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河南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及答案(九科)
2025河南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地理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河南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地理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近年来,苏州市农村人口数量有所减少。图1示意苏州市“六普”“七普”乡村家庭户代际构成占比及“六普”“七普”乡村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对比。据此完成1—3题。
1.相比“六普”,苏州市“七普”( )
A.一人户数量减少B.人口自然增长率转正
C.人口结构更年轻D.家庭人口规模减小
2.影响近年来苏州市农村人口规模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生态环境B.就业机会C.婚育观念D.户籍制度
3.为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苏州市首先应
①优化生育政策②吸引人才回流③调整产业结构④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河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地处我国中部,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自然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制约着承接产业转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据此完成4—5题。
4.目前,河南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 )
A.矿产资源开采B.加工制造业C.市场品牌销售D.产品设计研发
5.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亟须的改进措施有( )
①加大企业监管力度,延长行政审批周期
②坚持引进和自主培育高端技术人才
③培育产业集群,完善配套设施
④大幅度提高资源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占比,缓解就业压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碳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CO2的过程。某公司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山区建立了一座“空气矿场”,计划于2025年投入使用。“空气矿场”是全球最大的直接空气捕集设施,每年捕获CO2高达5×104吨,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大型风扇主动抽吸空气,使空气中的CO2与化学液体发生反应,将CO2捕获并浓缩后储存在地下深处的稳定地层,以实现碳汇。图2为得克萨斯州的地形图,由墨西哥湾沿岸(0m)到内陆最高海拔3555m,颜色越深,海拔越高。据此完成6—7题。
6.得克萨斯州山区建设“空气矿场”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A.地价低廉,建设成本低B.大气对流强,有利于捕碳
C.交通网发达,便于运输D.距离碳交易市场较近
7.推测“空气矿场”建成后,影响空气捕集效率的主要因素可能包括( )
①地质活动②地形坡度③日照强度④风速变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俄罗斯北冰洋航线(如图3)是连接亚洲和欧洲的一条重要航线,但由于某些原因,该航线开通难度很大。据此完成8—9题。
8.俄罗斯北冰洋航线开通难度很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业价值较低B.航线距离较长C.海冰数量较多D.海岸线较曲折
9.在船舶航行过程中最容易遭遇海雾天气的航段为( )
A.Ⅰ段海域B.Ⅱ段海域C.Ⅲ段海域D.Ⅳ段海域
多年冻土的存在和发展与周边的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某地理研究小组对青藏高原某段路基展开监测,监测场地位于高寒干旱气候区,海拔4500—4700m,年平均气温为—5——3℃,年平均降水量约300mm;属饱冰—含土冰层,多年冻土厚度约为50—80m。图4示意该监测断面及测温孔布设情况,左路肩孔位于南坡,右路肩孔位于北坡。据此完成10—11题。
10.推测该地冻土融化厚度最大时的月份为( )
A.6月B.7月C.8月D.9月
11.研究发现,左路肩年冻土融化厚度大于右路肩,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左路肩( )
A.土壤导热性强B.太阳辐射量大C.行车频率较高D.测温孔深度大
研究表明,每年撒哈拉沙漠会扬起大量沙尘,这些沙尘在大气运动的作用下跨过大西洋进入南美洲的热带雨林。调查发现,北非全年均存在的沙尘远程主传输路径Ⅰ。图5为北非沙尘远程主传输路径Ⅰ示意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主传输路径Ⅰ的驱动因素为( )
A.赤道低气压带B.东北信风C.副热带高气压带D.盛行西风
13.甲地区降水最多的时间段为
A.3—5月B.6—8月
C.9——11月D.12月一次年2月
14.甲地区降水量较多的年份,大西洋上空输沙量减少,其原因是( )
A.地表湿度降低B.荒漠化扩张显著C.生态环境恶化D.植被覆盖率增加
美国实行冬夏令时交替制,每年3月至11月采用夏令时(比标准时间快1小时),11月至次年3月回归标准时间(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这通常被认为有助于通过改变时间显示来调整人们的生活节奏。表1示意纽约和圣弗朗西斯科冬季某日的日出时间对比。据此完成15—16题。
表1
15.根据两地的位置可知,纽约( )
A.正午物影长度更短B.夏季日出地方时更早
C.地球自转线速度更快D.冬季日出时间更早
16.与冬夏令时交替制相比,采用永久夏令时的影响包括( )
①延长日照时间②避免计时混乱
③减少能源消耗④扰乱居民的生活习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上下苑村位于北京市昌平区,距北京市主城区约50km。从1995年起,艺术家们被这里的乡村风光吸引,开始租赁村民的宅基地聚集于此地进行创作。到2000年左右,这里形成艺术家村,村民主要通过租赁房屋获利。随着艺术家村名气的提升,更多的城市中高收入群体来此居住,在改变传统乡村风貌的同时,也在组织或参与艺术相关的创意产业(如手工艺品、艺术餐饮、民宿等)的过程中形成了泛艺术群体。截至2023年,该地区已发展成为艺术家、泛艺术群体、普通村民、村委会和政府部门等多元主体共建的艺术村,有200余位艺术家长期居住于此,定期举办各类艺术活动,并形成多元的创意产业,村民与艺术群体之间形成了深度合作的关系。图6示意上下苑村地理位置及周边概况。
