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必修5 语文 人教课标第四单元测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 必修5 语文 人教课标第四单元测试卷,共15页。
第四单元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第Ⅰ卷(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让建筑拥有生命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建筑业将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它们不再仅仅是一幢幢由无数钢筋和水泥堆砌起来的框架结构,科学家们正在努力赋予它们生命,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生命建筑。生命建筑概念是1994年底来自15个国家的科学家在美国讨论时提出的。而在此之前,已有不少科学家在努力研究试验,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如:美国的彼得·弗尔教授把光纤直接埋在建筑材料中作为建筑物的“神经”,通过感知光信号的相对变化特征,来反映建筑物变形和振动的情况;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罗杰斯研究小组,则在建筑物的合成梁中埋植记忆合金(SMA)纤维,由电热控制的SMA纤维能像人的肌肉纤维一样产生形状和张力变化,从而根据建筑物受到的振动改变梁的刚性和自动振动频率,减少振幅,使框架结构的寿命大大延长。此外,生命建筑还应具有“大脑”,有自动调节和控制功能,让建筑物内的无数光纤维传感器驱动执行器有条不紊地工作。为此,科学家们为它们设置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这个程序模仿一个真实的神经细胞,它能在突发的建筑事故中,具有判断能力,并由神经网络作相应处理;同时,生命建筑还设置了自动适应系统,以便在必要时自动接换各自的传感器,达到防御灾害的目的。由于地震和风灾会造成建筑物大幅度震动,导致崩塌摧毁,因此生命建筑有极好的自我保护功能。日本开发成功的智能化主动质量阻尼技术就有显著作用。当地震发生时,生命建筑中的驱动器和控制系统会迅速改变建筑物内的阻尼物的质量,从而改变阻尼物的振动频率,以此来抵消建筑物的震动。美国则研究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让生命建筑之间能自动伸出自己的驱动阻尼器,并连在一起,就像人在摇晃的船甲板上手拉手一样不易跌倒。至于生命建筑的自我修复,美国科学家已找到了好办法,它的执行元件是充有异丁烯酸中酯粘结剂和硝酸钙抗蚀剂的水管。当生命建筑有裂缝时水管断裂,管内物质流出,形成自愈的混凝土结构。让建筑拥有生命。不久的将来,生命建筑将可能在公路、桥梁上首先实现,从而造福人类社会。1. 根据文意,对“生命建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能感知建筑物变形和振动从而做出判断反应,调节建筑物的刚性和自动振动频率,减少振幅,使框架结构的寿命延长。B.具有“大脑”及自动调节和控制功能,在突发建筑事故中能做出判断和相应处理,防御灾害。C.能以生物界的方式感知建筑物的状态和外部的环境,并能及时做出判断和反应,一旦灾害发生,能及时进行自我保护和修复。D.具有极好的自我保护功能,一旦灾害发生能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从而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2. 文中第二段对建筑物具有“大脑”的说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更有效地防御突发事故,使执行器在必要时能自动接换各自的传感器,计算机程序还为生命建筑设置了自动适应系统。B.在突发建筑事故中,计算机程序便通过神经网络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C.科学家在建筑物内埋植了由无数光纤维组成的传感器和执行器。D.科学家为这些传感器和执行器设置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这种程序具有判断能力。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以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对生命建筑的研究实验结果,说明了当今世界对生命建筑的研究进展情况。B.“让建筑拥有生命”,这一课题于1994年底提出,对生命建筑的研究试验至今还不足10年,但科学家已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C.赋予建筑以生命,是为了预防建筑突发事故,保护建筑物,使之有效地延长生命。