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镇江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八年级语文试卷docx、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阅读语段,在方格内依次填写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拼音。(2分)
散文单元的学习,让我们从朱自清的《背影》中感受到了深沉而细nì( )的父爱;从茅盾的礼赞中感受到了白杨树是一种虽经风雪压迫却依然保持着倔( )强挺立的一种树;从严文井《永久的生命》中感受到个体的生命虽短zàn ( ),但生命的集合又是永久的,生命是如此神奇;从汪曾祺《昆明的雨》中体味到云南各种各样的菌( )子带来的味觉盛宴,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经典诗文历经岁月洗涤,千锤百炼。那情那景,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与
先哲们进行心灵的交流。读《春望》我们体会到了杜甫“ , ” 移情于物的忧国思家之情;读《雁门太守行》我们感动着李贺笔下将士们“ , ”的誓死报国的决心;读《赤壁》我们通过“ , ”学会了用以小见大手法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感叹之情;读《渔家傲》“ , ”让我们感受到李清照人到暮年,空有才华无处施展的悲愤。
3.阅读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从来不关心他的军队。他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1)与选段中划线句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B.你看她,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
C.橘子酸的我牙都快掉了。
D.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2)“他从来不关心他的军队。”这个句子的主干是:( )
A.这个句子的主干应为:他关心军队。
B.这个句子的主干应为:他不关心军队。
C.这个句子的主干应为:他关心他的军队。
D.这个句子的主干应为:他从来不关心军队。
4.综合性学习。(6分)
现代社会中,网络已经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为了净化网络环境,引导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学校拟开展“让青春在e时代闪光”为主题的综合性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2分)
请你仿照以下示例,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二种主题活动形式。(2分)
示例:举办“网上健康行”知识讲座。
请你以校长身份,给学生提出两条合理上网的建议。(2分)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饮酒(其五)》和《山中问答》,完成下面小题。(5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①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ǎ)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5.这两首诗都展现了生命与自然相融相契的美妙,语言简淡,情味隽永。其中《饮酒(其五)》中“ ”一词和《山中问答》中的“栖”字都直接写出了诗人栖身于自然之中的恬淡自适。(1分)
6.“山”是许多文人笔下的诗意栖居地,比如《饮酒(其五)》中的“南山”和《山中问答》中的“碧山”。下列诗句中的“山”也有此含义的一项是( )(2分)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D.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7.《饮酒(其五)》中的“飞鸟相与还”和《山中问答》中的“桃花流水窅然去”都富于动态美,请从这两句诗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平?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子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必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且陛下春秋②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急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③?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④。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⑤,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器勿复再言!”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亡:同“无”,没有。本段中均相同。②春秋:年龄。③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着谁守节呢?④亲近:皇帝的侍从。⑤斧钺(yuè)汤键(huò):严酷的刑罚。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岂不诚大丈夫哉( ) ②丈夫之冠也( )
③往之女家( ) ④使陵至海上( )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10. 【甲】文中孟子驳斥景春和【乙】文中苏武驳斥李陵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昆明的雨》选段,回答11~14题。(14分)
①我想念昆明的雨。
②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③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④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⑤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⑥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⑦雨季的果子,是杨梅。A.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⑧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⑨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B.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⑩我想念昆明的雨。
11.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4分)
12.小润和小文在讨论第⑥段内容时,起初产生了不同意见。(3分)
小润认为:如果把划横线部分的内容删去,既不影响作者的表达,又能使文章更简洁。
小文认为这部分内容不能删,理由是:
听了小文的分析,小润认为的确有道理。
13.汪曾祺认为,作家应该“让读者感觉活着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欣赏的。”请从下面两段话中任选一处,加以赏析。(3分)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14.汪曾祺的作品朴素、淡雅,但读起来韵味无穷,值得我们好好体会。(4分)
(1)第⑧段写道“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请体会为什么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会让作者的心软软的呢?(2分)
(2)第⑨段写道“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体会这种“情味”具体包括什么呢?(2分)
(四)阅读《满架秋风扁豆花》完成下列各题。(14分)
①记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
②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的藤蔓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到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
③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翩然舞蹈,欢天喜地。
④花落,结荚,扁豆成形。四岁的侄儿,说出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这是我小时候的记忆。乡村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旁,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碗装了,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滴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打嘴也不丢。
⑤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自然凋落。
⑥也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位整洁、干练的老妇人。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到楼那边去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扁豆花却明媚着,天空也明媚着。她坐在院前的扁豆花旁,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地读,朗朗有声。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
⑦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读书。视力不好了,她读得极慢。人生至此,终于可以停泊在一架扁豆花旁,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地过了。暗暗想,真人总是不露相的,这老妇人,说不定也是一个高人呢。像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居住在大悲庵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人见着,不过一乡间普通农人,谁知他满腹诗才?秋风渐凉,他在他居住的厢房门板上,刻了一副对联“一帘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几百年过去了,当年的大悲庵,早已化作尘土。但他那句“满架秋风扁豆花”,却与扁豆同在,一代又一代,不知被多少人在秋风中念起。
⑧清代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
15.作者笔下的扁豆花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16.结合文章内容,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翩然舞蹈,欢天喜地。
17.文章引用郑板桥拟写的对联“一帘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有什么作用?(3分)
1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列语句的含义。(3分)
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
1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②至④段按时间顺序,生动地描述了扁豆从藤蔓攀援到花朵盛放直到结荚成形的生长过程,间接抒发了作者对扁豆的感情。
B.第④段末尾写吃凉拌蒸扁豆的两句,全用短句,高度口语化,看似平淡,实则耐人回味。
C.第⑥段末尾,作者之所以“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是因为老妇人就坐在扁豆花旁。
D.第⑧段中,作者对查学礼写扁豆花的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深秋的斜风细雨中,还有扁豆花在满满地开着,诗人为此而欢喜。
(五)名著阅读理解(5分)
20.(1)请填写下列文句中的“主人公”(2分)
①与《伊索寓言》中蝉和蚂蚁的形象相反,本书中 是顽强的乞丐。
② 的建筑才能,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3分)
鞘翅随即张开,斜拖在两侧;双翼整个儿展开来,似两张平行的船帆立着,宛如脊背上竖起阔大的鸡冠;腹端蜷成曲棍状,先翘起来,然后放下,再突然一抖,放松下来,随即发出噗噗的声响,宛如火鸡展屏时发出的声音一般,也像是突然受惊的游蛇吐芯时的声响。
①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昆虫记》中哪个情节?(1分)
②法布尔认为它的形象和它的习性有着怎样的反差?(2分)
三、写作(50 分)
21.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怀人”是古今中外永恒的主题。在某个夜晚,或许你又想起了留守老家的奶奶,或许你又思念起远在他乡的爸爸,或许你又想念儿时一起的玩伴,或许你还会想起萍水相逢的那个人,甚或你又会忆起已经故去的他(她)这时,你与他(她)的点点滴滴,就会从脑海里涌现出来,情感之流不可遏止。
请以“今夜,我又想起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分享你与他(他)之间的故事。
要求:(1)立意自定,真情实感;
(2)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
(3)不少于600字。
开篇 ①
引出“昆明的雨”
总写雨季的特点
昆明的雨季时间长但不使人感到厌烦,不使人气闷,使人舒服;
是 ② 的。
具体描绘雨季中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人、事
物: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
人:苗族女孩、房东母女
事: ③ 。
再次点题
抒发 ④ 之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镇江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文件包含七年级语文限时作业试卷202412docx、七年级语文限时作业答案202412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九年级语文限时作业试题docx、九年级语文限时作业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八上语文期中试卷pdf、八上语文期中试卷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