(1)说明上下苑村从农村转变为艺术家村的有利条件。(6分)
(2)分析上下苑村从艺术家村向艺术村转型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6分)
(3)请为上下苑村的艺术村发展之路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石羊河流域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域内地势较为平坦,人口密集,以绿洲灌溉农业为主,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尤其是地处下游的民勤县,气候极其干旱,多年平均降水量小于150mm。当地生产、生活用水高度依赖石羊河地表水及其转换形成的地下水,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20世纪50年代,石羊河流域下游附近沙漠化趋势增强。近年来,石羊河流域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取得了良好成效。图7示意石羊河地理位置。
(1)简述石羊河流域的水文特征。(6分)
(2)简述20世纪50年代石羊河流域下游附近沙漠化趋势增强的原因。(4分)
(3)推测石羊河流域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具体内容。(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的南岸,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水体较浅,平均水深仅8.4m,湖泊面积随季节变化很大,洪水期湖泊面积是枯水期的几倍至几十倍。鄱阳湖流域有众多分流河道,而分流河道也是构成赣江三角洲沉积的骨架。研究表明,分流河道是三角洲重要的储集砂体类型,而其中汊口滩沉积物的孔隙结构及渗透性、不同岩层的物理性质不均及岩层内部夹层隔绝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利于其形成石油富集区。图8为赣江三角洲下堡村附近汊口滩堆积模式图。
(1)据图说明赣江三角洲下堡村附近汊口滩的形成过程。(6分)
(2)指出该汊口滩从滩头到滩尾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3)分析通常河流汊口滩易形成石油富集区的有利条件。(6分)
2024—2025年度河南省高三联考
地理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苏州市“七普”较“六普”的人口变化特征,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由材料可知,相比“六普”,苏州市“七普”时乡村地区一代户占比增长,但不能确定一人户数量的增减;人口自然增长率依旧处于负值,并未转为正增长;“七普”时,苏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仍呈加剧趋势,因此不能论证其人口年龄结构更年轻;其家庭人口规模明显减小。故D选项正确。
2.B【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近年来苏州市农村人口规模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城市通常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人口迁移,这是导致苏州市近年来农村人口数量减少的最主要因素。故B选项正确。
3.C【解析】本题考查为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苏州市首先应采取的措施,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吸引人才回流可以为当地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动力,对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②正确;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提升乡村经济的竞争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③正确。故C选项正确。
4.B【解析】本题考查目前河南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主要集中的产业链环节,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目前,河南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而处于产业链上游的设计、研发、品牌、销售等环节还保留在东部沿海地区。这种产业布局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还能促进企业内部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在两地间的有效流通和交流。故B选项正确。
5.C【解析】本题考查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亟须的改进措施,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河南省需要树立良好的营商软环境,提供便捷、高效、公平的服务,减少企业审批时间,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并协调好企业生产;尽管河南省劳动力丰富,但缺乏高层次专业人才,因此需坚持引进和培养人才,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地人才,打造人才高地;发展产业集群是推动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关键,要完善产业链和园区配套基础设施;资源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通常位于产业链下游,附加值不高,虽然短期内,通过发展资源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能充分利用河南省的农业和劳动力资源,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但从长期来看,对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帮助有限,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故C选项正确。