D.不久的将来,让建筑拥有生命就可能变为现实,生命建筑首先可能在公路、桥梁上实现。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李远,字万岁。幼有器局,志度恢然。尝与群儿为战斗之戏,意气雄壮,招麾部分,便有军阵之法。郡守见而异之,曰:“此小儿必为将军,非常人也。”及长,涉猎书传,略知指趣而已。魏正光末,天下鼎沸,贼胡琮侵逼原州,其徒甚盛。远昆季率励乡人,欲图拒守,而众情猜惧,颇有异同。远乃按剑而言曰:“顷年以来,皇家多难。正是忠臣立节之秋,义士建功之日。丈夫岂可临难苟免,当在死中求生耳。有异义者,请以剑斩之!”于是众皆股栗,莫不听命。乃相盟歃,遂深壁自守。太祖见远,与语悦之,令麾下,甚见亲遇。太祖谓远曰:“孤之有卿,若身体之有手臂之用,岂可暂辍于身。”除大丞相府司马。军国机务,远皆参之。时河东初复,民情末安,太祖谓远曰:“河东国之要镇,非卿无以抚之。”乃授河东郡守。远敦奖风俗,劝课农桑,肃遏奸非,兼修守御之备。曾未期月,百姓怀之。远善绥抚,有干略,守战之备,无不精锐。每厚抚境外之人,使为间谍,敌中动静,必先知之。至有事泄被诛戮者,亦不以为悔。尝校猎,见石于丛蒲中,以为伏兔,射之而中,镞入寸余,就而视之,乃石也。太祖闻而异之,赐书曰:“昔李将军广亲有此事,公今复尔,可谓世载其德。”时太祖嫡嗣未建,明帝居长,已有成德;孝闵处嫡,年尚幼冲。乃召群公谓之曰:“孤欲立子以嫡,恐大司马有疑。”大司马即独孤信,明帝敬后父也。众皆默,未有言者。远曰:“夫立子以嫡不以长,《礼经》明义。略阳公为世子,公何所疑,若以信为嫌,请即斩信。”便拔刀而起。太祖亦起曰:“何事至此!”远乃止。于是群公并从远议。出外拜谢信曰:“临大事,不得不尔。”信亦谢远曰:“今日赖公,决此大议。”(节选自《周书·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七》)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意气雄壮,招麾部分 部:通“布”,部署。B.正是忠臣立节之秋 秋:时候。C.远善绥抚,有干略 略:谋略。D.就而视之,乃石也 就:于是。5.下列各组中,分别表现李远“有器局”和“善绥抚”的一项是(3分)( )A.①招麾部分,便有军阵之法②于是众皆股栗,莫不听命B.①丈夫岂可临难苟免,当在死中求生耳②每厚抚境外之人,使为间谍C.①军国机务,远皆参之②至有事泄被诛戮者,亦不以为悔D.①以为伏兔,射之而中,镞入寸余②于是群公并从远议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李远幼年时就很有器量,和孩子们玩打仗的游戏,他指挥起来从容不迫,气势雄壮,符合行军布阵的方法,郡守看见后便觉得他与众不同,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成为将军。B.魏正光末年,天下动乱,贼人胡琮率党羽进犯原州,李远兄弟打算率领乡人坚守原州,可是众人疑惧,意见分歧很大,李远晓以大义,软硬兼施,于是众人一起歃血盟誓,从此深沟高垒坚守原州。C.李远能文能武,既善于治军又精于理民;读书,并不寻章摘句;射箭,准而有力,有李广之风;理民,安抚教化,恩威并重,所以深为太祖倚重,把他看成左膀右臂。D.在为太祖立嗣的问题上,李远不怕得罪大司马独孤信,据理力争,坚持立有德行的长子为继承人,得到众人的一致认可,就连独孤信也认为李远做得对。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及长,涉猎书传,略知指趣而已。(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曾未期月,百姓怀之。(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于是群公并从远议。出外拜谢信曰:“临大事,不得不尔。”(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8-9题。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注】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注】 这首词是作者在淳熙元年(1174)初春所作。当时叶衡在建康任江东安抚使,作者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高人即叶衡,他是一位很有才干的主战派官员。8.简析“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的含意。(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简析本词的抒情特色。(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诏书切峻,________。郡县逼迫,________;州司临门,________。(李密《陈情表》)(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______,________。