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专题训练五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 课时作业 (含答案)

    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专题训练五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 课时作业 (含答案)第1页
    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专题训练五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 课时作业 (含答案)第2页
    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专题训练五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 课时作业 (含答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专题训练五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 课时作业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专题训练五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 课时作业 (含答案),共6页。
    专题训练五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1.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  ) A B C D2.(跨学科)在三颈烧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然后将三颈烧瓶与盛有稀盐酸、NaOH溶液的注射器和压强传感器密封连接(如图1)。检验气密性后,在t0 s时快速注入一种溶液,t2 s时快速注入第二种溶液,测得瓶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0 s时注入的溶液是稀盐酸B.t1 s前压强减小对应的反应示意图如图3所示C.t1~t2 s期间压强不变,且大于0可证明收集的CO2气体不纯D.t2 s后压强增大的原因是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3.用如图实验证明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发生。实验1,已知: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CO2。(1)实验1,为证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观察到乙中气球变鼓的程度小于甲,集气瓶乙里应加入          。 (2)写出CO2与Na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2,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 4.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填字母)。 A.温度差 B.重力差 C.压强差 D.浮力差(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图2实验装置进行探究:A现象为    ,B现象为    ,C现象为    。你认为图2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要求的是    (填字母)。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   。 5.某班同学进行“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实验”主题复习。 (1)实验①:用三朵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其中纸花变红的是    (填“Ⅰ”“Ⅱ”或“Ⅲ”),实验①的结论为           。 (2)实验②: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 (3)实验③: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先注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再打开弹簧夹并注入    (填一种试剂),产生的现象是  ,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已发生反应。(4)验证“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实验”的思路一般有两种:a.验证反应物之一消失;b.验证有新物质生成。实验①②③中采用相同思路设计的是实验  (填序号)。 6.为探究不同物质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某小组做了以下两个对照实验。(1)第一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A、B探究不同碱溶液吸收CO2的效果。已知20 ℃时NaOH的溶解度为109 g,Ca(OH)2的溶解度为0.165 g。20 ℃时分别将注射器中的液体全部快速推入集气瓶。观察到集气瓶B中溶液先变浑浊后变澄清,压强传感器测定数值如表:①集气瓶A压强下降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②吸收CO2效果更好的是        [填“饱和NaOH溶液”或“饱和Ca(OH)2溶液”]。 ③某同学推测,碳酸钙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依据的现象是   。 (2)第二实验小组分别用50 mL水和50 mL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作吸收液,实验装置和压强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如图: ①曲线    (填序号)表示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 ②如果补充用50 mL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预测实验结束时曲线可能经过    (填“a”“b”或“c”)点的位置。  【详解答案】1.A 解析:A.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由于装置内并未形成压强差,故无明显现象;B.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从而导致液体在试管中上升;C.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导致气球膨胀;D.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导致烧杯中的水流入锥形瓶中。2.C 解析:A.由题图2可知,在t0 s时快速注入一种溶液,瓶内压强迅速减小,则t0 s时注入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B.t1 s前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题图3中缺少水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t1~t2 s期间压强不变,且大于0,可证明收集的CO2气体不纯,还含有其他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t2 s后压强增大的原因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3.(1)200 mL的CO2与50 mL的H2O(2)CO2+2NaOHNa2CO3+H2O(3)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使溶液碱性消失解析:(1)实验1,甲中有200 mL的CO2与50 mL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水,为证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应设置对照组,则乙中应加入200 mL的CO2与50 mL的H2O。(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3)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逐滴滴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4.(1)C (2)软塑料瓶变瘪 去壳熟鸡蛋被吸入集气瓶中 气球膨胀变大 ABC(3)二氧化碳被水吸收了解析:(1)氢氧化钠吸收了二氧化碳气体,使试管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所以大气压压着液体进入试管。(2)A中氢氧化钠吸收了二氧化碳,使软塑料瓶内的压强变小,所以软塑料瓶变瘪了。B中氢氧化钠吸收了二氧化碳,使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小,所以去壳熟鸡蛋被吸入集气瓶中。C中氢氧化钠吸收了二氧化碳,使烧瓶内的压强减小,所以气球膨胀变大。(3)二氧化碳不但能跟氢氧化钠反应,而且也能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5.(1)Ⅲ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2)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3)稀盐酸(合理即可) 产生气泡(与上一空对应)(4)①③解析:(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故纸花变红的是Ⅲ。(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加入稀盐酸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消耗完后,红色消失,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加入稀盐酸后,生成的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已发生反应。(4)实验①是证明生成了酸性物质,实验②是证明反应物氢氧化钠消失,实验③是证明生成了碳酸钠,故采用相同思路设计的是实验①③。6.(1)①2NaOH+CO2Na2CO3+H2O②饱和NaOH溶液③集气瓶B中溶液先变浑浊后变澄清(2)①Ⅱ ②b解析:(1)①集气瓶A压强下降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②吸收CO2效果更好的是饱和NaOH溶液,因为充分反应后A中压强远小于B中压强。③集气瓶B中溶液先变浑浊后变澄清,说明碳酸钙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2)②如果补充用50 mL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预测实验结束时曲线可能经过b点的位置,因为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水强,但远比氢氧化钠溶液弱。 序号推入液体后压强/kPa最终压强/kPaA1066.2B106103.8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