6.A【解析】本题考查得克萨斯州山区建设“空气矿场”的主要有利条件,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该项目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地价和建设成本。这类大型设施需要建设风扇阵列和化学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大,得克萨斯州山区地广人稀,土地成本低廉,是理想选址地。大气对流强度大反而会影响设备稳定性,交通便利性和市场距离都是次要因素。故A选项正确。
7.D【解析】本题考查“空气矿场”建成后影响空气捕集效率的主要因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地质活动主要影响后期CO2储存环节,地形坡度则主要影响建设成本,这两个因素对捕碳效率本身影响不大;日照强度会影响空气中CO2的活性状态,直接决定其与化学液体的反应速率和效率;风速变化直接影响单位时间内流经设备的空气量,从而决定捕碳量。故D选项正确。
8.C【解析】本题考查俄罗斯北冰洋航线开通难度很大的主要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北冰洋航线可以缩短亚欧航行的距离,商业价值较高,航线距离较短;纬度较高,海冰发育数量较多,影响通航;海岸线曲折和航线开通难度关系不大。故C选项正确。
9.A【解析】本题考查船舶在北冰洋航线航行过程中最容易遭遇海雾天气的航段,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在北冰洋航线中,I段位于摩尔曼斯克不冻港附近,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易发生海雾天气,影响航运。故A选项正确。
10.D【解析】本题考查该地冻土融化厚度最大时的月份,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进入9月,随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气温逐渐下降,冻土的融化速度减缓,而之前融化的水分逐渐积累,导致冻土的融化厚度在9月达到最大。故D选项正确。
11.B【解析】本题考查左路肩年冻土融化厚度大于右路肩的主要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由材料可知,由于左路肩位于南坡,处在阳坡面,太阳辐射量更大,所以冻土融化厚度更大。故B选项正确。
12.B【解析】本题考查主传输路径Ⅰ的驱动因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由图可知,主传输路径Ⅰ在东北信风的作用下,由东向西将沙源输送至大西洋。故B选项正确。
13.B【解析】本题考查甲地区降水最多的时间段,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由图可知,甲地区纬度大致在10°N—20°N,为热带草原气候。北半球夏季(6—8月),气压带、风带向北移,此区域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故B选项正确。
14.D【解析】本题考查甲地区降水量较多的年份大西洋上空输沙量减少的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甲地区降水量多的年份可增加地表湿度,提高植被覆盖率,抑制扬沙,大西洋上空输沙量减少。故D选项正确。
15.B【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由材料可知,纽约位于圣弗朗西斯科的东北方,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更小,所以其正午物影长度较圣弗朗西斯科长;冬季纽约昼长更短,日出时间晚于圣弗朗西斯科;纽约较圣弗朗西斯科纬度高,其地球自转线速度更慢;纽约较圣弗朗西斯科纬度高,夏季纽约昼长更长,其日出地方时早于圣弗朗西斯科。故B选项正确。
16.D【解析】本题考查与冬夏令时交替制相比,采用永久夏令时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仅改变时间显示,实际日照时长不变,①错误;避免了季节性时间调整带来的计时混乱困扰,②正确;减少能源消耗是原有冬夏令时交替制的作用,③错误;在冬季,采用永久夏令时,相比原时间制会导致和自然日出时间不一致,影响人体生理规律,扰乱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④正确。故D选项正确。
17.(1)靠近燕山及河湖,自然环境优美;地处冬季风背风坡,且附近水库能够调节区域小气候,居住环境舒适;农村房屋租金低廉且面积较大,便于艺术家来此居住创作;距北京市区较近,交通便利;村民进城,闲置房屋较多,能够容纳一定数量艺术家,形成集聚。(答出三点,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2)受城市生活文化冲击,乡村传统风貌保护难度大;外来租客增多,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村内人群构成复杂,管理难度大等。(6分)
(3)充分利用艺术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注重对生态环境和传统乡村风貌的保护;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接待能力;加大资金、政策支持,扩大上下苑村的文化影响力,打造知名文化品牌。(答出三点,6分)
【解析】本题以北京市上下苑村的发展为命题情境,考查上下苑村从农村转变为艺术家村的有利条件、上下苑村从艺术家村向艺术村转型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为上下苑村的艺术村发展之路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第(1)问,由材料可知上下苑村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特征,从艺术家村的角度对上下苑村的优势条件进行说明,即优质的生活环境、独特的自然人文风光、广阔的创作空间、合理的生活成本、便捷的交通等。第(2)问,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导致村内人群结构复杂化、传统乡村风貌改变、生态环境出现恶化等问题,这些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挑战,阻碍了上下苑村从艺术家村向艺术村转型。第(3)问,针对上下苑村艺术村时期的特点提出建议即可,该时期上下苑村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其来发展旅游业,同时也要协调好生态环境、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注重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接待能力,扩大文化影响力等。