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_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乙 选考题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徜徉于迷蒙烟雨中几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舒舒缓缓地撩开了这座江南古城的春韵序幕。尚是看那雨,在回廊抑或露天里小站一会,便觉丝丝雨意温润心间。这趟子,雨是飘的,轻盈盈、慢悠悠。你看不见它,也听不到沙沙的雨声,但一会儿你就感觉有什么被濡湿了,发梢、衣襟、袖口、脸庞……湿润润的凉。你好奇地驻足,不觉抬头凝视天空,一片迷蒙,淡淡的白,哪里来的雨啊,低头一看,脚下的青石板路已是潮湿湿的一片了。幽静的古平江路褪去了昔日的嚣躁,被春雨轻轻涂抹了一层湿意。沿路粉墙黛瓦间,有一株半株桃花从院落里探出头来,那花瓣似刚从王维的水墨画里调出来的,也带着湿意。兴致浓了,伸出手去,什么也没有,只感觉手心里像被什么轻轻挠着似了,痒痒的、酥酥的。你终于欣喜不已,我逮着这春雨了。它像是新生的婴儿,柔柔嫩嫩、俏俏皮皮的。这样的无骨雨时飘时停,下得再密一些,便可看到细雨如针,斜织空中。落在河面上,画起了圈圈点点的涟漪,仿佛万千绣娘的玉手在如带的河流上绣起了苏锦。如是细雨,最为繁华的观前街是不去的,名甲天下的拙政园亦是少去了。它们蜚声于外,难免人迹喧嚣。偏爱在这寂静的古平江路默默闲走,听着雨声跫音,望着那一排排毗邻的老宅,姑苏城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余韵仿佛穿越岁月的尘埃,渐渐氤氲继而弥散在这江南烟雨中了。随意拐进路边的一座老宅,都可以触摸到吴地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传原为皇家粮库的李坤堂宅,一落三进,精致的砖雕门楼题额“燕翼贻谋”,庄严、肃穆。倚墙而立,静静感受,似乎有重重影幻在眼前掠过。几许足音,成篇的故事最后都如这纷扬的细雨,一滴滴融入历史的河流里。惟有这青砖墨瓦、飞檐翘角、清幽小巷记下了曾经的踪迹。水,苏州的魂呵,置身其间,仿佛一脚迈入了吴文化的历史长卷,恍恍然的,现代生活的烦躁都幽幽地隐匿在身后了。缓缓地踱步在这青石板路上,雨滴把石板路洗得光亮。凝眸回望古平江路两侧伸出的众多悠长悠长的小巷,驻足巷口,优雅、轻柔的评弹曲调不知是从哪扇门扉镂窗里飘逸出来。曾以三国东吴都督周瑜和宋代武状元周虎一度居此而闻名的萧家巷,巷虽小但多深宅大院,古迹亦多。推门而入,凝重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不同的大宅,呈现着姑苏城不一的历史画面。在这里,一花一草,一墙一巷都是那么轻易地让你跌落进这座江南古城的风韵里。这巷弄就是姑苏城的条条血脉啊。而今,漫步在这平江路,独自徜徉在这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我亲近到了孕育我、给予我个体精神血脉的母亲!听母亲轻语,感母亲之体温,千回百回,忘却了归路。(选自《沙地》,有删节)(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篇写姑苏城的细雨,为全文营造了一层迷蒙的湿意,展示出古老的苏州城穿越岁月尘埃的独特魅力。B.作者以雨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和叙述抒情的载体,因雨而思,因雨生慨,巧妙地表达出了自己对春雨的真切感悟。C.文中对李坤堂宅、萧家巷的描写,突出了古老的苏州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了文章的文化韵味。D.第六段写评弹曲调不知从哪扇门扉镂窗里飘逸出来,表达了作者在这样一个烟雨迷蒙天迷失精神寄托的痛苦之情。E.作者在文章末尾将古老的苏州城称作自己的母亲,表达了对这座底蕴深厚的城市的崇敬与感激之情。(2)江南春雨有着怎样的特点?(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是细雨,最为繁华的观前街是不去的,名甲天下的拙政园亦是少去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系全文,试探究“漫步在这平江路,独自徜徉在这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我亲近到了孕育我、给予我个体精神血脉的母亲”的丰厚意蕴。(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为什么水果性“寒”?方舟子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许多水果都被归为寒凉食物,很多人也认为水果很冷,因为他们吃了水果后会拉肚子。那么是什么物质使得有些人一吃水果就腹泻呢?所有的水果都含有丰富的果糖,会不会是这个特别的成分引起的呢?说来难以置信,这一点直到1978年才由瑞典医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我们曾在中学生物课上学到,果糖是一种单糖,食物中的单糖不用经过消化,就能被小肠直接吸收到血液中。