D错误。故选B。2.C【详解】①金属盘下的水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②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③游泳上岸后身上的水变少,是水的蒸发现象,蒸发吸热;④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是气态乙醚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综上所述,吸热的有②③。故选C。3.A【详解】霜主要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B【详解】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因为没有温度差,冰不能吸收热量,所以冰水因不能吸放热量而互相转化,因此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故选B。5.A【详解】A.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达到熔点前(即熔化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在达到熔点后,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完后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A符合题意;B.图中温度先降低,后保持不变,最后降低,是晶体凝固的图像,故B不符合题意;C.图中温度逐渐升高,是非晶体熔化的图像,故C不符合题意;D.图中温度逐渐降低,是非晶体凝固的图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6.D【详解】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水结成冰属于凝固,凝固放出热量。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7.C【详解】A.由热胀冷缩可知,小瓶中的液体放在热水中细管中的水柱应上升、放在冷水中应下降,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故A错误;B.瓶子应当尽量使用容易传热的材料,故B错误;C.温度计是将温度转化为可观察的液柱高度,体现了转换法,故C正确;D.自制温度计的玻璃管越粗,玻璃管液柱高度变化越不明显,故D错误。故选C。8.D【详解】A.此凝固图像中,有一段时间此物质温度是不变的,故此物质是晶体,这段温度不变的过程就是晶体的凝固过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在BC段,物质处于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经历了12.5min-5min=7.5min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BC段物质是晶体的凝固过程,此时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9.D【详解】A.初中生身高约160cm,故A不符合题意;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初中生步行速度约1.1m/s,故C不符合题意;D.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为当周期T=1s时,则解得,故D符合题意。故选D。10.C【详解】A.包装袋上有白色的“粉”,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B.雪糕周围冒“烟”,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茶杯外壁出“汗”,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D.茶杯中的雪糕“化”了,是固态的雪糕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C。11.D【详解】A.“石穿”是石头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错误;B.“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这句谚语说的是扇子扇动可以带来凉风,使人感到凉爽。但这并不是因为扇子使空气的温度降低了,而是因为扇子扇动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使人感到凉爽,故B错误;C.“热和凉”形容的是温度高低,故C错误;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正确。故选D。【点睛】12.C【详解】A.烧开水时壶中冒“白气”是壶内产生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外面的冷空气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夏天,湿衣服晾干了是衣服中水吸热后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地面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在极低的温度环境中遇冷直接变成了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D.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是灯丝中钨吸热后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A【详解】A.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温、加压,气态氯乙烷压缩体积会放热液化,故A正确;B.固态的氯乙烷有固定熔点,为晶体,故B错误;C.氯乙烷喷在患处时会在皮肤上迅速升华吸热,故C错误;D氯乙烷得沸点为12.3℃,在常温常压下,氯乙烷为气态,故D错误。故选A。14. 压缩体积 熔化【详解】[1]该运载火箭的燃料为液氧和煤基航空煤油,通常情况下氧是气态的,科技人员采用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的方式使其液化。[2]为了防止大气与火箭表面产生的剧烈摩擦使火箭熔化,所以火箭必须由熔点高的特殊材料制成。15. 大 -30℃~50℃【详解】[1]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方法是视线应该和温度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若按照甲人的位置看,属于俯视,读出的数据会偏大。[2]如图所示,寒暑表的量程是-30℃~50℃,其10℃被分为了10个小格子,其分度值为1℃,16.(1)负117摄氏度(或零下117摄氏度)(2)会(3)熔点(4) 液 固(5)不能(6)酒精【详解】(1)酒精的熔点为-117℃,读作负117摄氏度(或零下117摄氏度)。(2)由表中数据知铁水的温度高于金的熔点,所以金块掉入铁水中就会熔化。(3)电灯泡里的灯丝常用钨制成,因为钨的熔点高,灯泡通电时间较长也不至于熔化。(4)[1][2]水银的凝固点是-39℃,-36℃高于水银的凝固点,水银是液态,-40℃的水银低于凝固点,所以-40℃的水银是固态。(5)水银的沸点是357℃,铜的沸点都高于水银的沸点,所以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来测量铜的沸点。(6)我国各地的气温变化范围大概在-40℃~40℃,因此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17. 乙 安全【详解】[1]乙温度计前端有一个缩口,类似于体温计,温度升高后水银柱上升,之后即使温度降低示数也不再下降,可以记录最高温度,所以应选择乙温度计。[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5℃,低于8℃,所以疫苗是安全的。18. 液化 放热【详解】[1][2]杯子上有“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需要放出热量。19.30【详解】当此温度计读数为31℃时,则实际温度为20. 压缩体积 熔化 熔点【详解】[1]关于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主要方式: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题目中提到,通常情况下氧是气态的,但科技人员需要将其液化作为火箭的燃料。因此,他们采用了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这两种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或同时采用)来使氧液化。[2][3]当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这种热量如果足够高,可能会导致火箭的金属外壳熔化。熔化是一种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因此,为了防止金属外壳熔化,火箭外壳必须采用熔点高的金属材料制作。熔点高的材料在更高的温度下才会熔化,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护火箭内部结构不受高温影响。21.没有控制液滴的表面积相同【详解】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应在完全相同的A、B两块玻璃板上分别滴上等量的、表面积大小相同的水,而实验中滴入的是表面积大小不同的水,所以不能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的实验结论。22. 自下而上 甲 98 C【详解】(1)[1]本实验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自下而上。(2)[2][3]由图(b)可知,水的初温相同,已知小聪用水质量大于小明用水质量,质量越大,加热时间越长,故图象乙是依据小聪的实验证据描绘的,图甲是依据小明的实验证据描绘的,水的沸点是98℃。(3)[4]实验过程中撤掉酒精灯后,可能水不能继续吸热,水会停止沸腾,可能温度降低到沸点以下,水会停止沸腾。23. 98 98 小于 吸热 不变 见详解 b a 表面 内部【详解】(2)[1]由表格信息可知,第7min水的温度是98℃。[2]水在第5min开始,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98℃是水的沸点。[3]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此时水的沸点是98℃,所以实验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3)[4][5]熄灭酒精灯后,水停止沸腾,水的沸腾随着吸热停止而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4)[6]从加热到沸腾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就是水吸收的热量比较多,根据,分析在比热一定时,水的质量和温度变化量对吸收热量的影响;当水的质量适量,水的初温不太低时,可能是火力太小;.实验时间较长,可采取缩短加热时间的措施有: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加大火力;给烧杯加盖等。(5)[7][8]a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9][10]液体蒸发是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而液体的沸腾是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