18.(1)石羊河补给类型主要为雨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有明显的夏汛;河流径流量小;含沙量较大;冬季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断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答出三点,6分)
(2)全球变暖,气候变干,蒸发增强;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频繁(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答出两点,4分)
(3)通过向生态脆弱区域补水,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在流域内实施植被恢复工程,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推动流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发展低耗水、高效益的农业等。(答出三点,6分)
【解析】本题以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及治理为命题情境,考查石羊河的水文特征、20世纪50年代石羊河流域下游附近沙漠化趋势增强的原因、石羊河流域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具
体内容,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第(1)问,石羊河主要依赖雨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高温导致冰雪融水量大,加上降水多,形成夏汛;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流流量小;人口密集和频繁的灌溉导致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大;冬季寒冷,河流结冰,部分河段因降水和补给减少而断流;河流流量的季节性变化主要由夏汛和冬季枯水造成,又因为降水量相对稳定,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也较稳定,所以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第(2)问,全球变暖使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干,降水减少,蒸发增强,地表更干燥,土壤水分减少,植被生长受影响,植被覆盖度降低;经济发展使人口增加,水资源需求大增,生态压力剧增;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如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水位下降)等不合理人类活动,导致植被减少,土地逐渐沙漠化。第(3)问,石羊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包括:向生态脆弱区补水,通过水利工程向沙漠化区域和植被退化区输水,提高地下水位,以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实施植被恢复工程,根据不同区域条件种植适宜植被,如河岸带种植耐旱、耐盐碱植物,绿洲边缘种植防护林,以提高生态稳定性,减少风沙侵蚀,改善局地小气候,提供生物栖息地;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保护湿地来保护动植物,防止物种灭绝,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推广耐旱节水品种,发展低耗水、高效益农业,并适当发展生态旅游,减少对传统农业和水资源的依赖,实现经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
19.(1)通常汊口滩主要在分流河道的分汊口处形成;在分流河道的分汊口附近(剖面AB处),水流分流,由一条水流变为两条水流,水流受到分汊口河岸的阻挡作用,流速降低;同时分流区内水流断面面积增大,水流分散,也会导致水流流速降低,水流中挟带的碎屑物质沉积下来,形成汊口滩。(6分)
(2)从滩头到滩尾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2分)原因:随着流速的降低,水体搬运能力下降;粒度最粗的碎屑物质最先在离分汊口稍远的位置沉积下来,细粒物质在靠近分汊口处最后沉积。(4分)
(3)汊口滩位于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具有高孔隙率和渗透性,利于石油的储存和富集;汊口滩发育的层理类型较多,内部夹层发育,非均质性(内部性质不一致)更强,有助于石油的生成、运移、储存和富集;由于岩层内部夹层的遮挡作用,砂体不易发生水淹,更适合石油富集。(6分)
【解析】本题以江西省鄱阳湖流域汊口滩堆积地貌发育为命题情境,考查赣江三角洲下堡村附近汊口滩的形成过程、汊口滩从滩头到滩尾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及原因、通常河流汊口滩易形成石油富集区的有利条件,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第(1)问,在分流河道的分汊口附近,水流分流,由一条水流变为两条水流,在水动力轴线的分歧点O到汉口P所在的断面间形成水流分流区(从剖面AB到剖面CD)。水流受到分汊口P处河岸的阻挡作用,流速降低,同时分流区内水流断面面积增大,水流分散,也会导致水流流速降低,水流中挟带的碎屑物质沉积下来,形成汊口滩。第(2)问,分流区内,随着流速的降低,水体搬运能力下降,粒度最粗的碎屑物质最先在离分汊口P稍远的位置沉积下来,粒度较粗的碎屑物质稍后沉积下来,细粒物质在靠近分汊口P处最后沉积下来,形成了从滩头到滩尾粒度由粗变细的沉积特征。第(3)问,汊口滩的沉积物具有高孔隙率和渗透性,利于石油的储存和富集;岩层内部夹层发育,非均质性(内部性质不一致)更强,利于石油生成、运移、储存和富集;同时,岩层内部夹层的遮挡作用,使砂体不易发生水淹,更适合石油富集。
城市
按时区标准时间
按永久夏令时
纽约(40.71°N,74.01°W)
7:29
8:29
圣弗朗西斯科(37.78°N,122.42°W)
7:25
8:2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重庆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地理PDF版含解析,共9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pdf、地理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