但实际的情形没有那么简单。抵达小肠的果糖并不会像水那样自己跑进血液中,而是需要一个运输工具——载体——将它运进去。专门用来运载果糖的载体是小肠上皮细胞上的一种被称为GLU5的蛋白质。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如果吃下的果糖太多,GLU5忙不过来,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没被吸收的果糖留在肠道内,使得肠液的渗透压要比血浆的高,血浆里的水分就流失到肠道里了,肠道里的水分就比平时多。果糖到了结肠,变成了生活在那里的细菌的食物,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和大量的气体,刺激肠道蠕动,肠道里本来就多的水分更不能被充分吸收,人体就会出现腹泻。果糖被细菌发酵产生的气体中有氢气,氢气被血液吸收,循环到肺部,释放出来。所以,如果我们能从呼吸中检测到氢气,就表明有果糖没有被小肠吸收。那么,让实验对象喝不同量的果糖,然后检测他们的呼吸中是否有氢气,就可以知道一个人一次最多能够吸收多少果糖。实验的结果是,正常人一次能够吸收25~50克果糖。这个量其实不少,要摄入25克果糖需要吃下大约430克苹果。但是有很多人体内缺乏果糖载体,或果糖载体运输果糖的效率比较差,他们一次能够吸收的果糖少于25克,吃水果就很容易出现腹痛、腹泻。这种情形叫果糖吸收不良,又叫膳食果糖不耐。大约一半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膳食果糖不耐症。另外还有一种遗传性果糖不耐症,非常少见,是由于肝脏内缺乏分解果糖的酶,吸收进体内的果糖无法被分解,会导致低血糖、肝病,是另一种疾病。膳食果糖不耐症的患者并不是什么水果都不能吃,有的水果吃了会拉肚子,有的不会,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在小肠中还有一种载体叫GLU2,它既能运输葡萄糖也能运输果糖。它运输果糖的效率本来很低,但是葡萄糖能够大大地提高它的运输效率。所以葡萄糖能够帮助果糖吸收,一种水果能否导致果糖不耐,不仅与果糖的含量有关,还与果糖和葡萄糖的比例有关。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的水果,例如香蕉、橘子、柚子、菠萝、猕猴桃、草莓等,不容易导致果糖不耐;而果糖含量高于葡萄糖的水果,例如苹果、梨、西瓜、哈密瓜、枣、杨桃、芒果、樱桃、荔枝、木瓜、葡萄等,就容易导致果糖不耐。与葡萄糖相反,糖醇能够降低果糖载体的活性,不利于果糖的吸收。所以那些含有糖醇的水果,例如桃、李杏,虽然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也还有可能引起果糖不耐。果糖不耐症无药可医,防止果糖不耐的最好办法是避免果糖含量高和含糖醇的食品。在吃果糖含量高的食品时同时吃葡萄糖含量高的食品,有时能防止果糖不耐,但不是对每个人都管用。 (选自2011年07月27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专门用来运载果糖的载体是小肠上皮细胞上的一种被称为GLU2的蛋白质,它的数量是有限的。B.正常人一次能够吸收25~50克果糖,要摄入25克果糖需要吃下大约430克苹果。C.一种水果能否导致果糖不耐,主要跟果糖和葡萄糖的比例有关。D.水果被认为“寒凉”会导致拉肚子的原因应该是果糖不耐。 E.吃果糖含量高的食品时只要吃葡萄糖含量高的食品,也就能防止果糖不耐。(2)根据文本内容,概括果糖导致“腹泻”的过程。不超过60个字。(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喝不同量的果糖,就可以知道一个人一次最多能够吸收多少果糖。这一实验的依据是什么?(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文本,联系实际,你对果糖不耐患者有哪些建议?(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Ⅱ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钱伟长与孔祥瑛的婚姻稳定而又和谐,夫妻二人荣辱与共、相濡以沫61年,可以说,妻子孔祥瑛既是钱伟长生活上和精神上的忠实伴侣,又是他事业上成功的一个保障。B.鲍鹏山评说“水浒”、王立群讲述“史记”均引起强烈反响,但有些人不在学问大道上评头论足,却只聚焦于其点滴真实,令人啼笑皆非。C.有坚实的专业功底和深入的调研做基础,大多数政协委员的发声犹如金石,有振聋发聩之效,而近年来的一些“雷人之语”多是不了解实情的揣度之语,被批评是理所当然的。D.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是中华武德文化薪尽火传、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认真研究这一珍贵历史遗产,弘扬中华武德优秀传统,有助于加强我国军事软实力建设。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记者了解到,为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实效性,中国气象局及有关部门正在全力以赴加大研发力度,加快灾害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系统。B.很多大型公立医院都在扩张,而抑制大型公立医院盲目扩张的冲动,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并把坚持公益性纳入政绩考核在起着重要作用。C.奥运会具有综合性,世界杯具有单一性,看似截然不同的这两个体育样本,却同样在对世界体育以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D.从2012年1月1日起,市场上销售的液态奶将陆续集体提价。记者昨天从众多超市卖场证实,已经收到伊利、蒙牛、三元书面或口头提价通知。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国学虽然成了热门话题,但汉字美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使用汉字时,必须首先知道其意义,然后正确使用,这样才不至于闹笑话。①甚至出现了“你贱内”“我令尊”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用法②荧屏上错话连篇,报刊上的句子不伦不类③掩卷而思,不由得问自己④对于汉字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你真的认得它的美吗⑤很多文学创作者则“有文学观但没有文字观”,甚至越来越“不认识”汉字了⑥汉字之美,是国学基础,是永远不能忘却的A.⑤②①③④⑥ B.③④⑥②①⑤C.②①⑤③④⑥ D.②①⑤⑥③④16.依据下面提供的材料,以北方中学校庆办公室的名义给关山教授写一封邀请函。(6分)北方中学将在2012年5月2日举办51周年校庆活动。北方中学将邀请校友——著名学者关山教授在活动期间来校作演讲。关山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演讲内容为“立志与成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某报以“写给成年人看的童话”为话题举办了一次征文活动,获得第一名的是《一支燃着的烟》,全文仅有34个字:“一支冒着袅袅青烟的香烟,指着自己说:‘我是最好的直观教具,说明抽烟会缩短生命。’”请你以评委会的名义给该文写一则简短的评语,说明其入选的理由。(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2011年10月5日,美国苹果公司前CEO史蒂夫·乔布斯去世,终年56岁。乔布斯是改变世界的天才,1976年,他和朋友成立苹果电脑公司,凭敏锐的触觉和过人的智慧,勇于变革,不断创新,引领全球资讯科技和电子产品的潮流。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深刻地影响了这个时代。乔布斯去世后,中国网民在缅怀他的同时,都在热议“谁是下一个乔布斯”,并且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为什么没有乔布斯式的人物?什么才是让中国涌现更多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所在?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注意】 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解析:“生命建筑”这个概念,应包括五个要点:感知、判断、反应、自我保护(调节与控制)和自我修复功能;A.谈自我保护功能;B.缺少自我修复功能;D.谈自我修复功能。答案:C2.解析:A.错误,是科学家们为生命建筑设置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答案:A3.解析:依据原文第二段“生命建筑概念是1994年底来自15个国家的科学家在美国讨论时提出的。而在此之前,已有不少科学家在努力研究试验”,可知B项“对生命建筑的研究试验至今还不足10年”与原文不符。答案:B4.解析:D项,“就”,靠近,走近。答案:D5.解析:“有器局”即有器量,有见识;“善绥抚”即善于安抚百姓、部下等。A项,①句能表现李远“有器局”,②句不能表现李远“善绥抚”。B项,①句能表现李远“有器局”,②句能表现李远“善绥抚”。C项,①句不能表现李远“有器局”,②句能表现李远“善绥抚”。D项,①句不能表现李远“有器局”,②句不能表现李远“善绥抚”。答案:B6.解析:D项,分析不当,李远主张立为继承人的是嫡子,而不是“坚持立有德行的长子为继承人”。答案:D7.解析:这三个语句的翻译重点在文言实词,“略”、“指趣”的“指”通“旨”、“期”、“从”、“谢”等。答案:(1)等到成年,粗略地阅读书籍,(只求)略知大意罢了。(2)(到任)还不满一个月,就受到百姓的拥戴。(3)于是群臣都附和李远的提议。李远出外拜谢独孤信说:“面对大事,不得不这样。”参考译文:李远,字万岁。幼年时就有器量,气度恢弘。曾经和孩子们玩打仗的游戏,意气雄壮,他指挥分派,便符合军阵的方法。郡守看见后便觉得他与众不同,说:“这个小孩儿将来一定会成为将军,不是一般的人啊。”等到成年,粗略地阅读书籍,只求略知大意罢了。魏正光末年,天下动乱,贼人胡琮进犯原州,他的党羽很多,气势很大。李远兄弟率领勉励乡人,打算坚守原州,可是众人疑惧,意见分歧很大。李远就手握宝剑说道:“近年以来,朝廷多难。这正是忠臣树立节操之日,义士建立功勋之时。大丈夫怎能临难逃避一时?应当在绝境中求生存啊!再有异议的,请让我用这把剑砍下他的头!”于是众人都吓得两腿战栗,没有敢不听从命令的。于是众人一起歃血盟誓,从此深沟高垒坚守原州。(北周)太祖见到李远,和他交谈后很喜欢他,让他做自己的部下,很是亲近厚待。太祖对李远说:“我有了你,就像身体有手臂供它使唤,怎能离开一时?”任大丞相府司马。军中和国家的机密事务,李远都参与谋划。当时河东刚刚收复,人尚未安定,太祖对李远说:“河东是国家的重要地区,除了你无人可以安抚治理它。”于是授河东郡守。李远努力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督促百姓种田养蚕,肃清邪恶势力,禁止为非作歹,同时整治防守御敌的设施。到任还不满一个月,就受到百姓的拥戴。李远善于安抚人心,有才干有谋略,攻守的设施,无不精巧锐利。常常厚待安抚境外的人,让他们做间谍,(所以)敌人有什么行动,都能事先知道。甚至有事情败露被杀的,也不因此而后悔。曾打猎,看见丛蒲中的石头,以为是潜伏的野兔,一箭射中,箭头深入一寸多。走近一看,原来是石头。太祖听说后觉得神异非凡,赐书信说:“当年李广将军有过此事,您如今又这样,可说是李家世代传有这种美德。”当时(北周)太祖的继承人尚未确立,明帝年龄居长,已经成年;孝闵是嫡子,尚在幼年。于是召集群臣,对他们说:“孤想立嫡子为继承人,又担心大司马起疑心。”大司马就是独孤信,明帝敬皇后的父亲。众人都默不作声。李远说:“确立继承人要立嫡子不立长子,《礼经》上说得明明白白。略阳公(孝闵)是世子,诸位还忧虑什么?如果是忌讳独孤信,请让我立刻就杀了独孤信。”于是拔刀而起。太祖也起身说:“何至于到这种地步!”李远才停下来,于是群臣都附和李远的提议。李远出外拜谢独孤信说:“面对大事,不得不这样。”独孤信也感谢李远说:“今天全仰仗您,决断了这件大事。”8.答案:揶揄沙鸥是诙谐,更是自嘲。岁月滞留,壮志未酬,化为如烟雨一般无际的愁思。这是对沙鸥的“笑”,其实是作者感情的挣扎,而非心灵的解脱。9.解析:第(1)题考查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一要“知人论世”,当时山河半壁沦陷,辛弃疾是个积极的主战派;二要结合原词,对“烟雨”景物的描写;三要利用注释从整体出发。第(2)题,一要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思考,二要从情景关系的角度思考,三要从托物抒怀的角度思考。答案:①拟人、比喻写景,更显生动而富有气势,青山想向高人倾诉,如万马奔腾,接连而来。②融情入景,以烟雨之景,表达自己内心的怅惘。③诙谐幽默中蕴含愤懑,“拍手笑沙鸥”,“笑”中有词人愁,英雄泪。10.答案:(1)责臣逋慢 催臣上道 急于星火(2)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11.解析:B.“对春雨的真切感悟”错,作者通过雨去触摸古城,感受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D.“迷失精神寄托的痛苦之情”错。答案:11.(1)BD (2)①轻盈盈、慢悠悠、湿润润的凉;②似有若无,时飘时停,不经意间濡湿一片,令人好奇;③俏皮、柔嫩,别有情趣。(3)①表达了作者远离尘嚣,独寻一方宁静的精神空间的思想感情;②承上启下,由上文写姑苏春雨过渡到对雨中古平江路的叙写,从而揭示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4)①细雨中的古平江路远离喧嚣,丝丝湿意给人以轻松自在之感;②悠长、寂寥的雨巷让作者穿越岁月的尘埃,触摸到吴地深厚的文化底蕴;③雨天的幽静让作者找回遗失在烦躁现实之中的精神慰藉;④从历史与人文中找寻到个体精神的血脉才不会遗失自己;⑤雨巷的悠长拉伸了历史的画卷,雨巷的寂寥更能让人多一份诗意与人文情思;⑥表达了作者对姑苏古城的敬仰之意、感激之情。12.解析:(1)A.应该是“GLU5”;C.文章倒数第二段中说还“与果糖的含量有关”;E.把或然说成必然了,文章最后一段说“有时能防止果糖不耐”。(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区间在文章第三段,果糖导致腹泻有两个过程,即在肠道内有较多水分,在结肠内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和大量的气体。(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应找准答题区间,即文章第四段。从中找出相关信息点,加以提炼即可。(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的能力。作答时可以结合文章最后三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倒数第三段介绍了果糖不耐的两种情况,最后两段介绍了膳食果糖不耐症的患者在吃水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对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建议即可。答案:(1)BD(2)留在肠道内的果糖使得肠道里的水分比平时多。到了结肠的果糖变成了细菌的食物,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和大量的气体,刺激肠道蠕动,进而出现腹泻。(3)因为果糖被细菌发酵产生的气体中有氢气,氢气被血液吸收,循环到肺部,释放出来,所以,如果我们能从呼吸中检测到氢气,就表明有果糖没有被小肠吸收。(4)首先,要查明原因,看自己属于哪一种,是膳食果糖不耐,还是遗传性果糖不耐;其次,防止果糖不耐的最好办法是避免食用果糖含量高和含糖醇的食品,膳食果糖不耐症的患者可以吃些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的水果,少吃果糖含量高于葡萄糖的水果;再次,尝试在吃果糖含量高的食品的同时吃葡萄糖含量高的食品。13.解析:A.相濡以沫: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互相湿润。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B.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用在此处不合语境。C.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D.薪尽火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答案:B14.解析:A.成分残缺,应在“加快”后加上“建立”;B.句式杂糅,可删去“在起着重要作用”;C.语序不当,应将“这两个”移至“看似”前。答案:D15.解析:①②⑤是汉字美学没引起足够重视的具体表现,由“甚至”可知①放在②后面,⑤是针对文学创作者来说的,根据语境和“则”等关键词语可知⑤放在①后面。③④⑥和“因此”后面的文字,是针对上述现象而发表的看法,由③中的“思”和“问”可知,④应放在③后面;⑥和“因此”后面的文字是议论性的,由“因此”可知,⑥在“因此”前面。答案:C16.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题时,考生应注意邀请函的格式、内容、语言等方面。格式,邀请函应由标题、称呼、正文、落款、时间等构成;内容,要写清事项,如“校庆活动”“邀请”“讲座”“立志与成才”等要点;语言,要体现出对关山教授的尊敬,并表达诚心相邀之意。然后,据此进行答题即可。答案: 邀请函尊敬的关山教授:您好!为庆祝北方中学成立51周年,我校将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在2012年5月2日上午8时来校礼堂作关于“立志与成才”的专题讲座。衷心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北方中学校庆办公室2012年4月10日(称呼、目的、参加时间、讲座内容、邀请用语得体、落款得体各1分)17.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考生可以从作品体裁特点、主题思想、艺术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等角度思考。从作品本身来看,“主人公”是一支烟,它会讲话,有思想,是典型的拟人化手法,符合童话的文体特点;“抽烟会缩短生命”则形象地突出了作品主题;短小的童话,却能令人深思,耐人寻味,有较高的文学性。答案:采用了拟人手法创作,符合童话的文体特点;突出了戒烟主题,生动、形象、耐人寻味。18.【写作提示】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希望,下一个乔布斯会在中国出现,下一个苹果会砸中中国的创业者……那么,什么才是让中国涌现更多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所在呢?有人说一个社会倡导宽容精神,包容不同意见、包容失败,才能保护创新的苗头;有人说彻底改变以分数为目的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不再是学习机器,推广素质教育,教育才能成为孕育创新人才的土壤;有人认为,是我们目前的全民逐利的价值观极大地消解了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写作此题,需要根据所给材料,拓展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密切联系世界和中国的实际,深入思考创新精神的意义和价值,思考培育发展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